巴吉拉奧一世(巴吉·拉奧一世)

巴吉拉奧一世

巴吉·拉奧一世一般指本詞條

巴吉拉奧一世(馬拉地語:थोरले बाजीराव पेशवे)是馬拉地帝國的佩什瓦(首相)暨將軍。服侍於馬拉地第四任恰德拉巴蒂(國王)沙胡,並掌握其軍政大權。在他掌管馬拉地兵權的時期內,他重振了西瓦吉大帝逝世之後馬拉地的頹勢,並將馬拉地帝國的疆域擴展到了極致。

巴吉拉奧一生征戰沙場二十餘年,指揮大小戰役41場,從無敗績。英國名將蒙哥馬利認為其“堪稱印度史上最優秀的騎兵指揮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吉拉奧
  • 外文名:श्रीमंत बाजीराव बल्लाळ बाळाजी भट
  • 國籍:馬拉地
  • 民族:馬拉地人
  • 出生日期:1700年8月18日
  • 逝世日期:1740年4月28日
  • 職業:政治家、軍事家
  • 信仰:印度教
  • 主要成就:征戰海德拉巴、坎那達、古吉拉地等邦
    北伐莫臥兒
早年生涯,對戰海德拉巴,與阿西夫相委蛇,戰略回援與會戰,南征坎那達,開幕浦那,出兵摩臘婆,進攻本德爾坎德,攻略古吉拉特,前線生變,千里平叛,康坎伐蠻,征伐辛吉人,辛吉人降而復叛,遠征拉賈斯坦,北伐,外交周旋,德里鏖兵,決戰博帕爾,逝世,軍事思想,家庭成員,影視形象,

早年生涯

巴吉拉奧出身於馬拉地世代擔任佩什瓦(意為“首相”)的貴族家庭,父親巴拉吉·維什瓦納斯便是恰德巴拉蒂·沙胡的第一位佩什瓦。1720年,維什瓦納斯去世。年僅20歲的巴吉拉奧便子承父業,繼承了佩什瓦的官位。
此時,馬拉地正處於王權旁落之際,身為統治者的恰德巴拉蒂·沙胡大多數時間之內隱居在自己位於薩塔拉的行宮內,不問政事。於是,這位年方二十的青年佩什瓦實際上便擔下了領導馬拉地軍政的重擔。
巴吉拉奧上任伊始就面臨著四大挑戰:
巴吉拉奧(2004年印度500盧比郵票)巴吉拉奧(2004年印度500盧比郵票)
一、作為一個年紀輕輕便已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他自然受到朝內外許多大員的嫉妒,很多元老或是封疆大吏對這位只相當於自己兒孫輩的後生並不信服。
二、名義上仍效忠於莫臥兒的海德拉巴尼扎姆(意為“王公”)阿西夫·賈赫正在迅速擴張自己實力,對馬拉地於德乾地區的霸權已經構成實質性威脅。
三、眼下,馬拉地當局急需確立自己在摩臘婆古吉拉特的統治。
四、佩什瓦政權對於馬拉地帝國的許多邊緣地區的統治並不穩固。許多地區名義上受馬拉地政府的管轄,實則當地部族始終不服馬拉地人的統治(比如賴加德)。
不過,巴吉拉奧並沒有被這些再棘手的問題給嚇倒,反而顯示出十分的自信。在他看來,莫臥兒已經沉淪,他想要趁著這個機會發動北伐,將印度北方納入馬拉地的版圖。他甚至不甘於令馬拉地人宥於蠻煙瘴雨的德乾地區,而是立志統一印度,建立一個屬於印度教徒的“印度帝國”。他曾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道:
“……我們須衝破德乾此瘴癘之地,征服中印度!莫臥兒人已儘是些怠惰而沉湎鴉片的淫夫,那北方金庫(指莫臥兒的國庫)中累世累代積攢的財富終將為我們所有!現在,是時候驅逐玷污瓦拉納西聖地的那些賤民和野人(指占據印度北方的穆斯林)了!向著喜馬拉雅山的方向進軍,讓他們從哪裡來,滾回哪裡去!我們要讓馬拉地的旗幟飄揚於奎師那河印度河之間!我們必將統一印度!……”

對戰海德拉巴

北伐莫臥兒的口號雖然誘人,但是心靜如水的巴吉拉奧知道,必須先令馬拉地成功統一德乾地區,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戰略行動。而首先,擋在他面前的就是日益強大的海德拉巴邦。於是巴吉拉奧決意先拿該國開刀。

與阿西夫相委蛇

1721年1月4日,巴吉拉奧會見了海德拉巴的統治者阿西夫·賈赫並就馬拉地在德乾諸邦的徵稅權進行洽談,在會談中,阿西夫·賈赫拒絕承認馬拉地在德乾諸邦的徵稅權。於是雙方不歡而散。這為之後戰事埋下了伏筆。
阿西夫·賈赫也並非易予之輩,1722年,他曾被莫臥兒皇室授予維齊爾的官職,並其召至了臨近京畿的阿瓦赫一帶就職,阿西夫幹了兩年,覺得莫臥兒政治已經無可救藥,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華。於是1724年他辭官回到海德拉巴,重新申索德乾總督之位,但總督之位九年前就已經被授予了一位叫作穆巴里茲汗
海德拉巴王公阿西夫·賈赫海德拉巴王公阿西夫·賈赫
的人物,後者拒絕讓出總督之位,於是阿西夫大怒,率兵攻打穆巴茲里。雙方於沙卡爾·柯達一帶對陣交戰。
儘管海德拉巴是馬拉地的首要障礙,然而巴吉拉奧明白,眼下馬拉地的實力並沒有對海德拉巴形成優勢,不宜立刻就與海德拉巴全面翻臉,而應該趁這次機會給海德拉巴留下一個好印象來暫時緩和雙方的矛盾。此外,馬拉地也必須儘可能的抓住機會排除莫臥兒在德乾的影響力。於是,他率兵支援阿西夫,並幫助其獲得了勝利。在此戰中,他率領馬拉地軍作戰異常奮勇,斬獲無算。經由此役,他獲得了一件長袍、可動員七千兵力的食邑以及一頭大象和一顆水晶作為戰利品。此戰勝利非唯拉近了馬拉地與海德拉巴的關係,也使巴吉拉奧自己贏得了善戰的名聲。
但是,阿西夫真正的目的,是在德乾地區建立一個自己的獨立王國,這意味著他注定要與以稱霸德乾為既定戰略的馬拉地展開衝突。於是,1725年,阿西夫率軍肅清了卡納提克地區的馬拉地徵稅員,戰爭就此拉開。
對此,巴吉拉奧派遣了將領法提赫·辛格·博思勒率軍迎戰阿西夫,自己雖不指揮,亦作為監軍隨行。結果失利,巴吉拉奧重組部隊,並在季風期來臨時再度發動攻勢,又失利。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時,戈爾哈普爾的桑巴吉跳出來申索王位歸屬,而太后塔拉拜又站在桑巴吉這一邊。於是阿西夫抓住這次機會,聲稱自己能為馬拉地人進行仲裁,以圖將桑巴吉扶上馬拉地的王位。他還買通了巴吉拉奧的兩位政敵:沙胡的近臣帕爾叔蘭·普拉欽迪(婆羅門種姓)與桑巴吉的近臣錢德拉·雅達夫。對此,巴吉拉奧壓根就不打算跟阿西夫玩政治遊戲。他勸說沙胡不要接受阿西夫的“調解”,並保證自己會在擺平了國內這樁事端之後率軍去找阿西夫算賬。

戰略回援與會戰

1727年8月27日,巴吉拉奧親率大軍離開浦那,洗掠了阿西夫控制的賈爾納、布爾罕普爾與肯地斯等數個地區。而阿西夫則是很敏銳地趁著巴吉拉奧主力盡出之際,率領全軍撲向浦那。同時,秘密聯絡了戈爾哈普爾的桑巴吉,約定二下合兵,一同攻擊浦那,將沙胡趕下台。
此時的情況對於馬拉地而言極為危急,因為此時馬拉地的大部分部隊都在巴吉拉奧的手中,浦那的守軍數量極少,如果被氣勢洶洶的海德拉巴軍兵臨城下的話,後果不堪構想!所以,當巴吉拉奧在前線得知了阿西夫正率領全軍殺奔浦那的訊息之後,果斷下令全軍儘速回援。
正在海德拉巴軍已經攻抵浦那的千鈞一髮之際,巴吉拉奧率領軍隊及時趕到,並出現在了海德拉巴軍的面前。阿西夫聽得到巴吉拉奧回援的訊息之後留下部將法扎爾·貝伊繼續圍攻,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前往迎擊巴吉拉奧。
馬拉地輕騎兵馬拉地輕騎兵
到目前這一步之下,巴吉拉奧反倒不急著這么快與阿西夫決戰了。他知道,當下的海德拉巴軍氣焰逼人,立刻就與之進行決戰必敗,所以他決定,拆分自己的兵團,進行大幅度的戰略機動,與阿西夫進行周旋,消磨敵人兵力及鬥志。巴吉拉奧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內,進行了一系列的奇襲、騷擾與戰略規避。嚴重消耗海德拉巴軍的人數與士氣。終於,在1728年2月28日,巴吉拉奧集中了全軍,在納希克附近的帕爾凱德(今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境內)一帶攔截住了阿西夫的海德拉巴軍,展開會戰。
雙方軍力都十分盛大且旗鼓相當(據雙方國力估測兩軍兵力應都有數十萬之眾),起初阿西夫對殲滅馬拉地軍充滿信心。但真正進入作戰階段時,巴吉拉奧的軍事才能左右了整場戰鬥的進程。此外,原本與阿西夫締結的密約的桑巴吉爽約,拒絕率軍加入戰鬥支援阿西夫,而是坐觀勝負。
最後當天戰鬥以馬拉地軍完勝告終。海德拉巴軍幾被全殲,阿西夫僅以身免。作為戰敗方,他只得與馬拉地乞和。1728年3月6日,雙方在門吉派坦村簽訂了和約,內容為:
一、海德拉巴承認恰德巴拉蒂·沙胡為馬拉地唯一合法統治者。
二、海德拉巴承認馬拉地在德乾地區有徵稅權
三、對於逐出馬拉地稅官的地區,馬拉地有權重新派駐稅官。
四、海德拉巴向恰德巴拉蒂·沙胡王庭進貢其政府結餘。
本次會戰對於馬拉地的國運而言是決定性的,此戰基本確定了馬拉地於德乾高原的霸權地位。而達成此一成就,巴吉拉奧功不可沒。蒙哥馬利高度評價他在這場會戰中的表現,稱此戰為:“戰略機動上的一項傑作”。

南征坎那達

在與海德拉巴戰爭的幕間,巴吉拉奧也沒有閒著,而是密切注視著南部坎那達地區的動向。在莫臥兒勢力撤出坎那達之後,此數興趣了大小數國,其中最具實力及潛力的乃是邁索爾。對於一向視坎那達為自家後院的馬拉地而言,是絕不能容忍坎那達地區興起可能動搖自己在坎那達統治、甚至對自己本身形成威脅的存在。所以,在巴吉拉奧上任之後,自然將出兵坎那達一事提上了日程。
1725年,巴吉拉奧對坎那達地區進行了第一輪的遠征,意圖削弱此處反馬拉地的力量,但是沒有任何明顯的進展,反而損兵折將。於是次年,巴吉拉奧在經過精心準備之後,率率大軍展開第二次進攻,此次的目標直接就是邁索爾。1727年3月6日,巴吉拉奧率軍圍攻邁索爾首都斯赫里朗格阿帕特塔納,未克,撤圍而去。
儘管兩次對坎那達的遠征看似都沒有取到什麼實質性的進展,不過卻仍然是沉重打擊了剛崛起的邁索爾的實力,確保了馬拉地在坎那達的勢力。

開幕浦那

在1728年的時候,巴吉拉奧將自己的幕府從薩斯瓦德遷到了首都浦那——馬拉地帝國的權力中心。此後,他著手進行了一系列的內政建設:首先,他動用全國財力,大規模的擴建了浦那,將浦那從一座小規模的城堡建設成為一座中南印度的大都會。在此期間,他著手在穆塔河的右岸建造一座正式的宮殿建築,即後世的馬拉地皇宮沙尼瓦瓦達宮。該宮殿於1730年動工並於1732年正式竣工,這是後話。

出兵摩臘婆

摩臘婆(今稱馬爾瓦,範圍包括今印度中央邦西部與拉賈斯坦邦一部)地廣千里,北扼通往德里的要道,西連古吉拉特,地理位置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並且可以得到訥爾默達河的灌溉之利,農業經濟發達。所以此處對於馬拉地而言,尤其重要。因為如果馬拉地占據此處的話,等於是占有了躍入北印度的跳板。
早在1723年,巴吉拉奧就已經制定了攻取摩臘婆的戰略計畫,他在這一階段內,安排多位馬拉地的酋長向摩臘婆境內派駐稅官,在瓜里爾、印多爾、達爾與德瓦斯等地徵收查斯稅(馬拉地稅制,即徵收本地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作為賦稅)。
對應的,莫臥兒也作出了一套對抗馬拉地向摩臘婆進行戰略滲透的對策。莫臥兒方向任命了一位叫作吉達爾·巴哈杜爾的人作為莫臥兒的摩臘婆總督。莫臥兒勢力的介入明顯的削弱了馬拉地人在摩臘婆的存在,巴吉拉奧的第一輪嘗試並沒有獲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在戰略滲透起不到效用的情況下,巴吉拉奧決定採取武力進攻的方式。但苦於應付與海德拉巴的戰爭,出兵摩臘婆的計畫始終無法付諸實現,直到帕爾凱德之戰戰勝了海德拉巴之後。
巴吉拉奧銅像巴吉拉奧銅像
1728年10月,巴吉拉奧盡征舉國壯丁,集結起了一支巨軍,以自己的弟弟清納吉·阿帕為主帥,兵分四路,浩浩蕩蕩地殺向摩臘婆,發起了這樣一場賭上馬拉地國運的戰役。莫臥兒方面得知馬拉地人傾國而來的訊息,亦調動同等規模之大軍,由大將達雅·巴哈杜爾率領,前往支援駐守摩臘婆的吉臘爾。11月29日,雙方在安傑拉(今印度中央邦境內)展開激烈交戰,結果莫臥兒軍全軍覆滅,兩位統帥吉臘爾與達雅雙雙戰死。之後,清納吉挾勝威率部圍攻摩臘婆首府烏賈因,卻久攻不克,最後糧盡退兵。
此役馬拉地奪取了摩臘婆一半的領土,為之後向古吉拉地與德里的進軍贏得了一塊橋頭堡。

進攻本德爾坎德

1728年12月,當清納吉率大軍橫掃摩臘婆的時候,摩臘婆東部的本德爾坎德也發生了大變動。本地的拉吉普特首領查塔拉薩發動起義,反抗莫臥兒在本德爾坎德的統治。莫臥兒接到了反應之後,派遣大將穆罕默德汗·班加什率軍前往鎮壓。由於眾寡過於懸殊,查塔拉薩失敗被俘。之後,他多次偷偷傳信至巴吉拉奧,請求後者前來營救自己,但此時馬拉地全軍正由巴吉拉奧弟弟清納吉指揮,在摩臘婆境內進行對莫臥兒的戰爭。巴吉拉奧無兵可調,愛莫能助。
直到次年,摩臘婆的戰事結束,巴吉拉奧重新收回了兵權,這才有了出兵本德爾坎德營救查塔拉薩的時間與兵力。當年3月,作為對查塔拉薩的回應,巴吉拉奧率領軍隊攻入本德爾坎德境內,與莫臥兒勢力交戰。與此同時,查塔拉薩也率妻兒從莫臥兒俘虜營中逃出,之後便前往投奔了巴吉拉奧的大軍並為其擔任嚮導。其後,巴吉拉奧率軍攻至齋特浦爾(今印度北方邦境內),將孤掌難鳴的穆罕默德汗部逼回了阿格拉
在此之後,巴吉拉奧重新為查塔拉薩建立了他的拉吉普特王庭。作為救自己一命與替自己奪回權利的報答,查塔拉薩將自己以下大量的封地轉封給了巴吉拉奧,並且將女兒瑪斯塔尼(印度史上頭號美女之一)嫁給了巴吉拉奧。
瑪斯塔尼瑪斯塔尼

攻略古吉拉特

摩臘婆之戰確立了馬拉地在中印度的勢力,此後,巴吉拉奧決定更進一步,他打算攻略瀕臨大海盛產魚鹽、以富庶著稱的古吉拉地,並確立馬拉地在此處的統治地位。

前線生變

1730年,他任命自己的弟弟清納吉·阿帕再度出征,率領大軍進攻古吉拉地。本地的莫臥兒總督薩爾布蘭德汗聽聞馬拉地大軍來到的訊息,立刻宣布出讓了莫臥兒在古吉拉地的徵稅權,他被莫臥兒撤換後,繼任的總督阿博伊·辛格也是一個膽小之徒,同意了馬拉地在古吉拉地派駐稅官的權利。
但有一個人不滿意,他就是馬拉地的色那帕提(地位相當於古中國之大將軍)特里姆巴克·拉奧·達布哈德。他的父親是西瓦吉時代的馬拉地名將,曾多次率軍侵入古吉拉地,並代替馬拉地王室在古吉拉地多個地區行使徵稅權。而作為佩什瓦政權執政者的巴吉拉奧家族的強勢侵入勢必會對古吉拉地的局勢進行全面徹底的洗牌,這也就意味著達布哈德家族在古吉拉地的特權將不再。因此,他決定公開造反,反抗佩什瓦政權,並且叛亂還得到了另外兩位馬拉地貴族皮拉吉·拉奧·蓋克伍德與噶當·班德的支持,聲勢浩大。
獲悉了馬拉地內亂之後,莫臥兒則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莫臥兒撤換了綏靖主義的摩臘婆守將賈伊·辛格(齋普爾王公),改派了強力人物穆罕默德汗·班加什前往摩臘婆以應對馬拉地人。穆罕默德汗十分精明且計略過人,他上任之後,立刻聯結了不甘失敗的海德拉巴尼扎姆阿西夫·賈赫;並且找到了挑動叛亂的特里姆巴克,表示願意為其提供兵力及物資的支持;甚至是秘密聯合了蟄伏於馬拉地國內蠢蠢欲動的王位索求者桑巴吉。於是,形成了一個莫臥兒-海德拉巴-馬拉地叛黨的三角同盟,試圖一舉絕殺佩什瓦政權。
眼見莫臥兒方面使出了這樣一套大戰略,巴吉拉奧徹底坐不下去了:一位擁兵數十萬的大將軍公開挑起叛亂並且得到了周邊國家或明或暗的支持,更兼還有覬覦王位的國內反對勢力蠢蠢欲動。他清楚,此般局勢下,一旦處理失當,整個佩什瓦政權都將毀於一旦。所以他不敢將這種大事交由他的任何手下處理,而是決定自己親自應付。他一面召回了自己弟弟的軍隊,令其即刻返回國內。而自己則立刻親率大軍殺向古吉拉地前往平叛。

千里平叛

1731年4月1日,巴吉拉奧軍在達博伊附近找到了特里姆巴克的叛軍並與其展開了一場惡戰。為了擊敗叛軍,巴吉拉奧施展了一套詐術:他在戰鬥開始前暗中聯結了叛軍中以剛毅勇武著稱的皮拉吉·拉奧·蓋克伍德,安排其在戰鬥白熱化時率本部向佩什瓦軍倒戈,並且後者在戰鬥中照做了。戰鬥的結果是特里姆巴克陣亡,參與叛亂的人員大部分被殺。平定了前線的叛亂之後,巴吉拉奧於4月13日簽署了一份檔案,裡面正式確定了桑巴吉封地與沙胡直屬地之間的界線,從解決二者的封地糾紛上來緩和二者的矛盾。接著,巴吉拉奧才率軍回國。
回國後,海德拉巴方面由阿西夫直接來到馬拉地會見巴吉拉奧,二人於1732年12月27日在拉梅什瓦爾寺舉行了一次會議,會上,阿西夫承諾將不會對馬拉地出兵古吉拉地一事進行反對。
巴吉拉奧自己固然權勢熏天,但是達布哈德家族畢竟是西瓦吉時代下來的馬拉地頭號名族之一,還是不能與其徹底撕破臉皮。於是他在善後工作中進行了以下一系列的處理:任命特里姆巴克的兒子亞什瓦恩特·拉奧(此人在父親叛亂之後仍然忠於沙胡與佩什瓦政權)繼任色那帕提一職;承認達布哈德家族在古吉拉地有徵稅權,但是所徵稅款需上繳一半至國庫以表示對朝廷的忠誠。
這樣一來,巴吉拉奧基本上將事態壓了下去:既挫敗了叛亂,維護了沙胡的王位與佩什瓦政權的統治;又對叛亂的達布哈德家族寬大處理,安撫了人心;還藉此機會,排除了朝中最後一個有制約他的實際力量的反對派,此為一石三鳥

康坎伐蠻

對於馬拉地政府而言,西高止山脈以西瘴霧叢生、毒蟲密布的康坎地區(即今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與卡納塔克邦的沿海地區)一直是其一大心病。此時此處的開發程度尚極低,經濟十分落後(僅有一個堪稱繁榮的都市孟買與並不在馬拉地人手中而是為英國所有)。僅有的居民絕大多數也是本地土生的原始部族。在這裡,馬拉地政府的控制力很有限,大部分的本地部族依舊我行我素,並不服從馬拉地的統治。
康坎地區山險康坎地區山險
巴吉拉奧上台之後,決心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

征伐辛吉人

在所有本地的部族當中,盤踞於詹吉拉地區,擁有非洲血統的辛吉人(原意指阿拉伯人從非洲購買的黑人奴隸,此指黑人與土著印度人的混血後代)有上萬的人口、數千計的武裝人員,並且還擁有相當數量的火器。西瓦吉大帝尚在時,這股勢力尚算安分,然而西瓦吉薨後,他們在首領雅庫特汗的領導下在康坎地區迅速擴張,一躍成為康坎地區勢力最大的一支部族。於是對於巴吉拉奧而言,必須將這個開始冒泡的部族給打掉。
很快,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來臨:1733年,辛吉人的首領雅庫特汗去世,他的幾個兒子們為了爭奪父親留下的遺產戰成了一團,其中一個叫作阿卜杜·雷門的向巴吉拉奧請求援助。因此巴吉拉奧立刻採取行動:他派遣了大將塞科吉·安格爾率軍前往征伐,而巴吉拉奧的政敵普拉欽迪家族也不罷休,普拉欽迪家主辛尼瓦斯拉奧親自帶隊出征,與塞科吉相競爭。在隨後的軍事行動中,塞科吉率軍占據了其他被辛吉人奪取的區域,將辛吉人逼回了詹吉拉,但最大的戰功卻是被辛尼瓦斯拉奧搶下:他與辛吉人打了一場像樣的硬戰並奪回了賴加德要塞。
巴吉拉奧一世(巴吉·拉奧一世)
8月,馬拉地討伐軍主帥塞科吉逝于軍中,馬拉地軍失去主帥,無以繼續作戰。且巴吉拉奧也不想讓辛尼瓦斯拉奧接手指揮權,以將戰功都留給普拉欽迪家族。於是他親自前往招撫辛迪人,並約定:辛吉人可以回到詹吉拉重建,但前提是必須擁立由馬拉地人指派的阿卜杜·雷門作為首領。另外,他劃定安柬維爾、戈沃科特與恩德里之間為辛吉人活動範圍,至於其他在戰爭中被馬拉地人奪取的城堡像賴加德、雷瓦斯、塔爾和喬爾等則劃入馬拉地的直屬領土。

辛吉人降而復叛

巴吉拉奧知道辛吉人絕不會就此心服,並且他本人也從未試圖以此為最終解決的手段。果然,就當他安成招撫工作,甫一回到薩塔拉,就得到了辛吉人再度起事的訊息。此時他正專注精力於籌措北伐之事宜上,暫時無心應付此事。但是仍然於1734年向這裡專門派駐了一支駐軍。另一方面,則責成邊境嚴密監控辛吉人的舉措,等待出擊的良機。
經過兩年的僵持之後,1736年,巴吉拉奧得到訊息稱辛吉人聚落開始大規模的集結,準備來犯。於是他立刻安排弟弟清納吉前往討伐。清納吉率軍翻過西高止山脈,在原始森林地帶行軍若干日之後,終於在雷瓦斯附近發現了辛吉人的營地。他率領精銳部隊展開奇襲並大獲全勝,斬首1500餘級。敵方指揮官辛吉·塞特亦死於亂軍之中。此戰重挫了辛吉人的力量,並促成了辛吉人向馬拉地乞降。於是,9月25日,巴吉拉奧與辛吉人簽訂了檔案,再度明確約定:辛吉人的活動範圍以詹吉拉、戈沃科特與安柬維爾一線為界限。

遠征拉賈斯坦

在巴吉拉奧的大戰略當中,占據西北的拉賈斯坦是正式北伐的一大重要先決條件。如果能夠從莫臥兒手中占據拉賈斯坦,等於是斬斷莫臥兒的右臂。反之,莫臥兒則會從側翼對馬拉地施加壓制,使馬拉地陷入進退不得的境地。先前在摩臘婆戰役的時候,清納吉曾經率軍向拉賈斯坦展開過進軍,但是無功而返。其後又由於發生於一系列事件諸如進攻本德爾坎德、古吉拉地叛亂導致再度出征拉賈斯坦的計畫被延誤數年。直到巴吉拉奧鎮壓了叛亂且基本穩定了局面之後,才決定將出征拉賈斯坦一事復度提上日程。
1733年,巴吉拉奧任命久經沙場的宿將瑪哈爾拉奧·霍卡爾與拉諾吉·辛迪亞為主將,領兵進攻拉賈斯坦。對此,齋浦爾王公賈伊·辛格率部南下迎戰。2月,雙方激戰於曼德紹爾,最終馬拉地人獲勝。其後,依照巴吉拉奧的下一步指示,霍卡爾部與辛迪亞部拆分並各自行動,分別圍攻科塔與本迪,並獲得勝利。

北伐

從1728年至1734年,通過一系列的征戰,馬拉地的勢力呈現出了幾何級數增長。在這種情況之下,巴吉拉奧大戰略的最後也是最決定性的一個目標漸漸浮出了水面:打敗莫臥兒帝國,收復北方,實現其於早年所立下的解放聖地的誓言。
不過這項任務的難度仍然是空前巨大的:儘管此時的莫臥兒已經無法與奧朗則布時期的盛況相比,實控範圍也已經退縮到了僅限於北方恆河大平原地帶,但即令如此,莫臥兒的實控範圍仍然涵蓋了全印度1/6的領土與2/3的人口,依舊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巨大體量,總力國力仍然強於其他所有印度邦國的總和。毫無疑問,要想在戰爭中打敗這樣一個強大對手,就算是對於當前的馬拉地而言,也是要運用其全部的戰略動員力。所以,自從1731年平定了古吉拉地叛亂之後他基本沒有親自指揮過戰爭,而是一直留在國內進行內政建設,全力強化戰備,以為這場自己預想中的大決戰作準備。

外交周旋

莫臥兒方面也始終密切注視著馬拉地方面的一舉一動。摩臘婆方面,由於穆罕默德汗·班加什的連環計因為特里姆巴克叛亂被鎮壓而告破產,莫臥兒方面將其撤換並重新請出了齋普爾王公賈伊·辛格鎮守摩臘婆。再度上任後的賈伊·辛格曾經率部抵抗過馬拉地開往拉賈斯坦的遠征軍,但在曼德紹爾之戰中敗北。之後,不甘失敗的賈伊·辛格重振軍力,與巴吉拉奧本人再戰了兩場,於是兩戰全敗。受盡馬拉地折磨的莫臥兒當局只得宣布將簽署協定以承認馬拉地對摩臘婆有徵稅權,並將稅款定額為220萬盧比,總算是暫時息事寧人。
但巴吉拉奧可根本不打算就這樣收場,徹底整死莫臥兒才是他的最終目的。何況,儘管眼下馬拉地人基本上控制了摩臘婆與古吉拉特全境,但兩邦的一些零星王公或貴族效忠莫臥兒,不接受馬拉地的統治,且拒絕向馬拉地人繳稅。而且,莫臥兒只是口頭上宣布承認馬拉地人在兩邦的徵稅權,但是協定的正式檔案卻遲遲不簽署——很明顯,莫臥兒也是在耍外交伎倆。這一點令巴吉拉奧很是不爽。於是他在1736年3月4日於齊珊加德與賈伊·辛格進行了一次會談。
這次會議上,巴吉拉奧向賈伊·辛格質問了莫臥兒對此協定的態度,賈伊·辛格則表示莫臥兒方面已經同意的協定的內容,但並未提及是否會真的簽署協定。而巴吉拉奧則試探性地提出摩臘婆的副總督需由馬拉地人任命,對方不置可否。巴吉拉奧又提出要上德里直接面見皇帝,被賈伊·辛格拒絕。但是巴吉拉奧也在這次會談中通過賈伊·辛格之口大概地套出了莫臥兒目前的現狀,認定莫臥兒政府已經爛到了根,若想一舉推翻莫臥兒統治的話,現在就是最佳時機。
到了這個地步之下也就不再有什麼遮遮掩掩的必要了,巴吉拉奧回到了國內之後,開始調集整個馬拉地帝國一切可以運用的軍事力量。這一次,他全面的熬幹了馬拉地這台宏偉的戰爭機器的一切潛力。因為他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一場難度較以往馬拉地所經歷過的任何戰役之和都要艱巨的戰役——在這之前的半個多世紀之內,馬拉地人從未做出過向德里進軍的嘗試,而這一次,巴吉拉奧將做到它。
自然而然的,這樣規模的作戰,絕不是以往過家家式的戰爭的動員量所能比擬的,即令百萬的大軍都猶以為未足。為此,他幾近於將整個後半年都花在了集結軍隊與後勤物資上面。終於,到了1736年的冬季,一支史無前例的北伐大軍已經在浦那與馬拉地-莫臥兒邊境地帶集結完畢。於是,當年12月12日,巴吉拉奧率領大軍離開浦那,正式開始了對莫臥兒的遠征。
漫天血雨正式飄下。

德里鏖兵

當馬拉地全面進攻的訊息傳到德里之後,莫臥兒方面也立刻做出反應:皇帝穆罕默德沙立刻委派了阿瓦赫王公薩達特·阿里汗率部前往邊境地帶警戒。而在巴吉拉奧軍團正在向北進發時,他的另外兩位軍團長瑪哈爾拉奧·霍卡爾與皮拉吉·賈達夫也按巴吉拉奧所制定的計畫開始行動,他們各率本部軍團渡過亞穆那河侵入莫臥兒國境,並劫掠沿岸諸多村鎮。薩達特聞訊後,挑選十五萬軍隊趕來迎戰,結果兩支馬拉地集群皆全軍覆沒。僅以身免的二位光桿軍團長只得前往投奔巴吉拉奧本人。
薩達特認為馬拉地的入侵規模僅限於此,於他放心地就地解散軍隊,之後回到了位於馬圖拉的自宅休養並向德里傳送了捷報。捷報傳到德里後,城內一片狂歡。許多駐守德里的將軍得到捷報之後也都率領軍隊離開了德里。這使得德里的防衛力量驟減。唯一一個清醒的莫臥兒將領是米爾·哈珊汗,也只有他的集群沒有走。
但疏不知,這恰恰是巴吉拉奧的障眼法:就在這時,巴吉拉奧親自率領著自己的集群——兵力近乎於馬拉地的全國兵力——向著莫臥兒國境直撲而去。他就是要在莫臥兒上下沉浸於剛剛得到的勝利中的時候,發動一場出奇不意的襲擊。在進入莫臥兒國境的時候,他將集群的其他部隊都移交給瑪哈爾拉奧,自己則率集群中最精銳、行軍速度最快的部隊以急行軍的方式猛撲向德里。他的部隊在兩天之內走完了十天的路,並在3月28日突然出現在了塔爾卡托拉(今新德里的一個市區)。訊息傳來,皇帝穆罕默德沙倉皇逃向城外的紅堡避難。然而米爾自恃本部兵力眾多,全不把巴吉拉奧放在眼裡,親自率軍出城應戰。
此時巴吉拉奧身邊的兵力是8.5萬人,而米爾·哈珊汗的軍隊超過二十五萬,馬拉地軍占顯著劣勢。不過戰爭的勝負從來不是由兵力數量來決定的:結果是莫臥兒的大軍近乎被全殲。米爾·哈珊汗在最後時刻糾結起八千殘軍試圖直撲馬拉地大營,但是失敗。只得單騎逃回城內,閉門堅守。
此戰勝利後,巴吉拉奧準備一舉攻下德里,但有情報稱:在馬圖拉發現了一支巨型莫臥兒集群正在向馬拉地國境進軍。且規模遠大於被巴吉拉奧殲滅在德里城下的那支集群。此外,其他莫臥兒集群也在向德里靠攏。巴吉拉奧這時意識到了一個巨大的盲點:作為一次奇襲,他率領的是少數精銳的部隊,並沒有攜帶足夠多的攻城器械,因此他雖然能夠在野戰中戰勝莫臥兒人,但對於固若金湯的德里城防沒有任何辦法。並且他嚴重低估了莫臥兒方面的守衛兵力——即使主力被殲滅在城外,莫臥兒的剩餘兵力依然足以依託防禦工事抵禦住自己的部隊。於是,他只能忍痛放棄這次機會,轉而在德里城郊大肆劫掠,隨後揚長而去。

決戰博帕爾

巴吉拉奧離開德里並找到瑪哈爾拉奧,將整集群重新糾集起來一起向馬拉地境內回援。而就在此時,不甘寂寞的海德拉巴再一次跳了出來,王公阿西夫·賈赫聽聞德里被攻,親率大軍上京勤王。這兩大拔人馬在錫龍傑碰面。阿西夫為穩住巴吉拉奧,聲稱他此去將為莫臥兒緩和對馬拉地的敵意。而巴吉拉奧正急欲回國料理那支侵入國境的莫臥兒集群,也就對阿西夫敷衍了事。果然,阿西夫一到德里,立刻糾結了其他莫臥兒王公並大舉南下。另一邊,巴吉拉奧也知道阿西夫的底細,在殲滅了那支侵入國國境的巨型莫臥兒集群之後,稍事休整便再次整軍北上。
1737年12月24日,巴吉拉奧率軍在博帕爾城外遇上了阿西夫的大軍。此時他身邊一共有十餘萬騎兵與30多門炮,而阿西夫軍也有二十多萬人趕了上來。對此,巴吉拉奧點精兵七萬列陣迎敵。他沉著應戰,大敗敵軍,斬獲3.5萬餘級,敵軍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本方僅傷亡七千人。
阿西夫無心再戰,只得求和。而巴吉拉奧也認識到,自己的整場北伐戰爭在時機上仍屬操之過急(這場戰爭證明莫臥兒仍有強大的反擊能力),便接受了和議。最終雙方在多拉哈村簽訂了和約。和約規定:莫臥兒割讓摩臘婆全境給馬拉地,並且賠償500萬盧比的戰爭賠款。而海德拉巴則被要求對和約作出相關表示。於是,阿西夫以古蘭經之名宣誓將遵守和約。
本次北伐儘管沒有達到攻占德里的目的,不過嚴重地消耗了莫臥兒的軍事力量。給了風雨飄搖中的莫臥兒又一次致命打擊,也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後來波斯王納迪爾沙入侵印度。

逝世

1739年,波斯王納迪爾沙率軍侵入印度,殲滅莫臥兒大量主力軍並洗掠了德里。經此一役,莫臥兒的國力再度遭遇嚴重削弱。而這些,全被巴吉拉奧看在眼中。作為已經與夢想失之交臂過一次的人,巴吉拉奧決意:這一次,不打下德里絕不回頭!
1740年,巴吉拉奧親率十萬大軍再度展開了對德里的遠征。他的戰略與上次類似:趁德里地區防禦薄弱之際且城防破敗之際,一舉攻下德里:因為莫臥兒將主力盡數西調防備波斯,德里防備空虛,且這一次,德里引以為保障的城牆已經因為波斯入侵而破敗,絕無抵抗下一支十萬人級大軍的防禦力。
但是,事事難料,就在巴吉拉奧走到印多爾的時候,他突然得了熱病,高燒不退,並最終在1740年的4月28日逝世,享年四十。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巴吉拉奧之墓巴吉拉奧之墓
當日他在訥爾默達河岸被簡單地下葬。隨後大軍秘不發喪,全速撤回了馬拉地。此後,辛迪亞家族在他的下葬處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以及兩座獻給濕婆羅摩的神廟。

軍事思想

巴吉拉奧在軍事領域上有他獨特的建樹。他能夠做到知人善任,精於發掘將才。而在具體的戰術方面,他尤為擅長指揮騎兵,在戰略上,他大量運用騎兵化軍團,組織數十萬的騎兵集群以高速進行戰略機動,並相機發動戰略會戰。在戰術上,則精通於騎兵突擊戰術,將敵軍分割包圍並殲滅,在極短時間內結束戰鬥。比如1728年對抗海德拉巴的帕爾凱德之戰與1737年的德里之戰中便是如此獲得勝利。
記載巴吉拉奧功績的銘文記載巴吉拉奧功績的銘文

家庭成員

父親:巴拉吉·維什瓦納斯
兄弟:清納吉·阿帕
妻子:卡什拜(第一任)
瑪斯塔尼(第二任)
兒子:巴拉吉·巴吉拉奧(長子)
拉古納特·拉奧(次子)
賈納丹·拉奧(三子)
奎師那·拉奧(四子)

影視形象

在2015年印度電視《帝國雙璧》(又譯《巴吉拉奧傳奇》)中由蘭維爾·辛格出演巴吉拉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