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襄公祠

左文襄公祠

左文襄公祠位於文星鎮八甲村,又稱相國祠、左公祠,是紀念晚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左宗棠的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左文襄公祠
  • 外文名稱:The Memorial Temple of Zuozongtang
  • 地理位置:湘陰縣文星鎮八甲村
  • 建造時間:1887年(光緒十三年)
祠堂簡介,左宗棠生平,

祠堂簡介

左公祠堂何處尋?
左文襄公祠位於文星鎮八甲村,又稱相國祠、左公祠。光緒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去世後,清廷恤典頗豐,予左身後以極大哀榮外,還將左附祀京師賢良、昭忠兩祠,並在左的出生地及立功省份建專祠以彰功績,足見清廷對左的重視。光緒十三年(1887年),湖南巡撫吳大征奉旨建此祠。祠前廣植樹木、花草,祠內寬敞明亮,正堂側室,井然有序,走廊迂迴,曲徑通幽。門窗雕滿花草、鳥獸圖案,玲瓏剔透,美觀雅致,庭院栽滿花草喬木,暗影浮動。整個祠堂建築奇特,氣勢恢弘,造型優美,無不昭示著主人的尊貴地位和無上榮光。左公祠內塑有左公遺像,另有其功業介紹和生前好友、部屬的詩文輓聯與詩讚。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左文襄公祠和湘陰文廟一起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左文襄公祠實為相國祠,1885年湖南巡撫奉旨建設,祠為磚石結構,由三組硬山式殿宇和邊廊組成,專祠左宗棠。

左宗棠生平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少時屢試不第,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後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
先入兩江總督陶澍幕府,並與陶結為親家。1851年(鹹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後起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府,為平定太平軍籌劃。清文宗鹹豐六年(1856年),升任兵部郎中。
初當幕僚時,為抓住展示才能的時機,他經常為一件小事而與人大吵大鬧;在當上巡撫,官及三品時,脾氣卻越來越小。“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這句著名的話就是他說的。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由曾國藩舉薦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撫,並組成中法混合軍和擴充中英混合軍與太平軍作戰,克金華、紹興等地,升任閩浙總督。
1864年克杭州,並受封一等恪靖伯。之後致力於剿滅東南太平軍殘部。
1866年在福州馬尾辦船廠,也就是後來的福建船政局,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培養海軍人才。同年,改任陝甘總督,其間創辦蘭州製造局。後創辦甘肅織呢總局。此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然而該廠從未盈利。
1867年2月授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定“先捻後回”方略,次年參與平定捻軍。
1873年12月14日授協辦大學士,次年9月18日授東閣大學士。
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5月奉命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1876年定“緩進急戰”方略,指揮劉錦棠金順諸軍討伐阿古柏白彥虎,次年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並為新疆建省開發等預作規劃。
1878年3月由一等恪靖伯,晉二等恪靖侯。
1881年2月入京任軍機大臣,10月改任兩江總督
1884年6月入京任軍機大臣,9月以欽差大臣督辦閩海軍務。
1885年9月5日病故於福州,諡文襄。後歸葬於長沙石門鄉相竹村(今屬雨花區跳馬鎮白竹村)。

左文襄公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