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經典譯叢:商業倫理:概念與案例

《工商管理經典譯叢:商業倫理:概念與案例》是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曼紐爾·G·貝拉斯克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商管理經典譯叢:商業倫理:概念與案例
  • 作者:曼紐爾•G•貝拉斯克斯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0173764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Business Ethios
  • 譯者:劉剛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378頁
  • 開本:16
  • 定價:52.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工商管理經典譯叢:商業倫理:概念與案例(第7版)》非常適合國內商學院或經管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特別是MBA,EMBA和MPAcc等專業學位碩士生使用。
《工商管理經典譯叢:商業倫理:概念與案例(第7版)》是國外使用非常廣泛的一本商業倫理教材。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1部分介紹基本倫理理論,指出倫理行為是企業最佳的長期商業戰略,並討論了四種道德原則效用原則、基於道德權利的原則,正義原則和關懷倫理原則。第2部分探討市場倫理問題,闡述了整個市場制度的倫理以及市場制度中特殊行為(如限價,掠奪定價,賄賂等)的倫理性質。第3部分聚焦企業外部交換涉及的倫理問題,分別闡釋了環境和消費者對商業倫理的要求。第4部分著眼於企業內部討論員工問題,探討了工作歧視問題以及個人和組織之間的衝突問題。 在章節體例上,每章開篇都有一個引例,讓讀者先熟悉本章概念主要套用的領域和事件,對抽象的商業倫理理論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對各種商業倫理現象、易混淆的知識概念和抽象的倫理理論進行詳細的講解和說明,最後在章末特別設定一兩個與本章內容密切相關的大型案例,讀者通過思考和回答案例所提出的問題,可以更好地解決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曼紐爾·G·貝拉斯克斯(Manuel G.Velasquez) 譯者:劉剛 程熙鎔

曼紐爾·G·貝拉斯克斯(ManuelG.Velasquez):美國聖克拉拉大學列維商學院管理系教授,被譽為“商業倫理教學之父”和“查爾斯?狄更斯式的商業倫理教授”,在商業倫理領域內學識淵博、經驗豐富。他在商業倫理、哲學領域做了許多非常深入的研究,除了本教材之外,還著有《哲學:文本閱讀》(Philosophy:AText with Readings)、《倫理:理論與實踐》(Ethics:Theory and Practice)等書。他還為多家公司提供過商業倫理領域的諮詢和培訓服務,向2000多名商學院教職員工講授過商業倫理課程。

圖書目錄

第1部分基本原理
第1章倫理學與商業
1.1商業倫理的本質
1.2商業中的倫理問題
1.3道德思考
1.4道德責任和責任歸屬
第2章商業中的倫理原則
2.1效用主義:權衡社會成本和收益
2.2權利和義務
2.3正義與公平
2.4關懷倫理
2.5整合效用、權利、正義和關懷
2.6道德原則的替代選擇:美德倫理學
2.7無意識的道德決定
第2部分市場與商業
第3章商業系統:政府、市場以及國際貿易
3.1自由市場和權利:約翰·洛克
3.2自由市場和效用:亞當·斯密
3.3自由貿易和效用:大衛·李嘉圖
3.4馬克思與正義:批評市場和自由貿易
3.5結論
第4章市場中的倫理
4.1完全競爭
4.2壟斷競爭
4.3寡頭競爭
4.4寡頭和公共政策
第3部分商業及其外部交換:生態和消費者
第5章倫理學與環境
5.1污染類別和資源耗費
5.2污染控制倫理學
5.3保護消耗性資源的倫理學
第6章消費品生產和行銷倫理學
6.1市場和消費者保護
6.2商業企業對消費者義務的契約觀
6.3應盡關懷觀
6.4製造商義務的社會成本觀
6,5廣告倫理學
6.6消費者隱私
第4部分倫理學和員工
第7章工作歧視倫理學
7.1工作歧視:本質
7.2歧視:內涵
7.3歧視:效用、權利和正義
7.4平權行動
第8章倫理學與員工
8.1理性組織
8.2政治組織
8.3關懷組織
注釋

序言

自古以來倫理就是商業發展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之一。倫理既是商業得以良好運行的大環境,也是對市場中的商人和商業組織的道德要求。中國傳統文化對倫理非常重視,對商人應該遵守的倫理道德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看法,如義利觀、誠信觀等。義利觀主張義利統一、“先義而後利者榮”(《荀子·榮辱》),強調“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荀子·大略》)。當利與義之間出現矛盾時,中國傳統文化提出“見利思義”(《論語·憲問》),或者說“見得思義”(《論語·季氏》),這可以看作義利觀的基本要求,在承認人們逐利正當性的基礎上,這一基本要求為人們合法、合理地逐利提供了相應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孔子從利人與利己的關係出發,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的觀點,孟子也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梁惠王上》)的思想。這種建立在利人就是利己的基礎之上的義利觀,已經從移情作用的“有所不為”發展到“有所為”,可以看作義利觀的中間要求。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從君子修身的角度,倡導“君子義以為上”(《論語·陽貨》),“君子義以為質”(《論語·衛靈公》),並旗幟鮮明地提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的論斷,這種“義以為上”的思想可以看作義利觀的最高要求。在誠信觀方面,孔子認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明代學者薛宣在《讀書錄》一書中也寫道:“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應;以詐御人者,人亦以詐應。”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幫,如微商、晉商,對上述倫理準則推崇備至,用倫理規範約束商人在市場中的行為,比如,徽商強調“以誠待人,以信接物”,晉商信奉“售貨無訣竅,信譽第一條”、“重信義,除虛偽”,促成了明清時期這些商幫的巨大發展。可見,商人和商業組織對倫理的遵守不僅鞏固了商業得以運行的倫理環境,還促成了市場交易的實現,在市場參與者之間建立了互信互惠的交易關係。
雖然我國很早以前就有關於倫理在商業中價值的諸多論述,井有許多為人稱道的商業倫理典故,但將商業倫理上升為一門系統的學科並在實踐中掀起商業倫理熱潮的卻最早起源於歐美已開發國家。奧利弗·謝爾頓早在1923年就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20世紀70年代以來,已開發國家的公眾開始關注社會福利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這引發了一系列商業倫理運動,包括消費者保護運動和環境保護運動。已開發國家的企業紛紛提出要做“企業公民”,主動承擔各種社會責任。1997年,社會責任國際的前身——美國經濟優先認可委員會發布了SA8000標準(即社會責任標準),旨在通過制定和實施社會責任標準,促進工作條件的改善,並增進勞資雙方的理解。2000年,根據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的倡議,建立了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號召企業界遵守在人權、勞工標準、環境及反貪污等方面的十項基本原則,並且每年發布一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入21世紀,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對商業倫理的實踐更加重視。正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F·德魯克所強調的,企業是社會的器官,是社會的一分子,企業只有遵守商業倫理才能實現自己的可持續發展。他還認為,商業倫理是一種倫理潮流,是商業中不可缺少的要求,適合組織的倫理概念必須清晰地界定基本的人際關係、設立普遍適用的行為規則、關注使所有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的行為,讓組織關係變得和諧、互惠。德魯克的觀點充分反映了當代商業倫理普遍的發展趨勢,強調了關注商業倫理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價值。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商業倫理實踐也從已開發國家推向了全球,我國企業也日益重視商業倫理建設問題。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中國企業紛紛慷慨解囊、抗震救災,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空前覺醒,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踐行商業倫理、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活動中。據統計,2011年有898家中國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同比增長18%,其中,工業企業有639家。截至2011年12月1日,中國上市公司500強中有274家企業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其中125家企業是強制發布,還有149家企業是自願發布;221家企業發布了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53家企業整合在財務年報中發布。
本教材的作者曼紐爾·G·貝拉斯克斯是聖克拉拉大學商業倫理方向的CharIes J.DirKsen講座教授,同時受聘於該大學管理系和哲學系,被譽為“商業倫理學科之父”,在商業倫理領域內學識淵博、經驗豐富。他在商業倫理、哲學領域做了許多非常深入的研究,除了本書,還著有《哲學:文本閱讀》、《倫理:理論與實踐》等書。他還為多家公司提供過商業倫理領域的諮詢和培訓服務,組織了有2000多名商學院教師參與的商業倫理教學研修班。
貝拉斯克斯教授所著的這本教材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商業倫理教材。全書脈絡清晰、內容翔實,主要從四個方面闡釋了商業倫理:商業倫理的基本原則;市場與倫理的關係;倫理與企業外部交換的關係;倫理與企業內部員工的關係。在說明商業倫理的基本原則時,首先介紹了與商業倫理相關的一系列概念,效用原則、權利原則、正義原則、關懷倫理和美德倫理等都建立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讀者需要用這些原則分析諸多社會現象。在說明市場與倫理的關係時,首先引用諸多學者的觀點分析了由政府、市場和國際貿易構成的商業制度,接下來介紹了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和寡頭市場的特點以及反壟斷策略等內容。在介紹企業外部交換涉及的倫理時,分別闡釋了環境和消費者對商業倫理的要求:環境要求企業控制污染、保護資源,消費者要求企業從社會契約、應盡關懷和社會成本等角度考慮企業對消費者的義務,避免違背倫理的廣告和對消費者隱私的侵犯。在介紹企業內部交換涉及的倫理時,著重介紹了工作歧視的本質和內容,分別使用效用、權利和正義原則討論了工作歧視的倫理性質,批判地評價了旨在糾正工作歧視的平權行動計畫,最後詳細分析了組織的三種模型——理性組織、政治組織和關懷組織。這個框架的構建能夠讓讀者更易於理解商業倫理的內涵與外延,對各種商業倫理理論的萌芽、發展和創新進行詳細的探究,站在倫理學發展的最前沿思考當今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商業新發展。
本教材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在每章開篇都有一個引例,讓讀者先熟悉本章概念主要套用的領域和事件,對抽象的商業倫理理論先產生一個感性的認識,在展開理論分析之前為讀者做好精細的鋪墊。在闡述複雜的商業倫理理論時,都會用現實或假設的案例幫助讀者理解相關內容,這些案例可以讓讀者認識到理論表述所使用的假設、條件以及用詞的重要性和隱含意義。在每章結尾,會列出一兩個與本章內容密切相關的大型案例,讀者通過回答案例所提出的問題,對本章知識加以整合、提升,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與他人的討論,更好地解決案例中所面臨的問題。
本教材對各種商業倫理現象、易混淆的知識概念和抽象的倫理理論做了詳細的說明。作者在複雜的理論講解中穿插了生動的案例,不會讓讀者覺得單調乏味,讓商業倫理課程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初學者全面了解商業倫理,對擁有相關知識的讀者也有很好的指導和啟發意義。
本教材非常適合商學院(或管理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特別是MBA,EMBA和MPAcc等專業學位碩士生使用。 翻譯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批評和指正!
劉剛程熙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