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上屑談

川上屑談

《川上屑談》是揚州著名學者欒碧軍先生的隨筆雜文集。作者思想深邃,視角獨特,慣於玄思天道自然,有思想者的風範。文章思辨色彩濃厚,可讀性極強。作者在《三境界之種種》里說,最好的境界是:“布衣暖,菜根香,心定自然涼。”寥寥數語,如得菩提,寫出對人生的真切感受。

基本介紹

  • 書名:川上屑談
  • 作者:欒碧軍
  • ISBN:978-7-5399-3677-2
  • 類別雜文、隨筆
  • 頁數:240頁
  • 定價:¥26元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4-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作品目錄,第一輯:書邊拾屑,第二輯:編餘漫屑,第三輯:看圖說屑,第四輯:小品題屑,第五輯:耳食記屑,第六輯:詩詞吟屑,作品後記,作品選讀,贈友人《白話幽夢影》弁言,《看山夜話》小引,贈友人《石語》弁言,贈友人《唐伯虎全集》弁言,贈友人《學林散葉》弁言,書評二則,聆聽銅質的聲音,書卷之氣撲面來,碧軍詩詞選,無題,冬日邀游小盤谷遣興,遣興二首,青玉案·寄潤州楊公傑,青玉案·奉和杜明甫吟長原玉,初冬寄懷滄縝,鷓鴣天,師友四詠,炎陽道兄南行歌詩以餞,

編輯推薦

讀《川上屑談》,最宜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讀之,松濤陣陣,明月入杯。此時幽趣,難與俗人言。

作者簡介

欒碧軍:維揚學子,現居江都市。為江淮藏書第一人。既識詩詞,復喜書畫,清玩舊賞,雅好文字。博學多才,有文常見於報刊及網路,如流珠散玉,偶有識者貴之。
欒碧軍隨筆集:《川上談屑》欒碧軍隨筆集:《川上談屑》

作品目錄

第一輯:書邊拾屑

說牆
史鐵生之後
燃燒的激情——余傑和他的《火與冰》
尋找人間的愛——閱讀劉再復
插花地里讀止庵
抒寫心靈的畫卷——讀《世界名劇欣賞》札記
鳴鳳走出月亮門
對話,在《午後的歲月》
為黑暗世界道光明——以多多、曉明為中心的個案分析
一個人的歷史,國家的歷史——讀《穿越死亡隧道的人》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讀“史”散記
通往荷塘,追尋銅質的聲音
三境界之種種
笑讀我書,讀笑我書
新春試筆
通往林中之路——關於讀張散記的散記
故鄉的原風景——袁牧繪事中的朝聖情結
幾本書的胎記,或一句詩的破題
藥窗識小錄
香象羚羊兩相宜——揚州園林舊遊記校讀小記
我得平易法,食錄致神仙——揚州飲食隨想錄校讀小記
聽雪散記——關於雪松法師的點滴記憶
從圖騰到思辯——關於宗教的隨想
歸去來兮何所求?——文人自殺考

第二輯:編餘漫屑

可惜與有趣
“瘦馬”的故典
文字不要點破
原典的魅力
國君的眼淚
忽然想起張林召
動動動動動……
有趣味的書名
獅子·喜酒·獵槍
獨攬梅花掃臘雪
吃的故事
禮失求諸野
姓暴又如何
此間結繭
潛伏於斯

第三輯:看圖說屑

一、辭海(縮印本)
二、柳如是別傳(陳寅恪)
三、道德情操論(英·斯密)
四、無夢樓隨筆(張中曉
五、從韓國看的中華民國史(韓·裴京漢)
六、白凡逸志(韓·金九)
七、齊人物論(莊周
八、中國史綱(張蔭麟)
九、藏書家(叢刊)
十、百年老課文
十一、格列佛遊記(英·斯威夫特)
十二、知識分子論(美·薩義德)
十三、尤利西斯(愛爾蘭·喬伊斯)
十四、柏楊回憶錄(柏楊
十五、豐饒的苦難(索颯)
十六、沉默的另一面(印度·布塔利亞)
十七、論可能生活(趙汀陽)
十八、林村的故事(黃樹民)
十九、郊叟曝言(周一良)
二十、水滸人物論贊(張恨水
二十一、貞元六書(馮友蘭)
二十二、蒙田隨筆全集(法·蒙田)
二十三、花隨人聖庵摭憶(黃濬)
二十四、越界與想像(王中忱)
二十五、政黨政治與現代化(林尚立)
二十六、邵燕祥詩抄·打油詩(邵燕祥)
二十七、查令十字街84號(美·漢芙)
二十八、錦灰堆(王世襄
二十九、元曲悲劇探微(張文澍)
三十、我做戲,因為我悲傷(田沁鑫)

第四輯:小品題屑

張志安專欄小引
李蘭舫《江都竹枝詞》小引
薛毓青書離騷小跋
黃德鈞《話說邵伯》小跋
贈友人《唐伯虎全集》弁言
贈友人《白話幽夢影》弁言
贈友人《石語》弁言
贈友人《學林散葉》弁言
贈友人《先秦諸子系年》弁言
贈友人《拯救與逍遙》弁言

第五輯:耳食記屑

冬天快樂
光輝歲月
風之彩

第六輯:詩詞吟屑

西峰紀行
讀史
重九引江行
過無錫東林書院
初春有懷滄縝
初冬寄懷滄縝
夏日化市小飲閒談近事兼自嘲二首
呈慈光聖因兩法師(三首)
雪松法師年譜編後
師友四詠
七弦雅集歌並序
炎陽道兄南行歌詩以餞
冬日邀游小盤谷遣興
滿江紅·為陳滄縝賦壯詞以寄
青玉案·奉和杜明甫吟長原玉
鷓鴣天·元日偶作

作品後記

可耐之俗
——川上屑談後記
欒碧軍
讀書本是自己的事,沒有什麼可資炫耀的,所以談論讀書的事,正如網路里的朋友兆陽兄所謂:“難逃有意炫耀之嫌——書是文化人的標誌,我占有了書就占有了文化本身。”
我一向對自己的文字沒有信心,箇中緣由,一是因為讀了許多書——此話卻又近乎炫耀了——所以覺得天下好文字都寫盡了,二是因為我寫的許多瑣屑文字,其實只是讀書之餘的一點讀後感而已,離文學的涵義還有極遠的距離,所以只可自怡,不堪持贈。
法國作家布朗肖說:作品的孤獨是最根本的孤獨。然而在我看來,讀書恰恰相反,在與前人的作品交流中,有著不可言傳的默契,綿綿的吸引和呼應。然後意識流奔涌著,操縱著我拾筆寫點什麼,而這什麼,一半是為閱讀做點總結陳辭,一半是藉機兜售點私貨。
具象的綿綿吸引和呼應,則來自於身邊的文友,比如先後匯集於七弦一集二集裡的友情。按照七弦不斷深化的文字和友情進展,這個夏末又尋到了一個節點,終於可以系統地梳理一下近年來的所思所感。這個節點所在,豈不是冥冥之中七弦之三的一種匯集呢?
我偶爾碼字,然而文字似乎不願與我相親,相反地,它是我最大的夢魘。我時常對它充滿恐懼。而終於有了出版的機緣,使我得以救贖,通過與筆或鍵盤的正面交鋒或對話,使它無法對我視而不見,然後彼此作揖,兩兩相忘。
而讀書,亦或是茫茫俗世里尚可耐得的俗事之一吧。它如此深刻地影響了我的前半生,幫助我修成這樣一種欲求——不是對世間萬物都充滿問號,而是對自己有興趣的區區一事,略微知道其間的最高標尺是什麼。對此,我倒是具備一點自信的。
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作品選讀

贈友人《白話幽夢影》弁言

吾友一人,藏有《唐璜》一部,甚愛之。問其因,言:無它,以其書名雅且有味也。吾始知書名亦關書運也,後察之,果如是。如《伯牙琴》、《四聲猿》、《寫在人生邊上》、《追憶似水年華》,賞之玩之,含英咀華。
由是以觀《幽夢影》,不惟其文,以其名亦先獲我心矣。滄縝亦有同感,亦購之。
公傑亦知水與月乎?水須伯牙撫琴之水、東坡赤壁之水,月為太白歌舞之月、金批《西廂》之月。清幽之夜,水影月影,如幻似夢。如此良宵,須有旨酒好友相伴,公傑可駕一葦航之江北乎?
此書可與《世說新語》、《赤壁賦》並讀,即為公傑謀,樂為之贈。

《看山夜話》小引

《看山夜話》是新開設的專欄。作者姓王名浩字秋村,學理工出身,偶爾操筆作月旦文章,文字中有龍蛇,從容、簡約、乾淨,屬老派作文章的一類。見面,人卻很年輕,言語間見清風明月。
龍川多水而無山,“看山”作何解?或曰“看山是山”,或曰“文似看山”。證之於秋村,始知出於太白“敬亭”一語。“相看兩不厭”,品藻其人其文,或者可在此下功夫。

贈友人《石語》弁言

“錢鐘書”三字,是天下讀書人的“烏托邦”,以有錢而能鐘情於書,實是一快,可浮白一樽。
先生字既曰“默存”,書又名“石語”,涵大音稀聲之理,合物我交融之趣,與“看山”暗合否?
由是反觀秋村與吾之茶餘客話、手談書話,言於前而忘於後、得於書而失於行者,亦多矣。不若素心一刻,得漱石枕流之意,共聽石語,以養浩然天真之氣。
此書可與《世說》、《赤壁賦》、《幽夢影》並讀,即為秋村謀,樂為之贈。

贈友人《唐伯虎全集》弁言

譚復生書齋名為“莽蒼蒼齋”,氣象萬千,其為人亦壯懷激烈。今人田家英欽其大義,乃以“小莽蒼蒼齋”為書齋名,其為人亦剛直守正。
唐伯虎築室於蘇州桃花塢,有《桃花庵歌》名世,直與清名士金聖歎互為呼應,讀之當浮白一樽。奇人奇文奇詩奇畫,而自命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今見其書,愈覺其人可親,其文可讀。
吾友公傑,世居潤州桃花塢,自號“小桃花庵主人”。其人亦可親,其庵亦可居。乃作《青玉案》一首與之,以“翩翩濁世佳公子”互勉之。

贈友人《學林散葉》弁言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雖弱水三千,獨取一瓢飲之亦知味矣;孔孟老莊,言近旨遠,雖不得耳提面命,讀其書亦可想見其人矣。琪花瑤草、吉光片羽,誰謂河廣宋遠?羚羊掛角、雪泥鴻爪,究竟有跡可尋。
人生苦短,百年不過一瞬,作文苦長,咫尺即是千里。《世說新語》,魏晉風流藉之以存;《藝林散葉》,百年掌故遺韻流芳。《學林散葉》亦可作如是觀,似隨意為之,實文氣氳氤。故曰:名士自有天真相,大儒能做小文章。
吾與秋村,入世不過而立,行跡不過百里,結游不過兩載,而能素心相守,隨無涯之旅,如在山陰,端賴於薄今聖而厚先賢,薄宦情而厚鄉思。此亦無它,涵泳日久,心性使然。悲歟?喜歟?秋村或可告我乎?“王荊公方大拜,賀客盈門,忽點墨書其壁曰:‘霜筠雪竹鐘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豈可與世俗論哉!”( 《冷齋夜話》 )
得書一喜,贈書一喜,受者亦喜,贈者益喜。何喜之有?證之濠梁。

書評二則

聆聽銅質的聲音

——讀欒碧軍《川上屑談》有感
青燕
與一木君的相識,緣於多年前江都作協組織的邵伯古鎮文學採風活動,那年時值煙花三月,春花正好。棠湖一路行來,在別人的高談闊論里,一木與我基本都是靜默、聆聽、訥言,於是彼此印象清淺。後又巧遇於天涯社區論壇,陸續開始讀到一木的文字,並與他因為書緣偶有接觸。
一木君一直說他是讀書人而不是作文之人,這點我認同亦不認同,他喜歡藏書,更喜歡讀書,“讀書人”一詞,或許用在他身上更加貼切、蘊藉,而他書余、編餘文字每每讀到,總能在平淡樸拙的字裡行間感悟到一些暗含的春秋,思想的亮點。他行文的風格看似淺絳山水,用筆簡略,要你細細品讀才知曉弦外之音,話外寓意,這樣的感受在捧讀他的《川上屑談》時印象頗深。
《川上屑談》共分為六輯:書邊拾屑、編餘漫屑、看圖說屑、小品題屑、耳食記屑、詩詞吟屑。書邊拾屑、編餘漫屑、看圖說屑最是作者此書的看點,此三輯作者基本以書生活切入,用散淡的文字巧妙地糅合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悟,對風雲際會的思辨,而這些靈魂的追問和思想的金子讀來卻又心平氣和,似與心怡之友山堂夜坐,汲泉煮茗之談話,喁喁細語時耳邊松濤陣陣,眼前明月入杯,不煽情不做作,幽、雅相映成趣。如在他的那篇《史鐵生之後》,開篇道出:“史鐵生之後,談生是奢侈的,論死是矯情的。我以為。”簡明扼要,然而擲地有聲。作者在此文中又說到:“陸幼青的《死亡日記》。他直面死亡的冷靜,在英雄主義業已沒落的時代,在痞子哲學如日中天的時代,猶如一盆冰水,也澆出你的冷靜來,逼著你去想一想名利之外的沉重。不過,據鄭也夫說,陸幼青最大的欲望是表現,在表演的亢奮中走入彼岸。這一點,我有同感。陸幼青的得與失,全在他的字裡行間,在他的表述中。他缺少史鐵生式的冥思和對話。”一段看似不著痕跡的文字,實則道出了他對史、陸二人文字、思想的獨特見解,並且不知不覺引導你跟著他的文字去思考關於生存、死亡、名利等一些關鍵字。
文如其人,從一木最初給我沉靜,訥言的淺顯印象,到熟識他博學多才、儒雅內斂,正是對他所寫所思文字的由淺入深的了解。他一直在忙碌的俗世里固守內心的堅持,執著於自己的信仰,追求靈魂上的自由。對於非做不可的事他可以湊合,比如工作、吃飯、穿衣均是將就、簡單、樸素,對於可做可不做的事卻是格外地認真,比如讀書、寫作,比如義務編較一些他喜歡的書籍文字。對於他喜歡的人、事,他的投入大方到奢侈,而對於他不入眼的,卻難以跟風、敷衍、流俗。“到一個自由的國度,哪怕僅僅是一棵樹。”這是他的簽名宣言,步履匆匆間,你可曾窺見他平淡的外衣包裹著的凌厲、特立獨行的內心!
小品題屑、耳食記屑、詩詞吟屑此後三輯則可見作者的閒情逸緻。平淡寡味的生活需要我們有慧眼清心去拾得點滴情趣、雅趣。與友人斗酒贈書、詩詞唱和,以音樂調劑感官,本書的作者正是在日常瑣碎枯燥的日子裡,用自己敏感細膩的心去發現、感受、體驗這些風雅之事,並將之作為精神上的珍饈盛宴。如耳食記屑《風之彩》一文,作者言到:在《白華》篇中,我讀到清人吳其浚對白華(即芒草)的描畫:“葉莖如茅而莖長似細蘆,秋開青白花,如荻而硬,結實尖黑,長分許,粘人衣。”覺得這“長分許,粘人衣”六字宛然可喜極了,其最嫣然處在於“粘人衣”三字,“長分許”是白華的靜觀自得,“粘人衣”則是隨喜及人,一時間白華與人,俱得歡喜。歌聲起處,執卷在手,歲月的篇章於是在如歌的行板里溫潤如玉,婉轉而來。
掩卷之時,時值暮春,雖至人間四月芳菲盡,而《川上屑談》正是那棵開花的樹,引領我在寂寥的日子裡一路走過,於是思緒與情致漸入佳境,琪花瑤草,幽香撲面。

書卷之氣撲面來

——讀欒碧軍文集《川上屑談》
劉喜慶
在“江都作家叢書”中,欒碧軍所著《川上屑談》(江蘇文藝出版社)是一本書卷氣濃郁的散文集。所謂書卷氣,指文中涉獵古今中外精粹的知識、哲理所散發出來的氣息、韻味,乃作者廣博、厚實的學養自然地流溢而來。這與故意“掉書袋”迥然不同,後者往往泥古不化,或堆砌炫耀知識來欺世盜名。
《川上屑談》共六輯:“書邊拾屑”、“編餘漫屑”、“看圖說屑”、“小品題屑”、“耳食記屑”和“詩詞吟屑”。如此頗大的內容幅度卻都以“屑”統之。屑,辭書釋義為“細小”。這六個“屑”字,起著我國古文研究家們所說“一字立骨”的妙用。見著作者如此自謙,切莫望文生義,真以為滿書儘是些瑣碎、細小,須知“小中見大”、“尺水興波”乃為文時經常運用的筆法。
我們不妨由《三境界之種種》一文,來具體領略一下文中的書卷之氣吧。王國維所云做學問三境界說,因已耳熟能詳,不必援引。文章開頭便說:“近讀木心的《素履之往》”,旨在拈出其高論:“區區人情歷練,亦有三種境界耳。秦卿一唱,盡在其中——初艾:新晴細履平沙;及壯:亂分春色到人家;重暮:暗隨流水到天涯。”繼由《書屋》中一文,援引了德國物理學家亥姆霍茲有關發明的理論,這裡恕不詳引,其中心詞“飽滿、醞釀、頓悟”的後者,與王氏之說相似。說罷這兩種“無我”之後,作者未忘“有我”,坦陳自我信奉的三境界是:“布衣暖,菜根香,心定自然涼。”如此三種列舉,莫不緊扣文題。
無論哪一種三境界,均須由人來體驗。文章便談起知和行的關係,強調自身實踐、體驗的重要性。作者引用著名歷史學家錢穆的論述:“我們的生命過程也如此……也不是一天突然而變的,還是積漸成變,此積漸之過程,則亦稱為化。”由此,作者發表關於生命價值的見解:“青木而來,自當雜花生樹,枯木而去,亦該和光同塵。”這當然是一種高尚人生境界的詮釋和追求。請注意,作者文中未有任何號召之類詞語,因為他平素就養成尊重別人意願之風。
接著宕開一筆,剖析一則“枯木禪”的公案。強調處事需圓融之後,又緊承上文所引錢穆文字,講到開山祖師氣象的話題,即建廟與植樹時“創殿者的氣魄心胸,則一開始便已估計到百年後。”特彆強調了超前眼光的必要性。這些乍看似乎離題較遠,其實莫不在論述境界中所涉及的問題,行文上則為下文蓄勢。就錢穆一番話,說起晚年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所達通暢境界,引俄狄甫斯和尼采來作比照,歸於佛家的空觀中觀。文章最後以《周易》中既濟、未濟二卦所含哲理的略述,照應上文“青木枯木”,而云:“也如木心這兩本書名所形容的:從‘我紛紛的情慾’,到‘素履之往’的歷程。”這樣就呼應了文章開頭。
不長的一篇文章,灑得開,收得攏,涉及歷史和人生、古代典籍和今人時文,還有中外名人的言行,當然作者也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誠如有些讀者反映,本書作者的文字不能企圖讀一遍便作罷,所引資料值得反覆品嘗、體味,文章內涵需要在反覆閱讀中加以領會。這在“編餘漫屑”的短文《文字不要點破》中,其實已透露了作者喜含蓄的愛好。
第三輯“看圖說屑”共收有短文三十篇,第一篇談縮印本的《辭海》,第九篇談叢刊《藏書家》,第十篇談《百年老課文》,此外還談及古今中外二十七位作家學者的有關著作。這些隨筆、札記一般寫得均精短,少則三百多字,長也不過翻番,文風卻一以貫之,多方援引,比照剖析,獨抒己見,散發出一股股書香,給人以許多啟迪,如聞知心朋友娓娓而談,樂而忘返。
本書也有曲高和寡之處,如涉及禪宗等一些掌故,畢竟使一般讀者難以理解。這無異於在文章中結成疙瘩,久之會形成晦澀,那就會因疏忽而失大了。為臻於完美,建議作者今後援引時,多加一份慎重和細心,必要時,多解釋幾句又何妨呢?

碧軍詩詞選

無題

我已散淡久,屑屑滿葫蘆。
書邊拾柴火,川上說柴胡。
枕畔辨龍蛇,窗前畫蜘蛛。
對鏡誰爾我,相與論腴枯。

冬日邀游小盤谷遣興

丁家灣里小盤谷,鍵盤敲出曰盤古。
我欲因之思翩翩,湘纍九歌繞蠻楚。
太行之陽水之湄,北木南草出機杼。
日神漸離肉身游,酒神移魂返靈府。
春秋代序一長嗟,滄浪清濁憶蘭渚。
一九八四書猶在,二零一二景先睹。
山寨雷人欺實馬,脆樓釣魚飽碩鼠。
蟬翼為重千鈞輕,德賽棄之若糞土。
蝸名八九不離十,蠅利二一添作五。
英特全民爭偷菜,斯世大略應如許。
司空只道是尋常,盛世長袖善歌舞。
頹波難挽胡為泥,把臂入林忘寒暑。
漫待新柳孕初芽,遙知飛鳥征逆旅。
清流檐角夢漁樵,石柱瀟湘聽夜雨。
風輕日暖花清香,池魚逐戲或可數。
桐韻雅集素琴齋,雲巢怡養元胎圃。
茶餘客話太匆匆,行止往來無常處。
心燈一念安此鄉,暫別相期金蘭譜。
不辭長系江雪意,堪笑平生愚也魯。
回首青天寄塵寰,枯枝凜冽振鴉鼓。

遣興二首

減字木蘭花·歲暮炎陽招飲適逢網事月余兼贈江南新雨
其一
有時趺坐,漫話新涼澆岸左。
語近桑麻,自許柴門下里巴。
爭如食蛤,舊雨敲窗賒贈答。
底事關心,賦我非詩送好音。
其二
滿船星火,非我賦詩詩賦我。
何物療飢,聽雪三更又聽鸝。
天涯浪跡,倚醉佯狂身是客。
於意云何,百轉愁腸一笑呵。

青玉案·寄潤州楊公傑

翩翩濁世佳公子
世說部,何人似?
懷抱劍琴誰更比
江南新雨,潤州研紙
蘭澤思芳蕊
十年寒暑如流水
青眼高歌不多矣
況有金樽澆塊壘
敬亭山上,桃花庵里
吾與汝猶彼

青玉案·奉和杜明甫吟長原玉

芒鞋踏破南山路
去留意,知難駐
襟袖生風須幾度
四廂花影,漫天飛絮
夢裡身何處?
弦歌一曲添愁緒
五斗男兒拜金女,
贏得浮生輕幾許?
危欄休倚,數峰無語
幽素蘭亭侶

初冬寄懷滄縝

舊雨江南一夕欽,扁舟明月結同心。
尋常擾擾思南水,三載勞勞度北岑。
閒步敬亭慚獨坐,憑欄江渚笑浮沉。
報君知否天風健,逝水悠悠照古今。

鷓鴣天

綽約仙風何處尋?晚來好景返雲林。
風中蘆葦迎風意,雪裡芭蕉傲雪心。
空月照,滿山吟,西風繞指自清音。
等閒相守拈花笑,何必消磨撫素琴。

師友四詠

雪松上人
年來底事墮紅塵,兼日追懷雪上人。
但覺薰香消塊壘,恍聞謦欬話甘辛。
辯才點石遺巴蜀,淵默如雷隱水濱。
無我無常無所住,法身雖逝意氤氳。
莊生曉明
莊生曉夢迷蝴蝶,羽化千年幻此身。
太監國中描鬼魅,瓜洲渡畔辨迷津。
劇談時弊成知友,商略詩心若比鄰。
何不傾杯消永晝,重溫野草倍相親。
曹橋炎陽
狂歌長嘯少年時,煮酒青梅盡一卮。
三秩功名塵與土,半篇芹論潤還滋。
精鋼百鍊男兒淚,鑄石三生父子怡。
寄意塤篪山水趣,梵音劍氣兩相宜。
看山秋村
燕談耳食馬風牛,野渡橫波對海鷗。
說部綢繆空手道,狼毫落墨信天游。
經年置酒簪花影,竟夕煎茶潤客喉。
莫道此間無正果,草蛇灰線細搜求。

炎陽道兄南行歌詩以餞

君行千里雲水寬,我心寂寞我心安。
一輪明月照川上,靜流如洗潤肺肝。
正是金秋景色酣,多情能不憶江南?
廣陵潮接錢江浪,長風浩蕩起雲帆。
采編生涯八九載,含毫抽緒眾弗逮。
倥傯歲月沉雄過,滿目青綠超物外。
乘除見慣太極推,樊籠不羈天縱才。
林中空地林中路,鴻泥照影歸去來。
一管生花龍蛇舞,華枝搖曳出機杼。
龍騰川行驚四廂,滿城爭說機關語。
天下滔滔泛舳艫,利心難辨有與無。
妍媸我相對鏡照,城北徐公有醍醐。
長安弈棋較錙銖,何如扁舟快一呼。
感世漸知流水意,無弦琴操藏玉壺。
蓊鬱喬木照幽篁,乘槎原非計黃粱。
一溪澄碧沖萬壑,風流何須問用藏。
南渡壯遊自周行,苹花飄瀟憶洲汀。
相視去留共一笑,長亭歸罷眼誰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