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區(嵐山(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

嵐山區(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

嵐山(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地處魯東南,東臨黃海,西鄰莒南縣莒縣,北連日照市東港區,南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海岸線總長25公里,總面積759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人口42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1萬人。

2004年9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港口新區嵐山,即成為日照市(新興港口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城市)的城市副中心、臨港工業基地。

嵐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曾為紀國的都城紀鄣。中國儒家至聖先師孔子曾在這裡拜項橐(後人稱為“聖公”)為師,《三字經》記載“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嵐山區政府駐地安東衛設立於明洪武17年(公元1384年),時與天津衛威海衛靈山衛齊名,是當時全國“四大名衛”之一。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嵐山區
  • 外文名稱:Lanshan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山東省日照市
  • 下轄地區:轄9個鎮,41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嵐山區嵐山中路
  • 電話區號:0633
  • 郵政區碼:276800
  • 地理位置:日照市南部
  • 面積:759平方公里
  • 人口:40.59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山東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阿掖山、海上碑、黃海九寨溝、多島海
  • 機場日照山字河國際機場
  • 火車站嵐山西站
  • 車牌代碼:魯L
  • 行政代碼:37110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條件,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農業,工業,固定資產,對外貿易,民營經濟,財政,交通,社會,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旅遊,阿掖山,七大景觀,前三島鄉,

歷史沿革

嵐山夏為九夷,商稱人方,西周為紀鄣古國,春秋諸侯爭霸,嵐山先後屬齊、越、楚,秦、漢直至唐朝歸琅琊郡莒州。宋元至清初界牌嶺以北屬日照縣,以南歸江蘇淮安府。明初,建安東衛,設左、右、中、前、後五所,獨立於郡縣之外,軍隊屬兵部,由山東都指揮使司直轄,而衛地仍屬淮安。1742年(清乾隆七年)撤安東衛併入日照縣,嵐山全境才歸屬日照縣。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沿之。
嵐山區嵐山區
1993年6月,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市委、市政府在嵐山開發區的基礎上,設立了嵐山工委、辦事處,獨立行使區縣級管理職能。面積759平方千米,人口41.36萬,其中城市人口7萬。
2004年9月9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4]71號):設立日照市嵐山區。將日照市東港區的嵐山頭、安東衛2個街道和虎山、碑廓、黃墩、後村、高興、巨峰6個鎮劃歸嵐山區管轄。嵐山區人民政府駐嵐山路。12月,嵐山區掛牌成立。
2012年7月3日,後村鎮劃歸東港區管轄,原莒縣中樓鎮劃歸嵐山區管轄。
嵐山區劃圖嵐山區劃圖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嵐山區轄嵐山頭街道安東衛街道虎山鎮碑廓鎮黃墩鎮後村鎮高興鎮巨峰鎮前三島鄉9個鄉鎮(街道),417個行政村。海岸線總長25公里,總面積759平方公里。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黃金海岸,金色沙灘黃金海岸,金色沙灘
嵐山區地處山東半島南翼、魯蘇兩省交界,位於北緯34至35度之間,東臨黃海,西鄰臨沂市莒南縣和日照市莒縣,北連日照市東港區,南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總面積759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5公里。

地形地貌

嵐山地處魯東南低山丘陵區,有山嶺、平地、谷地、海洋、河流、沙灘、沙壩、沙丘、礁石、灘涂、島嶼,地貌類型繁多,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背山面海。最高點在中樓鎮馬亓山,海拔662.2米,最低處安東衛街道荻水村海拔不足1.5米。自北而南有韓家山、浮棚山、桃花山、雙山、甲子山、北垛山、南北山、老牛頂山、白雲山、大旺山、蹬山、聖公山、平山、黃豆山、阿掖山等山脈,除了磴山、南北山南北走向外,大多山脈呈東西走向。境內山地、丘陵、平原、窪地相間布,山地集中分布在黃墩、中樓、巨峰等地,虎山、碑廓也有分布,一般海拔150米以上。山地植被比較茂密,是發展林果業、畜牧業的主要基地。丘陵主要分布於山區外圍的後村、巨峰、碑廓等地,丘陵地帶的土壤砂性大,適耕性好,土層較簿,保水肥能力差,適宜發展防護林和經濟林,是花生、茶葉、黃煙等作物的的主要產地。平原多分布在高興、碑廓、虎山等地,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糧食和蔬菜主要產地。
嵐山港嵐山港

水文條件

境內主要河流有巨峰河、繡針河、龍王河、黃墩河等。巨峰河源於境內甲子山南麓,全長25公里,流經嵐山境內12.5公里,在東港區濤雒鎮入海;繡針河源於莒南縣大山,全長46公里,流經嵐山境內23公里,在安東衛街道狄水村西南入海;黃墩河源於甲子山北麓,在嵐山境內蜿蜒25公里進入莒縣境內;龍王河源於境內大旺山,全長16.7公里,在虎山鎮韓家營子處入海。境內甲子山疊嶂矗霄,噴秀吐艷,主峰海拔480米。北垛山端莊雄偉,冠於群山,主峰海拔515米。阿掖山主峰老爺頂海拔314.8米。
嵐山區阿掖山嵐山區阿掖山

氣候特徵

嵐山區地處我國沿海中段,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由於受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又具有海洋氣候的特點,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3.2℃,年均降水量897毫米。境內無霜期為213天。海岸線位於黃海中部,北起虎山東湖三村海域,南到銹針河口,全長25公里。境內海水、大氣、沙灘質量均為國家一級。
潛力無限潛力無限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區土地總面積114.9萬畝,其中耕地49萬畝,占42.47%;園地12.4萬畝,占10.78%;林地17.8萬畝,占15.53%;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3.6萬畝,占11.85%;交通用地11.2萬畝,占0.97%;水域6.4萬畝,占5.56%;未利用土地2.6萬畝,占2.25%。

礦產資源

截止2013年,嵐山區內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鐵、蛇紋石、石棉、橄欖石榴輝石、金紅石、鉀長
石、花崗岩、河沙、海沙、粘土等十幾種;已探明儲量的有:蛇紋石(152067千噸)、橄欖石(160萬噸)、石棉(152.8千噸)、榴輝岩(3629.6萬噸);除榴輝岩、花崗岩、蛇紋岩、海沙較豐富外,其餘多以小型礦點分布。已開發利用的主要有;蛇紋岩、橄欖岩、石棉、鉀長石、花崗岩、河沙、海沙(現已禁采)粘土等。

林業資源

嵐山林業資源豐富,林地總面積36.6萬畝,其中,生態林16.1萬畝,占44%;經濟林13.7萬畝,占37.5%。全區森林覆蓋率33%。

生物資源

嵐山生物資源豐富,林木樹種繁多,共有67科、385種(品種);藥類植物豐富,共有122科400餘種,普遍套用的就有40科90種。
新農村新農村
境內野生動物有19目51科109屬260種,其中,鳥類有留鳥33種,候鳥69種,旅鳥91種,其中灰喜鵲達3萬餘只,海邊黑尾鷗2000餘只。
浮游植物32屬50餘種;浮遊動物有讀足類8屬10種,其他動物7種;近海常見魚類有3綱43科86種。

人口

截止2009年12月底,嵐山區總人口為4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4萬人,共出生3783人,死亡2888人,淨增長89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1‰,同比下降了0.26個千分點,全區同比少出生165人。出生人口中,男孩1973人,女孩1810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9.01。

經濟

嵐山區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1.52億元、同比增長8.4%,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7.6:61.4:3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2.5億元、增長7.6%,地方財政收入20.82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50.82億元、增長15.9%,進出口總值86.91億美元、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78元、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14123元、增長11.8%

農業

2013年嵐山區有耕地面積38.58萬畝,人均0.92畝。以菜、茶、桑為主的經濟園林種植面積19.4萬畝。其中,茶園面積6.8萬畝,是江北最大綠茶生產基地。巨峰鎮有“江北綠茶第一鎮”的美譽,已連續舉辦了兩屆“冬茶節”,後村鎮被譽為“江北綠茶之鄉”。蔬菜面積4.2萬畝,以大棚蔬菜為主的保護地栽培面積2萬畝,碑廓鎮“繡針河”牌無公害蔬菜暢銷全國,建有農業科技示範園1處。桑園面積2.2萬畝;日本板栗種植面積6.1萬畝。糧經比例為4.8:5.2。
2013年嵐山區現有各類畜牧業養殖小區60多處,規模養殖大戶2421家,奶牛場(戶)10處,畜牧業產品商品率達到83%。現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78家。

工業

2013年嵐山區完成工業總產值977.97億元,增長5.8%;實現工業增加值243.53億元,增長8.6%,比1-11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973.52億元,增長4.6%;利潤總額8.29億元,下降46.8%;利稅合計21.09億元,下降35.5%。扣除日鋼,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44.08億元,增長15.5%;主營業務收入538.13億元,增長8.5%;利潤總額1.49億元,下降89.7%;利稅合計8.15億元,下降63.0%。

固定資產

2013年嵐山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9.13億元,增長20.2%,比1-11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投資281.36億元,增長19.7%;農村投資107.76億元,增長21.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68億元,增長13.4%;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30.2億元,增長16.5%。

對外貿易

2013年嵐山區完成進出口總值81.92億美元,增長11.4%,比1-11月份加快3.6個百分點;其中,進口68.89億美元,增長13.5%;出口13.03億美元,增長1.5%。契約利用外資8900萬美元,增長5.6%;實際利用外資8049萬美元,下降23.3%。

民營經濟

2013年嵐山區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361.4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189.08億元、上交稅金25.32億元,分別增長15.1%、15.2%和-14.1%,增速分別比1-11月份回落0.5、0.1和5.7個百分點。

財政

2013年嵐山區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72億元(新口徑),增長9.1%,分部門為:國稅5.23億元,下降9.1%;地稅9.24億元,增長9.1%;財政完成6.25億元,增長31.3%。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61億元,增長28.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84.92億元,增長23.0%,比年初增加34.56億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9.69億元,增長17.7%,比年初增加13.4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76.09億元,增長26.2%,比年初增加36.53億元。

交通

嵐山港陸便捷、區位優越。位於國家重點開發的沿海主軸線與新亞歐大陸橋沿橋經濟帶的交匯處、環渤海經濟圈與長三角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重要組成部分、魯南經濟帶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對外開放的視窗。境內擁有嵐山港、嵐山漁港兩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形成了以日照港嵐山港區、嵐北港區、嵐橋港、童海港、鋼鐵港區為主體的港口集群,已建成5000噸級以上泊位26個,其中30萬噸級泊位2個,年吞吐能力過億噸、遠期能力3億噸,航線通達四海,已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
境內兗石鐵路、坪嵐鐵路、瀋海高速、204國道、342省道、222省道及日照—東明輸油管道、日照—儀征輸油管道縱橫交錯,坪嵐鐵路西行併入隴海線可直通荷蘭鹿特丹港,已建成通車的瓦日鐵路和正在建設推進的青日連鐵路、嵐羅高速公路將嵐山與中西部內陸城市和南北沿海城市連為一線;嵐山距青島、臨沂、連雲港等空港車程均在2個小時以內,距規劃建設的日照機場車程半小時左右,且均有高速公路相連,海陸空交通發達、運輸便利。

社會

教育

截止2013年,嵐山區有各級各類學校82所,其中高中2所,國中12所,國小59所,鄉鎮成人教育中心學校8所,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66714人;全區現有教師4236人,其中專任教師3702人。現有各類幼稚園157所,幼兒教師535人,在園幼兒9647人。學齡前幼兒入園率達91%,其中城區達100%;全區國小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鞏固率都保持100%,殘疾兒童入學率90%;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9.5%。高中段教育普及率達85%;成人教育各類實用技術年培訓規模達9.6萬人次。全區現有省級規範化學校2處,市級規範化學校19處,區級規範化學校56處;有省級成人教育示範學校3處;省級電教示範學校3處,市級電教示範學校14處;有市級示範幼稚園6處,市級一類幼稚園15處。有4個鄉鎮街道被評為市級教育示範鄉鎮,有9處學校被評為市級辦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
嵐山港嵐山港

醫療衛生

截止2013年,嵐山區有公立衛生機構10個,其中區縣級綜合醫院1家(區人民醫院)(二級),衛生防疫站1所、婦幼保健站1所、7家鄉鎮衛生院,一體化衛生所176處。現有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64人,鄉村醫生730人,其中高級職稱27人,正高級6人,中級職稱194人;有執業醫師237人,千人口執業醫師0.57人,註冊護士127人,千全區各醫療衛生單位固定資產總值4475.2萬元,可用業務用房面積49167平方米,擁用螺旋CT、500毫安以上大型X光機、彩色都卜勒超聲儀、數字胃腸機、CR等現代先進醫療設備。人口註冊護士0.3人,略低於全市平均水平。 全區各醫療衛生單位固定資產總值4475.2萬元,可用業務用房面積49167平方米,擁有螺旋CT、500毫安以上大型X光機、彩色都卜勒超聲儀、數字胃腸機、CR等現代先進醫療設備。
彩色都卜勒超聲儀彩色都卜勒超聲儀

交通

嵐山擁有嵐山港、嵐山漁港兩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境內,坪嵐鐵路西延與京廣、京滬、京九線交匯進入國內主幹線;同三高速公路、204國道、342省道、222省道、疏港大道和南沿海公路縱橫交錯,與全國各大城市緊密相連;青島、連雲港、臨沂三個機場環布周邊,路程都在90分鐘以內。依託國、、縣道,轄區內構建成“六縱五橫”的路格線局。 公路發展迅速。區委、區政府著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果敢決策,率先提出全面實現“村村通”目標。先後投資5.2億,新修了貫穿嵐山東西的21.5公里長、雙向八車道(204國道以西雙向六車道)的疏港大道,改建了連線日照至嵐山兩港10公里長、雙向八車道的南沿海公路,改造硬化了12條、141.7公里縣道和539條、757.3公里的通村硬化路。至2007年10月底,全區417個行政村公路硬化通村,進村率達100%,實現了讓所有民眾走上硬化路的目標。
同三高速同三高速
嵐山區67家運輸物流企業,共有各類貨運汽車1600餘台,嵐山作為魯南經濟發展帶和覆蓋蘇北及魯、豫、晉、陝內陸腹地區域性物流中心已具雛形。
嵐山區投資近3000多萬元,新建嵐山二級汽車站、公交公司,規劃開通了汾水至海濱浴場等8條公交線路。扶持發展了日照運總嵐山分公司和日照市嵐山信成有限公司兩專業出租客運公司,按照“四統一要求”實行公司化管理。投資650多萬元,採取“擴建、改建、新建”三種模式,建設了巨峰、碑廓、黃墩、後村、高興、虎山6處“前站後所”,並以城區、鎮駐地為中心,以通村道路為依託,大力發展小型客運,讓全區所有民眾出門都乘上了便民車。嵐山交通事業的發展,為嵐山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夯實了基礎。

旅遊

嵐山區擁有前三島、阿掖山、海上碑、磴山風景區、馬鬐山風景區等自然人文景觀,海水、大氣、沙灘質量一流,水清浪穩,灘平沙細,旅遊資源豐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市建成區達20.6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以上。

阿掖山

阿掖山東臨黃海,總面積15平方公里,主峰老爺頂海拔314米,山以“臨海霧氣常昏如夜”得的名,這裡峰巒疊嶂,雲霧繚繞,怪石幽谷,冠與群山。自古就是“疊嶂矗霄真如畫,天成景色即蓬瀛”的美稱。
阿掖山阿掖山

七大景觀

1、筆山:位於阿掖山主峰南側,以“兩峰爭出,形如筆,故名”。筆山以山石美而見長,兩峰南有一高20多米的駝峰石,從山下向上看,似一駱駝引頸長鳴,笑傲東海。
2、 熬頭山、飛來石:為阿掖山南峰巔。《安東衛志》記雲;“頂有峰墩,墩兵見旗鼓於其上”,自古就是軍事上的信號台.因山頂有巨形怪石如海龜狀而的名。其巔峰東側有一巨石孤立,碩大無比,曰“飛來石”。
嵐山區嵐山區
3、老爺頂觀日出:為阿掖山主峰,其石“巍峨峭拔,紱繞如椅望”。立於其上,向東可觀日出扶桑,飄渺三島(即前三島),南視“秦山(海州灣內——島嶼)海市”為佳景,令人嘆絕。夜眺景色更佳,北望日照港十萬噸級碼頭如龍臥波;南望嵐山港燈火輝煌,燦若繁星;遠望連雲港巨輪穿梭,燈火通明,一山觀三港,唯有此處。
4、陳僧洞:阿掖山主峰北側有一天然洞穴,說大,數十人可同時坐臥,說小,七、八個人可依壁小憩。《安東衛志》在:“陳僧,元時煉丹於阿掖山之沿,後破壁而出,今洞以陳僧而名”。此洞又稱“仙人洞”。
5、水簾洞:位於阿掖山主峰西南山腰,洞闊13米,高3米,深6米,內有一石坑,一縷山泉由此湧出,常年不斷,自明代以來遊人至此題詩刻石,洞壁上今存石刻達15處之多,如“洞天”、“玉漏洞月去”、“仗劍山岩際,今朝豪興多”,“清流浴石,勝北山河”等等。
6、觀雲院:也稱上寺,位於阿掖山主峰東側,建於公元1264年,後毀於戰火,現存遺址,玉納內便生金銀花,春夏之交,山花爛漫,滿院飄香。
7、臥佛院:也稱下寺,位於阿掖山峰北側山下,唐代興建,距今約1100多年,幾經損毀,於清康熙年間重建,後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拆毀。寺內有兩株千年懷抱三子銀杏樹,一株需三人合抱,另一株需四人和抱,一株高30米,一株高28米,蒼翠茂盛,世為罕見。臥佛寺為古代名剎,傳說很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題詩,如清代詩人宋琬的詩:“僧房山鳥栖,松際孤煙凝。薄暮投石床,闌乾醉復平。

前三島鄉

日照素有“看日出扶桑,觀海市三島之說”。這裡所說的三島(通稱前三島),就是指嵐山區東南海域的平山島、達山島和車牛山島。三島的位置構成銳角三角形,三個島各占一角。平島居三島的北端,位於日照港東南41.6公里,島體狹長,面積0.15平方公里;達山島,位於平島南14.8公里,距嵐山港49公里,是三島中距大陸最近的島,.面積0.12平方公里;車牛山島,在嵐山東偏南42公里海域,距達山島6.8公里,面積0.058平方公里。車牛山島是三島中最小的島,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島。據清光緒十一年《日照縣誌 . 疆域 .海口》記載:“車牛山,山形如牛引車”故名。日照民間廣泛流傳著此島來歷的傳說,據說嵐山頭村北楊家莊子東北有一嶺,名叫金牛嶺。嶺上有洞,洞內有一金牛。一日深夜,人們聽到金牛吼叫,次日清晨,人們上嶺去看,只見金牛早就奔向東南大海,已經變成為車牛山島。
嵐山區(嵐山(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
三島由於海蝕嚴重,其周圍造成多層危岩峭壁,俊秀美麗、彩色呈白、灰、綠、黑各種色調。其狀特異,很有觀賞價值。
三島氣候屬海洋過度性氣候,空氣濕潤,年平均氣溫13攝濕度, 平均降水量為906毫米,對多種動、植物的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是鳥類繁衍生息的樂園。經鳥類專家的考察,三島鳥類多達20目40餘科100餘種,堪稱鳥島。其中有黃鸝、繡眼、雲雀、柳鶯、戴勝、小白鷺、翠鳥、洋學士、軍艦鳥白腰雨燕海鷗等,並有數十種珍惜鳥種,如中華秋沙鴨、灰鶴、白鶴、黑喉潛鳥等。上海市大生物學教授曾在車牛山島上一隻黑喉鳥這是世界上第二個發現、第一人捕捉到該鳥的人。
前三島鄉前三島鄉
前三島土壤肥沃,植被覆蓋率多達80%以上。島上不僅生長著許多蕨類植物和數種中草藥,而且還有人工栽植的松、柏、槐、楊、法桐及花卉等植物,由於沒有污染,草木蔥鬱,山花遍野,天然風光秀麗動人。
島上有十餘種昆蟲和爬行動物。1987年春,對達山島進行考察時,首次發現四腳蛇,體長達20多公分,這在北方島上是極少見的。
三島有著悠久的文化,曾發掘出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存填補了太平洋西岸島嶼石期考古的空白。
前三島海域是著名的海洲灣漁場,這裡盛產多種海珍品,海參、鮑魚、扇貝產量很高。嵐山漁民在這裡開闢了萬畝人工養殖扇貝基地,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耕海牧魚。可以說,前三島是日照海域中一塊寶地,是海上的金三島。總之,三島面積雖小但有著“海、古、神、幽”四大特色,具有很大的經濟開發潛力。
為了搞好三島的經濟開發,日照市人民政府經上級批准設立前三島鄉和前三島開發公司,投放了人工礁,設鳥類保護區和海珍品養殖保護區,為設計和實施經濟開發項目提供了完整可靠的依據。
前三島鄉前三島鄉
磴山
黃海九寨溝風景區(磴山)位於美麗的海濱城市—山東省日照市,是由日照磴山寨旅遊景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興建的,景區規劃面積20.06平方公里,作為集海、山、林為一體的“山寨文化”型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為日照市的旅遊資源起到了補充作用,受到了國內外廣大旅遊人士的關注。從日照南下日東高速向南,經204國道,大約20分鐘進入黃海九寨溝風景區。風景區由民俗寨、水竹寨、平安寨、隱士寨、東夷古寨、將軍寨、紅雲寨、磴山寨、旺里寨組成。
海上碑
在嵐山漁港內,離岸不遠有一大塊礁石。漲潮時,礁石被海水淹沒,落潮時露出水面。在這礁石朝北的面上,刻有明清時代蘇京等人的題詞。這就是著名的嵐山海上碑,也是嵐山地區唯一未遭破壞保留至今的古碑。碑文處在一個摩崖斜面上。共五幅文字。“星河影動”,“撼雪噴雲”兩幅是明末的蘇京題寫。“萬斛明珠”、“砥柱狂瀾”兩幅是與蘇京同時的王鐸題寫。“難為水”是清初的閻毓秀所題,較蘇、王二人題刻稍晚。
海上碑海上碑
劉墉祖居
草澗村是清朝一代明相——劉墉的祖居地,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歷史悠久,有資可考。現保存《劉氏族譜》、民國十三年碑刻,以及劉思源與其子孫之墓等。鎮黨委、政府先後三次舉辦劉墉文化研討會,濰坊學院教授劉墉研究所所長張其鳳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熙以及劉氏後人(包括諸城逄戈莊一支)等各界人士,一致認可劉墉祖居地在草澗村。 草澗村地處嵐山區黃墩鎮駐地西北8公里處,西與莒縣接壤。原名“喜鵲窩”。明朝成化年間改名為“草澗”。
阿掖山臥佛寺
臥佛寺在阿掖山東北,是嵐山地區名氣較大、有跡可尋的古蹟。由於南邊山上還曾有一座“上寺”,故習慣上稱臥佛寺為“下寺”。遺址現存最醒目的是兩株古銀杏,傳說唐代東征高麗時,將軍薛禮曾在樹下拴過馬。銀杏大可數圍,樹齡千年以上,仍枝葉茂盛,挺拔特立,超然物外,亭亭雲表,傲然地俯視著附近的禿山矮樹。這兩棵銀杏歷經千載劫難存活至今,確實是大自然的奇觀。 臥佛寺始建年代不可考,但大體不會晚於唐代。清代修定的《日照縣誌》記載:臥佛寺“有唐碑。火毀。元大德碑尚存。”這清代光緒年間尚存的元碑,是元成宗鐵木耳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重修被燒毀的臥佛寺時立的,潘文炳書寫,位於銀杏樹的北邊。碑身和碑帽分離。碑帽破損嚴重,但仍可以辨認出上部的浮雕盤龍,有“重修臥佛院記”六個大字。字是雙勾陰陽刻法,筆畫的外側凹下,中間保留成陽文,在古碑中這種刻法是很少見的。碑身已斷裂,碑上文字是小楷陰文,由於長期人踩牛踐羊踏,文字已經模糊不清。碑文上半部右邊主要記載捐款人的姓名、身份,有官員、富戶、也有不少女施主。上部左邊是“流派之圖”,記載著自祖師以下六代僧人的法號及其等級職稱如“上座、主講、戒師、法師、闍闍黎”等。碑文下部,還記有當時參加重修竣工慶典的數十家寺院的名稱,遠方的有五台山普照寺,近處的有磴山寺,該是“贊助單位了”。石碑朝底的一面,不知還有什麼內容。應該說,這些碑文所含的信息還是很豐富的。
嵐山漁民捕獲巨型鯊魚嵐山漁民捕獲巨型鯊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