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萸肉

山萸肉

山萸肉,別稱山茱萸、山芋肉、山於肉、棗皮等,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無毛或稀被貼生短柔毛冬芽頂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針形,被黃褐色短柔毛。花黃色,核果長橢圓形,長1.2-1.7厘米,直徑5-7毫米,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狹長橢圓形,長約12毫米,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花期3-4月;果期9-10月。成熟果實為中藥,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山萸肉
  • 別名:山茱萸、山芋肉、山於肉、棗皮等
  • 外文名稱:Common Macrocarpium Fruit
  • 是否處方藥:處方藥
  • 主要適用症: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 主要用藥禁忌:凡命門火熾,素有濕熱忌服。
  • 運動員慎用:非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納入
山茱萸(山萸肉)
【拼 音】:SHANZHUYU
【英文名】:Common Macrocarpium Fruit
【性味】酸、澀、微溫。
【功用】補益肝腎,澀精止汗:用於肝腎不足之腰酸遺精、頭暈目眩、月經過多以及尿頻、自汗等症。治遺精常配金櫻子女貞子;治陽虛自汗常配五味子
【用法】6~12克。
【藥 名】:山茱萸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乾燥成熟果肉。
【功 效】: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
【主 治】: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
【性味歸經】:酸,微溫。①《本經》:“味酸,平。”②《吳普本草》:“神農、黃帝、雷公、扁鵲:酸,無毒。岐伯,辛。”③《別錄》:“微溫,無毒。”④《藥性論》:“味鹹辛,大熱。”
入肝、腎經。①《湯液本草》:“入足厥陰、少陰經。”②《藥品化義》:“入肝、心、腎三經。”③《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本草經集注》:“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別 名】:蜀棗(《本經》)、鬾實、鼠矢、雞足(《吳普本草》)、山萸肉(《小兒藥證直訣》)、實棗兒(《救荒本草》)、肉棗(《綱目》)、棗皮(《會約醫鏡》)、萸肉(《醫學衷中參西錄》)、藥棗(《四川中藥志》)
【處方名】:萸肉、芋肉、於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棗皮等
生山萸肉為原藥剝取果肉生用入藥者。
處方中寫萸肉、芋肉、於肉、山萸肉、棗皮均指蒸山萸肉。蒸山萸肉又名制山萸肉、制山萸、制萸肉、蒸山萸、蒸萸肉。為生山萸肉置籠內蒸至紫褐色再曬乾入藥者。補肝腎功效增強。
酒山萸又名酒萸肉、炙山萸、炙萸肉。為生藥用黃酒拌勻,裝入容器中密封,隔水燉至酒吸盡,取出晾乾入藥者。
【商品名】:杭萸肉:為產於浙江杭州一帶者。皮肉厚,色鮮艷,味酸濃,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
山茱萸:又名山萸。為各地所產萸肉的統稱。以皮肉肥厚、色紅油潤、酸味濃、乾燥無核、潔淨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陝西、河南、山西、山東、安徽、浙江、四川等地。產浙江、河南、安徽、陝西、山西、四川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10~11月間果實成熟變紅後採摘,采後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後,取下果肉,再曬乾或用文火烘乾。宜放置陰暗乾燥處,以防霉蛀變質。
【拉丁名】:藥材Fructus Corni原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炮製方法】:山萸肉:洗淨,除去果核及雜質,曬乾。酒山萸:取淨山萸肉,用黃酒拌勻,密封容器內,置水鍋中,隔水加熱,燉至酒吸盡,取出,晾乾(山萸肉每100斤,用黃酒20~25 斤)。蒸山萸:取淨山萸肉,置籠屜內加熱蒸黑為度,取出,曬乾。
【考 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勿用雀兒蘇,真似山茱萸,只是核八棱,不入藥用。”“山茱萸核能滑精。”②陶弘景:“山茱萸出近道諸山中。大樹子、初熟未乾,赤色如胡頹子,亦可噉。既乾,皮甚薄,當以合核為用爾。”
【生藥材鑑定】:肉質果皮破裂皺縮,不完整或呈扁筒狀,長約1.5厘米,寬約0.5厘米。新貨表面為紫紅色,陳久看則多為紫黑色,有光澤,基部有時可見果柄痕,頂端有一圓形宿萼痕跡。質柔潤不易碎。無臭,味酸而澀苦。以無核、皮肉肥厚、色紅油潤者佳。顯微鑑定: 粉末:淡紫色。①果皮表皮細胞淡橙黃色。表面觀多角形或稍延長,胞間層不清晰,直徑16~27 μm,長至38μm,垂周壁略呈連珠狀增厚,表面有顆粒狀角質增厚;斷面觀扁方形,壁薄或增厚,角質層厚6~8μm,且呈脊狀伸入到徑向壁。②石細胞存在於橙棕色中果皮組織中,卵圓形、圓三角形、類方形、紡錘形、長方形,直徑16~70μm,長約至170μm,壁厚3~ 14μm,紋孔較密,孔溝明顯,胞腔大,有的含淡棕色物。③草酸鈣簇晶存在於中果皮,直徑8~32μm。④纖維少數,細長或較粗短,通常集成束,長155~504μm,直徑18~25μm,壁厚至8μm,木化,紋孔點狀或人字形。此外,有菊糖、導管及內果皮細胞等。本品以乾燥、無核、果肉厚、色紅、柔潤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果實含山茱萸甙(Cornin即馬鞭草甙Verbe-nalin)、皂甙、鞣質、熊果酸(Ursolic acid)、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及維生素A。種子的脂肪油中有棕櫚酸、油酸及亞油酸等。果實含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7-O-甲基莫羅忍冬甙(7-O-methylmorroniside)、當藥甙(sweroside)及番木鱉甙(loganin)。此外,含熊果酸(ursolic acid)、酒石酸、蘋果酸、沒食子酸(gallic acid)、維生素A及約13%的皂甙。另報導含山茱萸鞣質 (cornustannins)1,2,3。近又分得雙環烯醚萜甙化合物山茱萸新甙(cornuside)。果核含β- 谷甾醇、白樺脂酸、熊果酸、沒食子酸甲酯、沒食子酸等。種子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和熊果酸。
【中藥化學鑑定】:薄層層析:取本品粉末約1g,加乙醚回流脫脂2h,再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 4h,提取液回收溶劑後,用氯仿-無水乙醇(1:1)混合溶劑溶解供點樣。另取熊果酸對照品,用氯仿-無水乙醇(1:1)混合溶劑製成對照品溶液。將兩溶液分別點樣在同一矽膠G薄層反上,以環已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展開,晾乾,噴10%硫酸乙醇試劑,110℃烘5min顯色,供試品溶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同位置,有相同紫紅色斑點。
【性味歸經】酸、澀,微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益肝腎,澀精縮尿,固經止血,斂汗固脫。
【功效特點】本品酸澀主收,溫能助陽,故能補益肝腎、澀精、縮尿、止汗,用於陽痿、遺精、尿頻、汗出及婦女月經過多、漏下不止、頭暈目眩、視物昏花等證。
【功效主治】
1.補益肝腎,澀精縮尿:用於肝腎不足,症見陽痿,遺精,腰酸,眩暈,目暗,耳鳴耳聾,小便頻數者,常與補骨脂、當歸等同用。
2.固經止血:用於婦女體虛、月經過多或漏下不止等證,常與烏賊骨、棕櫚炭、茜草炭等同用。
3.斂汗固脫:用於大汗欲脫,或久病虛脫,可與黨參、白芍、龍骨、牡蠣、甘草等同用,如來復湯。
【鑑別套用】山茱萸與金櫻子,均為酸澀之品,收斂固下以治下焦虛損之滑脫不禁病證.為其共同之處,然金櫻子功專收斂,無補益作用,山茱萸收澀之中具補益肝腎之功,並能固攝元氣以治虛脫,故除下焦滑脫不禁之證外,凡肝腎不足之證及元陽欲脫之證,均為適用。
【配伍套用】
1.配牡蠣:兩藥配用功可斂陰止汗,固脫澀精。然山茱萸補肝斂汗,固精縮尿,常用於肝腎兩虛引起的腰酸膝軟、遺精滑泄、眩暈耳鳴,而牡蠣則重鎮安神、平肝潛陽,煅用固澀收斂,常用之於神志欠安、心悸、失眠、頭暈目眩、遺精、胃痛泛酸等證。兩藥各有特色,常配伍而治正氣欲脫,症見虛汗淋漓,喘逆,怔忡,或自汗、盜汗、遺精、帶下等證。
2.配五味子:二藥均能溫澀補腎,固精斂汗,而山茱萸偏於補腎固精止遺,五味子則偏於斂肺生津止咳,相配套用能斂肺補腎、固精止汗,可用於肺腎不足、陰陽俱虛的遺精、盜汗、自汗及氣血耗傷的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脈細弱等。
3.配白芍:二藥皆為酸斂收澀之品,然一偏於補腎固精,一偏於柔肝養血,合用有滋補肝腎、止血、止汗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崩漏、吐血衄血、失血過多的血虛氣耗、正氣欲脫之症,及自汗、盜汗、遺精等。
4.配補骨脂:山茱萸補益肝腎,澀精,止汗,用於腰膝酸痛、眩暈耳鳴、自汗盜汗、陽痿遺精、月經過多等;補骨脂功能補火壯陽,兼有收澀作用,為脾腎陽虛、下元不固常用之品,常用於腎陽不足而下元虛冷之陽痿、腰膝冷痛、脾腎陽虛的泄瀉及虛寒喘咳等。二藥都可溫腎助陽且固經,相配則療效更佳,治療肝腎虧損之陽痿、遺精、遺尿、頭暈、耳鳴等。
5.配黃芪:山茱萸與黃芪均可固脫,但適應範圍有異,黃芪固脫是從氣分著手,山茱萸固脫乃從陰分人手,一陽一陰,相互為用,固脫力增強,其效更著。 【套用注意事項】身體強盛、命門火熾、膀胱熱結、小便澀痛、素有濕熱者忌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