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街道

山腰街道

山腰街道,古屬泉州府惠安縣城山鄉德音里,是惠安縣東北部的商貿重鎮之一。山腰街道位於湄洲港南岸的泉州市泉港區東南部,她東北鄰近後龍鎮,正東毗連峰尾鎮,正南臨近山腰灣,西南交界輞川鎮,正西、西北、正北接壤前黃鎮。山腰街道面積30.77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2013年末),轄4個社區、12個行政村漳泉肖鐵路、南山公路過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腰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泉州市泉港區
  • 下轄地區:轄4個社區、12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801
  • 地理位置:泉州市泉港區東南部
  • 面積:30.77平方千米
  • 人口:65628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離相寺、華林寺、山腰鹽田、望海樓
  • 機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
  • 火車站:仙遊(楓亭)站、泉港(南埔)站
  • 車牌代碼:閩C
街道概況,歷史沿革,基礎建設,文化教育,經濟發展,

街道概況

山腰街道地處泉港城市起步區和中心城區,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的行政中心、商貿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前身是山腰鎮,曾是惠安縣商貿重鎮之一。2003年8月31日經省市批准完成撤鎮改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正式掛牌辦公。
山腰街道
轄區總面積24.6平方公里,耕地6649畝,海域面積1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3公里,淺海灘涂養殖面積8172畝,現轄12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65628人。境內所處的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較大,熱量來源充足;又瀕臨海洋,亞熱帶海洋氣候明顯。海陸熱力的差異,造成冬、夏天、季風風環流、轉換,帶來四季不同的氣候特色。具有光照足、氣溫高、變幅小、降雨集中、蒸發量大、無霜期長等特點。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但四季分明。按平均侯溫(以平均侯溫,介於二者之間為春季或秋季)劃季,春季為3—6月,夏季為7—9月,秋季為10——11月,冬季為12月至翌年2月。

歷史沿革

三國孫吳永安三年(260年),析建安郡侯官縣南部置東安縣(南安縣),今山腰街道全境屬泉州南安縣。
唐開元六年(718年),析南安縣東南部置晉江縣,今山腰街道屬泉州晉江縣。
宋太平興國四年(981年),析晉江縣東北16里設立惠安縣,今山腰街道屬惠安縣城山鄉德音里。
民國17年(1928年),屬惠安縣壩頭區公所。
山腰街道
民國30年(1941年),屬惠安縣第三區公所壩頭鄉。
民國36年(1947年)5月,屬惠安縣錦風鄉。
1949年9月,惠安縣東北部設壩頭區,轄32個鄉(其中包括今山腰街道、南埔鎮東面4個鄉、後龍鎮12個鄉,又從輞川劃來五峰、鳶峰2個鄉)。
1951年6月,調整行政區劃,改設山腰區,轄21個鄉。
1951年7月,山腰區析錦石、錦岩、錦陽3鄉設錦聯區,山腰區轄14個鄉。
1955年10月,撤銷南埔區,從南埔區劃來10個鄉,從後龍區劃來三川、荷池2個鄉,山腰區共轄26個鄉。
1955年5月,屬惠安縣山腰區。
1958年10月,屬惠安縣超先公社山腰管區。
1961年,改山腰公社。
1984年,山腰人民公社改鄉。
1986年,屬惠安縣肖厝鎮山腰辦事處。
1996年4月,屬泉州市肖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山腰鎮。
1997年,山腰鎮陸域面積43平方千米,海域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6.9萬,轄前黃、荷池、龍山、新宅、錦塔、錦聯、錦山、錦川、普安、鳶峰、葉厝、香芹、前燒、鳳南、鳳北、鳳陽、鳳山、鳳林、前黃、坑內、後張、三朱、古縣23個村委會。
1999年,埭港鎮併入山腰鎮。
山腰街道
2000年4月20日,國務院批准劃惠安縣北部南埔(含界山)、後龍(含峰尾)、山腰(含前黃)、塗嶺4鎮和山腰鹽場設立泉州市泉港區
2000年8月,析山腰鎮西北部設立前黃鎮,析南埔鎮北部設立界山鎮,析後龍鎮南部設立峰尾鎮。
2000年12月,泉港區人民政府掛牌成立,歸屬福建省泉州市。新建置的泉港區管轄南埔、界山、後龍、峰尾、山腰、前黃、塗嶺7鎮(街道)。
2003年,撤銷山腰鎮,設立山腰街道,辦事處駐原山腰鎮政府駐地錦塔。同年,新成立錦祥等4個社區。

基礎建設

山腰街道基礎設施條件良好,交通十分便利,轄區內已建成惠山公路、驛峰路、泉三路、泉五路等城市主幹道,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漳泉肖鐵路從域內穿過。配套設施完善,郵政、電信、電力、醫院、學校、社會保障等機構相繼建成。自來水入戶率達到了60%以上,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了95%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了95%。街道是著名僑鄉,現旅居美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港、澳、台有5萬人。廣大華僑同胞熱心家鄉建設,近段時間,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企業家投資學校、公路等公益事業近2000萬元。轄區內有泉港華僑醫院,各社區、村委會均設衛生所。共配備保潔員77名,配置環衛保潔車67輛,清運人員38名,機動環衛車18輛。設有垃圾中轉站1個,垃圾圍112個,垃圾轉運能力達15噸/日,實現環衛工作日常化、規範化。全街道已有7個村通過省“家園清潔行動”合格村驗收,08年通過了省級文明城區驗收,2009年10月接受了全國衛生城市復檢並通過了全國滅蟑先進區復檢。
山腰街道

文化教育

山腰街道文化歷史悠久,現擁有民間文藝團體43個,影響較大的有南音社、北管樂團、木偶藝術以及僑薌、鳳聲、華峰、薌劇等,香港鳳凰衛視台曾現場採訪南音社、北管樂團演奏,日本 NHK 電視台也曾專程到山腰考察北管文化,在海外廣為傳揚。先後被授予“福建省農村文化藝術先進單位”、“福建先進文化中心”、“福建省百強文化站”、“泉州市文化先進鎮”。全街道現有公辦幼稚園2所,民辦幼稚園14所,國小附設園2所,國小7所,國中校3所,高中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街道文技校1所,村(居)文技校15所。中國小布局較為合理、規模適中、設計規範,適應本街道教育事業的發展。2009年4月通過省“雙高普九”檢查驗收。轄區內中心國小、第二中心國小被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國小”;泉港一中、山腰中學、實驗國小、第二中心國小被評為“泉州市文明學校”;山腰中學被評為“福建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示範學校”;“泉州市達標國中校和實施素質教育先進校”;美發中學被確立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中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最佳化研究與實驗的實驗學校”,被評為“泉州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和綠色學校”;民族中學被評為“泉州市普通國中達標學校”和“泉州市課改先進單位”等。
山腰街道

經濟發展

近幾年來,在泉港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山腰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足區位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帶領全街人民發揚團結拼博,敢為人先的精神,大力發展區域經濟,逐步形成了以“商貿為主、工農並舉”的城區經濟發展格局,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農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6.559億元提升到2005 年的10.429億元,年均增長14.1% ;工商稅收由2000年的563 萬元增加到2005年2272萬元,年均增長75.9%。2003年被市政府評為初步實現寬裕型小康街道。
山腰街道
發展狀況
1、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穩步推進。2008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82億元。
2、工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規模以上企業從2007年的18家增加到2008年的22家,4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成長為規模以上。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03億元。
3、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新增證證照齊全,較具規模的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娛樂業企業237家。
4、財稅收入增長較快。全街道地方級工商稅收入庫3464萬元。
5、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升,1家企業被重新核定為第六輪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新增福建省名牌、著名商標各1個,部優產品1項。承擔市級科技計畫項目2個,2個項目分別被列為省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省級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