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港村

埭港村

埭港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山腰街道,村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總人口9136人,總戶數2321戶,轄長房、後樓、三落、石橋、面前山六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埭港村
  • 面積:4平方公里
  • 戶數:2280戶
  • 人口:10683人
  • 行政級別:村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歷史人文,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泉港區山腰街道埭港村位於山腰街道辦事處東南,距區政府1公里。東傍陳莊村,南臨菜堂村,西接錦聯村,北毗陳莊前埕。面積約為4平方公里。背靠塔山,地理優越,左傍東海,鹽田萬畝;前展大埭、良田千頃。遙對大霧山,壩頭大溪自村前大埭流經白石大港,匯入東海。全村2280戶,,基本姓莊。60歲以上老人1032人,其中80歲段52人,90歲段22人,百歲老人1人,黨員178人。村轄12個村民小組,分為6個自然村:三落、後樓、四房角、長房、面前山、石橋。海外華僑分布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以及台灣、澳門、香港等地。埭港村人多地少,土地出產地瓜、水稻、大豆、花生等。發展多種經營,長房村多養殖海蠣、青蟶,面前山村多養殖青蟶、血蚶。青蟶、血蚶均為我地特產,遠銷外地。

歷史沿革

據查《惠安鹽業志》及《桃源錦繡山腰莊氏族譜》,清朝時期,屬忠恕鄉德音七都安埕鋪,民國時期屬惠安縣山腰聯保的錦石保。1942年,山腰鹽場的後埭、後港鹽務所合併,稱埭港鹽務所。解放初期,稱為錦石村、錦岩村。由於鹽區歷來鹽農合一,政企合一,1953年互助組、初級社時期稱為埭港場務所,1959年,山腰鹽場轉為地方國營企業時,稱為埭港工區,1966年“文革”時期改名為躍進工區,1977年復稱埭港工區,1996成立埭港鎮,政企分開,成為埭港大隊,1999年併入山腰鎮,改制為埭港村民委員會至今。愛國華僑名人莊右銘、莊重文、莊紹綏、莊德枝、莊寶的故鄉就在埭港村。中國茶學泰斗莊晚芳教授、亞洲病毒理學會理事、中國病毒理學會理事長莊志雄博士的故鄉就在埭港村。村有在職中高級科技人員、黨政軍警中層領導幹部100多人,在校清華、北大、廈大、福大、醫大、華大、軍大、師大等院校大學生200多人,退休員工785人,退休幹部120多人,
埭港村

歷史人文

有史以來,埭港村是山腰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體育、戲劇的重地,山腰古今的重大歷史事件,均與埭港村有關。泉港區文物保護單位“龍見宮”、“望海樓”和“革命老區據點村——後樓村”就在此地。1949年8月18日,在中共惠安縣工委領導下,後樓莊晚芳、莊祖榮、莊紹林等策動山腰鹽署警大隊起義解放。山腰埭港村成為泉州市最早解放的鄉村。並配合地下游擊隊於8月23日解放惠安縣城,埭港村人傑地靈,英賢輩出,古今中外,代不旬人;歷史古蹟,傅奇趣說,燦古輝今,系名傳中外的名村。改革開放以來,更是欣欣向榮,蒸蒸日上,新樓林立,水泥路連通。埭港國小師生600多人,北管樂隊、南音樂隊、民間劇團、秧歌隊、軍樂團10多家,藝人200多人,轄區店商200多家。外出務工經商1000多人。
埭港村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泉港區零一三鄉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