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欖

山欖

山欖(拉丁學名:Planchonella obovata (R. Br.) Pierre),是山欖科,山欖屬植物,產廣東海南、台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欖
  • 拉丁學名:Planchonella obovata (R. Br.) Pierr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柿目
  • :山欖科
  • :山欖屬
  • :山欖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灌木,高可達40米,但通常較小;樹皮褐色;小枝圓柱形,具棱,直徑2-6毫米,幼時被銹色絹毛或絨毛,後變無毛。葉於枝上散生,膜質、堅紙質或革質,圓形、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卵形、披針形或線形,長6-24厘米,寬1.5-15厘米,先端圓、鈍、急尖或漸尖,基部狹或寬楔形,下延至葉柄,邊緣有時波狀,略背卷,上面具光澤,無毛,下面初時被銹色或帶黑色絨毛或絹毛,後變無毛,中脈在上面微凸起,下面凸起,側脈7-18對,成50-60度上升,上面明顯,下面凸起,近葉緣弧曲連結,網脈疏離,明顯;葉柄長0.5-5厘米,上面平坦,被銹色、帶黑色或帶白色絨毛或絹毛,或無毛。花雌性或兩性,綠色或白色,數朵成簇腋生,5或6數,兩性花較雌花大,花梗細長或較短,長2-10毫米,被銹色或帶白色絨毛;花萼裂片5(6),圓?位蚶?研危??2-3毫米,寬2-3毫米,先端鈍,外面被帶白色、帶黃色或銹色絨毛,內面無毛,邊緣膜質,具緣毛或流蘇;花冠鐘狀,長3-5毫米,裂片5,闊卵形或長圓形,長1.5-2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圓;能育雄蕊長2.5-3.5毫米,著生於花冠中部稍下,有時無或未發育,花絲絲狀,長2-3毫米,花葯卵球形或長圓形,先端鈍,側向或外向開裂;退化雄蕊披針形或三角形,具三齒、尾狀漸尖或具芒,有時無或未發育;子房圓錐形或倒卵圓形,長約1毫米,先端截形,被銹色粗毛,5-10室,花柱圓錐形,長1.5-Z毫米,5棱,柱頭頭狀。果新鮮時白色、黃色、紅色或天藍色,倒卵形或球形,長1-1.5厘米,寬1-1.5厘米,果皮膜質,無毛;種子1-5枚,斜紡錘形,長8-12毫米,寬2-3.5毫米,兩端鈍,黃色,具光澤,疤痕狹橢圓形,寬約1毫米,帶白色,胚乳豐富,子葉葉狀,胚根圓柱形,長約1毫米,伸出。果期10-12月。

分布範圍

廣東海南、台灣;生於低海拔叢林中。印度巴基斯坦、中南半島、日本的琉球群島、菲律賓至澳大利亞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木材紅褐色,質地堅硬而密緻,為建築、工具等用材;葉入藥,止腹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