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書法家協會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於1980年成立,當時名為“山東書法篆刻研究會”,1982年更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分會”,隸屬山東省文聯,位於濟南市鞍山路58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書法家協會
  • 建立時間:1980
  • 現任主席顧亞龍
  • 所在地:山東濟南
組織機構,主席:,副主席:,主席團委員:,秘書長:,副秘書長:,對外交流,一節一獎,大眾藝術,邀請展覽,泰山文藝獎,書進萬家,組織展覽,理論研究,讀書調研,協會會員名單,

組織機構

主席:

副主席:

主席團委員:

靳永、范國強亓漢友

秘書長:

靳永(兼)

副秘書長:

對外交流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注重加強對外交流活動:1988年,以蔣維崧鄒振亞張業法等組成的山東省書法家代表團訪問日本;1996年11月,省書協主席張業法同志隨中國書協代表團赴日本參加了第三界國際書法交流展;1997年3月以書協主席張業法同志為團長的我省書法代表一行13人參加了在韓國釜山舉辦的“第一回中韓書法交流展”;1997年8月山東書協承辦了“第十三屆國際蘭亭筆會山東展”,與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巴西等6個國家以及我國台灣香港地區的書法家130餘人進行了友好交流。

一節一獎

2006年以來,省書協以文化強省建設為中心,以“一節一獎”為總抓手,緊緊圍繞辦好“大眾藝術節”、評好“泰山文藝獎”開展各項工作。“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是省文聯整合文聯繫統資源,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打造齊魯文化品牌、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而創辦的綜合性文藝盛會。“泰山文藝獎”的設立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文藝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也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文藝界的極大關心和厚愛。“一節一獎”的設立,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重大舉措。省書協對此高度重視,明確提出:配合省文聯辦好藝術節、評好文藝獎,是書協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全力以赴,精心組織,細密分工,多方協調。

大眾藝術

邀請展覽

圍繞大眾藝術節,省書協連續主辦了三屆“大眾藝術節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邀請展薈萃了中、日、韓、新四個國家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具有代表性的書家作品近千件。影響所及,遍布齊魯,澤被海外。這項活動的持續舉辦,提升了山東在整個漢字文化圈的美譽度。配合大眾藝術節的舉辦,省書協聯合美協,組織了第五屆、第六屆“山東省少年兒童書法美術大賽”,徵集作品6000餘件,為加強青少年素質教育,促進山東書法事業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泰山文藝獎

泰山文藝獎設立以來,在整個書法界營造了“泰山文藝獎是山東書法界最高獎”的濃厚氛圍,提高了廣大書法家的積極性和榮譽感。書法界有1人獲突出貢獻獎,40多人獲創作獎,4人獲理論研究獎。經過連續三屆公開、公正、公平的評選,泰山文藝獎已成為我省書法界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政府最高獎項。
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的舉辦和泰山文藝獎的評選,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廣,是改革開放以來山東文藝界的重大事件,也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山東文化建設新成就的集中展示。通過舉辦活動、傾力配合,省書協鍛鍊了隊伍、培養了人才。藉助省文聯搭建的這兩個平台,省書協也借勢而上、做大做強,提高了社會影響力。

書進萬家

“書法家進萬家”活動是根據中宣部和中國文聯黨組的有關要求,按照全國第五次書代會的工作部署,為大力弘揚書法藝術,充分發揮書法家和廣大書法工作者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而組織實施的。在山東省文聯黨組和主席團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積極組織,充分動員,縝密實施,注重實效,獲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協調組織市、縣書協活動500餘次,先後有千餘省書協會員參與到此項活動中,書寫作品5萬餘幅。
這是書協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文化下鄉活動,書法家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廠礦,在展現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讓大眾接近書法,啟迪智慧,增長知識,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省書協的這項活動取得了巨大成功,連續5年被中國書協授予先進集體稱號。另有12人被中國書協評為先進個人,6個地市書協被授予先進單位。

組織展覽

2007年,為慶祝十七大勝利召開,省委宣傳部、省文聯共同主辦了“美好的禮讚——山東省慶祝黨的十七大美術書法攝影大展”。
2008年,為慶祝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我會協助省委宣傳部、省文聯舉辦了“迎奧運書畫攝影展”。從發動、評審到布展、開幕,省書協高度重視,高質量地完成了任務。在中國書協主辦的“迎奧運千人展”中,我會推薦選送的作品中有90餘件入選。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又恰逢十一屆全運會在山東舉辦。圍繞這兩件舉國矚目的盛事,在省文聯的統一部署下,省書協積極發動、精心組織了山東省第五屆書法篆刻展、第七屆山東省青年書法篆刻展,協辦了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山東省美術書法攝影文物展覽。特別是五屆省展共收到來稿3600餘件,評選出獲獎作品36件。在省博物館舉辦了規模盛大的展覽,出版了高質量的作品集。從評選出的作品來看,山東書法篆刻的水平從整體上又有了很大的提升。本屆書法篆刻展的獲獎、入展、入選作品,反映了我省當代書法篆刻藝術發展的最新特色,代表了我省當代書法篆刻藝術發展的最高水平,是我省當代文化藝術建設的一次大檢閱,規模空前,成就喜人。
第七屆山東省青年書法篆刻展在規模和水平上都超過了往屆,是對山東青年書法家的一次大檢閱。“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山東省美術書法攝影文物展覽”集中展示了當代山東代表性書家的代表作,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山東印社成功組織了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賽華東選區的評選工作,既提高了我省作者的創作實力,也提升了我省篆刻界的藝術水平。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省書協嚴格執行、全力配合省委宣傳部、省文聯黨組和主席團的各項決定,反應迅速,組織嚴密,措施得當,充分發揮書法藝術的社會影響,動員全省3000多名省書協會員、近700名中國書協會員、大量的市縣級會員和廣泛的書法愛好者,投身於抗震救災的公益活動中。地震發生的第二天,省書協就組織主席團成員走向泉城廣場,進行書法義賣,捐助災區。在地震發生後的一個月時間內,我會先後組織了七次大型的書法義捐活動,募得會員作品2000多件,賑金20多萬。數量之巨、熱情之高、行動之快,都走在了全國省級書協的前列。玉樹地震發生後,我會也積極組織、動員廣大書法家投身於作品捐贈、義賣募捐活動中。
山東書法在創作上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在第二屆“蘭亭獎”評選中,我省創作獎獲獎提名6人,獲獎2人,入展41人;教育獎二等獎1人,獲獎提名1人。
在第三屆“蘭亭獎”評選中,我省創作獎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教育獎二等獎1人;學術研究獎三等獎2人。
連續兩屆“蘭亭獎”,山東的綜合獲獎指數都名列全國第三位。
2007年舉辦的第九屆中國書法篆刻展中,我省1人獲一等獎,3人獲三等獎,34人入展,綜合成績名列全國第三。
在“蘭亭獎”和“國展”這兩項最權威的全國性書法展賽中,山東的成績都穩居前三。
2006年,在“全國首屆行書展”中,我省有2人獲一等獎,3人獲二等獎,1人獲三等獎,獲獎提名3人,入選54人,排全國第3位。
首屆草書展我省有2人獲二等獎,獲獎提名2人,入選27人,排全國第3位。
全國第四屆婦女書法展我省3人獲三等獎,60人入選,排全國第一位。
全國第六屆刻字藝術展我省有56名作者入選,獲獎作者5名,入展、獲獎人數排全國第二位。
2008年,在“全國第七屆刻字藝術展”中,山東有1人獲獲獎提名,67人入選。
“全國第二屆草書展”中,山東有1人獲三等獎,48人入選。
“全國首屆冊頁展” 中,山東1人獲一等獎,1人獲二等獎,43人入選。
在“第六屆書壇新人新作展”中,山東1人獲二等獎,1人獲三等獎。
2009年,在全國第六屆楹聯展中,2人獲三等獎。
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中,我省有2人獲一等獎,1人獲三等獎,5人獲獎提名,入選和獲獎人數均為全國第一。
在西泠印社首屆楹聯書法展中,1人獲最佳作品獎,1人獲最佳作品獎提名。
2010年,在第三屆全國扇面藝術展中,我省1人獲一等獎,2人獲二等獎。
綜觀幾年來山東在書法、篆刻、藝術刻字創作方面的喜人局面,可謂成績斐然,來之不易。這些成績也說明:山東省書協努力打造的“創作隊伍老、中、青梯隊合理,創作風格以傳統為主流、具有鮮明山東地域文化特徵的齊魯書風”正在逐步形成,促進了我省書法創作的極大繁榮。這是山東成為書法大省、向書法強省邁進的重要標誌。

理論研究

山東是書法大省,但過去理論研究相對滯後。為改變這種現狀,2006年10月——2007年6月,省書協積極爭取、承辦了“第七屆全國書學討論會”,中國書協領導、省領導蒞臨指導工作,來自全國的百餘名書學理論工作者、著名書法家及書法專業媒體、新聞媒體參加了這次盛會。大會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對五十名獲獎論文作者進行了大力表彰。“第七屆全國書學討論會”是中國書協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反響最熱烈的一次書學盛會。
中國書協對山東書協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組織縝密、保障有力,探索出了陽光、公正的評審新路”,“第七屆全國書學討論會的成功舉辦,對當代中國的書學研究,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省領導和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也對討論會的成功舉辦給予了高度評價。“
第七屆全國書學討論會”山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本次評選共評選獲獎論文50篇,我省有12篇論文獲獎,其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9名,位列全國第一。這是山東書法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標誌著山東的書法理論研究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山東省書協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高質量地編輯出版了《全國第七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在開幕式上同時發行。
通過籌辦、迎戰全國第七屆書學討論會,山東省書協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即在討論會前,有針對性地舉辦“論文評點座談會”,邀請重點作者進行集中研討,並請全國知名學者對山東作者的論文進行點評,提出修改意見。在全國第八屆書學討論會前,省書協舉辦了第二屆點評座談會暨山東省第二屆書學討論會,同樣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五名作者獲獎,在全國名列第二。在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的評選中,我省也有兩名作者獲得理論研究獎。全國第二屆隸書展學術論壇上,我省獲獎論文數量居全國首位。這些數據有力地說明:山東已經成為書學理論研究強省之一。

讀書調研

省書協還以“讀書年”、“調研年”為契機,大力提倡讀書調研之風,引導會員學習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深入研究傳統文化,提倡創作研究兩手抓、兩手硬。省書協與山東大學文學院聯合開辦“文字訓詁與書法文化方向研究生班”,首批30人全部順利結業,並有2人獲碩士學位。書協還聘請專家為書法家進行讀書指導,並將書目在《書法通訊》上刊出,兩批所選書目近百種。這些舉措在會員中產生了很好的反響,提高了會員的文化修養和政治修養。在全國書法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對某些藝術領域的研究處於領先位置。
書協工作的和諧發展,體現在書協對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的吸引力上,這就必須牢固樹立“書協以會員為本”的工作思路。如何為會員服務,把書協打造成既具有權威性、又具有吸引力的平台,是做好書協工作的首要問題。多年來,山東書協努力把協會打造為“會員之家”、會員接受培訓和再教育的“加油站”、幫助會員成名成家的“孵化器”。
省書協主辦或承辦的專業性展覽達100多場次,編輯出版了作品集、論文集50多種。在舉辦展覽的同時,省書協還組織相應的學術研討,把單一展覽向縱深引導,提升了山東書家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影響力。應中國書協的要求,我們還組織人員編寫了《當代山東書法大事記》和《山東書法年鑑》。這些資料,是研究山東當代書法發展的重要史料。
按照德藝雙馨的原則,省書協一直致力於發展會員工作。省書協發展會員1600人,使省級會員總數達到4000餘人。與此同時,省書協遵照中國書協章程,及時向中國書協推薦條件合格的會員,發展全國會員300餘人,使我省的中國書協會員總數達到900餘人,他們已成為我省書法創作隊伍和理論隊伍中的中堅力量,先後有10名會員被中國書協評為“德藝雙馨”會員。顧亞龍同志榮獲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對外交流是提高我們的理論、創作水平和開闊視野的有效手段,也是增進友誼、加強了解的最佳途徑。省書協為加強國內、國際的文化交流,使山東書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與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地區的多個國家進行了書法藝術交流。
2006年,我們組織了山東書法代表團赴澳大利亞交流訪問,並舉辦了山東書協赴澳大利亞書法展。我國駐澳使館領導人出席了開幕式,展覽取得了圓滿成功,擴大了山東書法藝術在海外的影響。
2007年,應韓國青墨會的邀請,省書協組成近百人的大型“赴韓國書法交流訪問團”,進行了為期七天的友好訪問和書藝交流。這次活動增進了友誼,同時也為我省書法家和廣大書法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國際交流平台。
2008年,應日本山口縣書道連盟的邀請,山東省書協赴日交流訪問團對日本山口縣進行了友好訪問和書法交流,並取得了圓滿成功。不僅提高了山東書法在國際上的影響,也加深了中日兩國書家之間的友誼。這些活動使我們開闊了眼界,汲取了經驗,加強了山東書法界與國際藝術界之間的溝通與聯繫,對我省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中國書協開展的中國“書法名山”、“書法名城”、“書法之鄉”申報活動,對提高入選地的知名度、培育文化產業,促進經濟文化發展有重要的作用。省書協把這項工作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力爭打造山東文化旅遊名牌,促進對外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培育、開發山東文化產業市場。
為了申辦活動的成功,省書協與各地市密切合作,做了大量艱苦而細緻的工作,申辦工作獲得了很大成功。我省鄒平汶上東明臨邑、曲阜、章丘福山萊陽被授予中國“書法之鄉”,泰山被授予中國“書法名山”,臨沂被授予中國“書法名城”,膠南被授予中國書法培訓基地。我省申辦中國書法名城、名鄉、名山命名掛牌工作也是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命名地區已經感受到書法文化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契機和巨大效益。

協會會員名單

(含2013年新增會員)
馬廣瀟
劉國福
梁 修
張 弩
高 波
陳 傑
郭洪亮
韓致庸
張見過
王奎強
柳紅海
趙 明
郝守波
侯軍強
李溪源
王 雷
王運昆
袁 礎
朱 民
劉志軍
曹 鈺
成文政
李 勍
劉 石
劉熙劍
王志國
謝 瑞
翟永華
孫成振
董偉國
楊法孝
高 岩
陳士明
戴 軍
戴 月
杜 虞
傅順賢
何繼紅
黃 斌
賈 鵬
賴 非
李 明
林建敏
潘廣利
宿振福
田慶山
王 瑞
吳 苓
吳 耀
武 斌
肖 軍
尹曰泰
于振才
張本友
張克華
趙 引
徐 超
陳 靖
江繼甚
劉 霖
劉 元
龍郭聚
寧全之
宋秉民
田泰銖
烏 峰
尹 芾
張瑞民
李 檣
高 石
葛進戰
方建光
王承典
李福崇
韓 益
杜西維
白 爽
畢和生
程少彥
宮秀芬
郭 立
郭 強
姜樂平
李國柱
劉 波
劉 健
劉述勇
劉 詠
曲 彬
曲知良
孫仁銘
孫雲層
王奎鑫
徐靜敏
於 寧
戰世敬
趙祉強
朱子良
李 一
夢慶星
孫文富
張樹林
張錫城
任明艷
仇 東
尹 亮
張 偉
趙主新
張戶瑞
劉 毅
苗向陽
楊 林
殷永泉
於春桂
余勝濤
陳 鑄
高 靖
郭 強
譚 偉
楊從強
張法舜
張 磊
宮慶金
郭廣強
郭清山
姜悅新
冷繼讀
李英令
劉 興
劉恆章
劉小偉
戚克棟
溫文華
嚴廣聖
楊崇焦
葉菘光
張 峰
張開賢
趙向森
褚衍興
褚衍志
管懷君
金 寬
李連崧
林中全
劉永疆
孟繁成
齊愛君
任艷梅
孫晉海
王飛虎
王漢超
王世祥
王 岩
楊 雯
張 君
趙光清
趙 準
朱春生
謝鴻雁
畢玉奇
曹仕強
何晉雲
康義軍
李 波
李遠見
林 玲
呂偉光
孫長業
陶厚先
王傑昌
王培偉
王友田
楊 靜
張青春
張 偉
畢紅文
常 明
常太春
李紅岳
李 霖
李熙孔
寧蘭智
沈承俊
孫乃全
萬 力
王長之
徐 林
許 琪
於建設
袁朝霞
張非子
張家緯
姜 葵
孫秀峰
查 螢
張耀輝
韓鳳早
宋 歌
潘衛東
安學森
洪國峰
邵振學
王鳳勝
王 末
於劍波
薛昭東
張 穎
陳關瑞
靳 永
丁兆德
李 鈞
李 瑜
王錦元
殷 濤
劉振榮
畢世明
陳希龍
郭少俐
王家英
張榮磊
張 勇
張維柱
尹 亮
杭士友
肖亞坤
王堯忠
范學剛
魏泮瑋
馬 博
卞 濤
崔旭球
李延慶
曲 偉
田連謨
張士棟
閆 台
劉慧慧
朱茂剛
王振剛
霍邵元
修 德
王夢凡
蘇 白
李榮吾
孟慶泰
謝孔寶
梁其華
張遜山
劉思敏
呂建德
龍 岩
傅 東
黃延惠
魯 萍
魯 特
楊子范
劉 模
王思禮
董 瑋
郭愛禪
劉德璞
薛兆東
李再孝
陳威光
劉鐵
徐 永
潘盛國
張俊慶
高永旺
王 禾
楊守華
劉國良
程愛忠
蘇曉敏
楊 鍵
姚 磊
張景新
關 璇
李方振
宋 剛
馬 偉
張 欣
韓明東
馬劍暢
段惠子
李 峰
吳寶華
朱本群
李學敏
李學山
蒯 憲
徐立成
錢棟廷
王安慧
梁立華
李永科
劉中顯
李成印
劉佃坤
房東輝
李春峰
臧旺家
肖玉欽
馬國棟
劉 磊
邢 濤
田培彬
呂鴻印
張建軍
王永靜
王 凱
張 雷
王奇嵩
車學洪
孟憲傑
王 橋
張志鴻
袁亨川
齊好功
張振濤
王 波
姚 峰
黃志興
李 旭
閻文祿
范玉慶
徐 偉
王振范
胡敬斌
溫少寧
李貢平
宋修端
李延超
王國聲
王 斌
盛林國
高 毅
於仁吉
林瑞興
張安臨
曲炳仁
王 亨
柳光鐸
牟先文
林嵩瑤
尹青松
王 鵬
羅復義
丁 彥
李 瑩
王岳漢
王慶勝
張文庭
韓首訊
王友傑
馬雲山
趙善亭
李 濤
尤 婕
王德仲
李文武
馬懷忠
王曉光
王升峰
於新澎
王瑞琪
羅占鳳
陳 峰
劉廣泉
楊忠斌
王炳欽
徐江波
肖 龍
侯彥麗
翟亞磊
黃化良
田 雷
王兆會
馮廣鑒
徐寶明
胡士學
沈曰淦
王光齋
邵澤文
耿倫元
張守國
李守鶴
孫樹臻
王 斌
許長恩
張淑堂
王 斐
張 磊
丁敬斌
劉艾新
鄭 罡
董書超
郭振坤
張連富
丁瑞平
王新章
初釗殿
徐德晉
於月奎
張建輝
蘭鵬燕
郝高之
徐景琳
王沛發
王春泉
井之彬
楊波
鞏同海
劉金峰
鄒濤
劉曉清
鐘偉
張讀詔
王秀蘭
郭金曉
姜海龍
盛雲蛟
蔡群邦
趙家興
王寧波
王 智
陳旭東
張明智
卞文東
婁華青
張軼偉
徐修
王世業
常巨山
高建
趙仁昌
孫洪偉
賈長慶
胡宗江
賀紅
葉建光
耿孝宗
馬維富
尹波
馬東驊
林桂芹
王秀泉
歐玉珉
楊帆
王安
邢偉
丁子義
趙銳
李福祿
朱為民
張海同
鄭百從
龐東華
李華超
劉萌
劉立
董家鴻
崔悅亮
戴永更
孔祥鶴
湯鋒
孫明建
趙中勇
楊坤衡
張建民
李光文
汪雷
馬子和
殷昌軍
楊加深
蔡先金
朱紹陽
鄭金福
吳鴻啟
劉向榮
魏景芳
王凌
王天義
賈少勇
鐘仕禎
朱先平
王錫安
陳陀
王慶忠
張俊
馬劍暢
陳成波
亓漢友
牛盛海
潘景年
於謀勇
李越
劉文海
劉 崢
何江林
李學斌
張文明
姜玉波
王慶新
吉凱豐
單國防
夏影
李寶安
宋修端
馮光明
於蘭模
鞠仁波
董志強
裴墨石
叢榮啟
於春建
賈乾初
趙鳳硯
呂金光
顏世舉
陳關瑞
薛在銀
李銳
劉勝民
張慶年
宋春青
陶雲江
王永明
張穎昌
於寧
鄒尚武
張長峰
趙新法
楊國棟
江濟源
姜岱積
黃體剛
高興泉
呂福龍
靳鶴亭
高金新
王錫
逄春偉
劉浩
張勝利
倪峰
張召兗
荊德傑
王子釗
石紹臣
張書魁
葉效原
李建水
張子健
丁修潔
王志林
秦緒堂
王振建
曹文宏
於亞明
王金柱
孫明宇
張克雷
原波
張海珍
梁靜
謝炳軍
田畲
荊希森
張學亮
袁文甲
劉步蟾
郭友華
馮東青
馬萬利
景彪
顏世君
王玉民
國家森
王均恕
於旭升
張洪寶
宋濤
周波林
董倚橋
陳培軍
董樺賢
王建輝
高令福
李兆亮
胡中一
陳永春
虞曉貴
孫福增
谷偉
鄭培奎
俞慶江
柏繼民
耿仁堅
侯岱印
李宗偉
王翎
趙繼明
張其亮
許文遠
黃慶軍
郭漢亮
王承棟
王春才
李皓
劉建
周新國
劉海宇
董坤
張浩榮
殷增生
周兆利
馮建東
王 煒
王郵聖
張乃紅
王守本
曹月堂
成紀元
王 波
王青松
高 波
李永鋒
孫立橋
李 輝
毛曉萍
張繼華
孫守合
孔德宇
張偉傑
劉德舉
謝建民
周衛東
劉魯旭
張廣軍
紀丙強
馬俊傑
曹 永
李 忠
倪萍義
劉 克
孫 濤
崔鵬舉
郭保軍
孫維健
杜學剛
徐吉海
王金玉
宋風華
耿國生
張宗玉
伊吉鵬
薛永維
孫西旭
姜為民
張奎偉
卞 濤
常春輝
孫伯傑
曹立山
苗 家
徐生華
張文健
鄭 峰
鄒立軍
肖洪波
郭公平
朱 博
陶 哲
徐雪峰
萬富永
耿世彪
尹國民
黨現強
田宜富
李建軍
張 嶺
劉 睿
呂建忠
徐學標
趙國良
沈鐵君
王凱英
陳泰鎖
邱全景
劉衛東
劉國明
邱 茗
趙 鵬
劉福海
貟勝基
徐向紅
張宏鐘
安 立
費秀旭
宗俊海
顏京剛
張福橋
張會學
徐 惠
杜 浩
李長江
齊玉紅
薛立群
徐 平
汪 軍
衣明國
耿大軍
張萬旭
徐可然
邢建玲
王廣星
牛洪濤
馬漢躍
於忠福
毛同愷
陳文亮
彭 瑋
盛榮桂
郭志光
倪漢嬰
劉順平
孔繁霈
王樹華
李建禮
張立魁
張滿堂
王守倫
常 誠
王占寅
王傳策
陳瑞源
閆中原
李文江
季傑
劉桂功
方秀亮
胡勤林
 王瑞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