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土壤侵蝕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

山東農業大學土壤侵蝕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目前固定研究人員有26人,其中泰山學者1人,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10人),副教授12人,講師1人,實驗室專職管理人員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土壤侵蝕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
  • 類別:實驗室
  • 地點:山東省
  • 類型:土壤侵蝕與生態修復
簡介,研究方向,

簡介

山東農業大學土壤侵蝕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目前固定研究人員有26人,其中泰山學者1人,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10人),副教授12人,講師1人,實驗室專職管理人員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22人,占85%。 實驗室立足山東山地丘陵區,面向北方土石山區,針對山東省與國家的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實際需求,結合區域特點和學科優勢,以魯中南及魯東山地丘陵水蝕區和黃泛平原風沙區兩大生態系統為對象,以解決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科學和實踐中的關鍵理論與技術問題為宗旨,重點在山地丘陵區水土流失與生態修復、農業面源污染與生物控制和區域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三個方向,融合理論研究與技術創新,開展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套用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究。目前,已在北方土石山區的水土流失過程與機制、生態退化機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土壤面源污染機理與控制技術、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標誌性的成果,形成鮮明的區域特色和優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實驗室在近5年來,獲得省部級獎勵12項,發明專利1項,專有權技術(品種審定)2項。在國家級學術刊物和國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80篇,其中SCI收錄55篇,EI收錄8篇,出版專著15部。主持與承擔國家科技支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等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領域研究項目70項,經費總計2457萬元。其中,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或專題19項,經費780萬元;省部級科技項目42項,經費995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5項,經費346萬元;省科學基金8項,經費42萬元。 近年來,實驗室成果轉化和推廣套用情況良好,共進行技術開發和服務項目17項,經費318萬元。其中,技術開發項目4項,經費48萬元,占總費用的15.1%;技術服務13項,經費270萬元,占總費用的84.9%。 實驗室已具備良好研究基礎和開放條件。近年來對本實驗室建設資金投入累計1290萬元,其中2006投入260萬元,2007投入600萬元,2008投入300萬元,2009年投入100萬元,2010年投入20萬元,2011年投入30萬元。主要用於儀器設備購置,研究基地與設施建設和實驗室運行管理。目前實驗室面積1510m2,主要儀器設備總額已達1290萬元。主要儀器設備有人工模擬降雨系統(包括徑流場水土流失自動監測儀、薄層水流流速測量儀、徑流泥沙測試儀)、野外攜帶型人工降雨器及徑流小區測試系統、TDR土壤水分測定儀、土壤飽和入滲儀、全自動微型氣象站、數位化儀年輪分析系統、樹木液流檢測系統、Licor-6400光合作用測定系統、植物冠層結構分析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遙感數據分析設備、凱氏定氮儀、火焰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已有儀器能夠進行水土流失過程與規律模擬及野外測試,土壤生態、植物生理生態、環境污染控制與環境監測評價等野外觀測與室內測試、化驗和分析。為今後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領域的研究再上台階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另外,該實驗室與校內其他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重點實驗室進行密切合作和交叉融合,實現儀器設備等資源共享。包括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微生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林業生態工程重點實驗室、森林生態實驗室、農業生態實驗室、環境科學實驗室、農業氣象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土壤與植物營養實驗室、人工模擬降雨實驗室等。為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領域套用基礎和關鍵技術的創新性和系統性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主要

研究方向

:1、山地丘陵區水土流失與生態修復;2、農業面源污染與生物控制;3、區域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