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漢語成語)

居安思危(漢語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居安思危 jū ān sī wēi,中國成語,意指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險。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禍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居安思危
  • 拼音:jū ān sī wēi
  • 出處:《左傳·襄公十一年》
  • 褒貶:褒義
  • 意義:要提高警惕,防止禍患
引證解釋,歷史典故,詞語辨析,其他翻譯,哲學寓意,

引證解釋

亦稱“處安思危,居安慮危”。
居:處於,處在。思:想,考慮。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險。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禍患。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
唐 魏徵《全唐文·諫太宗十思疏》:“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隋元會大饗歌·皇復》:“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律無虧。”
宋·徐鉉《頌德賦》:“疆事漸寧而備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災懼。”
梁·沈約《宋書·文五王傳》:“今雖先天不違,動干休慶,龍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思慮,不可不懼。”
明·無名氏《白兔記·寇反》:“古人有言:‘得寵思辱,居安慮危。’”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回:“得寵思辱,居安思危。”
《明史·鄭本公傳》:“陛下居安思危,當遠群小,節燕遊,以防一朝之患。”

歷史典故

這則成語故事講的是處在安定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產生的危難禍害的情況。人們用居安思危這個詞用來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禍患。與“有備無患”近義。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春秋時期,有一次宋、齊、晉、衛等十二國聯合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國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國中最大的晉國求和,得到了晉國的同意,其餘十一國也就停止了進攻。鄭國為了表示感謝,給晉國送去了大批禮物,其中有:著名樂師三人、配齊甲兵的成套兵車共一百輛、歌女十六人,還有許多鐘磬之類的樂器。 晉國的國君晉悼公見了這么多的禮物,非常高興,將八個歌女分贈給他的功臣魏絳,說:“你這幾年為我出謀劃策,事情辦得都很順利,我們好比奏樂一樣的和諧合拍,真是太好了。現在讓咱倆一同來享受吧!”可是,魏絳謝絕了晉悼公的分贈,並且勸告晉悼公說:“咱們國家的事情之所以辦得順利,首先應歸功於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們齊心協力,我個人有什麼貢獻可言呢?但願您在享受安樂的同時,能想到國家還有許多事情要辦。《書經》上有句話說得好:‘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現謹以此話規勸主公!”魏絳這番遠見卓識而又語重心長的話,使晉悼公聽了很受感動,高興地接受了魏絳的意見,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詞語辨析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示例】 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律無虧。(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隋元會大饗歌·皇復》)
【使用程度】 常用成語【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成語正音】 居,不能讀作“jù”。
【成語辨形】 居,不能寫作“據”。

其他翻譯

英語 Be prepared for danger in times of peace
韓語 준비
日語 準備してください
俄語 Будьте готовы
法語 Soyez prêt
德語 Seien Sie vorbereitet
菲律賓語 Humanda

哲學寓意

1、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
3、矛盾雙方是對立統一、不可分割的。
4、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分為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