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尼微

尼尼微

尼尼微(Nineveh),西亞古城,是早期亞述、中期亞述的重鎮和亞述帝國都城,最早由古代胡里特人建立,其址位於現在伊拉克的北部尼尼微省底格里斯河的東岸,隔河與今天的摩蘇爾城相望,意為“上帝面前最偉大的城市”。《聖經》中曾提到尼尼微城名:“耶和華必伸手攻擊北方,毀滅亞述,使尼尼微荒蕪,乾旱如曠野。”

曾經在《聖經》中出現過的名城尼尼微卻在很長時間裡消失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煙塵中。許多探險者千辛萬苦尋找它的蹤跡,但直到1842年這座古亞述王國的首都才終於得以現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尼尼微
  • 外文名稱英語:Nineveh 拉丁語:Ninua
  • 別名:ܢܝܢܘܐ
  • 行政區類別:都城
  • 所屬地區伊拉克北部
  • 面積:750公頃 (遺址)
  • 遺址年代:公元前2000年
  • 發掘時間:1846年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遺址結構,考古發現,出土文物,城市規模,史料記載,

地理位置

亞述位於兩河流域的北部,位於底格里斯河上游東岸,與摩蘇爾隔河相望。尼尼微之名最早見於聖經,主要部分由庫雲吉克和奈比尤奴斯兩座古丘組成。尼尼微名字的由來,並無定論,可能來自於古代兩河流域諸文明崇拜的戰爭女神伊什塔爾的一個古塞姆語別名,尼娜(Ni-na、Ninua)。
尼尼微尼尼微

歷史沿革

尼尼微(Nineveh)為古代亞述帝國的都城,於底格里斯河東岸,在今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附近。最早建立尼尼微的時期約為兩河流域南部蘇美爾早王朝時期,相傳是由聖經人物寧錄(Nimrod,為義人挪亞曾孫)所建,此地於聖經約拿書提及多次,當時先知約拿拒絕到尼尼微傳道,結果被大魚吞食三日三夜。
尼尼微
約在公元前19世紀至18世紀之交,沙馬什阿達德一世建立亞述王國,立為都城之一。此後,日益發展,經過歷代帝王擴建,逐漸成為亞述帝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西亞地區商旅雲集的貿易市場。最早提到尼尼微城的文獻是公元前18世紀的亞述泥板文書。
在公元前6000 多年,尼尼微就有居民。約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以亞述城為中心,形成了亞述國家。先後征服了腓尼基敘利亞以色列埃及等國家,成為中東首屈一指的軍事奴隸制帝國。
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並成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8世紀,亞述王薩爾貢二世將都城由薩爾貢城遷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作為帝國的首都,尼尼微一度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公元前14世紀,該城被米坦尼人占領,不久又重新落入亞述人之手。亞述國王對在戰爭中不肯投降的戰敗國極其殘酷,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亞述的殘暴沒把人民嚇倒,反而激起了猛烈的反抗浪潮。一個世紀以後,尼尼微成為亞述首都。在前11世紀即成為亞述帝國的官邸所在地。亞述王薩爾貢二世(前722年~前705年在位)時,正式成為帝國的新都城。
公元前705 年,辛那赫里布即帝位,尼尼微被定為亞述帝國首都,大規模興建神廟和王宮,盛極一時。前8世紀至前7世紀的亞述王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尼尼微最為繁榮,特別是亞述的國家圖書館的數千泥板文書,為古美索不達米亞史中極珍貴的資料。
但於前612年伊朗高原強國米底和新崛起的新巴比倫王國聯合圍攻尼尼微,並成功攻陷尼尼微,前605年強盛一時的亞述帝國正式滅亡,尼尼微隨之沒落。公元前612年,該城被米底和新巴比倫王國聯軍毀滅。漢謨拉比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統治尼尼微。
1846年起開始發掘,19世紀中葉,遺址由英國考古學家萊亞德首次發掘出土,以後英國考古隊曾組織多次發掘。20 世紀50 年代伊拉克政府派遣考古隊繼續進行發掘和整理,並修復了部分城牆、城門和王宮,成為西亞的重要歷史名勝之一。

遺址結構

尼尼微城形狀不規則,占地約7.5平方千米。城牆長12千米,有內外兩重,外牆帶雉堞,間有城塔,內牆為土坯高牆。有城門15座,5座已經發掘。已發現的城內主要建築包括三組宮殿和兩組神廟。城南是西拿基立宮,城北是阿蘇爾巴尼帕宮。兩宮之間有阿蘇爾納西爾帕二世宮、文字神納布廟及愛與戰爭女神伊什塔爾廟。城中還有動、植物園,武器庫及排水設施。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浮雕石板,銘文泥板和藝術品,其中以阿卡德王薩爾貢一世青銅像和國王獵獅圖浮雕石板最為有名。
尼尼微尼尼微
尼尼微周圍有周長12 公里的城牆圍繞,城牆有些地方寬達45 米。古城共有15 個城門,東部城牆最長,約5 公里,有6 門;南牆長800 米,只有1門;西牆長4 公里,有5 門;北牆長2 公里,有3 門。發掘後重建了北牆的冥王之門、月亮女神之門、富饒神之門;西牆的運水人之門;東牆的太陽神之門等。並在冥王之門旁建立了亞述博物館,陳列著許多出土文物和說明圖表,反映了近4000 年前亞述帝國興衰的歷史。

考古發現

1843年,法國考古學家保羅-埃米爾·博塔發現了一座皇宮的遺蹟,後來證實是亞述城市的一部分。艾倫·米勒德在他所著的《聖經時代的珍寶》一書中解釋說:“這座皇宮證實屬於亞述王薩爾貢所有之後,大眾對這件事興趣大增。除了以賽亞書20:1提過這個國王的名字之外,我們對他便一無所知,故此他的存在一度是個疑問。”
尼尼微皇宮有70多個房間,外牆幾有三公里長。牆上遺留著燒焦了的雕刻,上面記著各場勝仗及其他功績。但它們大多已損毀不堪。在發掘時,發現了一個保存得很好的房間,牆上展示的浮雕描述一個堅固城遭敵軍攻陷,御駕親征的國王坐在城外一個寶座上,俘虜在他面前列隊走過。國王的上頭刻了一些以亞述文寫成的字,專家們將這句話譯作如下:“世界的王亞述國王西拿基立坐在尼米杜寶座上,檢閱從拉吉(奪得)的戰利品。”
大英博物館可以看到這個展品和銘刻。銘刻與聖經列王紀下18:13,14所記載的歷史事件吻合:“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當。’於是亞述王罰猶大王希西家銀子三百他連得,金子三十他連得。”
與此同時,另一位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萊亞德在科薩巴西南約42公里,一處稱為尼姆魯德的地方著手發掘廢墟。這個廢墟後來證實是迦拉,即創世記10:11論及的四個亞述城市中的一個。其後,萊亞德於1849年在迦拉與科薩巴之間,一處名叫庫揚積的地方掘出一座宏偉宮殿的遺蹟。這座宮殿證實是尼尼微城的一部分。此外,在迦拉和科薩巴之間還有其他建築物的殘跡,這包括卡蘭里斯土丘。萊亞德評論說:“若將尼姆魯德[迦拉]、庫揚積[尼尼微]、科薩巴和卡蘭里斯四大土丘視作一個正方形的四角,我們會發現四邊的長度恰巧相等於地理學家所說的480斯達地或96公里,這就是[約拿]先知說要走三天才走得完的路程。”
約拿很可能將這幾處地方視為一個“大城”,並以創世記10:11最先提及的城市稱呼它,即尼尼微。今日也有類似的說法。例如,所謂的“大倫敦”把原本的倫敦市及倫敦市郊都包括在內,但市區和市郊卻彼此有別。

出土文物

尼尼微是亞述帝國的都城和文化中心,以巨大的建築著稱。神廟和王宮規模雄偉。公元前606年被迦勒底人、波斯人和米底聯軍攻陷時,化為廢墟。考古學家曾掘獲其巨大的王宮廢墟和亞述巴尼拔王統治時(公元前668年-625年在位)的圖書館。薩爾貢王宮建在高約130米的台基上,有二百十一間大廳和三十個庭院,飾以異獸巨石雕刻。圖書館保存有大量楔形文泥版文書,包括宗教銘文、文學作品和科學文獻。
在庫雲吉克發掘出的森納謝里卜的王宮,宮門前有兩尊帶翼公牛石像,猶如兩個威武的門衛。門殿門廳等地裝飾有大理石浮雕,描繪了古亞述人征戰、狩獵、宴飲以及建築勞動等情景,造型生動、逼真。在庫雲吉克還發掘出土了公元前 7 世紀亞述巴尼拔國王時期的圖書館和宮殿。圖書館內保存有 2 萬多片楔形文字泥版,包括宗教銘文、文學作品、科學文獻、歷史記載和法令文書等。宮殿宮牆浮雕中的受傷牡獅和獵獅的場面也是亞述藝術的傑出代表。
儘管很多東西都被破壞了,但考古學家們還是找到了刻有浮雕的雪花石膏磚,如果將這些石磚沿一條直線鋪開,則能綿延3公里。這一塊塊的小磚向學者們敘說了童話般的王宮的修建情況。在辛那赫里布親自率領下,工人們拿著鐵鍬,推著小車,車上裝著纜繩和運輸巨型飛牛所需的建築器械。而其他的浮雕則講述著如何開採大石塊並送到藝術家的加工作坊製成雕塑的情形。從開採的石頭中遴選的巨石是用船運輸的。石塊上鑿出兩個小孔用來系纜繩,還有一根纜繩把石頭綁到船上。
系在石頭上的每根繩都有一隊人(100人)拉,其中一些站在水中,另一些站在岸上。每隊人的服裝各不相同。有的人頭裹綴有流蘇的披肩,長長的捲髮垂到肩上。有的人頭戴繡花丘爾邦,頭髮纏在腦後。大部分的建築工人穿著無袖短衣,他們中甚至有人完全赤裸著身體。雕塑工作有時就直接在岸邊展開,漸漸的,凹凸不平的巨石變成了人首牛身雕像。之後,雕好的雕像便被運到王宮,確切地說,是把雕像放到一種類似船的拖橇上,用四根粗繩拖拽到王宮的。為了減輕勞動強度,加快運輸速度,工人們在拖橇下墊入滾木來拖動雕像。還有一些浮雕反映的是平台本身的修建情況。
國王站在馬車上,親自監督施工。宦官駕駛國王的戰車,僕人則舉著國王的華蓋。國王身邊是侍衛,侍衛身後則是一長隊手持長矛和蔥頭箭的士兵。宮殿側旁開闢了一座大花園,裡面修建了亭台樓閣和人工湖。在花園裡,辛那赫里布收集了許多從戰敗國掠來的稀有樹木、花草和動物。除此以外,花園裡還開闢了池塘,天鵝和各類鳥兒在池中遊動,給炎熱的尼尼微帶來了些許涼爽。
在奈比尤奴斯古丘上,有先知約拿的清真寺(祀廟),傳說這裡是先知約拿的葬地,寺內還留存著約拿的臥室用具。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穆斯林來此朝拜。這裡複雜的引水灌溉系統遺址,也令人驚嘆不已。

城市規模

生於2000年前的希臘歷史家狄奧多羅斯聲稱尼尼微是個四角形的城市,四邊共長480斯達地,周長相等於96公里。聖經論述指出尼尼微是個極大的城,“要走三天、才走得完。”
19世紀的聖經批評家拒絕相信,古代世界不可能有這么龐大規模的城市。他們認為尼尼微若確曾存在過,也必然是巴比倫之前的一個文明古國
這項見解與聖經創世記第10章的記載不相同。聖經記述挪亞的曾孫寧錄巴別(即巴比倫)附近建立了第一個政權,說:“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中間的利鮮,這就是那大城。”聖經將這四個新建成的亞述城市描述為一個“大城”。

史料記載

尼尼微城的宏偉可與巴比倫城媲美。城裡有不少宮殿、廟宇、大街、公園,又有一所令人驚嘆的圖書館。另外,高大而堅固的外城牆和內城牆,也為戰略學家津津樂道
許多人都曾形容尼尼微城“堅不可摧!”但聖經記載說,猶大這個小國的一些先知,多次預告耶和華將要毀滅“這座殺人流血的城”。亞述人素來以窮兵黷武、極盡兇殘而臭名遠播。例如,他們會把戰俘剝皮或活活燒死,弄瞎他們的眼睛,割去他們的鼻子、耳朵或手指。《神祇、墳墓、學者》說:“在人類歷史上,尼尼微人留下的是戰爭和暴行的血腥記錄,他們濫殺無辜,肆意搶掠,作威作福,欺凌弱小。”
聖經記載,由於城中的居民聽從了約拿傳講的信息,耶和華神一度饒了這座城,沒有處決城裡的居民。可是,後來尼尼微人又再次行惡,那鴻因此這樣預言:“尼尼微……刀劍要剪除你。……你的災禍無法消除”。差不多在同一個時候,神也通過西番雅預言尼尼微城必淪為廢墟。
公元前632年,迦勒底人西徐亞人、米底人圍攻尼尼微城。暴發的洪水衝破城牆,敵軍隨即突破防線,攻進城裡。顯赫一時的大城,轉瞬間成了頹垣斷壁。時至今日,尼尼微城依然一片荒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