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王國

巴比倫王國

古巴比倫王國(約前30世紀-前729年)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距今約5000年前左右,這裡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裡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聖經》稱為“伊甸園”,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在這平原上發展了世界上第一個城市,頌布了第一部法典,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曆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巴比倫
  • 外文名:Ancient Babylon
簡介,建立,巴比倫的歷史定位,巴比倫之前的兩河流域(歷史背景),1.蘇美爾早期王朝(蘇美爾城邦時代),2.阿卡德王國時期,3.蘇美爾復興時期與烏爾第三王朝,4.古巴比倫王國的興盛,巴比倫王國簡史,1.古巴比倫王國,2.新巴比倫王國,古巴比倫城和空中花園,簡介,經過,傳說,描述,奇蹟,

簡介

古巴比倫王國是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奴隸制城邦,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以巴比倫城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紀中,阿摩利人滅掉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

建立

新巴比倫王國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閃米特人的一支,他們於公元前1000年代初來到兩河流域南部定居,公元前626 年——前612年,迦勒底人領袖那波帕拉沙爾滅掉當時統治兩河流域的亞述帝國,建立新巴比倫王國,也稱迦勒底王國

巴比倫的歷史定位

巴比倫意即“神之門”,是兩河流域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巴比倫王國分為古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也稱迦勒底王國)。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廣義的指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河的中下游地區,東抵扎格羅斯山,西到敘利亞沙漠,南迄波斯灣,北及托羅斯山。北部為山地,向南經過於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澤性的兩河三角洲。狹義的僅指兩河之間的地區。“美索不達米亞”—《聖經》稱為“伊甸園”,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
美索不達米亞為人類最古的文化搖籃之一,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較發達文化,曾出現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

巴比倫之前的兩河流域(歷史背景)

詳見詞條:【兩河流域文明

1.蘇美爾早期王朝(蘇美爾城邦時代)

兩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創造者是前4000年左右來自東部山區的蘇美爾人。前30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建立了眾多城邦
從考古發現已經得到的史料來看,從公元前2900年開始,蘇美爾城邦進入一個“諸國爭霸”的時代。比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烏魯克烏爾尼普爾

2.阿卡德王國時期

閃米特人的一支——阿卡德人,大概於公元前2500前後進入兩河流域。阿卡德人進入兩河流域時,蘇美爾城邦文明已經進入尾聲,各城邦之間鬥爭異常激烈。阿卡德王薩爾貢統一了蘇美爾地區,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權國家,蘇美爾城邦時代宣告結束。蘇美爾-阿卡德(Sumer-Akkad)時代開始。 約前2191年庫提(Guti)人滅阿卡德,統治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建立庫提姆(Gutium)政權。美索不達米亞南部之蘇美爾-阿卡德時代結束。

3.蘇美爾復興時期與烏爾第三王朝

阿卡德王國後期,中央集權已經趨於崩潰,蠻族庫提人入侵、摧毀了阿卡德王國,但庫提人的統治並不穩固,使得各蘇美爾城邦得以短暫復興。其中烏魯克城邦的國王烏圖赫加爾(Utu-hengal)趕走了庫提人。烏圖赫加爾讓烏爾納姆鎮守烏爾城。
但是,烏爾納姆(Ur-Nammu)在約前2113年在烏爾建都,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在位期間稱霸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諸城邦,烏爾納姆開始自稱“蘇美爾和阿卡德之王”。
約前2006年,埃蘭、古提(庫提)人、阿摩利人和蘇巴里(Subari)人聯合擊滅烏爾。

4.古巴比倫王國的興盛

公元前十九世紀中,阿摩利人滅掉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

巴比倫王國簡史

1.古巴比倫王國

古巴比倫王國是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奴隸制城邦,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以巴比倫城為中心。
公元前十九世紀中,阿摩利人滅掉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
古巴比倫王國古巴比倫王國
1792BC,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bi)(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成為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的典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1894~前1595年)。所頒《漢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亞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特別是數學和天文學。漢穆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西臺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併。

2.新巴比倫王國

新巴比倫王國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閃米特人的一支,他們於公元前1000年代初來到兩河流域南部定居,亞述帝國征服古巴比倫王國並統治了兩河流域南部,迦勒底人曾多次起義反抗亞述的統治。
公元前626 年,亞述人派迦勒底人領袖那波帕拉沙爾率軍駐守巴比倫,他到巴比倫後,卻發動反對亞述統治的起義,建立新巴比倫王國,並與伊朗高原的米底(也稱米堤亞)王國聯合,共同對抗亞述。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滅亡,遺產被新巴比倫王國及米底王國瓜分,其中新巴比倫王國分取了亞述帝國的西半壁河山,即兩河流域南部、敘利亞巴勒斯坦腓尼基,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
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
公元前六世紀後半期,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時國勢達到鼎峰,國勢強盛。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進行擴張。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敘利亞立時歸順新巴比倫王國,但腓尼基巴勒斯坦地區態度不明,而埃及一向覬覦此區,拉攏推羅西頓腓尼基地區與埃及結盟。對此,尼布甲尼撒二世繼續與米底王國結盟,又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為後,以鞏固自己後方。公元前597年,出兵巴勒斯坦,攻占耶路撒冷,扶植猶太人齊德啟亞為傀儡統治猶太人。
公元前590年,埃及法老普薩姆提克出兵巴勒斯坦推羅國王投靠埃及西頓被占領,猶太人齊德啟亞及巴勒斯坦、外約旦等地紛紛倒向埃及。同時,米底王國與新巴比倫王國的關係緊張起來,為此新巴比倫王國築起一條新長城防範米底人。然而,米底因要對抗烏拉爾圖及西徐亞人,無力再與新巴比倫王國對抗,致使尼布甲尼撒二世可於公元前587年第二次揮軍巴勒斯坦。他圍困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齊德啟亞突圍失敗,落入新巴比倫王國軍隊之手,被挖去雙眼後送往巴比倫尼亞。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圍十八個月後城陷,猶太王國滅亡,居民被俘往巴比倫尼亞,史稱“巴比倫之囚”。
尼布甲尼撒二世又圍攻腓尼基推羅,不果。公元前574年,雙方議和,推羅國王伊托巴爾三世承認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尊者,保持了推羅的自治地位,其他附近的小王國都紛紛向尼布甲尼撒二世稱臣、公元前569年,埃及發生王位之爭,尼布甲尼撒二世曾趁此在公元前567年入侵埃及,結果不詳,但迫使埃及放棄侵略巴勒斯坦的野心。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後不久,國內階級矛盾及民族矛盾加劇,最後一個國王那波尼達統治時,國王及馬爾杜克神廟之間的矛盾加劇,並試圖另立新神,那波尼達離開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攝政。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崛起,居魯士二世率軍入侵新巴比倫王國時,祭司竟打開大門放波斯軍隊入城,伯沙撒被殺,那波尼達被俘,新巴比倫王國不戰而亡。

古巴比倫城和空中花園

簡介

尼不甲尼撒執政時期,正是新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尼不甲尼撒不僅率軍大舉進攻敘利亞、腓尼基和巴勒斯坦,與埃及爭奪勢力範圍,還攻陷耶路撒冷,滅亡了猶太王國。為防外敵入侵,尼不甲尼撒大興土木,修建了極為堅固的巴比倫城。然而使他名揚千古的,還是他為取悅王后而修建的“空中花園”。
巴比倫王國

經過

尼不甲尼撒前562年,約在公元前605年至公元前562年為新巴比倫國國王。其父是那波勃來薩。尼不甲尼撒繼承父業,把新巴比倫王國治理成一個西亞強國,堪輿埃及相提並論。他所建造的“空中花園”,更成為古代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
古巴比倫王國被亞述王國吞併後,又過了100多年,亞述王國對巴比倫的控制日益減弱。大約在公元前626年左右,又有一支移居兩河流域南部地區的迦勒底人在該地區建國,這便是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是那波勒來薩。
那波勒來薩公元前604年原為迦勒底部落首領,公元前626年擺脫亞述統治,以巴比倫城為中心建立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12年,他攻陷亞述都城尼尼撒,後又於公元前605年徹底消滅亞述王國。占領勒兩河流域南部,敘利亞、以色列及腓尼基的大部分。新巴比倫成為西亞地區的大國。
那波勒來薩去世後,尼不甲尼撒即位。他繼續推行劫掠政策,不斷向外擴張。他的主要目標是西面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為此他要先穩固自己的東部邊疆。所以,尼不甲尼撒迎娶勒米底國的公主為王后。在穩定勒東部邊疆後,尼不甲尼撒開始與埃及爭奪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了。
公元前586年,尼不甲尼撒開始出兵巴勒斯坦,攻陷耶路撒冷,滅掉猶太國。之後,他把猶太王國的大部分人口遷徙到巴比倫。這些俘虜大部分成了巴比倫的奴隸,被稱為“巴比倫之囚”。
巴比倫城規模龐大,四周有兩道城牆環繞,外牆厚度達7米,用燒磚砌成。外牆內還有一道內牆,是用土磚砌成。有的地方還有第三道牆。城牆每邊長約三四公里,繞城一周全長約13公里。城門也分兩層,各有雙塔衛護,中央開拱形大門洞,牆用五色琉璃磚作裝飾,構成各種圖案。在城內有筆直的大道通往王宮的神廟,路面鋪以彩色長石。整個巴比倫城堪稱古代建築之中的藝術品。
巴比倫城中,尤其以巴比倫寶塔最為著名。巴比倫塔共有七層,出最高層是一個神廟外,其餘六層為長寬相等、端面為正方形的實心體土壇;內用土坯壘成,外用磚塊鑲面。六層土坯和頂端神廟,自下而上主曾縮小。底層的長度和寬度各為90米,高度為33米,第二層的高度為18米。第三至第六層煤層高度約為6米,第七層神廟的高度為15米。整個塔的高度約為90米。也就是說,塔的高度與底層的長、寬度相等,均為90米。煤層壇的正面兩側均有台階,可拾級而上,直至塔頂的神廟,台階的寬度約為9米。
巴比倫王國
“巴比倫塔”,是近人對這個建築的稱謂。關於這個建築的用途,在歷史文獻中有多種解釋,在學術界也引起過爭論。目前,較為普遍的認識是,這個建築是用來充當天地間的聯繫、交流的場所。古巴比倫的原始宗教認為:天上的神,有時要到地下來。為了對天神表示奉敬,就造了這個高壇神廟,俗稱“天廟”,以便天神下凡時,有一個可以歇腳的地方。因此,“巴比倫塔”,實際是獻牲、逢迎神靈的場所。
除了巴比倫城以外,尼不甲尼撒還建造了更為讓人津津樂道的“空中花園”。

傳說

據說,尼不甲尼撒娶了美麗的米底(今伊朗高原西部)公主米梯斯為王后,並曾向她誇口說,我有天下最華麗的宮殿,我有天下最巨大的財富,你想要什麼就會有什麼。天長日久,米梯斯王后無限眷戀家鄉米底的山巒風光。可是,這裡是平原,就連小小的土丘都找不到,更不要說是湖光山色了!花容月貌的王后變得愁眉苦臉,還不是地傷心落淚。尼不甲尼撒猜不透王后的心思,一籌莫展。一天,他躲在王后的身後窺測,只見王后對天泣訴:“這裡,所有的風光平淡無奇,呆如平板,難道在這個國家理果真找不到一座可供我攀登的山嶺嗎?我渴望重見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這裡古板的風光把我快憋死了!要是眼下這個美麗的御花園能高掛在空中就好了!”尼不甲尼撒聽完王后的自言自語,就走到她的跟前說:“你難道忘記我對你做過的允諾了么?我說過,你要什麼,就會有什麼,我決不食言,你將會有一個空中花園。就像米底的山嶺那樣。”於是,尼不甲尼撒就命工匠建造了這空中花園。

描述

所謂“空中花園”,其實是一座人工小山,花園布置在這座假山上。花園每邊長120米,高25米,遠望好像是懸在空中,十分壯觀。假山的骨架是以許多巨大的石柱支撐起來的,通向假山頂的階梯則用大理石砌成。石板架在石柱上,層層向上堆疊,直達山頂。假山分上、中、下三層,每層又加上用柏油膠合柳條製成的覆蓋層,以防漏水。上面再砌上兩層磚石,然後澆築上鉛板,使之堅固耐用。骨架完成後,再在上面覆蓋一層厚厚的泥土,然後將奇花異草栽於上面。為了花木的成活繁茂,工匠們還為這座花園設計了一套汲水合灌溉設施。

奇蹟

這座“空中花園”建造的如此精巧,被人們譽為古代七大建築奇蹟之一。
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空中花園的供水系統和防滲漏系統,因為園中的植物和泉流飛瀑都需要水,而且 用量還很大。就算讓奴隸們不停地推動抽水裝置,把水抽到花園最高處類似水塔的裝置中,再順人工河流流淌,那將需要多少奴隸叱?又得多在的抽水裝置呢?即便這些些條件都滿足了,水流下後勢必危及花園的地基,那時的尼布甲尼撒陛下又是如何呢?這真是一個千古之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