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姓(尚(姓氏))

尚姓(姓氏)

尚(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尚姓是中國姓氏之一,位列中國百家姓第319位,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姓
  • 位列百家姓:第319位
  • 人口比率:占中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 得姓始祖:姜尚
  • 起源:周代的齊國
  • 歷史名人:尚長、尚讓等
姓氏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通用聯,家譜文獻,字輩排行,著名人物,

姓氏淵源

源自他姓
①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後裔,以祖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及《萬姓統譜》等所載,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輔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於齊,是為齊太公。太公在周朝為太師,故又稱太師尚父,簡稱為師尚父或尚父。他的後代子孫便以他名字為姓,稱為尚姓。
②出自姒姓,以祖名為氏。夏部落成員尚黑,後世有以其名字中的尚為姓。
范傳福書法百家姓《尚氏起源》范傳福書法百家姓《尚氏起源》
源自官職
源於秦代,以官職為氏。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設有六個帶“尚”字的官職,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書六個帶尚之官職。有管理、負責和司掌之意,這六個官職就是管理服飾、膳食、冠冕、起居、沐浴、書籍的宮廷官吏。這“六尚”之官的後裔,有的以祖先職官為姓,也稱為尚姓。
源自少數民族及改姓
① 據《姓氏考略》所載,唐時尚書右僕射、馮翊郡王尚可孤,為東部鮮卑宇文之別種。
② 據《唐書》所載,唐時吐蕃有尚姓,即宣宗時降唐的酋長尚延心一族。
③ 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
④ 景頗族木染氏漢姓為尚。
⑤ 今滿、蒙古、保全、東鄉、土家、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
⑥ 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為東部鮮卑族複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時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將軍,初賜姓李氏。後複本姓宇文。以功加檢升校尚書右僕射。官居高位,遂以職官命姓為尚氏,稱尚可孤,其後亦為尚姓,融入漢族尚氏。
⑦源於景頗族,出自明朝時期景頗木染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景頗族尚氏,源出景頗族古老的木染氏部落,後有人在明朝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字單姓尚氏,世代相傳至今。
范傳福書法范傳福書法

得姓始祖

尚父。即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因其祖上伯夷曾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呂侯,建立呂國,故又名呂尚,為炎帝後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垂釣於渭水之濱,被周文王禮聘為輔助大臣。武王伐商時,任統兵師氏(簡稱師),被尊為師尚父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在牧野會戰中,殲敵立功,是周朝的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建都營丘,授以征討五侯九伯的特權,地位在各封國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齊後,原齊國王族有一支以其字名為氏,稱尚姓。他們尊尚父為其得姓始祖。
姜太公-姜尚姜太公-姜尚
范傳福書法百家姓《尚氏起源》范傳福書法百家姓《尚氏起源》

遷徙分布

尚姓源起周代的齊國。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認田和為齊侯。至此,齊國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因田氏代齊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屬於一種和平演變,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齊國。儘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在以後的發展中一直雲山霧罩,所以其早期歷史一直很難讓人知其詳。先秦兩漢是如此,魏晉南北朝也是如此,尚姓散見於史冊,而且鮮少,很難讓人窺探其廬山真面目。唐時,尚姓名人有官任禮部尚書兼侍御史的濮陽人尚衡,以及衛州汲(今河南汲縣)人尚獻甫,還有唐末的農民起義首領尚君長、尚讓兄弟(從其二人經歷來看,應為河南或山東兩省間人)。此際,尚姓一方面表現優異,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姓的生力軍,使得整個尚姓家族自此龐大茁壯不少。《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講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黨、汲郡。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這說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於今陝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長治、河南汲縣、山東泰安、肥城一帶。五代閩國王王曦有寵愛尚妃,說明此際已有尚姓入遷福建。南宋以後,南方各地漸有尚姓家族。元代,尚文由祁州深澤(今河北深澤)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遷居河北滿城。元末明初,農民起義軍四起,既為推翻元人統治,又為爭奪皇權互相攻殺,導致中原、華東、中南各地人口銳減,朱元璋統一天下後,因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位置,所受波及不大,於是從山西移民,尚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明清之際,尚姓開始在南方各地發展起來,並有渡海赴台,遠播海外者。如今,尚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約占全國漢族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尚氏族譜尚氏族譜
如今,尚氏族人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為多,這三省尚氏約占全國尚氏人口的60%以上。
尚姓源於北,而盛於北。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所載,明清兩代尚姓進士及第者共三十七名,除湖廣、浙江(均兩名)外,還有安徽、四川(各一名),南方人士不過六名。北方諸省中以河南為最多,共十名,其中六人為羅山人。其次為陝西(八名)和山東(五名)。需要提一下的還有奉天(今遼寧省),有三人入圍。

郡望堂號

郡望

京兆郡: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是上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
汲郡:西晉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縣(今河南汲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汲縣,不久即廢。宋朝時期轄地在今河南省衛輝縣。
清河郡: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後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年間(公元前43~前39年)後期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元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及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後趙魏韓三家分晉,都占據了上黨地區的一部分,戰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難以考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劃轄治範圍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長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後周政權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隋朝建立後,廢並原壺關縣,建上黨縣,並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存在,但之後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上黨堂:以望立堂。
廉介堂:廉是清廉潔白,介是性格行為獨特。元朝尚野,志趣正大,文詞典雅,事繼母至孝。為國史館編修,出為汝州判官,為人清廉潔白,性格行為不同於眾。

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望出京兆;源自太師。
全聯典出尚氏的郡望和得姓源流。
高人傳紀;僉判風流。
上聯典指漢朝時期的尚長隱居不仕,被列入《高士傳》。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尚道長為僉判,楊萬里贈其詩云:“風流文采舊家聲。”
勒名彝鼎;擅術縱橫。
上聯典指尚橫(待考)。下聯典指戰國韓國的尚靳事典。
仁義為本;勞武結合。
湖北省保康縣歇馬河尚氏祠堂祠聯
五言通用聯
材略澤吐蕃;孝友譽滿城。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吐蕃大相尚結贊,有材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下聯典指元朝時期的國子祭酒尚野,滿城人。志趣正大,文辭典雅,以孝友聞。
七言通用聯
志留赤山表宿願;德被岳陽益庶民。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諸生尚兆山,字仰止,句容人。清光緒間,從左宗棠開浚赤山湖,事未半而功廢,兆山惜之。輯纂《赤山湖志》。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岳陽令尚達,字兼善,同州人。明弘治初年,以貢士任岳陽令,縣有澗水為患,達命開渠灌田。歲旱,民食其利。
卜恢復匡挾之略;振清風文采之聲。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東部鮮卑宇文別支尚可孤,唐上元年間歸附唐朝。宦官魚朝恩器重他的英勇,收為養子,令他屯兵扶風、武功十幾年。升任招討應援荊襄使,平定李希烈叛亂;後以先鋒跟從李晟收復長安,因功加檢校尚書右僕射,封馮翊郡王。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尚道長,宮僉判,詩人楊誠齋曾贈詩給他,有“風流文采舊家聲”的詩句。
十言通用聯
宋代高人,詩贈子平文彩;工科給事,疏止佛氏浮圖。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詩人尚長道事典。下聯典指明朝弘治進士尚衡,字一中,同州人。累官工科給事中,嘗上疏諫止造佛塔。後移守漢陽卒。

家譜文獻

遼寧海城尚氏續修宗譜六卷,(清)尚玉德、尚維慎修,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
尚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民國)尚淵濤等纂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飛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遼寧海城尚氏宗譜十一卷,末一卷,(民國)尚其憲纂修,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石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遼寧省海城市檔案館。
尚茂公三房草稿,著者待考,民國年間世德堂稿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遼寧海城尚氏六修宗譜不分卷,(現代)尚久蘊、尚世海編修,1994年計算機排印本。註:始祖為[明]尚生,始遷祖為:[明]尚繼官。
遼寧、吉林尚氏六修宗譜補遺一卷,(現代),尚久蘊等修,1997年鉛印本。
河南許昌尚集尚氏族譜三卷,(現代),尚德河等編,1999年計算機排印本。註:始遷祖為[元]尚圭。

字輩排行

  • 湖北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朱集鎮尚寨村,全村有尚姓約2000人。字輩:正大光明 富豐先思善 書........
湖北襄陽市南漳縣東鞏、肖堰一帶尚姓字輩:正世開德盛,萬仕廣明經,有志仁賢義,才柏之秀雲。
湖北十堰鄖縣五峰鄉尚家河尚氏字輩:“應化克廣,文志從選;繼立學政,大啟榮顯;勛建天朝,恩垂邦典;世德振興,全修萬善;永發承祥,尊祖業傳;遠影康樂,道宏瑞滿;維敬群雄,英明佑賢;謙益儉良,代忠存延。(傳順治14年遷於山西大槐下)
湖北襄陽歇馬河尚家壪尚氏字輩:川O(廷春)O,乾(遇友)應(金錫),建其O士瑞,玉麟發祥,宗功永秀,世代榮昌,承奉聖賢,書禮弘揚,文武全才,治國安邦,順之道正,仁義昭彰,祖德遺輝,明久興旺。(祖傳明朝正統年間約公元1444年左右,老祖尚乾川、尚寧川、尚少川兄弟三人從河南汝寧府、玉石碑、大槐樹、筲箕窪遷徙,分別落居於房縣,保康縣,遠安縣)
湖北襄陽穀城縣城關鎮尚家埠口尚氏排行“正大光明,安邦治世”。
  • 山東
山東鄆城尚氏字輩:“盛德伯作昭詩書可景習理成大宗興志先文懷繼余傳恩樹良善秀萬春效仰方俊耀乃延慶嘉隆昌”。(後遷於現山東嘉祥梁寶寺鎮尚莊村)
山東德州尚氏字輩:“文其明玉祥”。
山東淄博尚氏字輩:“曰大維宏家聲振宗善敬啟廣丕作保方良承佩貽肇錫慶長”。
山東淄博王村尚氏字輩:“仁義力志慎修克貞(zheng)可”。
山東龍口尚氏字輩:“大德玉福振(宗)作書香世守乃祖”。
山東泰安尚氏字輩:“其思永繼元希榮緒廷先大德傳宗廣延慶佰世芳”。
山東萊蕪故事村尚氏字輩:“憲緒念傳永,蕙蘭勝馨香,祖佑師叔第,富庶詔華堂”
山東濱州大尚村尚氏字輩:“仁義禮智信,俊哲文明貴,忠厚傳家遠”。
山東利津尚氏字輩:“育蕃應攸敘憲祖自熙淳世傳忠孝德尊訓久茂祥”。
山東聊城閻營村尚氏字輩:“洪景然明振保貴”。
  • 遼寧
遼寧大連尚氏字輩:“文雲思德肇志忠厚傳家遠詩”。
遼寧瀋陽尚氏字輩:“世德爾祖……”
遼寧海城尚氏字輩:“繼學可之崇玉維政宗昌其久世德爾祖承效克適偉佩紹憲本大乃永紀惠汝述”。
遼寧鐵嶺花耳山尚氏字輩:“雲起邦國永成明君發洪貴殿志文俊興”。
遼寧鐵嶺李千戶尚氏字輩:“宏玉新成慶尊崇國運昌德榮思守法寶善致發祥”。
遼寧新賓尚氏字輩:“傳緒振恆衍慶修陽培源思茂承宗宜凝”。
遼寧新賓這一支應來自江蘇贛榆或山東日照,字輩:傳緒永德,衍慶修明,積善之家,濟世運昌,培源思茂,承宗貽榮。
  • 吉林
吉林市郊尚氏字輩:“崇登士永國廷有中希文起瑞雲殿昌榮名芳德峻才大聲鴻百祥連漢萬載豐恆”。
  • 河南
河南孟津尚氏字輩:“汝師恆弘景全修德乃成廷懷連去際芳遠照永清從玉金作寶如宗廣來明道長世法有守存本建興”。
河南淅川尚氏字輩:“德光宗士宏興良善花榮勝店家占坤明”。
河南南召尚氏字輩:“從春興廣泰久士相恆昌吉照迎增水仁義和友邦(音)”
河南新鄉東曲里村尚氏字輩: 文、彥、春、家、祥、福、德、廣。
河南葉縣常村鄉尚氏字輩(尚應魁):
應、進、宗、明。 克、清、鳳、永。 學、書、耀、祖。 振、德、家、生。
文、行、忠、信。 延、年、增、榮。 正、新、誠、意。 太、和、春、景。
堯、邦、舜、國。 浩、志、可、興。 平、安、久、遠, 同、望、盛、隆。
智、豐、惠、沛。 均、建、奇、功。 潤、珍、貴、寶。 澤、善、順、禎。
  • 湖南
湖南桑植縣:一支:大啟正龍世、文華遺澤長。
二支:光大開文運、昌明啟後良、英賢先自立、家道永垂芳。
三支:本立道生、源遠流長、昭穆順序、孝友滋彰、名高三楚、聲振一堂..........
  • 河北
河北磁縣尚氏字輩:“西古祖而顯勤春林有清福祿禛祥慶大中正常生陽照苗盛旺萬物廣多興”。
河北保定、遼寧遼陽尚氏字輩:“增(昌)明(其)永(久)德(世)利(德)富(爾)貴(祖)”。
河北省寧津縣,現居遼寧黑山:雲順文鴻志,百世永吉昌
河北廊坊尚氏字輩:國、存、近、()、在、德、景、文、俊、振、海、宏
現居北京市昌平區百善鎮半壁街村:…如、德、志、紅…
  • 黑龍江
黑龍江肇源尚氏字輩:“之國登永崇守泄廷萬書廣大教育群英聖為人瑞德乃家聲”。
  • 山東
山東泰安夏家莊、肥城安家莊、大尚莊、小尚莊是一支。其中字輩有:“緒、乾、節、立、太、玉、隨、林、富、生等”。
山東泰安肥城老城鎮辛屯村(胡莊組)亦尚存一支。其中字輩有:“成、永(金)、仁、義、禮等”。
  • 安徽
安徽太和趙集鄉尚寨,馬營村一帶。其中字輩有:“孔,學,鳳,守(照),成”。
安徽懷遠後尚,前尚,西尚,尚廟,尚莊是一支。其中字輩有:“成,登,守(佩),林(殿),元,國登“。
安徽當塗縣黃池鎮,其中字輩有:“師、玉、文、世、定、啟、賢、坤。。。”
安徽霍邱縣花園鎮迎龍村尚大台子,其中字輩有:“習、顯、偉、德、發、傳、應、由、申、嘉.”
  • 山西
山西運城永濟平壕村尚家字輩:修,善,積,德,廣,前,玉,後.
  • 四川
四川成都尚氏字輩:...作開宏俊....
  • 其它
尚氏一支字輩:“正金大光明富豐先永祥”。

著名人物

尚 長,字子平,漢代名士。為子嫁娶畢,即不復理家事。見三國魏嵇康《高士傳》:“尚長,自子平,河內人。隱居不仕。為子嫁娶畢,敕家事斷之;勿復相關,當如我死矣。”後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唐許渾《村舍》詩之一:“尚平多累自歸難,一日身閒一日安。”明張邦伊《沈嘉則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詩:“知爾尚平家累淺,逢人勝事好相聞。”
尚可喜尚可喜
尚 讓,唐末黃巢起義軍將領。初從王仙芝起義,王仙芝死後,歸黃巢。大齊政權建立後,任太尉中書令。隨黃巢四處征戰,為黃巢的重要將領。黃巢死後,降唐。
尚仲賢,元代戲曲作家,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生卒不詳。著有雜劇十一種,今存《柳毅傳書》,《氣英布》。
尚 野,保定(今屬河北省)人,元代大臣、學者。累官至集賢侍講學士兼國子祭酒。為官廉介有為,決獄無留滯。文詞典雅,博聞強記,從學者甚眾。
尚文(1236—1327年),字周卿,祁州深澤(今河北深澤)人,元朝副宰相。元初應徵召做書記官,先後做朝儀太保、右侍儀史、出守輝州、戶部郎中、大司農丞、少卿、吏部侍郎、道肅政廉訪使、刑部尚書、資善大夫、昭文館大學士、中書右丞、太子詹事。泰定三年(1326年)以中書平章政事辭致仕。元貞二年,建言:“治平之世,不宜數赦;不急之役,宜且停罷。”鹹為成宗所嘉納.(參考資料: 元史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七 尚文傳 ) .
尚 達,陝西省同州(今大荔)人,明代官吏。弘治初,以貢士任岳陽令,縣有澗水為患,尚達命令開渠灌田,時逢天旱,可謂兩得其便。
尚 衡,同州人,明代官吏。弘治年間進士,累官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議,停止建造佛塔,後卒於漢陽太守任上。
尚 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清代畫家。善山水、雜畫,松石師郭熙,墨竹瀟灑可愛。
尚可孤,唐代東部鮮卑族人,宇文之別種,世居松、漠間。初事安祿山,後附史思明。肅宗時降唐,封為神策大將。平叛有攻,累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封馮翊君王。
尚結贊,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君長,唐末王仙芝起義軍將領。公元874年與王仙芝同起於長垣,並隨王仙芝轉戰於山東、河南一帶。後被王仙芝派去同楊復光洽談投降之事,中途被唐將擒獲,不久被殺。
尚道長,名大伸,以字行。相州安陽(今屬河南省)人,宋代官吏、學者。以父蔭入官,因屢與上峰爭辨曲直,故抑壓不進。博古多聞,尤嗜《資治通鑑》,亦工詩。有《家集》、《和陶詩》。
尚可喜,遼東(今遼寧省海城)人,清初藩王。原為明廣鹿島副將,降後金後,受封智順王,隸漢軍鑲藍旗。順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軍征討南明政權。後告老返鄉。其子尚之信回響吳三桂叛亂(尚之信受命於康熙反間計,假意回響),尚可喜臨危受命,在征討吳耿之亂時,積勞成疾,病死途中。
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其父乞歸後,因未能襲爵,遂起兵回響吳三桂叛亂,被任為招討大將,後進號輔德親王。不久反正,襲平南親王之爵,從討叛軍。勝利後,被清廷所逮,賜死。
尚雲祥(1864年-1937年),武術家,形意拳大師,尚氏形意拳創始人。尚雲祥先拜李存義為師,後得郭雲深真傳。他體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卻以“大桿子”、“半步崩拳”、“丹田氣打”及實戰武功名震武林。形意拳是中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形意、太極、八卦),位列中國四大名拳。同時,形意拳的風格卻是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後人在全國各地成立了尚氏形意拳研究會。
尚秉和,(1870~1950),位元組之,號石煙道人,晚號滋溪老人,學者稱槐軒先生,河北省行唐縣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晚清進士,著名易學家。尚秉和博學善文,喜玩金石,工於繪事,精通中醫,與易學造詣淵深,是象數派易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代易學大師,後人用"孟子所謂其功不在禹下"評價他。其代表作品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周易尚氏學》、《周易古筮考》及《易說評議》等易著之津梁。
尚其亨,遼寧省海城人,清代大臣、學者。隸漢軍旗,光緒十八年進士,官至福建布政使。經史詞章以外,陰陽醫相、繪畫金石,均能窺其深奧。
尚 鉞,中國歷史學家;原名宗武,字健庵;河南羅山縣人;1921年入北京大學預科,後入本科英國文學系肄業。1927年南下投身革命。同年9月在開封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尚鉞開始研究歷史。
尚小雲,河北省南宮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藝高膽大、豪放豁達的古代婦女和少數民族婦女。解放後,歷任陝西省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等職,1976年病逝,終年76歲。尚派名劇有《梁紅玉》、《漢明妃》、《雙陽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
尚和玉(1873~1957),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派武生創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為了保護嗓子,尚和玉長期獨居,有人將他的名字倒置過來,稱其為“玉和尚”,有人還戲稱他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稱他為“尚老將”。生於直隸天津寶坻(今屬天津市)大套村。1957年,尚和玉病故於北京。
尚勇(1957.1~)山東梁山人,十八屆中央侯補委員,現任中科協黨委書記。
尚立洲,北京人,青年書法家。曾任北京市門頭溝區硬筆書法學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尚吉永, 1968年生人,(中國萬達集團董事長,中國萬達集團連續六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萬達集團分別位列第357位,第183位。
尚雯婕,當代著名歌手,華語樂壇原創電子唱作人。
尚子熠,1992年生於陝西志丹縣,當代作家,媒體人。代表作《陽光也害怕孤單》《如果青春遇上風》《愛深深深》等,中國大學生文學聯合會西北區主席,中國90後作家聯誼會副主席。
尚福林,1951.11~)山東濟南人,前中國證監會主席,現任中國銀監會主席、黨委書記。2006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尚海濤(中國煤炭經濟技術諮詢中心主任)1940年8月生,河南省孟津縣人,197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煤礦現代化建設專家,全國優秀企業家。
尚振濤,男,1965年出生,碩士研究生,經濟師,河南鄭州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文化教育促進會副秘書長,著名書法評論員。
尚敬(著名導演)現任空政話劇團編導,國家一級編導,曾執導《炊事班的故事》《都市男女》《武林外傳》等系列電視劇,獲得廣大觀眾好評。
尚建身,陝西鼎正集團董事長,思八達集團副總裁,陝西昌泰信息網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運用思八達智慧後銷售額實現由1000萬到7個億的裂變.
尚鐵龍 (一級導演)身高1.76米。1996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影視導演系。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一級導演、演員。代表作有電視劇《喬家大院》《手機》,電影《鬥牛》《塞上情仇》等。
尚啟元,山東人,作家、編劇、導演,代表作:《大門戶》《在路途中,遇見愛情》《但願,時光如初見》《你若不傷,歲月無恙》《牽我雙手,傾世溫柔》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