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

人體部位名,腹的下部,位於臍與骨盆之間。又稱小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腹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黃帝內經》
  • 概念:腹的下部,位於臍與骨盆之間
解讀,中醫運用,附註,

解讀

少腹又名小腹,俗稱小肚,腹的臍下部分。
《靈樞·經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疒貴)疝,婦人少腹腫。”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

中醫運用

少腹的分經與病治
1.屬足厥陰肝經、任脈之會
《靈樞》曰:“足厥陰之脈,過陰器,抵小腹。又曰: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又曰:小腹滿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時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
《素問》曰:“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又曰:“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
李東垣曰:“少腹痛,厥陰也,重則正陽散、回陽湯主之;輕則當歸四逆湯主之。”
王海藏曰:“玄胡索,治心氣痛、少腹痛如神,入足厥陰也。”
2.屬手足太陽小腸、膀胱經
《靈樞》曰:“小腸脹者,小腹脹,引腰而痛。膀胱脹者,小腹滿而氣癃。”又曰:“小腸病者,少腹滿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耳前熱。若寒甚,若肩上熱,及手小指次指間熱。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又曰:“小腹痛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之太陽大絡,視其絡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
顧英白曰:“三焦約者,即膀胱也,故經又曰:‘三焦病者,腹脹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時窘急,溢則水溜,此皆小腸、膀胱病也。蓋小腸者,膀胱之源;膀胱者,小腸之委。而心與小腸,實相為表里,故心包與三焦,亦相為表里。而膀胱、三焦,經文時並稱之耳,豈別有所謂三焦之腑哉。”
3.屬足少陰腎、太陰脾經
《素問》:“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註:清,冷也。”又曰:“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息。”
《靈樞》曰:“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懈墮不收,名曰體惰,取其小腹、臍、三交結。三交結者,陽明、太陰也。”

附註

1.臍下腹部兩旁,即小腹兩旁。(見《傷寒直格》卷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