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灣東鄉族鄉

小金灣東鄉族鄉

小金灣東鄉族鄉是甘肅省玉門市的移民鄉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該鄉位於玉門市以北62公里,祁連山北麓,總面積23.56平方千米,轄5個行政村,30個村民小組。小金灣東鄉族鄉境內地勢平坦,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棉花產業和草畜產業為全鄉的主導產業。小金灣東鄉族鄉境內文化資源豐富,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墓群魏晉文物保護區和沙鍋梁西漢文物保護區,還有東鄉手抓羊肉、東鄉洋芋、燒殼子、散子等東鄉特色風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金灣東鄉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37
  • 地理位置:甘肅省玉門市
  • 面積:23.56平方千米 
  • 人口:6378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車牌代碼:甘F
概述,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經濟發展,基礎建設,集鎮建設,灌溉水渠修建,荒鹼地開發,道路建設,六通情況,特色產品,民族風情,小金灣花兒,交往禁忌,宗教活動,

概述

小金灣東鄉族鄉是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由甘肅省“兩西”建設指揮部負責實施的少數民族移民基地。1990年開始移民,1996年移交玉門市管理,1998年8月8日正式成立了鄉黨委、政府。是玉門市的移民鄉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該鄉位於玉門市以北62公里,祁連山北麓,轄5個行政村,30個村民小組,鄉鎮總人口6378人(2017)。

自然環境

小金灣鄉位於玉門市花海盆地東南角,平均海拔1297米,年均降雨量29毫米,年平均氣溫8℃,全年無霜期140天。

基礎設施

小金灣東鄉族鄉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較完善。建成油路11.9公里,實現了村村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訊網路無縫隙覆蓋,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7%,農網改造達到100%。農業灌溉以疏勒河水系河灌為主,機井為輔,有灌溉機井18眼、各種渠道52公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灌溉體系,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
小金灣東鄉族鄉地圖位置小金灣東鄉族鄉地圖位置

經濟發展

小金灣東鄉族鄉是1991年搬遷至玉門的一個少數民族移民鄉,境內地勢平坦,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適宜小麥玉米棉花孜然紅花等農作物生長。所產棉花鈴大、殼薄、絮長、潔白;所產花季籽然個大粒飽、色鮮味濃,曾榮獲玉門市首屆名優農產品評選“名優產品”稱號。棉花產業和草畜產業為全鄉的主導產業。棉花種植面積達到5405畝。占總耕地面積的43.3%。肉牛、肉羊飼養量分別達到1000頭和28000隻。小金灣東鄉族鄉黨委、政府立足本鄉實際,堅持“保穩定促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的思路,建成了以棉花種植業和草畜產業為龍頭的支柱產業,形成了以外出務工和二、三產業為主導的新的經濟成長點。2005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225萬元,人均純收入798元。
全鄉建起高標準設施養殖暖棚750多座,全鄉設施養殖戶達到了730戶,占農戶總數的75%。全鄉年出欄肉羊4000隻、肉牛150頭,人均從養殖業中獲得純收入105元。鄉政府還引導養羊大戶、流通大戶、畜牧養殖專業技術人員組織成立了“小金灣東鄉族鄉肉羊養殖協會”,並投資建設牛羊活畜交易市場,推進了規模養殖和產業化發展。全鄉移民走上致富路,30%的農戶住上了小康住宅房,50%以上的農戶購置了中小型拖拉機或農用車,有不少農民用上了手機。

基礎建設

小金灣東鄉族鄉唱響“蓋房、治水、改鹼、修路”四部曲,在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上下足了功夫,全鄉基礎設施面貌一新,農業生產條件大大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
鄉民購買農機鄉民購買農機

集鎮建設

在玉門市實施“居者有其屋”和“居者優其屋”惠民工程帶動下,小金灣東鄉族鄉建設磚木結構住房190戶,商業門點150戶,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同時,集鎮建設快速發展,建成了“三縱兩橫”5條主幹道路,新建了民族學校、信用社、衛生院等,集鎮功能不斷完善。投資5000萬元的建設鄉大型農副產品集貿市場。

灌溉水渠修建

小金灣東鄉族鄉相繼建成各類灌溉渠道160餘公里,全鄉農田灌溉網路基本完善,全鄉1.65萬畝農田灌溉得到了保障。鋪設自來水管線47公里,戶戶鋪上了自來水管線。實施一、二支渠新改建工程,總投資97.5萬元,總長13.5公里。有了可靠的水源保證,小金灣鄉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設施養殖、特色種植穩步發展。

荒鹼地開發

小金灣東鄉族鄉領導帶領民眾大力實施荒鹼地開發工程,改造中低產田900畝。土地變成了財富,為小金灣鄉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全鄉年種植棉花7850畝,種植孜然紅花茴香等高效作物4000畝,實現了“人均1畝增收田”的目標。全鄉建成設施養殖示範小區18個,搭建圈舍920座。

道路建設

小金灣東鄉族鄉修建富源路、永寧路、商貿一條街等鄉村油路12公里。投資180萬元建成6條4.7公里的村組公路,配套公路橋涵13座,全鄉道路網路基本完善。實現了油路、閉路電視村村通,電話、電能、自來水戶戶通,鋪起了走向文明、富裕的“金光大道”。全鄉道路網路完善後,該鄉規劃設計了3000平方米的工業小區,引進了水泥製品生產項目。

六通情況

通電的村5個,通郵的村5個,通電話的村5個,通公路的村5個,通自來水的村5個,通有線電視的村5個。

特色產品

小金灣東鄉族鄉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東鄉手抓羊肉、東鄉洋芋、燒殼子、散子都是具有該鄉的特色風味。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新疆哈薩克、蒙古、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各民族等少數民族喜愛的食品。東鄉手抓羊肉肥而不膩清爽可口,四季佳品,肉極軟爛,味酸、辣、鮮、香。東鄉洋芋
東鄉手抓羊肉東鄉手抓羊肉
東鄉洋芋
馬鈴薯,也叫土豆,在東鄉的種植歷史十分悠久。東鄉洋芋因個大、面飽、含澱粉量高、綿軟味佳而享譽隴原,在市場中有極高的聲譽。東鄉洋芋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脂肪含量低,有抗衰老和瘦身美容的功效,俗稱“土麵包”,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D等。食用後可預防夜盲症腳氣病癩皮病佝僂病,促進人體新陳代謝過程。對皮膚神經眼睛也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還能增食慾、助消化、美容、壯骨。東鄉洋芋在生長過程中基本不施農藥,符合國家“綠色食品”規定的標準,因此東鄉洋芋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和歡迎,也吸引了當地許多有志之士和異地客商,投資開發洋芋的運輸和加工。東鄉洋芋已運銷到了蘭州、四川、陝西、新疆、廣州、深圳等地。
燒殼子
燒殼子用酵母把面發好對適量鹼,將乾羊糞在門外堆成一堆點著燒,羊糞全部燒過不冒煙時,把面擀成燒鍋大小圓形,放入熱鍋內蓋上蓋,扒開燒好的火堆,把燒鍋埋入火內。燒鍋系生鐵鑄成,形狀似帶蓋的圓鐵盒,蓋中間有挑蓋的耳子,有大有小。埋入火中,由於上下左右四面加溫,裡面的燒餅上下和邊緣都上火,烤得黃而脆。裕固族把這種烤餅叫燒殼子。有烤成燒鍋一般大的,也有一個個小的,大的吃時用刀切成塊。燒殼子吃時香而脆,冬天出門帶上不會凍住,再則不易破碎。一般小金灣東鄉族鄉村民家裡有喜慶大事,要做席待客,提前幾天先饒好燒殼子,做為席上的主食,有些面活好的婦女,能做出花捲、百葉、石榴、桃形的燒殼子。
散子
散子是回族的一種小吃,由於地區不同,也別稱膏環,捻頭等。 它用麵粉加少許鹽和好,捻成細條,油煎而食,有盤散和酥散之分;以股細、條勻、焦酥、香脆為佳品。每逢節日喜慶,小金灣東鄉族鄉的回族婦女同胞便各顯身手,做出圖形各異的多種散子,點綴節日氣氛。
小金灣甜麥子甜醅
俗稱甜麥子,是我鄉清真小吃中的一枝奇葩,以其口味香甜、老少鹹宜而馳名市內外,其中又以玉門小金灣甜醅最具代表。隨著餐飲業的發展,甜麥子已走進了飯店、餐廳的冷盤系列,需要量越來越大,玉門小金灣的甜麥子已打進了酒泉.玉門等外地市場,成了小金灣東鄉族農民致富的一條途徑。
甜麥子,也叫甜醅,是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地區到來的傳統風味小吃,具有健胃消化、提神益中的功效。釀製的方法是將小麥或青稞或者是小燕麥用水浸透皮,在碾盤或石礁窩中舂去麩皮,煮熟晾涼,加入甜曲拌勻,裝草囤或缸內置熱處發酵釀造,待二三日有酒香便成。甜麥子甘甜如飴,酒香醇厚,一碗入口,消暑止渴,疲勞頓失,倍覺清爽。
臨夏發子面腸
發子面腸製作工藝與火腿有異曲同工之處,發子和面腸是用兩種不同材料的羊雜和麵粉灌制而成,外部包裝均用新鮮羊腸發子將新鮮羊心、羊肺、羊肉剁碎,拌以蔥、油、調味品,撒以適量麵粉,製成餡子,裝入羊肥腸中,入火蒸好後,切段入盤。面腸以麵粉為主料,配以調味品,灌入羊小腸中,放入蒸籠約蒸15分鐘,中間須針刺泄氣,以防破裂,熟後切段入盤。按臨夏習慣,發子面腸為一道菜,盤底放面腸,上面放發子。放入辣椒油、蒜泥、味醋即可享用。發子色澤暗紅,面腸通體白淨,配以鮮紅的辣椒油,色澤亮麗,風味獨特。
臨夏鍋盔
鍋盔是臨夏最常見的傳統麵點食品,它以發酵麵粉為主料,按輔料蔥油、糖等不同,可分為蔥油型、糖酥型和白餅型。製作鍋盔技術性強,烤制方法獨特。
製作時,先在發麵中放入食用鹼,邊揉邊加乾麵粉,反覆多次,用手掐成面劑,揉成三角形抹上蔥、油、香豆餡或糖餡,攤勻,卷後壓扁擀成圓形,中間用特製小錘壓窩。將做好的白鍋盔放入特製的鐵鍋叫熬,兩層鍋下面均可成火,底鍋放入麵餅,待貼鍋面黃皮脆後,取出放入二層平面鍋上,旋轉反覆幾次即可出鍋。鍋盔具有表皮黃脆,里瓤柔軟,居家旅行,久放不變質,蔥油香味存放十餘天而不散的特點。
小金灣東鄉手抓
小金灣東鄉手抓是東鄉族人民的特色菜,東鄉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個部位如脖子、肋條、前後腿、羊尾巴依次上盤,使餐桌上樣樣俱全“平伙”是臨夏民間鄉親、朋友聚會用餐的一種習俗,在農閒或雨雪天,由幾個脾氣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共同平均出錢買一隻羊,推選一個東家在他家裡製做,一般東家不出羊錢,負責加工,但肉照樣也有一份。
肉囫圇煮好後,由東家搬到所有參加會餐者的面前,按人頭將整羊等分,在切割時必須每個部位都要切到,打成份子,每人一份,然後各吃各的份子,吃不完可以拿走。吃完肉後,在肉湯里揪面片,共同吃一頓會餐飯。從宰羊、製做、分肉、吃麵都濃罩在一種熱烈的氣氛中,又說又笑、談笑風生、互相打趣、熱鬧異常。當然“刮碗子”、“嗑瓜子”、“吃發子”是免不了的。最後頭蹄、下水落東家。
在有些地方將生肉按份數等分,用細麻繩捆在一起,下鍋共煮,煮好後各人一份,吃拿自便,叫“扎疙瘩”。在有些鄉村集鎮飯館,將生肉按一斤或二斤切割扎把,煮熟後按份子售賣。顧客登門,一份“疙瘩”一碗麵,既快捷,又飽餐,不誤工。
油炸餜餜
油炸餜餜是小金灣穆斯林民眾所做的一種麵點,它以色澤艷麗,品種豐富,酥脆香甜而被人們津津樂道。在一年一度的開齋節,穆斯林各家餜餜爭奇鬥豔,大街小巷飄溢著油煎食品的誘人氛芳,令人涎水欲滴。餜餜品種多達百種,有黃亮脆香,形如拉麵的饊子;有色澤金黃、甜軟酥脆的雞蛋餜餜;還有造型繁多、色彩鮮艷的花餜餜;更有惟妙惟肖、酥甜爽美、用模具打制而成的海里哇。臨夏餜餜以麵粉為主料,輔以糖、食用顏料,心靈手巧的婦女各施巧技,便有了拼花的龍、捏花的佛手、秋菊、鳳凰等等,經油烹炸後,即成了一件件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工藝品。
臨夏油香
小金灣油香是小金灣特有的民族食品,工藝獨特、用料考究、香甜脆酥、頗為可口的傳統油炸食品。小金灣釀皮子釀皮子是小金灣最有名的涼拌名吃,是由高擔富強粉精工細作而成。由釀皮、麵筋和蒜水(即調味佐料)組成,吃起來美味爽口,柔中帶勁,酸辣度可自行調節,符合眾人口味,特別是女性更為喜歡。如今的釀皮已走出民間小吃的深閨,上了席宴大雅之堂,不論在臨夏乃至蘭州已成了各類飯店、餐廳菜譜上必點的一道冷盤。  製做釀皮工藝複雜,操作技術性強,環節多且必須一環扣一環,環環扣緊,宜於專業化批量生產,需要配套的工具用具:1、攪面用的漿盆,口徑約45-50公分,高約40-50公分,可裝40-50斤面,直口,結實;2、涮鍋子(亦叫轉鍋子):直徑40-50公分,深8-10公分,平底,帶耳,一般由白鐵皮製做,一套5個,輪替使用。

民族風情

小金灣花兒

小金灣東鄉族鄉鎮在玉門市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居住著回、東鄉、漢族等十多個民族。“花兒”——這支融入了多小金灣民族文化的藝術之花,地方色彩濃郁,風格十分獨特。每一首“花兒”都是勞動人民喜怒哀樂的真情流露。  現在進行每年舉辦“花兒會”,這裡匯集了來自青海、臨夏及當地數萬的老百姓去演唱發自內心的“花兒”,各民族“花兒”歌手引亢高歌,激越動聽,低回婉轉,微妙微肖,真是響徹雲霄,震撼人心。而情歌是“花兒”的主體,是“花兒”中最精彩,最動人、最豐富、最有價值的部分,它保留了遠古以來許多愛情語言的精華,在歌唱流傳中,隨著時代的變化又在不斷發展,是歷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按內容分類有:讚美愛慕、試探追求、熱戀、分離、相思、重逢、情變、抗掙、悲劇、訓誡等。既反映了小金灣東鄉族鄉愛情“花兒”的概貌,又反映了愛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全過程。

交往禁忌

東鄉族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隨地吐痰或攜帶污濁之物進入清真寺;作禮拜時,他人不得從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談話時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禮的行為。  到東鄉族做客,必須尊重其宗教信仰,餐飲時避免提及豬肉等辭彙。進餐時,忌諱隨便撥弄盤中的食物,不要隨意靠近鍋灶。如果吃抓飯,食前要洗手。

宗教活動

小金灣東鄉族鄉伊斯蘭文化濃厚,穆斯林信仰虔誠。伊斯蘭教建築,尤其是清真寺風格各異。伊斯蘭建築展現了中國伊斯蘭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築群雕樑畫棟,刻工精細,古樸典雅,氣勢雄渾,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玉門市建築藝術中的“三絕”——磚雕、木雕、繪聲繪圖。  神話故事主要有《阿旦、哈媧的故事等。東鄉族的民間傳說主要有《五眼泉的傳說》"波日季"腰刀的傳說,"甘河灘"的傳說等。這些傳說雖然手法誇張、幻想,但來自現實,聽來顯得真實親切。  民間故事內容豐富,情節生動,寓哲理性浪漫性於一體,在東鄉族中流傳甚廣。經文人加工整理的有20多篇,其代表作有:《神馬》、《三鄰舍》、《聰明的木匠》、《阿舅與外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