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中藥)

蘆花(中藥)

蘆花,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蘆葦(Phragmites communisTrin.[P.australis (Cav.) Trin.])的花。秋後採收,曬乾。生於河流、池沼岸邊淺水中,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味甘,性寒,具有止瀉、止血、解毒的功效,常用於吐瀉、衄血、血崩、外傷出血、魚蟹中毒、乾霍亂、心腹脹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蘆花
  • 別稱:葭花、蘆蓬蕽、蓬蕽、蓬茸、水蘆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蘆葦屬
  • :蘆葦
  • 分布區域:全國大部分地區
  • 採收時間:秋後
  • 用量:內服:15~3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甘,性寒。

功效

止瀉,止血,解毒。

主治

吐瀉,衄血,血崩,外傷出血,魚蟹中毒,乾霍亂,心腹脹痛。

相關配伍

1、治卒得霍亂、氣息危急、食魚蟹中毒:蘆蓬蕽一大把,煮令味濃,頓服二升。(《小品方》)
2、治諸般血病:水蘆花、紅花、槐花、白雞冠花、茅花等分,水二鐘,煎一鐘服。(《積善堂經驗方》)
3、治刀傷出血:蘆花適量敷傷口。(江西《草藥手冊》)
4、治乾霍亂病心腹脹痛:蘆蓬茸一把,水煮濃汁,頓服一升。(《小品方》)
5、治鼻衄:蘆花煅存性研末吹鼻。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吹鼻。

採集加工

秋後採收,曬乾。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原植物為蘆葦。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莖粗壯,橫走,節間中空,節上有芽。莖直立,中空。葉2列,互生;葉鞘圓筒狀,葉舌有毛;葉片扁平,長15~45cm,寬1~3.5cm,邊緣粗糙。穗狀花序排列成大型圓錐花序,頂生,長20~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間具白色柔毛;小穗通常有4~7花,長10~16cm;第1花通常為雄花,穎片披針形,不等長,第1穎片長為第2穎片之半或更短;外稃長於內稃,光滑開展;兩性花,雄蕊3,雌蕊1,花柱2,柱頭羽狀。穎果橢圓形至長圓形,與內稃分離。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河流、池沼岸邊淺水中。

藥材性狀

完整者為穗狀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長20~30cm。下部梗腋間具白柔毛,灰棕色至紫色。小穗長15~20mm,有小花4~7朵,第1花通常為雄花,其他為兩性花;穎片線形,展平後披針形,不等長,第1穎片長為第2穎片之半或更短;外稃具白色柔毛。質輕。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唐本草》:水煮濃汁服,主霍亂。
2.《本草圖經》:煮濃汁服,主魚蟹中毒。
3.《本草綱目》:燒灰吹鼻,止衄血,亦入崩中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