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5145

小行星5145 是太陽系的一顆半人馬小行星,運行在一個橢圓軌道上,近日點在土星軌道的內側,遠日點在海王星的外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行星5145
  • 外文名:Pholus
  • 別稱:人龍星
  • 分類半人馬小行星小行星
  • 發現者:David L.Rabinowitz
  • 發現時間:1992年1月9日
  • 質量:~6.6×1018 kg
  • 平均密度:2.0? g/cm3 (假設)
  • 逃逸速度:~0.098 公里/秒
  • 自轉周期:9.98 小時
  • 半長軸:3045.2 Gm(20.356 AU)
  • 離心率:0.5711
  • 軌道傾角:24.65°
  • 遠日點:海王星外側
小行星5145(Pholus,發音為/ˈfoʊləs/foe'-ləs,源自希臘語Φόλος),中文譯名為人龍星,是太陽系的一顆半人馬小行星,運行在一個橢圓軌道上,近日點土星軌道的內側,遠日點海王星的外側。相信人龍星是來自古柏帶的天體,而自從西元前764年之後,未曾接近大行星至一天文單位以內,並且會維持到西元5290年。
它是David L. Rabinowitz在亞利桑那大學執行太空監視計畫時發現的,並且被命名為人龍星(Pholus),在神話中是喀戎的兄弟,稍後被作為小行星2060的名字,以遵循穿越外行星軌道的小行星都以半人馬族的諸神命名的傳統。
人龍星是被發現的第二顆半人馬小行星,並且很快的發現它的顏色相當紅,而被暱稱為大紅星,而這種顏色被推論為它的表面存在著有機化合物。
曾經從反射光譜使用兩種空間隔離的元素估計人龍星表面的成分:黑暗的非結晶碳和緊密混合的水冰、甲醇冰、橄欖石顆粒和混雜著複雜的有機化合物(tholins)。黑色的碳元素成分被用來解釋這些天體的低反照率
不同於第一顆半人馬小行星開朗,人龍星沒有彗星狀的活動特徵。
估計人龍星的直徑是185±16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