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淀鎮

小淀鎮

小淀鎮位於天津市北辰區中部,東鄰西堤頭鎮,西抵北倉鎮,南接宜興埠鎮,北界大張莊鎮。面積43.13平方公里。轄小淀、劉安莊、趙莊、小賀莊、溫家房子5個行政村。居民4584戶,15839人。除漢族外,有回族、滿族、蒙族等少數民族。鎮政府駐小淀村,西距北辰區政府駐地10公里。南距市區8公里,距天津港50公里,距天津機場25公里,距京山鐵路運輸總站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淀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天津市北辰區
  • 地理位置:天津市北辰區中部
  • 面積:43.13平方公里
  • 人口:15839人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情況,自然地理,沖積平原,華北平原,生物資源,植物,動物,城鎮建設,道路,運輸,郵電,經濟發展,果樹管理,第三產業,招商引資,科教文衛,科技發展,教育發展,文化娛樂,醫療衛生,小鎮名人,王有祿,王俊強,

歷史沿革

小淀鎮鎮政府所在地小淀村而得名,全鎮面積4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997畝,轄小淀、小賀莊、劉安莊、趙莊、溫家房子5個行政村,人口1.6萬人。
小淀鎮1953年建制,1995年置鎮。1999年,全鎮5個村全部跨入小康村行列,小淀村、劉安莊村、小賀莊村是市級明星小康鎮。1996,小淀鎮被市政府列為天津市小城鎮建設八大組團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小淀鎮已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第三產業為兩翼的農、工、貿並舉的城郊型經濟格局。在農業方面,注重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精品蝦、肉犬、奶牛養殖、花卉種植等龍頭項目;在工業上,以招商引資為重點,積極發展外向型工業,形成了機電加工、醫藥、木製品、化工等為主的骨幹產業。有21個門類62種產品銷往全國,部分產品出口亞、非、歐等國家。積極發展物流產業,初步形成了羊絨物流集散中心。個體工商業得到迅速發展,全鎮個體工商戶已達到358戶。為了提升鎮域環境,改善人民生活環境,1999年開始,進行房地產開發建設,現已建成6萬平米的經濟適用房,極大地提高了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50281萬元,同比增長17.8%。

行政區劃

2016年轄2個社區居委會,5個行政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120113107001
111
秀河園社區居委會
120113107002
111
嘉陽花園社區居委會
120113107201
111
小淀村村委會
120113107202
112
劉安莊村委會
120113107203
220
小賀莊村委會
120113107204
112
趙莊村委會
120113107205
220
溫家房子村委會

人口情況

全鎮居民由漢、回、蒙、滿4族構成。漢族人口16192占總人口的99.9%。少數民族總計14人占總人數的0.1%其中回族8人戰0.06%,滿族5人占0.03%,蒙族占0.01%。
1990年人口普查時全鄉總人口為16206人,其中男性8032人占49.56%,女性8174人站50.44%。農村人口15187人占93.71%,非農業人口站6.29%。2000年,大學本科126人,大學專科326人,中專526人,高中1208人,國中7321人,國小6481人,文盲1414人,平均千人大學文化程度者26.4人,中專和高中文化程度者107人,國中文化程度者451人,國小文化程度者400人。在有職業者數10753,農林牧魚勞動者6451人(61%),生產運輸工作2120(占19%),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06(占7.6%),商業工作人員506(占5%)服務性工作人員470(占4.3%)黨政群企事業單位負責人270人(占2.1%),辦事職員106人(占1%)。小淀鎮1996年轄域面積為43平方公里,總人口15839人,平均每平方公里368.4人。全鎮農業人口14682人,耕地面積29011畝,人均占有耕地1.8畝。人口數變化主要隨政策而改變,隨著計畫生育政策的落實,人口迅速增長的勢頭得到控制。小淀鎮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自然變動,1964年之1996年淨增22089,絕大部分為自然增長。

自然地理

沖積平原

小淀鎮地處海積沖積平原西部,地勢低洼。地表土壤多為砂質黏土,解放前屬永定河北運河分洪放淤區。地勢呈西北向東南坡降。最高海拔4米,最低海拔2.1米。底下土質為黑壤層,地下水埋深為0.5-1.5米。平均地基荷載為10噸/平方米。鎮界內有永金引河、淀南引河、豐產河,均系人工河流。津榆公路兩側有排水深渠。

華北平原

小淀鎮地處華北平原,屬暖溫帶豐溫潤季風氣候。冬夏季長,春秋季短,四季分明。春季風多雨少,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850.4小時,年日照率為64%。太陽輻射129.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11.8℃,7月最高均溫26℃,1月最低均溫-5.7℃,無霜期185天。年巨降水量584.9毫米,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年蒸發量2051.3毫米。 由於解放時期的放淤,老土層上凝成膠泥,而後形成多層不同的淤積土壤。鎮西部土地形成較厚的沙土層。至今全鎮土壤分布情況是自西而東依次為黃沙土、紅沙壤土、黑黏土。
小淀鎮小淀鎮
小淀地區地勢平坦,略呈西高東低.一般海拔3米.地表以沙質黏土和黑黏土為主.常年地下水位1.2米.平均地基承載力為10噸/平方米.小淀地區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達2850.4小時,日照率為64%.年均降水量為585毫米.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平均風速為3.5米/秒.年均凍土層深度為35層.各條河系在鎮域內總長42公里,蓄水能力148萬平方米.河流與水庫均有蓄水、泄洪、排澇、灌溉之利.鎮內有區級大型排灌站3處,動力機械18台,總裝機容量2590千瓦,是小淀地區農、林、漁業生產穩步發展的重要保證.鎮域內有國家輸電線路35KV變電站兩座和裝機容量40000門的電話分局一座.鎮域內灌渠如網、果樹成行、擁有三千畝水面的銀河風景區銀波蕩漾,白鷺、寬雞、灰喜鵲等十餘種珍禽常年棲息在此,已成為人們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土地資源:小淀鎮現有耕地總面積28997畝,占全鎮土地的44.94%,其中水田10000畝,菜田3789畝,旱田14208畝,其餘土地占用情況是:果園1115.6畝,林地1963畝,養育水域2525.5畝,交通道路3311.23畝,村莊、工廠、事業單位10560.73畝。

生物資源

植物

糧食:小麥、大麥、水稻、玉米高粱、穀子、小豆、綠豆、黃豆、黑豆、蠶豆、豌豆、紅薯。
小淀鎮小淀鎮
油料: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油菜籽。
蔬菜:白菜、菠菜、韭菜、芹菜、茴香、青蘿蔔、白蘿蔔、胡蘿蔔、茄子、辣子、蒜、紫菜、大蔥、扁豆、菜豆、黃瓜、冬瓜、絲瓜、西紅柿、葫蘆、才華、芥菜、西葫、土豆、雪裡蕻、洋白菜。
瓜果:桃、李、蘋果、葡萄、石榴、棗、桑葚香瓜、西瓜、菜瓜。
樹木:楊、柳、松、榆、桑、槐、洋槐、臭椿、香椿梧桐、白蠟、龍爪槐龍鬚柳、側柏。
花草:月季、牡丹、夾竹桃、扶桑、凌霄、萬年青爬山虎、小麥熟、龜背、君子蘭、吊蘭、仙人球、仙人掌、虎刺、雞冠花、馬蹄蓮、薄荷、葫蘆、文竹、菊花、烏松、牽牛花。
水生野植物:蘆葦、浮萍

動物

畜禽:豬、牛、羊、馬、驢、、兔、狗、貓、雞、鴨、鵝。 獸類:野兔、刺蝟狗獾、家鼠、黃鼠狼、蝙蝠。
小淀鎮小淀鎮
爬行類:蛇、壁虎。
兩棲類:青蛙、蟾蜍
鳥類:麻雀、鴿子、燕子、鵪鶉、喜鵲、烏鴉。
昆蟲:蝗蟲、蚜蟲、蜜蜂、瓢蟲、蟋蟀、蝴蝶、蜈蚣、蟈蟈、潮蟲、蜘蛛、重重、螞蟻、毛毛蟲、蜻蜓、馬蜂、蠍子。
漁業資源:草魚、鰱魚、鱅魚梭魚、鯉魚、羅非魚、紅鰭、麥穗、棒花魚、鯽魚、泥鰍、黃鱔、烏魚、河蝦、河蟹。

城鎮建設

道路

現有國道津圍公路南北向穿越小淀鎮中部,津榆公路東西向穿越小淀鎮北部,兩條幹線在小淀相交,是小淀交通四通八達:南達天津市區。北通薊縣。南經寧河,唐山山海關,西至北倉與京津公路相接。這對促進小淀地區工農業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起者積極的作用。市區級公路有外環線經鎮西部,北倉延長線從劉安莊通往北倉接京津公路,溫家房子路從溫家房子村通往市區。鄉村公路也先後修築。各村都有公路通接公路幹線。到2003年鄉村規律總廠50多公里。

運輸

早在1955年小淀、劉安莊等村就建立了馬車隊。1979年全鄉馬車達192輛。1980年以後,貨運量增大,逐漸有汽車、拖拉機代替了馬車。到2000年全鎮各種機動車1000餘輛,其中農用載重汽車400輛,大小拖拉機185輛,後三和農三共415輛全年貨運量超過100萬噸。年產值6500萬元。1984年小淀鎮成立交通運輸管理所,對全鄉的貨運業務實行管理。其主要職責為:運營車輛的源泉管理,貨源調查。發放運輸許可證件,管理運輸業務專用票證,運營結算、代徵稅費等。我鎮先有公共汽車始發站2個(670、津辰13),過境線並路在鎮內設站的有(171、177、159)通往市區級周邊地區,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將會陸續開通以小淀為始發站的公共汽車,方便廣大民眾。個體計程車也是小淀鎮客運的一部分,全鎮個體"中客"5輛,小客62輛每天24小時都有面的服務。

郵電

小淀鎮各村設有信箱,寄信人把郵票貼好放入信箱後,郵遞員會每天把信取回郵局再轉發各地。若掛號信、匯款、寄包裹都要到郵局辦理。1996年北辰區電話局在小淀建成小淀電話分局,安裝了20000門的程控電話交換機。同年鎮政府總機撤消,全部更換成直撥電話,全鎮電話發展到6000多部,其中行動電話1500餘部。普及率達90%。
小淀鎮位於城郊結合部北辰區中部,地理位置優越,具有海陸空三大優勢,距天津港40公里,距天津機場20公里,距華北最大的鐵路運輸編組站5公里,天津市外環線、京津塘高速路、津薊高速公路津榆公路、橫跨縱貫鎮域交通運輸快捷方便。

經濟發展

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9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8億元,內資到位54.2億元。完成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28個,規模企業達到89家,其中超億元企業9家。科技型企業達到70餘家,五年中共獲得科技扶持資金和銀行貼息貸款5000多萬元,天鍛壓力機有限公司被列為國家級技術中心。外貿出口迅速增長,五年外資到位累計完成6920萬美元,共建成外資企業46家,鎮域經濟支撐力進一步增強。開發建設了占地4300畝的工業聚集區,修建道路10萬平方米,完成主幹道兩側綠化美化,上下水管網實現暢通,建成3.5萬KV電站2座,總計投資8000萬元,來自國內外270家企業落戶其中,主導產業地位初顯。農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產業化、現代化、特色化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全鎮生產總值預計實現24.1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9.6億元,財政收入6.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30元,分別是2006年的2.6倍、5.7倍、14倍和1.7倍。
小淀鎮小淀鎮
舉全力集眾智,加速了小淀鎮舊村改造步伐。建設了“秀水馨苑”還遷樓及配套公建和景瑞商品住宅區,小淀村70%村民遷入新居。建成小淀鎮中心供熱站,鎮域還遷樓及商品住宅區全部實現集中供熱。實施了景尚西側規劃路、北辰道(北半幅)道路建設工程和外環輔道及兩側綠化帶建設,靚麗通達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集中力量完成了新城區至科技園區排水主管網鋪建,成功將天然氣引入小淀,捷運3號線、津寧快速路正在有序建設。兩個“大幹一百五十天”和“奮戰三百天”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效果,建成2座垃圾轉運站,村清、鎮運、區處理垃圾轉運方式已經形成,鎮容面貌和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示範鎮規劃建設日趨明朗,工程啟動進入前期準備階段。
全鎮參保人數達到13032人,報銷總額100多萬元,五年新增城鄉養老保險734人,辦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退休885人,安置轉移富餘勞動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就業4222人,346戶低保戶、13戶五保戶生活得到保障,五年發放低保金近540萬元,五保補貼28萬多元。完成小淀醫院擴建和各村衛生服務站建設。文化教育方興未艾。建成3萬平米配套設施齊全的小淀中學新校區,小淀、劉安莊、溫家房子三所國小現代化建設全部達標,教育教學總體位次躍升全區前五。啟動實施“娃娃工程”,新建、擴建了鎮第一、第二中心幼稚園,對民辦園進行了集中治理和完善,全鎮千餘名幼兒享受到更加規範、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成果。五年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148個,10760人受訓,建成區級科普基地3個,農民素質提高工程實現4年任務3年完成,被評為市級先進工程。鎮村相繼建成村民學校和文化活動園地,全鎮擁有各類文體團隊26支,初步形成遍布全鎮、規範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文體活動網路,女子舞龍、津門秧歌及少年盤舞等特色品牌,登上國家級舞台。以構建“大人口”格局為目標,不斷強化計畫生育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創建了全區首家生育文化社區,實現了計生利益導向政策與便民惠民政策的有效銜接,人口形勢保持穩定。

果樹管理

小淀鎮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體,第三產業為兩翼的農工貿並舉的城郊型經濟格局,在工業上以招商引資為重點,積極發展外向型工業,形成了機電、家具業、橡膠化工、新型材料、生物醫藥、五金製品、腳踏車及配件等為主的骨幹企業,2003年完成本鎮工業銷售收入164817萬元,利潤19804萬元,稅金7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83元 小淀鎮處於近郊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和天津市外圍八大組團之一的優勢,決定了以工業為主體,農業為基礎,第三產業為兩翼的城郊型經濟格局。在工業快發展的拉動下,第三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原有傳統的小門戶商飲服務業轉向多樣化的規模性、規範性發展,小淀商貿街的建設集中規範了津圍公路兩側的商家,成為小淀地區第三產業發展的一條靚麗的風景線。先鳴絨毛有限公司的引入,為小淀鎮第三產業的多行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小淀鎮小淀鎮

第三產業

近幾年小淀鎮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快,現有第三產業個體、私營業295家,運輸業400餘家,鎮域內房地產開發14萬平方米;種類多,行業多,既有傳統的商飲服務又有新興的現代物流業、社區服務業等,特別是商業經營種類繁 多,服務業類型增多,不斷滿足人們日常工作,生活所需,提高全鎮人民生活水平。另外,第三產業行業多,範圍多,勞動者需求量大,也成為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渠道,為增加農民收入和穩定民心起到一定的作用。
銀河度假中心的各項目與天津市2010年遠景規劃相吻合,利國利民,按照外商的要求,要把這個項目做好,做大、做強,成為全國第三產業的亮點,乃至建成與世界旅遊業聯網的知名度假中心,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賓客前萊度假村和長期居住、療養、養老等。

招商引資

小淀鎮自1994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來,在堅持區委、區政府關於"大規模、高水平、外向型"的招商引資和推動全鎮經濟發展的思想,工業區建設已具有一定規模。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藥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兩者才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今後幾年中,小淀鎮服務業將以"工業區"為依託,建立"服務區"和"商貿區"工業的發展可以帶動服務業發展如配貨、廣告信息諮詢、人才交流、產品的集散(物流)等,同時服務來的發展也能加速工業的繁榮。

科教文衛

科技發展

1982年小淀鎮成立了科學技術協會,此後相繼成成立了水稻、小麥、蔬菜、化學除草、養羊、水產、電機等4個專業的專業研究會,總計會員百餘人。到2014年全鎮科技人員150人,其中有職稱者100多人,他們分布在農業、鄉鎮企業、機關單位和事業單位。科技普及:成立農技站以後,舉辦了為期6個月的農業科學技術培訓班,學員總計240多人。聘請了區農林局專業人員講授土壤、作物栽培、植保、林業、化學等基礎知識。此後農技站在每年閒季組織短期培訓班,每期30-50人。先後學習了水稻、小麥高產技術,化學除草、大棚蔬菜栽培、黃瓜嫁接、西紅柿病蟲防治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為提高鄉鎮企業職工的科技素質,自1986年起先後舉辦了跨機、企業管理、計量檢驗、電焊、市場行銷、車工、化工、農業經濟技術管理等崗位專業學習班,共170多期,受訓人員7568人,其中會計班70人取得了大專和中專畢業資格證書。 自1987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科技宣傳活動,宣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展示小淀各行各業科技新成果,開展科技諮詢活動。小淀鎮在科教文化方面迅速發展.醫療保健能力逐年提高五個村衛生所均為了甲級衛生所,鎮衛生院還被評為市、區先進單位。科技事業不斷進步,先後榮獲天津市"金橋工程"二等獎,市級獎項3個,區級獎項12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新建的英傑雙語幼稚園,條件優越。建築8000平方米的小淀中學教學樓和五所國小辦學條件正在不斷改善和提高.語音室、計算機房等電化教學設備齊全.本科和專科的畢業生呈逐年上升趨勢.專業技術人員上千人,隨著"351"工程的啟動,專業技術人員將會源源不斷湧入小淀鎮。

教育發展

相傳清代中期小淀地區以有宗族聯辦形式的私塾收族內子弟讀書習字。民國初期教育日興,有志於教育者倡辦新學,在小淀、劉安莊辦起學堂。本世紀三十年代小淀村和劉安莊村的私立學校被天津縣政府批准為公立學校。趙莊和小賀磚仍辦私塾。抗日戰爭時期公立學校學制定為6年,初級國小4年,高級國小2年。在高小增設古文、秋水軒尺牘課程。日偽時期設日語課。建國後。各村貧農子弟上學,學校開辦夜校,課程以國文、珠算為主,可免費入學。,學制仍為初小4年,高小2年。課程按縣政府規定統一設定。1950年小淀地區已有完全國小2所,初級國小3所,教學班36個,在校學生1440人,教職工60多人。1983年小淀中學部改為職業高中。1990年小淀中學停辦職業高中班,改為初級中學。1992年小淀鎮在普及教育基礎上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1996年,小淀鎮有中學1所,12個教學班,在校生1425人,教職工136人。國小附設學前班。鎮政府還辦有承認學校,以業餘和半脫產式定期對專業人員進行技術培訓。1996年入學率100%,鞏固率99.2%,畢業239人,合格率100%,優秀率72.39%。

文化娛樂

1975年以前,村民看電影要去市內電影院。1975年小淀鎮成立了電影放映隊,置有1台16毫米放映機,去各村放映。每年共約放映260場,每場觀眾約千人。1980年小淀文化站成立,推動了文娛體育、普及科技知識、學習宣傳時事等活動,並負責組織和領導各村文化室開展民眾文化體育活動1982年至1985年,小淀文化站足見了業餘評劇團。在匯報演出中曾獲優秀獎2次,表演獎1次。小淀鎮於1967年始建圖書室,當時藏書3000餘冊,經過多年的不斷更新,截止到2003年藏書已達到上萬冊。廣播電視方面發展迅速,廣播站每天播音兩次:上午6:35-7:45下午16:35-18.30。並能夠接收包括交通台、音樂台等多個調頻。1996年全鎮就已經普及了電視,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通過閉路電視可接收到包括中央台、地方台等約40個頻道左右。小淀地區的民間體育活動主要有武術、踩高蹺、舉墩子、跑旱船、扭秧歌等。1987年北郊區舉辦首屆全民運動會,推動了農村體育活動發展,小淀派選了10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桌球象棋等項目的比賽,獲得象棋團體第3名、鉛球第6名的成績。1991年小淀鄉組織30名運動員參加了第2屆全運會獲得象棋團體第一名、桌球個人第2命的成績。1996年獲得象棋個人冠軍、桌球團體第3名的成績和精神文明獎。

醫療衛生

小淀鎮衛生院始建於1958年,名小淀公社衛生所,所址在小淀村內,有醫務人員6人。1969年區衛生局分配衛校、護校、醫校畢業生10多人充實衛生所的技術力量。1980年公社衛生所改名公社衛生院。1974年北郊區在小淀村東、津圍公路東側建成區第二醫院,小淀衛生院撤消,人員併入第二醫院。1985年區第二醫院撤消,改為小淀鄉衛生院。1995年12月正式改名為小淀鎮衛生院。小淀鎮衛生院占地13333平方米,建築面積3030平方米。全院職工18人,其中醫護人員14人。設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口腔科、中醫科。主要設備有B超、心電圖機、X光機等床位20多張。1996年門診量為7000人次,病床使用率85%。鎮、村兩級防疫組織根據區防病站的安排,實行計畫棉衣、預防接種,按計畫對全鎮兒童進行結核、百日咳、麻疹小兒麻痹等症進行預防接種。小淀鎮義務獻血始於五十年代,當時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主,也有部分村民。他們認為獻血是人道救助行為,救死扶傷是無比高尚、光榮的事業所以積極主動的獻血,這種獻血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小淀地區向來以河渠水、土井水為飲用水,直到1950年小淀村打了一口飲水深井,水質有了改善。1984年各村已經實現了自來水入戶。截止到1996年全鎮共改共廁17個,建共廁41個。各村都設有專人負責共廁衛生的管理工作。鎮政府也加強對工業垃圾的排放管理。凡鎮內各企業牌坊的無毒無害的廢水和垃圾,必須實現在市容辦辦理審批手續後按照指定地點排放和堆存。隨著"五個一"工程的開展,我鎮的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綠化覆蓋率明顯提高,建成了頗具規模的小淀公園,其他的綠化設施正在建設之中。

小鎮名人

王有祿

王有祿,字壽亭,男,1912年生於小淀村。自幼隨祖父學醫。1931年春,王有鹵在藥店任司藥並繼續學習中醫。1936年藥店改為"松壽堂",由王有鹵經營。在經營藥店和應診的十年間,王有鹵同情貧困患者,除認真診治外,對經濟困難者可先取藥,賒欠藥費,深受本村及鄰村村民的稱讚。1950年12月獲天津縣人民政府核發的"準予執行中醫業務"證書,並被選舉為天津縣第三區醫聯會副主任。1952年被選為縣級代表。1956年-1965年任天津市中醫協會委員,1981年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天津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從1954年至1976年連續任八屆區人大代表。王有鹵一生行醫,治病救人,為小淀地區及淀北各村的衛生醫療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王俊強

王俊強,男,1954年出生於小淀村。1971年參軍,服役於人民解放軍山東雷達七團。1979年復員回鄉,在鄉政府工作,曾任鄉團委書記。1985年起任小淀村農工商公司經理。1991年3月任天津市小康川野機車廠廠長。
王俊強在領導川野機車廠期間,刻苦學習,虛心求教,團結全廠職工,將一個產品單一,規模較小的工廠,發展為能生產客用、貨用、客貨兩用三輪車和二輪各種系列產品20餘個品種、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的大廠。使工廠淨資產已達5000萬元。該廠1993年被評為天津市管理優秀企業,1994年被評為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1996年被評為華北地區暢銷產品明星企業,其產品被定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1996年已組建成川野集團,成為小淀鎮的經濟支柱之一。王俊強於1994年被評為天津市農民企業。1994、1996年兩次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