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口鎮(陝西山陽縣小河口鎮)

小河口鎮(陝西山陽縣小河口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河口鎮位於山陽縣西北部,鎮政府駐地小河口街道村,距縣城32公里。東與南和本縣色河鋪鎮相鄰,西與北與柞水縣紅岩寺鎮、商州區楊斜鎮和黑山鎮接壤。東西最大距離15.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9千米,總面積223.7平方千米。轄紅星、史家坪等14個村民委員會。全鎮總人口20926人(2017)。基本都是明清時期南方移民,使用黃岡孝感安慶方言分支鎮柞片。口音至今絕大部分發音依然和安慶話差不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河口鎮
  • 外文名稱:Xiaohekou  Zhe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山陽縣
  • 下轄地區:黑溝口、史家坪、二峪河、東溝口、小河街道等村
  • 政府駐地:小河街道
  • 電話區號:0914
  • 郵政區碼:726412
  • 地理位置:山陽縣西北部
  • 面積:223.7平方千米 
  • 人口:20926人(2017)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性豐溫潤山地氣候
  • 著名景點:鄂陝邊區蘇維埃舊址、中共山陽西區區委舊址
  • 機場:鹹陽機場
  • 火車站:商洛站
  • 車牌代碼:陝H
政區概況,名稱來歷,地理位置,政區沿革,政區劃分,人口面積,自然條件,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山脈,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自然災害,經濟概況,農業,商業外貿,財政金融,社會發展,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廣播網路,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名勝旅遊,重大事件,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

因小河口鎮境內三條主要河流依水流大小俗稱大河二河小河。政府駐地位於小河匯入大河的河口,故稱小河口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9°34′45″~109°44′33″,北緯33°31′12″~33°41′24″。地處山陽縣西北端,東與南和色河鋪鎮相接,西與柞水縣接壤,北與商州區為鄰。人民政府駐街道村,距山陽縣城32公里。電話區號:0914,郵政編碼726411。
陝西山陽縣小河口鎮

政區沿革

明清設里,民國十八年(1929)設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設太平鄉,至山陽縣解放。1949年10月成立村委會。1950年2月設小河口、二峪河、馬家山、袁家溝等鄉,1958年為小河口、二峪河、馬家山、袁家溝等管理區,1961年建小河口、二峪河、馬家山、袁家溝等公社,1984年改小河口鎮、二峪河鄉、馬家山鄉、袁家溝鄉。1997年4月,撤銷馬家山鄉、袁家溝鄉併入小河口鎮,2011年3月,撤銷二峪河鄉併入小河口鎮,隸屬山陽縣人民政府。

政區劃分

下轄紅星(黑溝口)、史家坪、街道、瓦溝口、袁家溝口、廟東溝、六窩蜂、寧家溝、鐵匠溝、馬家山、東坪、楊家灣、劉家街、東溝口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37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7年,總人口20926人。
2015年末,轄區總人口21763人。全部為漢族。2015年人口出生率3.4‰,死亡率9.7‰,人口自然增長為負數。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9千米,總面積223.7平方千米。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地處流嶺西段,境內群山連綿,溝壑縱橫。境內最高峰鳳凰寨位於馬家山海拔1855米,最低點姜坪位於紅星村海拔682米。

氣候

屬暖溫帶季風性豐溫潤山地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平均氣溫年較差25℃。無霜期年平均204天,最長214天,最短19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34小時,年總輻射113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294天(一般為2月19日~12月9日)。年平均降水量670毫米。

水文

境內河道屬金錢河支流小河,源於商州市楊斜鎮牛槽溝和柞水縣紅岩寺鎮正溝,經馬家山入境,於小河口接納袁家溝水,下游與二峪河水交匯,至色河鋪入馬灘河,全長35公里,流域面積427平方公里。

山脈

鳳凰寨:由秦王山分支南下,自硯池河入馬家山西北境。主峰峻撥,狀如鳳凰展翅,峰頂現存明代修建石寨兩座。主脊東西走向,長3公里,高1855米,山上喬灌雜木叢生、植被茂盛。
富平山:位於鳳凰寨東,傍馬家山白岩溝。南北走向,長3公里,高1646米。
蠟燭山:由李家溝梁向東南分支,主體在小河口東南3公里處,高1340米,形如蠟燭秀出。
廟東梁:在娘娘廟、小河口和色河鋪分界處,主峰海拔1471米。
三寨山:沿二峪河下,在鄉東南七公里處有三座大寨連成一線,高1548米。
牛角尖:坐落富平山南,在西北5公里的山岔溝腦,主峰聚起,狀似牛角,南北走向,長3公里,海拔1520米,風景幽美。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已探明的主要有金、銅、鐵、鉛、鋅、石灰石等,主要分布在黑溝、瓦溝口、二河口、史家坪、街道、袁家溝口、六窩蜂等村,目前已開採的有銅、鐵、金礦。傳統物產主要有核桃、板栗、柿餅、土雞蛋。主要中藥材有杜仲、連翹、山楂、白果、五味籽、五蓓子、二花、天麻、黃姜、丹參、柴胡、前胡、蒼朮等。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霜凍、土石流、等。最嚴重一次發生在1983年4月間,降雨時間連續半個月,受災面積190平方公里。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1.9萬畝,人均0.9畝。2015年農業總產值1300萬元左右,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5年,生產糧食180噸左右。
境內現有林地面積14.5萬畝,油松、櫟類、山楊、白樺、紅椿、泡桐等用材林10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10萬立方以上。核桃、柿子、板栗等經濟林9萬畝,板栗基地5.5萬畝,年產量300噸左右;核桃基地2.7萬畝,年產量270噸左右。

商業外貿

2015年末有農村集貿市場1個,各村也都有若干商店。年成交額大約0.2億元。

財政金融

2015年末,信合、郵政儲蓄銀行吸收存款餘額1億元左右,比上年增長0.8%;貸款餘額1.4億元,比上年增長2.9%。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5年末有鎮文化綜合服務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8處,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6餘萬冊。

教育

2018年末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200人左右;國小10所,在校學生1000人,專任教師8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國中在校學生600人,專任教師7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5年末有中心衛生院1所,病床50張,專業衛生人員13人。201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萬人,參保率97%;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0%、1.3%。

廣播網路

2018年有線電視用戶不詳。廣電移動聯通網路用戶700戶左右

社會保障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99戶,人數3400人,支出481.2萬元,比上年增長13.4%,月人均118元,比上年增長13.4%;農村五保供養170人,支出49.4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醫療救助8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71人次,共支出95.5萬元,比上年增長28.3%;農村臨時救濟23人次,支出5萬元,比上年增長10%。新增就業人員500人,全年共幫助80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色(河)小(河)公路1958建成通車,全長18千米;村級公路4條,總長56千米。2004年建成小河口鎮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7班次,日均容量160餘人次。
2015年客運總量1.4萬人次,貨運總量0.6萬噸。

郵政電信

2015年末有郵政分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121.8萬元,其中純收入41.6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600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100門,固定電話用戶600戶,行動電話用戶1300戶,寬頻接入用戶4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4萬元。

名勝旅遊

境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袁家溝口烈士陵園、鄂陝邊區蘇維埃紀念碑各1處。有革命袁家溝口戰鬥遺址一處。
烈士陵園1935年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紅二十五軍進入山陽小河口、袁家溝一帶,建立袁家溝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鄂陝邊區第四路游擊師,把袁家溝一帶建立成為鞏固的革命根據地。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用伏擊戰術在袁家溝誘殲國民黨陝警一旅。紅二十五軍撤離後,袁家溝、小河口一帶遭到國民黨瘋狂圍剿,邊區政府工作人員死傷無算。八十年代,民政部門在鳳凰山半山腰建起了烈士陵園。陵園面積約15畝,陵墓30餘座,外有圍牆、門樓,園內蒼松翠柏茂盛,山陽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紀念碑
紅二十五軍在袁家溝成立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是鄂陝地區最高蘇維埃政權組織,以袁家溝口為中心,輻射山陽、鄂西、鎮安、柞水、旬陽等縣,時轄鄂陝地區兩縣七區四十七個鄉,四百零四個村,領導鄂陝地區勞苦大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建立了紅色政權,組建地方赤衛隊,籌集糧秣、參戰前線、養護傷員,為創建和發展鄂陝革命根據地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紅軍北上,根據地鬥爭轉入低潮中,鄂陝邊區幹部民眾為保衛紅色政權做出了巨大犧牲,有千人光榮捐軀。1996年縣委、縣政府在此建立紀念碑。(具體地方:山陽縣小河鎮袁口村街道組與陰坡坪交界處)。
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袁家溝口村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袁家溝口村
名勝古蹟
境內名勝古蹟小有名氣,吃水溝石窟寺、大仙洞。馬家山青龍寺、李家院關帝廟、寧家溝紅福庵四大古建築今古傳奇,令人在觀賞大山美景時,同時了解小河自古以來的風土人情。

重大事件

鄂陝邊區蘇維埃政權建立1935年4月,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在袁家溝口街道“逢源和”商號成立,統一領導鄂陝邊區各級蘇維埃政府。鄂陝邊區蘇維埃政府下轄鎮安縣蘇維埃政府、五星縣蘇維埃政府和山陽縣蘇維埃政府籌備處13個區70個鄉314個村。在紅二十五軍和邊區各級政府領導下,先後組建了鄂陝游擊司令部所屬第三、四、五、六、七、九路游擊師。邊區人民為紅軍籌集軍費糧秣、布匹,積極承擔養護傷病戰士等工作,大量青壯年農民參加了紅軍,直接開展針對地主劣紳的土地革命鬥爭。
袁家溝之戰1935年7月2日,由徐海東率領的紅二十五軍,以游擊戰術為指導,在袁家溝口巧設布袋戰,誘殲陝軍警備底一旅,俘敵旅長唐嗣桐以下1400餘人,斃傷敵團長以下3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40挺,長短槍1600餘支。取得了長征以來、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之下斃、傷、俘敵人數最多的一次大勝利,粉碎圍剿,實現了西出終南,威逼西安的重大轉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