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宏城遺址

小宏城遺址

小宏城遺址,是一座草原廢城,又稱小紅城,亦名烏蘭城,即元世祖忽必烈察罕淖兒行宮, 坐落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閃電河西岸,總體分為三期建築。在小宏城西南500米處,是一片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古建築遺址,裸露地表的有整塊的侗瓦、青磚,有籠制花紋黑釉瓷缸、綠釉大瓷缸、雞腿瓶和不少泥質灰陶、白瓷器殘片。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元世祖忽必烈的察罕淖兒行宮(小宏城遺址)始建,是元朝歷代皇帝駐夏消暑、行圍狩獵、宴請宗王、祭祀祖先等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元朝政治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2006年5月25日,會州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宏城遺址
  • 地理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閃電河西岸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10萬多平方米
  • 保護級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Ⅰ-19 
  • 時代:元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孛兒只斤·蒙哥登上蒙古汗位,命其弟孛兒只斤·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孛兒只斤·忽必烈把金蓮川作為營地廣攬人才,建立了金蓮川幕府。
開慶元年(1259年),孛兒只斤·蒙哥去世後,孛兒只斤·忽必烈做了蒙古大汗,在金蓮川幕府的基礎上興建了察罕腦兒行宮。
延祐二年(1315年),察罕腦兒行宮設立了專門管理機構雲需總管府。
皇慶元年(1312年),察罕腦兒行宮設立了治安機構察罕腦兒捕盜司,並建有察罕腦兒米儲倉等。
明朝初期,為了防止蒙古軍隊的攻擊,在開平衛(元上都)和察罕腦兒行宮駐守了大批軍隊。
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明朝北部邊防內移,察罕腦兒行宮一帶成為蒙古的駐牧地,逐漸荒廢。
2010年5月24日開始,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10餘名考古人員,對小宏城遺址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田野考古調查,分為地面踏勘、考古鑽探、小型試掘、遺蹟現況記錄和測繪、遺物採集與整理等幾個方面,並作出了小宏城遺址勘探報告。
小宏城遺址小宏城遺址

遺址特點

小宏城遺址占地面積10萬多平方米,城址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平面為長方形,正南北方向,辟東、西、南三門,門寬3米,進深15米,南門為正門,鋪方磚甬道直通城中大殿,垣四壁南北長360米,東西寬330米,周長1380米,外有護城壕溝,城垣里外均用石板加白灰漿砌包,內夯混合土,各夯層之間杵有窩臼,上下凹凸相合,其結構與元上都、東涼亭一樣,均為元代早期草原皇城建築特色。宮牆內的中心建築是“亨嘉殿”,其址南北長70米,東西寬36米,一丈多高。在大殿南、北各有四五座300多平方米的建築台基,依中軸成東西對稱分布。在這些台基上,裸露著內飾布紋灰板瓦、磚和黃綠色琉璃瓦,獸面或紋飾瓦當、滴水,漢白玉石刻、磚刻殘塊以及鈞、磁等名窯瓷器殘片。
小宏城遺址城中中軸線偏北有大型宮殿平台基址一座,平面呈十字形,南北長70米,東西寬35米,高3米,夯土築成。地表散落大量青色磚瓦、琉璃瓦、漢白玉石刻殘片及龍泉窯、鉤窯、定窯、磁洲窯瓷片,是察罕腦兒行宮大殿亨麗殿遺址。大台基北面有5座小土台基遺址,南面東西對稱有4座小土台基,均為20米×20米,這些小土台基可能是行宮的其他宮室。
在行宮東與北牆平行處,有近1萬平米的一座東小城,城中有一處480平米建築群遺址,西距小宏城遺址25米,是察罕腦兒行宮的一部分,平面呈長方形,建築方向和城垣結構與小宏城相同。東小城南北長140米,東西寬100米。城牆底寬3米、高5米。南垣正中辟門,門址寬6米,無瓮城,城內偏北有一大型建築遺址群,建築平面呈倒“凹”字形。建築台基明顯地分為東、西、北三組,表明為東西配殿和正殿,各殿之間地表微微隆起,像是有迴廊式建築。建築基址上面散布著大量綠色和黃色琉璃瓦片、布紋平瓦和元代流行的獸面瓦當。從東小城所處位置和建築布局來觀察判斷,這裡應是元代雲需總管府所在。
小宏城遺址小宏城遺址

文物遺存

1978年,小宏城遺址挖出一個大型爐灶遺址,中間是相距丈余的兩根線軸狀生鐵柱,高1.2米,兩端直徑50多厘米,四周地面用18公斤重的鐵磚鋪就,兩側是1米多高的鐵爐門,它是行宮的附屬建築——“雲需總管府”,“掌守護察汗淖兒行宮及行營供辦之事”,“釀酒以供上用”。
2010年,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考古人員對小宏城遺址考古探查,發現了3座灰坑和1座房屋基址。
小宏城遺址累計發現房屋基址60餘處,均可從地表看出高出來的房屋基址,基址上遍布碎磚瓦,和當時生活用具的殘片。南窪遺址在小宏城遺址南面,大約南北長300米,東西寬600米,地表有大量素麵磚瓦殘塊,出土了漢白玉螭首、黑釉大缸、三足平底鐵鍋、柱基、銅佛、銅印、銅鏡銅錢、瓷片,以及腹中印有“內府”字樣的白釉梅瓶、蛋青色高脖瓷瓶等文物。

研究價值

元代遺存並不多,小宏城遺址的存在顯得彌足珍貴,對研究元朝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為研究元代行宮建築形式、規模、風格和宮殿禮制、生活習俗提供了重要實物。

保護措施

1982年,小宏城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會州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沽源縣人民政府以《小宏城遺址保護大綱》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為契機,重點建設小宏城考古遺址公園,使歷史文化全面融入濕地生態旅遊,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

歷史文化

元代確立兩都後,以燕京(北京)為大都,開平城(內蒙古正蘭旗)為上都。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建立了兩都巡幸制度,為了方便兩都之間往來,也為了遊獵生活的需要,忽必烈在上都東西兩側建立兩座行宮,一座位於多倫白城子,稱為“東涼亭”;一座位於沽源縣小宏城子村的察罕腦兒行宮,也叫“西涼亭”。每年農曆四月,元朝皇帝從大都出發,路徑察罕腦兒行宮時,都要駐蹕幾日,或騎馬打獵或大宴群臣。農曆八月從上都返回時也要在這裡停留數日。察罕腦兒是元朝著名的行宮之一。

旅遊信息

交通線路
張家口市——朝陽東大街——首都環線高速——S241——S244——小宏城遺址。
小宏城遺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