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

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IVT)簡稱特發性室速,是指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證據及任何致心律失常因素的室速。是臨床表現輕,預後良好的室性心動過速,因心動過速起源點多位於希氏束分叉下左束支後分支或前分支和右束支高位,亦稱為分支性室性心動過速。占室性心動過速發生率的10%左右。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可發生在各年齡組兒童和青少年。報導最小年齡為1歲。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發病原因未明,許多研究認為其發生機制與折返或延遲後除極的觸發激動有關。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心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心臟
  • 常見病因:上呼吸道感染、運動或精神緊張抑鬱等精神因素常為誘發因素
  • 常見症狀:心悸,胸悶,頭暈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特發性室速通常不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或心臟性猝死。本病病因不明。曾對IVT患兒進行心內膜心肌活檢,發現部分患兒有輕微的心肌炎或心肌病改變,認為是亞臨床型心肌病炎。部分IVT患兒的VT發作由於精神因素或運動誘發,可能因交感‐副交感神經系統平衡失調引起,有的報告IVT呈家族性發病,可能與遺傳有關。電生理研究其發病機制可能為浦肯野纖維網微折返或觸發活動。

臨床表現

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可發生在各年齡組兒童和青少年。報導最小年齡為1歲。上呼吸道感染、運動或精神緊張抑鬱等精神因素常為誘發因素,無明顯誘因時亦可發生。發作可表現為突發突止,有輕度的心悸、心前區不適等症狀,不伴暈厥、休克等;亦可表現為持續性發作,依據時間長短不一,可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甚至暈厥、休克及心功能衰竭,但總的而言耐受性較好。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患兒不伴器質性心臟病,其發病原因不明。

檢查

心電圖特點:
1.心動過速時心室率140~230次/分鐘,甚至250次/分鐘,心室率快於心房率。
2.為單行性室速。
3.可見室性融合波和心室奪獲。

診斷

發生在各年齡組兒童的室性心動過速,呈持續性或非持續性發作,發作時一般臨床表現較輕耐受性好,有典型的心電圖特點,特別是具備前3條(參見VT)條件,心動過速心電圖表現為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圖形,電軸左偏,呈窄QRS波群(≤120ms)。發作期間無其他引起心臟損害的全身性疾病和電解質紊亂,心臟二維超聲心動圖、X線胸片、心電圖均示心臟結構功能正常。心電圖是該病的主要診斷手段,當心電圖難與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鑑別時,可行食管心電圖以便發現房室分離幫助明確診斷。

治療

依據IVT的類型選擇不同的藥物治療。僅有短陣發作,患兒無症狀,不需用藥,可定期隨訪,進行心臟超聲及動態心電圖檢查。
1.終止治療
維拉帕米或普羅帕酮。
2.預防發作
普羅帕酮、維拉帕米或普洛萘爾。
3.根治治療
射頻消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