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菊

《對菊》出自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著小說《紅樓夢》的第三十八回,是小說人物史湘雲所作菊花詩,是一首七言律詩。對菊就是和菊花相對而賞的意思,所以全詩的重點在於賞菊。首聯在交待了菊花的來歷之後立即轉向對菊花的欣賞態度;頷聯描寫賞菊人的不拘禮法和蕭散懷抱;頸聯筆鋒一轉,寫菊花為群花中之最傲世不群者,詩人和菊花互為知音好友;尾聯又寫秋色不長,相對不易,應該珍惜時光,盡情賞玩。該詩有較高的藝術性,頷聯取意於王維的詩句“科頭箕踞長松下”,頸聯則套用了鐘子期聽俞伯牙奏琴而心曲相通的典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對菊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紅樓夢》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對菊
別圃移來貴比金1,一叢淺淡一叢深。
蕭疏籬畔科頭坐2,清冷香中抱膝吟3
數去更無君傲世4,看來惟有我知音5
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別圃(pǔ):遠圃。王逸注《離騷》中的“別離”說:“近曰離,遠曰別。”
  2. 科頭:不戴帽子,敞著頭。古代女子本是不戴帽子的,這裡只是借魏晉間狂放不羈的名士們的傲世獨立、不拘俗禮的形象,展示湘雲的曠放的思想性格而已,也就是頸聯中的“傲世”精神的形象化。
  3. 抱膝:雙手抱著膝頭。清冷香:代指菊花。
  4. 傲世:指菊花不與桃李爭春,不懼風嘗,冒寒而開,故詩文中用以象徵清高傲世者。
  5. 知音:知心之友。
  6. 惜寸陰:珍惜大好時光。陰,日影、光陰。

白話譯文

從遠處花圃移來的菊花貴重過黃金,一叢顏色淺淡,一叢顯得濃深。
我光著頭在疏籬旁與菊花相對而坐,在沁人心肺的菊花香中抱膝長吟。
算來算去沒有誰象你那樣傲視世俗,看來只有我才是你的知己好友。
請不要辜負這稍縱即逝的秋光啊,我們都要珍惜這相對欣賞的每一寸光陰。

創作背景

《對菊》出自《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大觀園題詠以後,經過海棠詩會,到菊花詩會,這段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爭,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里,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著他們的享樂生活。此次活動,由史湘雲和薛寶釵擬定題目,共十二道題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韻,由寶玉、黛玉、寶釵、湘雲、探春等五人自由選題。《對菊》是湘雲艱難的現實處境和樂觀心態的反映。她父母早逝,依附於叔父家中,而嬸母待她非常不好,常常要她終日勞作。能來大觀園中和姐妹們一起快樂相處,在別人看來也許並非大事,而在湘雲看來卻是“貴比金”。湘雲能夠參加大觀園中的詩社, 非常不易,因此湘雲選擇《對菊》一題來抒發自己對於這段美好的生命片段的珍惜。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對菊》是史湘雲寫的第一首詠菊詩,但在十二首詠菊組詩中編排為第四首,放在賈寶玉所寫的《種菊》之後。所謂“對菊”,即“賞菊”之意。《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史湘雲與寶釵商議編排菊譜時,寶釵說:第三是《種菊》;種既盛開,故相對而賞,第四是《對菊》。”故《對菊》重點落筆於對菊花的欣賞上。
在這首詩中,史湘雲以一個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現,正表現了她豪爽不羈的瀟灑風度。史湘雲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頗具男性氣度。但這是作詩,是遣興取樂,詩人盡可以把自己想像成是男人。湘雲從小就喜愛男裝,甚至有一次賈母竟把她誤認成寶玉。第六十三回書中寫道:“湘雲素習憨戲異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蠻帶,穿折袖。”這首詩實際上也是詩人發出的知音難覓、人生苦短的感慨。
史湘雲所寫《對菊》雖然重點在於“欣賞”上,但首聯第一句還是與第三首的《種菊》相聯接,用“別圃移來”開句,點明菊的來處,然後以“貴比金”,說明為何把它從“別圃”——遠處移來的原因;緊接著“以一叢淺淡一叢深”寫其移來後的神態。首聯對菊的來源及神態作了簡明必要的交代,為以下的賞菊提供了基礎。
頷聯筆鋒一轉,從寫菊轉為寫人,寫賞菊者。“蕭疏籬畔”、“清冷香中”表明賞菊的地點和具體氛圍,表明賞菊者不是在雅室,而是在疏籬旁,在菊花吐出清香的氛圍中。“蕭”、“冷”二字點明賞菊的節令是深秋。“科頭”,在這裡是一種疏狂不羈的態度。由靜坐而觀到對菊“長吟”,則顯示了觀菊者對菊的愛慕之深情。
頸聯寫賞菊者愛菊之所由,承接“抱膝吟”點明歌吟的具體內容,亦顯示了賞菊者的思想和品格。菊花不在春暖時與百花爭艷,又不怕寒冷而在秋天開放,像某些“君子”鄙視爭名逐利的世俗,傲然獨立,故史湘雲將菊擬人化,尊稱為“君”。“知音”,在這裡引申則指知己好友。這兩句表明,史湘雲對菊的愛慕欣賞不完全在於有深有淺的綠葉,和鮮明奪目的花朵,更著眼於菊的傲世氣質和品格。在“知音”之前冠於“惟有”一詞,更顯示出史湘雲的與眾不同,表明史湘雲本身就具有“傲世”的思想,故能成為“菊”的知音。
尾聯用與好友交談的口氣,諄囑對方要珍惜相互間的友誼,進一步表達自已愛菊的感情。菊花只在秋天開放,而秋日很快就會過去,由於愛菊心切,故直語相告,要互相珍惜這短暫的日子,珍惜這可貴的友誼。

名家點評

中國古代文化研究學者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這首詩的魅力,主要來自抒情主人公的浪漫氣質。特別是頜聯中的,“科頭坐”和“抱膝吟”,活脫脫地勾畫出了詩人對菊時的活潑動人的神情、身影。自然,必須把它作為一個富有浪漫氣質的少女詩人的詩來讀,而不能把它作為“紀實文學”作品來讀。不管是“科頭坐”還是“抱膝吟”,都是詩的語言,都是詩意形象,重在寫意,而不是如實的客觀描寫。這首詩所要刻畫的是這位頗具魏晉詩人風度的少女的不拘禮法、放任性情、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風采、神情。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