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狼瘡

皮膚結核中較常見的一種,特徵損害為許多蘋果醬色結節和斑塊,不規則擴展,形成瘢痕,破壞組織,病程持續多年。基本損害為粟粒至豌豆大的狼瘡結節,紅褐色至棕褐色,呈半透明狀,觸之質軟,微隆起於皮面。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lupus  vulgaris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兒童和少年
  • 常見症狀:特徵損害為許多蘋果醬色結節和斑塊,不規則擴展,形成瘢痕,破壞組織,病程持續多年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本病是發生在先前感染過結核,且已致敏者身上的尋常狼瘡。繼發性皮膚結核,對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的敏感性很高。結核桿菌可經皮膚損傷處侵入皮膚。尋常狼瘡亦可由破潰的淋巴結、骨關節結核病灶直接或經淋巴管蔓延至皮膚,也可由內臟結核病灶經血流播散至皮膚。極少數病例可發生於卡介苗接種處,故認為在卡介苗接種後,如在接種處發生肉芽組織,久不消退,即應追蹤觀察。此外,患者的營養、生活條件、衛生狀況、個人抵抗力等對尋常狼瘡的發生與發展皆有很大的關係。

臨床表現

基本損害為粟粒至豌豆大的狼瘡結節,紅褐色至棕褐色,呈半透明狀,觸之質軟,微隆起於皮面,結節表面薄嫩,用探針探查時,稍用力即可刺入,容易貫通及出血(探針貫通現象)。如用玻片壓診,減少局部充血時,結節更明顯,呈淡黃色或黃褐色,如蘋果醬顏色,故亦稱“蘋果醬結節”,有時許多結節互相融合構成大片紅褐色浸潤性損害,直徑可達10~20cm,表面高低不平,觸之柔軟,覆有大片葉狀鱗屑。在長期病程中有的損害自愈形成瘢痕,有的結節往往破潰形成潰瘍,潰瘍開始時僅見於損害的一部分,以後可致整個損害全部潰爛。其潰瘍多淺表,呈圓形或不整形,潰瘍表面為紅褐色肉芽組織,有少量稀薄膿液,膿液乾燥後結污褐色厚痂。潰瘍邊緣不整齊,質柔軟,色暗紅,邊緣呈潛行性。在發展過程中潰瘍中央或一側結疤治癒,但邊緣或另一側不斷向外擴展,可形成大片損害,亦可形成環狀、弧形或蛇行性等特殊形態。組織毀壞性大,愈後結成高低不平的條索狀瘢痕,嚴重者瘢痕收縮,發生畸形或功能障礙。尋常狼瘡的再一個特點為已愈之瘢痕組織上又可再生新的狼瘡結節,再破潰形成潰瘍,故本病常遷延數十年不愈。
除以上典型損害外,由於患者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又有以下幾種臨床類型:
1.扁平尋常狼瘡
損害表面平滑,可有少許鱗屑,呈片狀浸潤斑片,由狼瘡結節構成,愈後有較扁平的萎縮瘢痕
2.增殖性尋常狼瘡
包括結節性狼瘡、瘤樣狼瘡、樣狼瘡、乳頭狀狼瘡等。此類狼瘡為狼瘡結節密集互相融合,高出於皮面呈明顯的浸潤狀腫塊或大小不等的乳頭狀增殖。
3.潰瘍性狼瘡
常形成較大面積的潰瘍,可由狼瘡結節破潰而發生,亦可由皮膚下方淋巴結、骨骼或其他組織的結核感染時所繼發。
4.播散性狼瘡
為身體內部結核病灶中之結核桿菌經血行播散至皮膚而發病。本病可見於患麻疹猩紅熱等急性傳染病後的兒童,皮膚突然出現散在性的由狼瘡結節構成的小斑片,病損數多,互不融合。
尋常狼瘡的好發部位以面部最多,其次為四肢、臀部及頸部等處。面部尋常狼瘡常致組織毀壞而損壞面容。四肢及頸部損害可因瘢痕收縮而攣縮畸形。尋常狼瘡也常侵犯黏膜。無明顯自覺症狀,在有繼發感染時可有疼痛。
尋常狼瘡往往由兒童或少年時期開始發病,半數以上患者在10歲以內發病,20歲以前發病的約占80%。

診斷

根據尋常狼瘡的特點,如常自幼年發病,基本損害為蘋果醬樣的狼瘡結節,破潰後癒合形成瘢痕,瘢痕上又可再生新結節,有一邊破壞、一邊癒合等特點,再結合組織病理檢查呈結核性或結核樣浸潤等,一般診斷不難。

併發症

繼發性感染、象皮病肢體、其他結核病皮膚癌等。

治療

一般套用標準抗結核治療,並監測藥物不良反應。
局部治療對小片尋常狼瘡,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刮除術,術後壓迫止血,外敷10%次沒食子酸鉍。對範圍不大的皮膚損害可用1%普魯卡因液1ml加入2.5%異煙肼溶液2ml,在損害四周做環形皮下注射,或將5%異煙肼軟膏塗於損害處,亦可在局麻後對皮損處塗布乳酸、鉻酸或純石炭酸腐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