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建築

寺廟建築

寺廟佛教建築之一,漢傳佛教寺廟均是中式建築風格,藏傳佛教的寺廟以中式建築風格為主。中國寺廟建築則恰好相反,它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

中國南北朝時期興建寺廟成風。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都城洛陽內外有一千多座寺廟。唐朝詩人杜牧作《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可見南朝寺廟之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寺廟建築
  • 外文名:Temple
  • 適用學科:建築學
  • 主要分布地點:東亞、中南半島
建築特色,建築觀點,建築風格,寺廟布局,知名寺廟,白馬寺,懸空寺,五台山,喇嘛教,避暑山莊,雍和宮,藏族寺廟,銅建築,

建築特色

壇廟建築是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築,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文廟(如孔廟)、武廟(如關帝廟)、泰山岱嶽廟、嵩山嵩岳廟、太廟(皇帝祖廟),各地還有祭社(土地)稷(農神)的廟,都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點。壇廟建築的布局與構建原構與宮殿建築一致,只是建築體制略有簡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黃色。
佛寺、道觀的建築原則與平面布局也都同於宮殿建築,只是規模較小,並且在裝飾及室內擺設上帶有各自的宗教色彩。寺、觀內建有對稱的鐘樓和鼓樓;佛寺在佛殿之前還建佛塔,供奉佛舍利,音譯稱為 “浮屠”。中國工匠用漢式樓閣建築的構架技術修成佛塔式樣,稱為漢式塔,有木塔、石塔、磚塔、鐵塔等。

建築觀點

殿堂、門窗、亭榭、遊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繫。

建築風格

空間與時間的無限,即為宇宙。“宇”字本意為房檐,無限之宇,當然則以天地為廬。這個宇宙觀,把天地拉近人心,人與自然融合相親。“以天地為廬”的觀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樂記·樂論篇》)、“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調和,那么藝術———“樂”,就應該體現這一調和。
寺廟建築寺廟建築
所以,中國寺廟建築群才會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間,它並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納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講究內斂含蓄。主動將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於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體同山阿”,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正是天人合一的體現,這就是中國的寺廟常選址於名山幽林之故。

寺廟布局

時間綿延流動的繪畫美,以理智的入世精神排斥了非理性的迷狂。中國古代寺廟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後面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後,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闢塔院。
中國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築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後建築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中國寺廟的建築之美就回響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與亭廊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
中國古人在建築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因此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築群體。此外,園林式建築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

知名寺廟

白馬寺

始建於漢朝的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中國官方最早營建的佛寺。寺院呈長方形,占地約4萬平方米。白馬寺的興建,有力地促進了佛教在中國及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因此,白馬寺至今仍是許多國家佛教徒朝拜的聖地。
白馬寺是中國官方營建的最早的佛寺,是漢明帝劉莊在洛陽按照佛教的要求和傳統式樣建造的。白馬寺建成後,佛教在中國’的勢力大大發展起來,對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後,佛教又從我國傳播到越南、朝鮮和日本等國,對中外文化起了推動作用。所以,白馬寺被稱為佛教的“祖庭”。
白馬寺位於洛陽市城東9公里的地方。北靠祁山,南望洛水,綠樹紅牆,蒼松翠柏,顯得十分肅穆。白馬寺占地面積大約4萬平方米,是一個長方形的院落,院內主要有天王殿、大雄殿、千佛殿、觀音閣、毗盧閣等。其中最主要的殿堂是大雄殿。白馬寺不僅為中外旅遊者遊覽、觀賞,而且也是許多國家的佛教徒朝拜的聖地。

懸空寺

值得一提的還有山西省境內北嶽恆山懸空寺,這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院,表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智慧和技巧。上靠危岩,下臨深谷,造型獨特,是極為罕見的建築。懸空寺位於渾源縣城南3.5公里處的金龍峽谷西側絕壁的山腰上,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建於懸崖上的木構建築。始建於北魏時期,唐、金、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整個建築面對恆山,背依翠屏,壁岩無階,高樓仰止,是北嶽恆山第一奇觀。
寺廟建築寺廟建築

五台山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五台山上的佛教建築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處。其中南禪寺佛光寺比較著名。南禪寺面積不大,南北長60米,東西寬51.3米。它建於唐代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國現在保存下來的一座最早的木結構寺院建築。佛光寺建於唐代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因為寺內有“四絕”:塑像、壁畫、墨跡和建築,被稱為“世間的瑰寶”。佛光寺在建築上薈萃了我國各個時期的建築形式。這座寺院建築在半山腰,上下共三個院落,各個院落都有殿、堂、房、舍等各種建築。佛光寺外形樸實,比如寺廟的柱於、斗拱、門窗、牆壁等沒有什麼花花綠綠的色彩,一律塗成土紅色。

喇嘛教

喇嘛教是中國佛教的一派,喇嘛教寺廟建築的特點是佛殿大、經堂高,建築多依山勢而築。

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也是大型喇嘛建築,依山傍水,崢嶸起伏,景色壯麗幽雅。

雍和宮

雍和宮是北京城內最大的喇嘛教寺廟,建築規模十分宏大。前半部布局疏朗開闊,琉璃牌坊高聳於全宮的最南端,牌坊北為一條退道,直達昭泰門。昭泰門以北建築密布。主要有天王殿、雍和宮(正殿)、永佑殿、萬福閣等。萬福閣為全官最高大的建築物,形體雄偉,造型獨特,殿內供有18米高的大佛。

藏族寺廟

藏族的寺廟建築以土木石結構相結合,以木結構為主。大經堂為三層建築,牆體用塊石砌成,厚而窗子小,給人非常渾厚穩定的感覺。由於寺院一般都依傍坡台而建,所以建築物顯得很高大。底層用朱紅色稜柱,柱頭部分雕刻立體圖案,上面托著粗大替木。在牆體上方,多用棕紅色的飾帶,上面綴上鎏金淤銅鏡等裝飾物。房檐四周豎有鍍金金幢,上有風鈴,房頂正面中間是金法輪,兩面為護法獸。
位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是典型的喇嘛教寺廟建築。始建於唐代的布達拉宮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整個宮殿建築依山勢疊砌,輝煌壯觀,其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內有殿堂20多個,正殿供奉著珍貴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銅像。布達拉宮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一些尼泊爾和印度的建築藝術特色。
總之,我國寺廟建築全國各地比比皆是,不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建築藝術都是被中外旅遊者所稱絕的。

銅建築

在中國寺廟建築群中,從古至今有著很多銅建築。追溯歷史就會發現:
太和宮 在雲南昆明市郊鳴鳳山上銅瓦寺內,為在銅瓦殿遷走後於康熙十年(1671年)在原址上補建。殿呈方形,殿內有神像、匾額、樑柱、牆隔等,這些均為銅鑄。  顯通寺銅殿 在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內,殿內供一尊銅鑄大佛和萬尊小佛。此殿為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座銅建築。殿前有一對銅塔,屬覆缽、亭閣、樓閣等三種形式相結合的塔。  武當山銅殿 坐落在湖北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端,為明永樂四十四年(1446年)建。金殿為銅鑄鎏金,仿木構建築。  雞足山銅殿 此殿原在雲南昆明市郊鳴鳳山銅瓦寺內,於明崇禎十年(1637年)移建到賓川雞足山上。  寶雲閣 位於北京頤和園萬壽山西坡,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仿木結構,通體呈蟹青色,坐落在漢白玉須彌座上。  泰山銅亭 在山東泰山岱廟後院東側,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建於泰山頂碧霞祠,亭體為銅鑄件,仿木結構。  峨眉華嚴銅塔 位於四川峨眉山麓報國寺內,是一座覆缽式與樓閣式相結合的塔,建於明萬曆年間,塔身滿布浮雕,佛像、人物、獅、象等均突出於壁面,雕飾之富麗,在大型金屬建築中首屈一指。
而在近幾年更是湧現出大量的頗具特色的寺廟銅建築:
朱炳仁一人獨創中國當代十大銅建築
中國當代十大銅建築是朱炳仁大師在銅建築領域的代表之作,因而被譽為“中國銅雕建築之父”。朱炳仁大師以銅金屬作為語言,悉心演繹中國當代十大銅建築,雄奇瑰麗,意韻非凡。
十大銅建築融匯建築與文化、傳統與未來、科技與藝術、中國與世界,尤其注重建築氣質與城市氣質的渾然一體,實現對城市本土精神的完美解答與承接,為城市留鑒。同時更使“朱府銅藝”成為中國建築裝飾領域的一枚奇葩。
中國第一座彩色銅雕寶塔
杭州雷峰塔
雷峰塔高72米,用280噸銅,鑄就了鋼骨銅身、大氣磅礴的經典建築,重現“雷峰夕照”之壯觀景象,成為杭州又一標誌性建築。
中華第一高銅殿
杭州靈隱銅殿
靈隱銅殿坐落於杭州靈隱寺內,高達12.62米,2000年落成時為中國最高銅殿,獲世界吉尼斯最高銅殿紀錄。
中國第一座銅塔
桂林銅塔
高42米,建於桂林市中心杉湖景區,創造了三項世界之最:中國第一座銅塔、中國第一座最高的銅質大型工藝美術建築物、中國第一座最高的水中之塔。
中國最大的銅建築群
峨眉山金頂
朱炳仁建成高26米、總面積1614平方米的金頂及銅殿各一座,以及第一山亭“銅亭”一座,是峨眉山精華所在,也是保護和恢復世界文化遺產的經典之作。
中國最大台基面積的銅殿
錢王祠銅獻殿
坐落在西子湖畔錢王祠中,高8.4米,殿長寬各為4米,台基長寬各為10米,計100平方米。該銅殿精巧、古樸,成為錢王祠的整個建築群的興奮點。
寺廟建築寺廟建築
中國第一對銅畫舫
西湖銅船
“龍吟”和“鳳鳴”銅畫舫,分別以乾隆游西湖傳說和王母贈明珠傳說為基調進行設計。兩艘船各長16.5米,總寬4米,分別可載客35人。
中國第一座用青銅裝飾的大橋
紹興銅橋
朱炳仁懷著對故鄉的深情,精心創作紹興銅橋。大橋古樸雄渾,總用銅量達25噸,成為紹興市文化內涵豐富的旅遊新景。
中國第一高塔
天寧寺寶塔
寶塔採用唐宋樓閣式的風格,高153.79米,以祥瑞寧吉為根本,為天寧塔創製銘文瓦及銘文,每層分別設“天”、“寧”、“人”、“地”主題,突現盛巨造塔的歷史文化內涵。
海峽兩岸大型建築藝術的首次合作
台灣金壇祖師廟
台灣金壇祖師廟為高46.4米、面積2785平方米的鋼構銅建築,以祖國傳統古建築精華——北京天壇為藍本,氣勢宏大、精美絕倫。
氣勢恢宏 美輪美奐
武漢大劇院大型銅幕牆
武漢琴台大劇院為中國第八屆藝術節主會場,9000平方米銅雕幕牆,設計精美的圖案及精湛的工藝在現代建築上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銅藝術氣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