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內科學(第13版)

實用內科學(第13版)

《實用內科學(第13版)》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陳灝珠林果為。該書內容覆蓋內科學的各個學科、專業,旨在全面反映我國內科學的水平和進展,內容新穎,資料詳盡。

基本介紹

  • 書名:實用內科學(第13版)
  • 作者陳灝珠林果為
  • ISBN:7117118644, 9787117118644
  • 頁數:3035頁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9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實用內科學(第13版·上下冊)》自首版問世至今已歷時半個多世紀,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實用內科學》編委會、陳灝珠共同編著。全書分上、下冊,共24篇,插圖近500幅。與傳統教科書相比,內容更加豐富,而和某一專科的醫學專著相比,《實用內科學(第13版·上下冊)》則側重於實用。50餘年來幾代醫務工作者一直把《實用內科學(第13版·上下冊)》作為案頭必備讀本,譽之為我國最經典的內科參考書。該書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全國優秀暢銷書等獎項,累計銷售150萬套。

作者簡介

陳灝珠,中國工程院院士。1924年生,廣東新會人。1949年畢業於前國立中正醫學院本科。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內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心管研究所所長,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訓合作中心主任和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學位委員會委員,全國心血管病防治專家委員會顧問,教育部重點學科和上海市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學科帶頭人,上海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顧問,上海健康教育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紅十字會上海分會名譽副會長,上海食療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內科雜誌》和《中華心血管病雜誌》顧問。從事內科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60年,對內科疾病尤其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學、侵入性診斷和治療、電起搏和電復律治療危重心律失常、我國人血脂水平、冠心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和急性期中血栓形成與溶栓機制等方面的研究有甚深造詣。為我國心血管病侵入性診斷和治療的奠基人之一,在國內率先作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1973年)。在國內外首先用超大劑量異丙腎上腺素搶救“奎尼丁暈厥”成功(1976年)。在國內率先作血管腔內超聲檢查的研究(1991年)。歷年任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述評、綜述等600餘篇,編著和主編圖書12本,參編圖書30餘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2項,部、省級科技和教學重大成果或一等獎8項,其他等級獎11項,醫療工作立功2次。2003年獲上海市醫學榮譽獎,2004年獲上海市優秀科研院所長獎,2006年獲中華醫學會中國介入心臟病學終身成就獎。培養博士後4位、博士生41位、碩士生24位。
林果為,1936年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畢業於原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後在華山醫院內科教研室和血液科工作,歷任內科教研室副主任、診斷教研室主任和臨床流行病學培訓中心主任。現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華山醫院終身教授。1982~1983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附屬醫院普通內科進修臨床流行病學,取得碩士學位(MSC.)。曾任中華醫學會第二屆全國臨床流行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第六屆全國血液學分會常務委員,上海分會血液學專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血液學雜誌》、《中華內科雜誌》、《國外醫學輸血與血液學分冊》、《英國醫學雜誌中文版》編委等職。現任《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國實驗血液學雜誌》、《中國循證醫學雜誌》、《上海醫學》、《內科理論與實踐》等雜誌編委。主要從事臨床血液學工作已50年,特別在血液病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方面有甚深造諧。任鐵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項目共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7項。主編專著6本,參編15本,發表論文近200篇。並取得上海市教學成果獎3項及1997、1998年度寶鋼普康優秀教師獎。共培養博士生17名、碩士生9名、博士後1名。

目錄

上冊
第一篇 緒論
第二篇 分子生物學基礎與臨床
第一章 現代分子生物學關鍵技術
第一節 重組DNA技術
第二節 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
第三節 幾種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第四節 RNA干擾技術
第二章 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臨床醫學的關係
第三章 表觀遺傳學與臨床
第一章 遺傳性疾病的分子基礎
第二章 遺傳性疾病的診斷
第三章 基因治療
第四章 遺傳類型與相關疾病
第五章 臨床染色體異常
第六章 遺傳諮詢
第四篇 疾病的免疫學基礎
第一章 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系統
第一節 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第二節 固有免疫系統
第三節 適應性免疫系統
第二章 免疫損傷與疾病
第三章 移植免疫
第四章 常用免疫功能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第五章 疾病的免疫治療基礎
第五篇 臨床微生物學概論
第一章 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分類
第二章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檢查
第三章 與抗菌藥物治療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第四章 細菌耐藥機制和耐藥性變遷
第五章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質量控制
第六篇 臨床藥理學概論
第一章 臨床藥理學的發展概況和任務
第二章 臨床藥代動力學
第三章 治療藥物監測
第四章 藥物不良反應及上市後監測
第七篇 循證醫學概論
第一章 循證醫學的任務和發展簡史
第二章 臨床研究證據的來源和分級
第三章 循證診斷
第四章 循證治療
第五章 臨床研究證據的嚴格評價
第八篇 腫瘤學概論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抗腫瘤化療藥物的臨床套用
附:常用抗腫瘤藥物、激素及其類似物、新靶點藥物的劑量、給藥途徑、適應證與毒性檢索表
第九篇 老年醫學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老年人各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增齡改變
第三章 老年病的特點和老年人主要的內科疾病譜
第四章 老年病的診斷
第五章 老年患者的治療
第十篇 危重病與危重患者監護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感染性休克
第三章 心源性休克
第四章 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五章 過敏性休克
第六章 多臟器功能衰竭
第七章 高溫與低溫綜合徵
第一節 高溫綜合徵
第二節 低溫綜合徵
第八章 危重患者監護
第一節 心血管功能監測
第二節 呼吸功能監測
第三節 中樞神經功能監護
第四節 消化系統功能監測
第五節 腎臟功能監測
第十一篇 感染性疾病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抗感染藥物的臨床藥理
第二節 抗菌藥物的臨床套用原則
第三節 抗菌藥物在特殊情況下的套用
第四節 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及防治
第五節 各類抗感染藥物簡介
第六節 抗蠕蟲藥物
第三章 醫院感染
第四章 免疫缺陷者感染
第五章 發熱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流行性感冒
第三節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
第四節 禽流感
第五節 其他呼吸道病毒性疾病
第六節 病毒性肝炎
第七節 流行性腮腺炎
第八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
第九節 森林腦炎
第十節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
第十一節 狂犬病
第十二節 脊髓灰質炎
第十三節 麻疹
第四節 風疹
第五節 天花
第十六節 水痘
第十七節 單純皰疹
第十八節 帶狀皰疹
第十九節 流行性出血熱
附:漢坦病毒肺綜合徵
第二十節 新疆出血熱
第二十一節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
第二十二節黃熱病
第二十三節腸道病毒所致各系統感染
第二十四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第二十五節巨細胞病毒感染
第二十六節愛滋病
第七章 立克次體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流行性斑疹傷寒
第三節 地方性斑疹傷寒
第四節 恙蟲病
第五節 Q熱
第六節 貓抓病
第七節 其他立克次體病
第八章 衣原體感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肺炎衣原體感染
第三節 其他衣原體感染
第四節 衣原體與各種內科疾病的關係
第九章 支原體感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肺炎支原體感染
第三節 人型支原體及溶脲脲原體感染
第十章 細菌性疾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白喉
第三節 百日咳
第四節 傷寒和副傷寒
第五節 其他沙門菌屬感染
第六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第七節 細菌性痢疾
第八節 霍亂
第九節 化膿性腦膜炎
第十節 鼠疫
第十一節 布魯菌病
第十二節 兔熱病
第十三節 炭疽病
第四節 鼻疽
第五節 類鼻疽
第十六節 鏈球菌感染
第十七節 肺炎鏈球菌感染
第十八節 腸球菌感染
第十九節 葡萄球菌感染
第二十節 腸桿菌科細菌感染
第二十一節 流感嗜血桿菌感染
第二十二節 李斯特菌感染
第二十三節 銅綠假單胞菌感染
第二十四節 不動桿菌屬感染
第二十五節 其餘非發酵菌感染
第二十六節 結核分枝桿菌病
第二十七節 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病
第二十八節 麻風
第二十九節 厭氧菌感染
第三十節 敗血症
第三十一節 破傷風
第十一章 真菌性疾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念珠菌病
第三節 隱球菌病
第四節 麴黴病
第五節 毛霉病
第六節 組織胞漿菌病
第七節 馬爾尼菲青黴病
第八節 芽生菌病
第九節 球孢子菌病
第十節 副球孢子菌病
第十一節 孢子絲菌病
第十二節 暗色絲孢霉病
第十三節 無色絲孢霉病
第四節 諾卡菌病
第五節 放線菌病
第十六節 真菌毒素中毒症
第十七節 肺孢子菌肺炎
第十二章 螺旋體病
第一節 梅毒
第二節 雅司
第三節 鉤端螺旋體病
第四節 萊姆病
第五節 回歸熱
第六節 鼠咬熱
第十三章 寄生蟲性疾病
第一節 阿米巴病
第二節 瘧疾
附:黑尿熱
第三節 黑熱病
第四節 賈第蟲病
第五節 弓形蟲病
第六節 非洲錐蟲病
第七節 隱孢子蟲病
第八節 血吸蟲病
第九節 華支睪吸蟲病
第十節 肺吸蟲病
第十一節 薑片蟲病
第十二節 絛蟲病
第十三節 囊蟲病
第四節 棘球蚴病(包蟲病)
第五節 鉤蟲病
第十六節 蛔蟲病
第十七節 蟯蟲病
第十八節 鞭蟲病
第十九節 類圓線蟲病
第二十節 旋毛蟲病
第二十一節絲蟲病
第二十二節蠕蟲蚴移行症
第十四章 感染性腹瀉
第一節 人杯狀病毒腸炎
第二節 輪狀病毒腸炎
第三節 腺病毒、星狀病毒及冠狀病毒性胃腸炎
第四節 各種大腸桿菌所致腹瀉
第五節 空腸彎曲菌腸炎
第六節 弧菌、耶氏菌及單胞菌所致腹瀉
第十二篇 化學、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第一章 急性中毒的處理
第二章 藥物中毒
第一節 阿片類藥物中毒
第二節 急性巴比妥類藥物中毒
第三節 苯二氮革類抗焦慮藥中毒
第四節 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物中毒
第五節 三環類抗憂鬱藥中毒
第六節 苯丙胺中毒
第七節 阿托品、顛茄、曼陀羅及莨菪中毒
第八節 瘦肉精中毒
第三章 農藥中毒
第一節 有機磷酸酯類農藥中毒
第二節 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毒
第三節 擬除蟲菊酯類農藥中毒
第四節 沙蠶毒類農藥中毒
第五節 百草枯中毒
第六節 殺鼠劑中毒
第四章 有害氣體中毒
第一節 刺激性氣體中毒
第二節 氰化物中毒
第三節 一氧化碳中毒
第四節 急性硫化氫中毒
第五節 氧中毒
第五章 有機溶劑中毒
第一節 苯中毒
第二節 汽油中毒
第三節 氯代烴類化合物中毒
第四節 二硫化碳中毒
第五節 甲醇中毒
第六節 二甲基甲醯胺中毒
第六章 金屬中毒
第一節 鉛中毒
第二節 汞中毒
第三節 錳中毒
第四節 鎘中毒
第五節 鈹中毒
第六節 鎳及羰基鎳中毒
第七節 砷和砷化氫中毒
第八節 其他常見元素中毒
第七章 強酸類中毒
第八章 強鹼類中毒
第九章 急性酒精中毒
第十章 動物毒中毒
第一節 毒蛇咬傷
第二節 毒蟲咬傷
第三節 蟾蜍毒中毒
第四節 河豚毒素中毒
第五節 魚膽中毒
第十一章 植物中毒
第一節 毒蕈中毒
第二節 木薯中毒
第三節 白果中毒
第四節 發芽馬鈴薯中毒
第五節 亞硝酸鹽中毒
第十二章 高原病和減壓病
第一節 高原病
第二節 減壓病
第十三章 放射病
第一節 急性放射病
第二節 慢性放射病
第十四章 塵肺
第一節 矽肺
第二節 石棉肺
第三節 煤工塵肺
第十五章 淹溺
第十六章 電擊傷
第十七章 噪聲病
第十八章 暈動病
第十九章 職業醫學概論
第十三篇 營養性疾病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能量與營養素代謝
第二節 營養狀態檢測與評價
附:蛋白質一熱量測定方面比較常用的
實驗室測定指標
第三節 平衡膳食安排
第四節 營養性疾病的病因、預防和處理
第二章 營養不良
第一節 乾瘦型營養不良
第二節 惡性營養不良
第三節 繼發性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第三章 肥胖症
第四章 維生素缺乏與過多
第一節 維生素A缺乏症
附:維生素A過多症和胡蘿蔔素血症
第二節 維生素Bl缺乏症
第三節 維生素B2缺乏症
第四節 煙酸缺乏症
附:尼克酸過剩和毒性
第五節 葉酸缺乏症
第六節 維生素B6缺乏症
附:維生素B6毒性
第七節 維生素C缺乏症
附:維生素C過多
第八節 維生素D缺乏症
附:維生素D中毒
第九節 維生素E缺乏症
第十節 維生素K缺乏症
第五章 微量元素缺乏與過多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鐵和鐵缺乏與過多
第三節 鋅和鋅缺乏與過多
第四節 銅和銅缺乏與過多
第五節 碘和碘缺乏與過多
……
第十四篇 新陳代謝疾病
第十五篇 內分泌系統疾病
下冊
第十六篇 循環系統疾病
第十七篇 呼吸系統疾病
第十八篇 消化系統疾病
第十九篇 泌尿系統疾病
第二十篇 造血系統疾病
第二十一篇 免疫性疾病
第二十二篇 風濕性疾病
第二十三篇 神經系統疾病
第二十四篇 精神疾病
附錄 臨床常用檢驗正常參考值
中英文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