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區志

寒亭區志

寒亭區修志始於明代萬曆年間。現存有萬曆康熙乾隆光緒四部志書;民國時期兩部志書;新中國成立後一部志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寒亭區志
  • 作者:濰坊市寒亭區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 ISBN:ISBN7-5333-0300-8
  • 類別:歷史
  • 頁數:838頁
  • 出版社:濟南齊魯書社
  • 出版時間:1992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書籍內容,寒亭區簡介,獲獎記錄,

書籍內容

新編《寒亭區志》自1982年始修,蒐集各種資料2000多萬字,1992年出版。本志記述時限上限為1840年,下限原則止於1988年,少數跨越下限的事物,為見其始末,作適當延伸。全志除卷首概述、大事記和卷尾附錄、編後記外,設:建置、自然環境、人口、農業、林業、水利、水產、工業、鹽業、交通·郵電、商業、糧油、財稅·金融、經濟管理、城鄉建設、黨派群團、政權·政協、司法、民政、僑務·外事、人事·勞動、軍事、教育、科技、文化藝術、楊家埠木版年畫·風箏、衛生·體育、風俗·宗教、方言、人物共30編。

寒亭區簡介

寒亭區地處山東中部偏東,北瀕渤海萊州灣,為濰坊市的市轄區。寒亭,古為寒國。原始社會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歷經滄桑,至秦屬齊郡,漢稱平壽,隋、唐、宋屬濰州。明洪武十年(1377)降州為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83年濰縣撤銷,其大部轄域組成寒亭區。 至1988年,境域面積810平方千米,耕地3.85萬公頃,人口34萬,主要為漢族居民。 1988年,全區有區屬企業48家,鄉鎮企業79家,村辦及個體工業項目3686個,產值3.99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70.1%。境內東南部為緩崗埠嶺,面積63平方千米,是糧食、菸草、花生、林果的重要產區,地下蘊藏著豐富的膨潤土沸石等礦藏,尚待綜合開發。 中西部為平原,面積321平方千米,土質肥沃,交通方便,是糧棉生產基地。 北部緊臨渤海萊州灣,面積426平方千米,自然資源豐富,灘涂面積廣闊,地下滷水開採儲量近9億立方米, 石油儲量3000萬噸,天然氣儲量5000萬立方米。經過開發,防潮大堤、海港、通港公路均已投入使用。一個具有海洋捕撈對蝦養殖、原鹽生產、冷凍儲藏、畜牧放養、飼料加工、海陸運輸的大規模立體型開發結構已見雛形。區內人均土地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區內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低於省人均量。 寒亭自春秋至明代,沿海鹽民煮海水為鹽,至清代中葉,全為曬制。1988年,全區有鹽田4812公頃, 年產原鹽15.2萬噸。原鹽質量一級品率達到100%。特級品率達到50%,產品由原鹽發展到洗粉鹽、加碘鹽等三個品種。鹽稅占全區總稅額的23.9%。 “濰風牌水煮鬃”在國際上被譽為“王牌”產品,木版年畫、風箏、布玩具、草編製品蜚聲海內外,還有近10種產品分獲省優、部優。楊家埠的木版年畫和風箏,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的兩支奇葩,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特有的藝術魅力著稱於世。楊家埠的木版年畫,與天津的楊柳青、蘇州桃花塢的年畫,並稱中國三大民間年畫;濰坊是“世界風箏都”,楊家埠是濰坊風箏的主要產地。這對姊妹藝術成為促進國際間文化體育交流及吸引國外客商遊人、發展濰坊及寒亭區外向型經濟的紐帶。1986年,西楊家埠村被定為“濰坊市千里民俗旅遊線”旅遊點。 1924年,在省立第一師範讀書的共產黨員莊龍甲,回鄉傳播馬列主義,1925年在莊家村建立第一個黨支部。1926年,中共濰縣地方執行委員會在茂子莊成立,領導人民進行了“農運”“工運”“學運”鬥爭。此間,王盡美鄧恩銘劉謙初任國禎關向英曾來濰指導工作。1926年,境內中共黨員發展到百餘人,黨支部10個。中共濰縣縣委領導勞苦大眾與反動派展開殊死鬥爭,先後組織了搗毀大柳樹稅局、組織數百名綁鬃女工罷工,領導數千名農民參加的“吃坡”鬥爭,震動了魯東。1931年中共濰縣縣委組織領導了“橋西暴動”“固堤暴動”和震驚膠濟全線的坊子煤礦工人大罷工。1938年,領導蔡家柱子武裝起義成功,千餘名農民民眾組成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第七支隊, 挺進膠東,開赴抗日戰場。1941年開闢了抗日根據地。1948年4月,組織境內數十萬民眾全力支援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發起的濰縣戰役,全殲國民黨軍隊4.5萬人,濰縣全境解放。 寒亭境內,古來人才濟濟。東漢“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幹,著有《中論》;訓詁學家劉熙,其《釋名》被譽為漢語語言之經典;五代時期官至中書侍郎的韓熙載、宋代官居兵部侍郎的綦宗禮,均以著述彪炳國史之苑;明代曾任刑部尚書的劉應節,清代先後任過戶、兵、禮、工、吏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陳官俊,或以武略或以文治,聞名海內;著有《周易解》、《中庸解》、《大學解》的韓周,其《養蠶成語》是國內最早的養蠶專著;金石學家陳介祺,開創國內仿古青銅器和銅印商品化的先河;清末濰城南關新巷子,先後出了曹鴻勛王壽彭兩名狀元。僅清代,名標汗青的志士名流即達百餘人。此外,外邑留足於境內的名人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六載北海相;唐代大書法家李邕,開元年間在此當過多年太守;宋代文學家蘇軾,數次遊覽境勝,寫下多首詩詞;明代歷史學家顧炎武,考察寒國遺址流連忘返;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連任七年濰縣縣令。

獲獎記錄

新編《寒亭區志》1994年獲全國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