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洪與權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洪與權
劍氣②寒高倚暮空,男兒日月鎖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風雷起臥龍③。
舊說王侯無世種,古嘗富貴及耕傭④。
須將大道⑤為奇遇,莫踏人間齷齪⑥蹤。

作品注釋

①洪與權:作者之友。
②“劍氣”句:《晉書·張華傳》:鬥牛之間常有紫氣,張華邀星象家雷煥仰視,雷煥說:“寶劍之氣,上徹於天耳!”宋玉大言賦》:“長劍耿耿倚天外。”
③臥龍:漢代末年諸葛亮隱居隆中,好為《梁父吟》,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稱為臥龍。
④耕傭:《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且壯士不死即己,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⑤大道:據《王令集》,是指推崇六經,宗師孔孟之道
⑥齷齪:指拘於小節。《唐詩紀事》載孟郊詩:“昔日齷齪不足嗟,今朝曠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

作品賞析

起始兩句,挺勁灑落,振響入雲。詩人表示,一個青年志士,要有“倚長劍於天外”的氣概,像龍劍那樣騰光於高寒的暮空之中;要有光明磊落的胸襟,把日月的光輝,深鎖在自己的懷抱。接著三、四兩句用積極的比喻勉勵友人,也藉以表達他渴求用世的心愿。詩人說:“莫藏牙爪同痴虎,好召風雷起臥龍。”他認為既是一隻猛志常存的老虎,就應當展現虎威,而不要像痴虎那樣自藏牙爪;既是有志乘時而起的臥龍,就應當早日召喚風雷,以求行雲施雨使天下人受到潤澤。虎失去牙爪,即無異於馴服的牛羊;龍離開風雷,即無以奮其神力。這幾句都是借用比喻以言志述懷,詩人力求振奮的形象,躍然紙上。
五、六兩句:“舊說王侯無世種,古嘗富貴及耕傭。”詩人借用《史記·陳涉世家》中陳涉的話語和友人互相勉勵,表示人貴有志,有了大志,方可以成大功立大業。王侯將相併不是世代相傳的,力耕的傭工也有取得富貴的時候,這是早已被歷史證明了的。歷史上有許多英傑都是乘時而起,“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寧戚曾經是餵牛的農夫,韓信受過胯下之辱,諸葛亮、王猛等人都似布衣出任當世之務,風雲際會,他們的成功就在於不失其時。詩人用陳勝、吳廣起義時的言行自勵,至少可以看出他對陳勝、吳廣並不抱有歧視的態度,甚至是贊同這些在野的英傑發憤一時,以成就不朽的功勳。然而詩人對於出處的問題,是看得非常鄭重的。詩的末尾兩句說:“須將大道為奇遇,莫學人間齷齪蹤。”詩人一直以實現大道自期,所謂大道,就是原本六經“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於天下”的道理。出則可以濟世澤民,不出也要以“宏材敏識、偉節高行,特立於一時”。因此在困窮之中不謀苟且進身,而遇有時機,則應力求為世所用。“須將大道為奇遇”,正是積極要求用世的心志的表現。作者曾在《招夏和叔》的詩里說:“大遇定當為世福,不逢猶作後來師。”在《奉寄崔的易》詩里說:“廊廟得逢應有義,草茅雖老尚知非。”從這些詩句中,可見作者所謂“大遇”,就是“奇遇”。“廊廟”,是指朝廷。遭逢奇遇,見用於朝廷,都必須得之以義。不義而取得富貴、而致身王侯將相,都是不足取的。作者鄙視那些“沉沒於利慾之中”的學士大夫,他們有些人學為章句,以獵取功名;有些人鑽營阿附,以圖謀利祿。對於他們的齷齪行徑,作者是非常痛憤的。作者始終有志於大道,雖經常處於寒餓之中,但“不乾仕”、“不應舉”、“不肯受人施惠”,這些正是“莫踏人間齷齪蹤”的積極表現,作者的志節,是斷非齷齪小生可與相比的。作者在《述志》一文中說:“士志於道,得其時則持其道進而行之天下,所得吾志者道也,富貴豈吾之志哉?非其時,而道不行於天下,則去富貴而不居,是猶吾之志也,何曾損益於吾心哉!”(見《王令集》卷三)這段話,可以作為這首詩的註腳。
全詩意氣高昂,感情強烈,表達了作者積極爭取任世之重的大志和堅持道義的高尚節操。

作者簡介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以教書為生。擅長詩文,其詩風格奇崛豪放。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都很推重。有《廣陵先生文集》、《十七史蒙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