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宿遷市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1月8日在宿遷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對2012年工作進行回顧總結。

報告介紹,回顧2012,部署2013,改善民生,

報告介紹

——2013年1月8日在宿遷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藍紹敏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宿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回顧2012

2012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一三六七”戰略部署,提振精氣神,全力促發展,順利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本屆政府工作的良好開局。主要指標躍上新的平台,地區生產總值達1506.7億元、增長12.8%,人均突破3萬元;財政總收入達333.3億元、增長20.7%,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8.1億元、增長30.7%,稅收占比達82.3%;固定資產投資、貸款餘額登上千億台階,分別達1012億元、1002.9億元;實際到賬外資突破5億美元。重點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徐宿淮鹽鐵路、國電二期項目順利通過預可研審查,宿新高速建成通車,宿遷經濟開發區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取得重大突破,第六屆蘇北投資貿易洽談會、西楚文化節暨經貿洽談會等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民計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各級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達174.6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4.4%;城鄉居民收入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一是突出抓好及時應對,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面對複雜嚴峻的巨觀形勢,科學決策,狠抓落實,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注重形勢研判,在深入分析研究國內外經濟動態的基礎上,確立了穩中求進、進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導向;針對一季度高開低走、二季度逐月下行的趨勢,及時提出著眼於“穩”、立足於“進”、致力於“好”、突出於“快”的發展思路;針對三、四季度尚未見底的跡象,堅定不移抓服務抓推進抓落實,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關鍵作用。強化政策保障,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推進科技創新等方面,相繼出台了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並切實加強政策的宣傳和落實,有力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抓關鍵舉措,聚力抓好政府投資,全力引導社會投資,全面推進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的301個重大項目和中心城市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企業加快提檔升級;大力實施民生幸福工程,紮實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努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正是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路、政策和措施,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二是突出抓好實體經濟,產業轉型取得新的成效。
充分利用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堅定不移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紮實開展中小企業服務年活動,定期召開工業企業座談會,完善重點企業幫辦服務機制,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穩健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淨增230戶、累計達2022戶,完成增加值560億元、增長20.6%;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淨增120戶、累計達360戶。洋河股份躋身FT全球500強。我市榮獲“中國白酒之都”稱號。全面啟動千企升級行動計畫,四大支柱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300億元、增長42%。深入實施新興產業千億計畫,創新新興產業引導資金使用辦法,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50億元、增長44%。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戶、累計達48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70億元、增長55%。大力推進服務業提速計畫,完成服務業增加值572億元。軟體和服務外包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1.5億元,離岸外包契約額、實際執行額領跑蘇北。以創建省級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市為抓手,加快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新增高效農業40.7萬畝、漁業15.4萬畝。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單產增幅全省第一。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1戶,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個、市級5個,新創建市級以上農業“三名”商標9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03%。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質量強市工作邁出堅實步伐,國家白酒質檢中心投入使用。深入實施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集聚計畫,新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52人。節能減排紮實推進,全年實施重點節能和工業循環經濟項目40個,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6.25萬噸,主要污染物年度減排任務基本完成。
三是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城鄉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以科學的理念引領城市發展,按照“一核多極、組團發展”的空間布局,著眼於百萬人口的承載目標,全力打造不堵車、很方便、最乾淨、玩不夠的蘇北最美城市。紮實推進中心城市151項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宿遷1897、雨潤廣場、中豪國際廣場、水韻城等商貿流通項目加快建設,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城區部分中國小校布局調整等公共服務項目啟動實施,發展大道南延至洋河段、環城西路北延至水杉大道等交通工程順利推進,市區第二水廠併網供水,七堡引水樞紐工程如期竣工,項王故里核心景區、雄壯河灣景區南岸公園建成開放。沭陽南部新城、泗陽運河新城、泗洪南部新城加快建設。小城鎮新建住房3.7萬套,農民集中居住區新建住房6.5萬套。在蘇北率先完成省“十二五”鎮村公交發展目標。全面推進“五城同創”,深入實施“美好宿遷建設行動”計畫。幸福路、黃河路整治提升工程順利完成,市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初見成效。創衛通過省級驗收,創模通過省級調研,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創建通過國家級驗收。數字城管二期工程建成試運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被譽為“宿遷樣本”。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經驗在全省推廣。
四是突出抓好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活力得到逐步增強。
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創新理念保障發展要素供給,創新舉措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深入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加快成子湖周邊地區城鄉統籌土地管理創新試驗區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創新實施地票交易制度,實現建設用地指標存量的有效盤活和節約使用土地內在約束機制的有效形成。實施創新券制度,發揮了財政資金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槓桿效應。加快金融改革試點,浦發銀行、蘇州銀行宿遷分行掛牌運營,在蘇北率先實現企業債融資、票據融資、信託融資、私募債融資的整體突破。堅持實施外向帶動戰略,持續加大對台招商力度,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26.7億美元、增長25.6%。我市首次被台灣評為大陸投資“值得推薦城市”。區域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沭陽名列全國百強縣第57位,蘇宿工業園區率先創成省級經濟開發區,宿豫經濟開發區成功創建江蘇省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駱馬湖旅遊度假區和泗洪洪澤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獲批為省級旅遊度假區。深入開展招商引資競賽年活動,抓好專業招商、駐點招商和協作組招商,成功舉辦萬人千企網路招商會、攜手央企懇談會、現代生態農業博覽會、百名台商看宿遷、旅遊招商會等活動,新引進億元以上契約項目413個、新開工206個、新竣工134個,竣工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1億元。
五是突出抓好民計民生,社會事業實現全面進步。
以“六年倍增計畫”為抓手,不斷拓寬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幫扶“五大增收渠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7448元、9530元,增長16.5%和14.2%。以“六大體系”建設為重點,加快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圍繞強化學前教育,啟動幼師免費培養工程,創建省優質幼稚園21所。本科達線人數連續三年超萬人。圍繞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將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和240元,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4550元和3800元。啟動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工程,泗洪西南崗地區、成子湖周邊地區和黃墩湖滯洪區被省列入集中連片開發地區。圍繞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城鎮新增就業2.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萬人。圍繞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提高到75%,結報體系延伸到村。實現基本藥物制度村級衛生室全覆蓋,民眾用藥負擔大幅下降。圍繞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4.6萬套、新竣工3.3萬套,開竣工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
完成商品房銷售488萬平方米。圍繞推進養老服務,實現養老保險城鄉統籌,宿城區達到“中國長壽之鄉”標準。以統籌兼顧為方針,協調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覆蓋率達94.3%,在蘇北率先實現縣區數字影院全覆蓋。對2萬多對夫婦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我市健兒在倫敦殘奧會上勇奪四枚金牌。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紮實推進,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實現“兩連冠”。民防、物價、氣象、食品安全、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檔案、史志、資政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慈善事業取得新進步。以營造黨的十八大和諧穩定環境為目標,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應急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公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法治建設滿意度全省第一。
六是突出抓好自身建設,政府工作效能有了顯著提升。
順利完成政府換屆工作。新一屆政府確立真心為民、造福百姓的理念,明確“勤學、為民、敬業、善政”的要求。深入開展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幫助民眾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從制度上完善工作流程,對政府重點工作每周一會辦、重點事項每月一督辦,形成精細化、高效化的落實機制。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節點化、節點責任化的要求,環環緊扣抓好重點項目的推進。建立健全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機制,法治政府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著力打造集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便民服務、政府熱線、效能監察、電子監察於一體的政務服務“宿遷品牌”。便民方舟正式啟動運行。新版“網上宿遷”躋身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前五強,政務微博“宿遷之聲”在全國首創行銷推廣城市新模式。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支持市政協參政議政。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工作不斷強化,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意識進一步增強。

部署2013

2013年工作總體部署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實施“一三六七”戰略部署,堅持“三化並進”、“雙輪驅動”,突出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工作導向,進一步增加有效投入、推進轉型升級、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城市功能、統籌城鄉發展、集聚資源要素,加快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跨越發展。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進出口總額增長25%,實際到賬外資增長3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4%以上,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一、以增加有效投入為重點,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始終把增加有效投入作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抓手,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投資的穩定增長和結構最佳化。
在加快項目建設上下工夫。大力實施工業投資"121"工程,推進金鼎滌綸纖維、慈鑫化纖、斯迪克新型材料、翔盛高新材料、財茂科工貿城、泰源光電、雙星新材、可功科技以及洋河、雙溝酒業產業園等113項重大產業項目,年內完成工業投資700億元。圍繞增進民生幸福,強化各級政府主體責任,抓好安居工程建設、市區三大片區棚戶區改造等43項重大民生保障項目。抓住國家加快推進城鎮化機遇,重點實施宿遷分淮入沂整治工程、環城西路改造二期工程等39項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確保宿宿淮鐵路宿遷段、宿遷中心港、6個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用。
在加強項目前期工作上下工夫。緊盯事關宿遷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聚合力量,聚焦突破,圍繞年內力爭徐宿淮鹽鐵路開工建設,倒逼推進可研、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力爭通用機場取得省級立項,燃氣熱電廠、國電二期項目及500千伏龍湖輸變電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動態最佳化重大項目儲備庫,謀劃包裝一批保增長促發展、保民生促和諧的重大項目,並全力做好向上爭取工作,形成重大項目建設循序漸進和滾動發展的良性機制。
在最佳化項目服務機制上下工夫。加大跟蹤服務力度,對重大項目堅持並聯審批、聯合驗收,並建立模擬審批、要素對接等制度,促進項目儘快落地、早日開工。完善重大項目建設領導掛鈎、四級會辦等制度,力促項目無障礙、無阻力推進。建立重點企業問題快速反應、快速會辦、快速解決工作機制,幫助破解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瓶頸制約,促進項目加快發展、持續成長。
二、以推進轉型升級為重點,著力提高產業發展水平
圍繞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找準切入點,把握突破口,推動產業結構提升,提高產業競爭力和集聚度。
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深入實施科教優先戰略,更加突出創新驅動,努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合作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力爭市、縣財政科技撥款占本級財政支出的比例分別達3%、2%,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2%。強化科技創新載體建設,發揮好蘇北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載體功能,年內新建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以上。辦好第二屆生態科技博覽會暨產學研合作洽談會,新建一批校地合作關係和校企聯盟,年內新增企業研發機構150家。加快落實新產品開發計畫及扶持政策,年內開發100個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加大對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扶持力度,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戶。
大力發展以四大支柱產業為龍頭的傳統產業。加快實施千企升級行動計畫,四大支柱產業銷售收入突破1700億元、增長35%以上。堅持培大扶小並重,突出規模企業、億元企業和骨幹企業培育,鼓勵企業通過技改、上市、兼併等途徑做大做強;深入開展服務中小企業“十大行動”,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戶以上、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40戶。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全面推進100項“兩化融合”重點項目,新增省級“兩化融合”示範試點企業15戶以上,創建“數字企業”400戶。堅持質量強市,大力推進品牌示範企業建設,創建中國馳名商標2件、省著名商標8件、省名牌產品10個。堅持推介展銷聯動、合作配套互動,用好廣交會、江蘇產品萬里行等平台,幫助企業搶市場、爭訂單,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
快速壯大以八大產業為先導的新興產業。深入實施新興產業千億計畫,創新專項資金引導方式,重點引導優質要素向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聚,帶動新興產業整體突破,年內實現銷售收入600億元以上。大力引進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同時以規模擴張、併購重組、資本運作為主要途徑,支持雙星新材、秀強股份、精科電氣、北斗星通等一批有核心技術、有市場前景的領軍企業加快發展。推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每個縣區分別選擇一個產業類別作為集聚重點,市區圍繞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的目標,下決心培育宿遷經濟開發區光電、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材料、宿城經濟開發區智慧型電網、湖濱新城高性能複合材料、洋河新城生物科技、蘇宿工業園區信息技術等六大特色產業集聚區,全力打造一批在蘇北有位次、全省有影響的特色產業基地。
聚力突破以旅遊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圍繞“五一”、“十一”前建成開放目標,倒逼推進運河樂園、乾隆行宮景區改造提升工程、下江南大觀園、嬉戲谷宿遷動漫王國、戴場島水上旅遊、運河灣動物園、古黃河愛情主題公園等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強化旅遊要素配套,加大行銷策劃力度,在更大範圍叫響“英雄美酒生態好”的城市品牌。全年接待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大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完善中聯物流直通式監管點服務功能,加快宿遷中心港二類口岸和“大通關”建設,加強與連雲港等港口對接,建立貨物運輸“綠色通道”,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降低至18.5%。實施服務業創新百企示範工程,推進軟體和服務外包、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產業集聚發展,軟體和服務外包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億元。
三、以擴大對外開放為重點,著力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
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最佳化開放結構、提升開放質量,努力增加開放型經濟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份額。
提高招商引資水平。以經貿洽談會等招商活動為載體,成立特色產業招商專家顧問小組,不斷提升專業招商水平。綜合運用好區域駐點招商、網路信息招商等形式,新引進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項目400個、新開工250個。繼續深化與台灣地區交流合作,加大對台資集聚區招商力度,加快台商創業創新園區建設。全力最佳化外資結構,推進招商區域向香港、日韓延伸,新批外資企業100戶。繼續加大對國資招商力度,全力實現央企投資總量突破。持續放大民資投資效應,努力招引更多對經濟成長起支撐作用的大項目。圍繞產業鏈特色和優勢,積極承接產業組團轉移,加快形成上下游有機銜接、橫向互補發展的產業體系。
擴大外貿規模總量。大力推進外貿總量擴張,加快培育外貿新增長點,新增進出口備案企業100戶、進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10戶。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日本大阪展等境內外展會,加快開拓東協、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支持新興產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進出口總額突破30億美元。鼓勵企業加強境外投資,提升外派勞務層次,促進國際友好交往、友城交流與經貿合作互動並進。
增強開發區承載能力。以“二次規劃”和“二次創業”為契機,支持開發區從規模擴張向產業集聚轉變、從政策優惠向體制最佳化轉變。以國家級開發區的標準,加快宿遷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機制創新,努力實現招商和項目投入的重大突破。積極引導各類科技資源向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集聚,推動市、縣區共同用好這一新平台,打造“宿遷科技城”。支持湖濱新城創建省級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依託宿宿淮鐵路和宿遷中心港,深化洋河工業園規劃研究,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最佳化南北掛鈎合作機制,增強共建園區的動力和活力,推動園區功能實現新提升、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
四、以完善城市功能為重點,著力提升中心城市帶動力
強化規劃統籌引領,深入實施中心城市投資三年千億計畫,全面推進總投資超過900億元、當年完成370億元的163項重點基礎設施項目,不斷增強中心城市的承載力和輻射力。
聚焦核心區重點項目,進一步提高建成率。堅持以豐富內涵、提升形象為重點,推進人民大道、運河路、環城北路、項王路圍合區域建設,著力打造中心城市核心區。圍繞培育幸福路、霸王舉鼎核心商圈,積極推進宿遷1897、雨潤廣場、中豪國際廣場等項目建設。全面推進舊城改造和城市擴能,加快雄壯河灣北岸、金田·湖畔春天南側、馬陵公園周邊等危舊片區改造,不斷改善老城區人居環境。加快各組團內部重大功能板塊區建設,引導各組團功能互補、良性互動,實現中心城市各組團的融合發展。
聚焦城市功能完善,進一步提高配套率。圍繞構建運輸方式和服務“兩覆蓋”的城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市政道路設施改造,最佳化城市公交線路,環城西路改造一期等工程建成使用。加強中心城市、縣城和鄉鎮之間交通聯繫,縣際班車高速直達率提高到20%,鎮村公交通達率提高到50%,行政村客運通達率達100%。加快實施中心城市水系溝通工程,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啟動古黃河楚地文風景區建設,完成印象黃河景區建設,加速推進運河橋頭公園等10個遊園綠地品位提升工程,進一步彰顯城市的水綠特色。加快高星級酒店建設,年內運河金陵、恆力大酒店、尚陽城大酒店建成運營。穩步實施中心城區中國小校布局調整規劃,市實驗國小新校區和鐘吾國際學校新學年前、馬陵高中新校區明年春季學期前投入使用;加大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醫院、佳寶兒童醫院、市中醫院外科病房樓建設力度,加快市人民醫院創建三甲醫院步伐;繼續抓好供電、供熱、供氣、供排水等管網工程建設,以更完善的配套功能集聚和服務廣大民眾。
聚焦管理水平提升,進一步提高達標率。深入實施“五城同創”,牢牢把握創建關鍵環節,力爭下半年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申請考核驗收,年底前創成江蘇省人居環境獎。突出抓好街景整治提升、小餐飲整治、物業管理、農貿市場管理、水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和難點,下大力氣改善主城區交通擁堵、違章行駛、亂停亂放、占道經營等狀況。理順市區環衛管理體制,完善環衛保潔機制,加快中心城市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建設,力爭城區道路機掃率達70%以上。有效整合地理信息、數字城管、社會治安等城市公共服務信息資源,推進管理重心下移,著力構建“大城管”格局,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信息化水平。
五、以統籌城鄉發展為重點,著力加快新農村建設
毫不放鬆抓好“三農”工作,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努力讓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普遍受益。
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圍繞“縣域有特色、鄉村有特品”的思路,重點建設沭陽花木、泗陽食用菌、泗洪水產、宿豫肉禽、宿城蔬菜等區域特色板塊,新增設施農業10萬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70%。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引導各類涉農項目、資源向園區集聚,年內創建優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個以上。堅持增量招引與存量提質並重,年內新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0戶,新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100個。按照標準化生產、實體化經營、規範化管理的要求,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扶持,年內創建市級以上“五好”示範社100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聯社80個。強化農民技能培訓。提升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大力實施縣鄉河道疏浚、宿豫來龍灌區改造、宿城運南灌區改造等30項重點水利工程,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提高鎮村承載能力。完善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加快重點中心鎮建設,努力培育一批功能完備、特色彰顯、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新城鎮。實施小城鎮建設"3345"工程,加快區域供水、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道路管網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構建教育、就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紮實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新建住房2.5萬套,農民集中居住區入住率達80%以上。
加快美好城鄉建設。全面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工作,紮實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園林小城鎮、綠色社區等創建活動,年內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以上、省級6個以上。理順洪澤湖、駱馬湖管理體制,科學編制湖區綜合規劃,保護利用好湖泊資源,促進兩湖生態經濟健康發展。持續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加快秸稈機械化還田步伐和生物質能發電廠建設。積極推進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抓好基礎設施配套、生活垃圾處理等工作,力爭45%以上自然村完成整治任務,進一步改善農村面貌和居住環境。
六、以集聚資源要素為重點,著力深化改革創新
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使改革這一宿遷發展的最大紅利發揮更大優勢。
以金融改革創新推動融資總量突破。繼續加大招商引行力度,重點引進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金融機構,新增小額貸款公司5家以上。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金融機構淨增貸款250億元。積極開展“區域集優”,創新直接融資方式,力爭企業直接融資規模達20億元以上。加大企業上市力度,年內企業上市報會4戶以上。創新融資平台管理和運行機制,提高平台公司資本實力、自主經營和自我發展能力。
以用地制度創新推動土地難題化解。加快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穩步推進成子湖周邊地區城鄉統籌土地管理創新試驗區、泗洪西南崗地區統籌城鄉發展路徑創新實驗區建設。完善地票交易制度,引導集約節約用地,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鼓勵建設高標準廠房,有效盤活存量用地。強化出讓地塊包裝推介,規範土地市場交易行為,進一步加強經營性用地年度土地供應計畫管理。
以人才政策創新推動智力支撐增強。深入實施“宿遷英才計畫”,著力打造引進集聚度高、培養成長性好、使用承載力強的人才特區。以優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在工資補貼、安家補貼、崗位補助等方面制定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引進各類人才到宿遷就業創業,推動宿遷本地院校畢業生留宿工作,引導外地宿遷籍畢業生回鄉發展。以一流的服務吸引人才,在人才公寓、創業培訓、創業孵化等方面提供更加優質的配套服務。以成長的空間吸引人才,建立健全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繫、充分體現人才價值、有利於激發人才活力的體制機制,不斷拓展人才成長空間。支持縣區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
以行政服務創新推動政務環境最佳化。深化政務服務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市(縣)、鄉鎮(街道)、社區三級政務(便民)服務體系。以建設智慧政府為方向,全面推進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等公共服務事項向電子政務平台集中,實現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的聯網運行和網上審批、網上交易、網路問政、網上監察“四網”融合。加快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積極開展“擴權強鎮”試點,力爭在簡政放權、高效行政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改善民生

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價值取向,以推進53項為民辦實事項目為抓手,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努力讓人民民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讓百姓更富足。圍繞“六年倍增”目標,紮實推進全民創業三年行動計畫,加快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步伐,全力幫助無業者就業、推動有志者創業。促進農民增收,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力發展“三來一加”項目,力爭所有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促進企業職工增收,穩步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指導線,有序推進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努力實現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促進中低收入者增收,全面落實促就業各項政策,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2萬人。促進困難家庭增收,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補貼標準,進一步最佳化特殊困難民眾生活救助物價上漲動態補貼機制。加大泗洪西南崗地區、成子湖周邊地區、黃墩湖滯洪區扶貧開發力度,儘快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年內全市50%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50%的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目標。
廣覆蓋完善社保體系,讓民眾更受益。切實增強社會保障的公平、銜接和可持續性,努力實現城鄉醫療保障、困難家庭住房保障、困難民眾經濟救助、城鄉老年事業“四個全覆蓋”。強化基層服務,加強村級服務平台建設,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發放社會保障卡100萬張。提高待遇水平,實行居民養老保險城鄉統籌,加快推進醫療、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年內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新農合參合率均穩定在99%以上。完善保障制度,推進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模式,切實減輕民眾就醫負擔,年內企業職工“五險”擴面新增10萬人。加快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堅持低房價戰略,加大普通優質商品房供給。提高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公平性和透明度,完善房屋徵收安置市場化機制,儘量縮短徵收安置過渡時間,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5萬套、新竣工1.4萬套,努力讓低收入家庭、新就業和進城務工人員享有充分的住房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