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豬

家豬

家豬,拉丁學名:Sus scrofa domesticus(Linnaeus, 1758),豬科豬屬野豬的一個亞種,是一種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肉可食用,皮可製革,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易飼養,繁殖快,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後5~12個月可以配種,妊娠期約為4個月。壽命可達20年。是五畜之一。在十二生肖里豬列末位,稱之為亥。有很多關於豬的典故和習俗。家豬是農戶圈養的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家豬
  • 拉丁學名:Sus scrofa domesticus(Linnaeus, 1758)
  • 別稱:野家豬、國內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亞目豬形亞目
  • 豬科
  • 亞科豬亞科
  • :豬屬
  • :野豬
  • 亞種:家豬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排泄行為,群居性,生活行為,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主要品種,國內品種,國外品種,經濟價值,營養價值,食療保健,烹飪食用,飼養技術,營養需要,採食行為,調節習性,飼養管理,繁殖技術,分娩接產,豬病防治,豬瘟防治,口蹄疫防治,

動物學史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有跡象證明家豬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在被人們發現的化石中證明有像野豬一樣的動物穿梭於森林和沼澤中等。
家豬
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先秦時期 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代已有豬的舍飼。而後隨著生產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對不同的豬加以區分的要求,商、周時代養豬技術上的一大創造是發明了閹豬技術。
夏商周時期,史稱先秦時期,是中國歷史銜接新石器時代和秦漢的重要時期,社會進入了階級社會。早在新石器時代,豬已經被廣泛地養殖,並作為財富的象徵,這一趨勢在夏、商、西周時期依然延續並繼續發展。但是由於文字記載的缺乏,今天的人們很難清楚地了解當時的養殖業的情況,一些考古發現也只能片斷地展示養豬業的某些概況。考古者只能粗略地介紹這一時期的養豬業概況。
漢代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養豬已不僅為了食用,也為積肥。這一情況促進了養豬方式的變化。漢代以前雖已有舍飼,但直至漢代時止,放牧仍是主要的養豬方式。當時在豬種鑑定上已知豬的生理機能與外部形態的關係,這對漢代選育優良豬種起了很大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逐漸代替了以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

形態特徵

豬體大,肌肉豐滿結實。瘦肉型豬較地方豬種體高而長,全身結構緊湊,皮膚平滑無皺紋,皮下脂肪少,肌肉發達,體型伸長,前軀較輕,後軀強大豐滿,四肢較長,強健有力。頸、肩、胸發育寬廣豐圓、軀幹寬廣呈圓型,背寬略呈拱形。腹部下垂,胸腹下緣在一條平直線上。臀部發育特別好,長寬而平整,飛節以上整個後腿發育豐圓呈球形。由前軀至後軀,上望和側望均表現出前小後大的楔形狀。

生活習性

排泄行為

豬愛好清潔,豬有在低濕的地方排糞的習慣,睡臥在高燥的地方,有經常保持清潔的特性。所以豬舍的建築應能利用其習憤來保持高燥與清潔。豬不在吃睡地方排糞尿,並表現一定的糞尿排泄規律。生長豬在採食中一般不排糞,飽食後約5分鐘開始排泄一兩次,多為先排糞,後排尿。餵料前易排泄,多為先排尿後排糞。在兩次餵食的間隔里只排尿,很少排糞。夜間一般進行兩三次排糞。豬還習慣在睡覺剛起來飲水或起臥時排泄。當豬圈過小、豬群密度過大、環境溫度過低時其排泄習性容易受到干擾破壞。

群居性

豬為喜群居的膽小動物,同窩或異窩同大的豬應收容在同一豬舍飼養。習慣於成群活動、居住和睡臥,結對是一種突出的交往活動,群體內個體間表現出身體接觸和保持聽覺的信息傳遞,彼此能和睦相處,但也有競爭習性,大欺小,強欺弱,群體越大,這種現象越明顯。離群獨居者,可懷疑其有問題。
豬對顏色的感覺比較遲鈍但對嗅覺敏感,寄養時應採取相應措施。豬對吃喝的記憶力很強,對與吃喝有關的時間、聲音、氣味、食槽方位等很容易建立起條件反射。根據這些特點,可以制定相應的飼管理制度,並進行合理的行為調教與訓練,如每天定時飼喂,訓練豬只採食、睡臥、排泄三角定位等。
豬有點神經質,易受干擾引起應激。所以飼養者一定要精心照顧豬群。

生活行為

爭鬥行為包括進攻、防禦、躲避和守勢的活動。生產中見到的爭鬥行為主要是為爭奪群體內等級、爭奪地盤和爭食。探究行為包括探查活動和體檢行為。豬的一般活動大部分來源於探究行為,大多數是朝向地面上的物體,通過看、聽、聞、嗅、啃、拱等感官進行探究,通過探究以獲得對環境的認識和適應。異常行為是指超出正常範圍的行為。著重指對人畜造成危害或帶來經濟損失的異常行為,它的產生多與豬所處的環境中的有害刺激有關。這些行為主要是活動受到限制,長期高密度圈養等因素的影響。

分布範圍

世界130個養豬國家中歐洲32.30%,非洲占25.38%,美洲為18.48%,亞洲占13.84%,大洋洲占10.00%,亞洲排第4位。在1271個品種統計計數中,歐洲占39.58%,亞洲占24.15%,美洲16.76%,非洲占10.07%,大洋洲9.44%,亞洲則為第2位 。
家豬
截至2006年,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品種是蘭德瑞斯豬,在世界的覆蓋達到77.92%,其中歐洲達90.48%,非洲66.70%,亞洲、大洋 洲、美洲分別 為77.78%、77.00%、70.90%。把大白豬和約克夏豬兩類型相似品種合併同稱,品種覆蓋面與長白豬差不多。

繁殖方式

豬能否多長瘦肉主要在於豬種,因此要引進瘦肉型豬種與當地母豬雜交,這樣雜交的後代即為瘦肉型仔豬。雜交應選好良種豬苗,如施格、杜洛克等。一般瘦肉型豬在出生後10個月配種較好。在配種前兩個月,應餵適量的優質動物性飼料、青綠多汁飼料和塊根飼料。一般每頭每天餵6-10斤,還要餵6錢魚粉及少量豆芽、大麥芽。必要時每隔兩天餵酵母、維生素B1、核黃素各兩片,以促進發情和防病。即將配種時,每頭母豬每天餵2-4厘的蛋氨酸和賴氨酸及一、二滴魚肝油,一片核黃素。
母豬初情期172天左右,一般於8月齡,體重125千克以上可初配,以10月齡前後初配為宜。經產母豬(652窩)平均產仔數12.5頭,產活仔數10頭。20日齡平均窩種46.44千克。

主要品種

國內品種

世界豬的品種有200多種,其中中國地方豬種有50餘種,包括三江白豬、湖北白豬、豫農白豬、哈爾濱白豬、上海白豬、伊犁白豬、贛州白豬、漢中白豬、北京黑豬、山西黑豬、東北花豬、泛農花豬、北京花豬、香豬等。
亞種圖片概述
家豬
北京黑豬(BeijingBlackpig)是由巴克夏豬、約克夏豬、蘇聯大白豬和高加索豬等外來豬種與本地豬雜交形成的大量雜種後代的基礎上,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經30多年精心培育而成,於1982年通過農業部鑑定驗收,正式命名為"北京黑豬"。已向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廣泛推廣套用。
家豬
梅山豬(Meishan pig)是中國優良地方品種太湖豬的一個品系。
家豬
哈白豬產於中國黑龍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區,以哈爾濱及其周圍各縣為中心產區。
家豬
湖北白豬產於中國華中地區,湖北省武昌、漢口一帶。
三江白豬三江白豬
三江白豬原產於中國黑龍江省東江地區,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等地。
更多物種分類請參考

國外品種

國外豬的品種多,共有200多種,主要有美國長白豬、英國長白豬、法國長白豬、皮特蘭豬、約克夏豬、捲毛豬、英國大黑豬等。
亞種圖片概述
家豬
巴克夏豬豬體軀長而寬,鼻短而凹,耳直立或稍前傾,胸深臀寬,被毛黑色,並有“六白”(四肢下部、鼻端、尾帚為白色)特徵。
家豬
英國羅布豬肉類是高質量的,具有很好的大理石花紋。
家豬
英國大黑豬源於16至17世紀的英國的康沃爾郡,德文郡和薩默塞特西部,並在1900年首次將該品種引入澳大利亞。它們優越的採食能力及母性表現得到了養豬戶的廣泛讚揚。大黑以前主要被用在農場養殖和製作燻肉。它也在現代養豬中發揮重要左右,主要與大白豬(稱為美國約克豬)雜交。
家豬
捲毛豬(Mangalitsa)林肯郡捲毛豬是英國的一種奇特動物,它看起來長得像綿羊,其實是豬,因此又被形象地稱為“綿羊豬”。
家豬
約克夏豬亦稱大白豬(Large White),18世紀用北英格蘭土產大型白豬和體型較小較肥的中國白豬雜交而成的豬種。
 
家豬
長白豬產于丹麥,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豬種。主要優點是產仔數多,生長發育快,省飼料,胴體瘦肉率高等,但抗逆性差,對飼料營養要求較高。
 
家豬
杜洛克原產於美國。
 
家豬
大約克夏豬原產於英國。
 
家豬
漢普夏豬又名銀帶豬,原產於美國。
家豬

皮特蘭豬原產地比利時。
更多物種分類請參考

經濟價值

營養價值

在畜肉中,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瘦豬肉含蛋白質較高,每100克可含高達29克的蛋白質,含脂肪6克。經煮燉後,豬肉的脂肪含量還會降低。豬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可以使身體感到更有力氣。豬肉還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豬排滋陰,豬肚補虛損、健脾胃。

食療保健

中醫認為,豬肉性平味甘,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毒的功效,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小便和止消渴。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乾咳、便秘和難產。

烹飪食用

1、豬肉的吃法繁多,烹製方法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從營養保健角度說,以燉、煮、蒸為好,炸和烤最差。因為在炸、烤的高溫下,肉的蛋白質會變性生成苯並芘等有致 癌作用的化學物,故應儘量避免,燒焦的肉是不能吃的。煮爛的肉較易消化,蛋白質水解成胺基酸溶入湯中,湯不只味鮮,還富有營養,而且,經4~5個小時的燉 煮,肉中的膽固醇含量能減少50%以上。
2、豬肉烹調前不要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絛蟲。
3、豬肉屬酸性食物,為保持膳食平衡,烹調時宜適量搭配些豆類和蔬菜等鹼性食物,如土豆、蘿蔔、海帶、大白菜、芋頭、藕、木耳、豆腐等。
4、食物相剋: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

飼養技術

營養需要

  1. 能量:肉豬的能量需要為每日攝人消化能約29 兆焦耳,飼料標準為每公斤約12. 5 兆焦耳。飼料能量的來源主要是玉米、高粱為主的穀物飼料。
  2. 蛋白質:肉豬的蛋白質需要為每日攝人粗蛋白質約300 克,飼料標準為粗蛋白質的含量約巧%。蛋白質的來源主要是以豆粕為主的餅粕類飼料和魚粉等動物性飼料。
  3. 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豬的正常生理機能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微量低分子有機化合物,是形成動物機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原料。主要以輔酶和催化劑的形式廣泛參與體內代謝的各種化學反應,從而保證機體組織器官的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正常。豬對維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其作用非其他營養物質所能替代。維生素供應不足,會產生嚴重的缺乏症,給生產帶來損失。維生素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是指能溶於脂肪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水溶性維生素是指能溶於水中的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4. 礦物質:礦物質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有密切關係,是豬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礦物質可分為常量元素(如鈣、鎂、鉀、鈉、磷、硫、氯)和微量元素(如鐵、銅、鈷錳鋅等)。豬最易缺乏的是鈣、磷、鈉、氯四種。
  5. 脂肪:脂肪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熱能。脂肪分解時產生的課利用熱量,比蛋白質或水化合物的高2.25倍。脂肪還能幫助吸收某些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及胡蘿蔔素等。
  6. 水:水占豬的體重的55%—65%。豬的一切機能活動都需要不斷供水來維持。因此飼養豬每天都需要提供大量的清潔飲水。

採食行為

豬的採食行為的突出特徵,餵食時,豬都力圖占據食槽有利位置,有時將前肢踏入食槽,因此食槽應注意加設攔擋。豬自由採食,白天6~8次,夜間4~6次,每次10~20分鐘,豬採食具有競爭性,群飼較單飼豬吃的快,吃的多,增重快,豬的採食量隨體重的增長而增加,生長豬的採食量一般為體重的3.5%~4.5%。吃乾料的小豬每晝夜飲水9~10次,吃濕料的平均2~3次,吃乾料的每次採食後立即飲水,任意採食的豬通常採食與飲水交替進行,限飼時,豬則吃完所有料後才飲水。
家豬
並且豬是雜食性動物,食量大 豬胃的類型介於肉食動物簡單胃和反芻動物複雜胃之間,飼料利用廣泛而多樣,胃內沒有分解粗纖維的微生物,所以豬的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不應太高,用青粗飼料餵豬時,要注意調配一定量的精料。
豬還習慣於拱土採食,這是由於豬鼻的構造適於掘土,自出生後一周左右,即能得鼻尖掘土採食。這是豬的本性,故豬舍床面必須經常保持清潔、乾燥,以免引起下痢。

調節習性

生長育肥豬的最適宜溫度是20~24℃。仔豬的適宜溫度為22~32℃。當環境溫度不適宜時,豬表現出熱調節行為,以適應環境溫度。
當環境溫度過高時,豬會自覺在糞尿或濕處打汪,為了有利於散熱,躺臥時四肢張開,充分伸展驅體,呼吸加快或張口喘氣。
當溫度過低時,豬則蜷縮身體,最小限度的暴露體表。站立時表現夾尾,曲背,四肢緊收,採食時也表現為緊湊姿勢。

飼養管理

  1. 修好豬舍:豬舍的大小應根據養豬的多少而定。一般養10頭豬需16-20平米的豬舍,平均每頭豬占地面積1.6-2平米左右,豬舍最好是磚瓦結構,水泥地面,冬季能扣暖棚,夏季半敞舍飼養,即能防寒又能防暑。
  2. 備足飼料:開展直線育肥飼料是關鍵,直線育肥的肉豬,必須餵全價飼料,餵單一飼料是達不到直線育肥的目的,一般一頭豬一個育肥期5-6個月,需精飼料350公斤左右。
  3. 選好仔豬:從市場買仔豬要做到一問二選十看。一問是問這窩仔豬的父母是什麼品種,二選是本窩豬個頭大的豬,十看是:1、看食慾2、看皮毛3、看外貌4、看鼻鏡5、看眼睛6、看呼氣7、看咳嗽8、看四肢9、看糞便10、看排尿。根據各部位異常現象來確定是否是健康仔豬。
  4. 熟改生:熟改生是指熟食稀餵改為生食濕喂,這是豬飼養上的一項改革,也是養豬直線育肥的核心內容。熟改生可以使飼料中的營養物質維生素免受高溫而破壞,可省人工、節省燃料、減輕勞動強度,節約飼料,相反,稀湯灌大肚養豬,影響唾液分泌,沖淡胃液對消化不利,大量水分需要排出體外,造成生理上的額外負擔。生料濕餵按1:1比例把料和水拌勻悶2-4小時。冬長、夏短,一般是飼餵前2小時拌料,豬自由採食20-30分鐘後在食槽內加水,讓豬自由飲水,注意水的清潔,夏季涼水、冬季溫水,這種餵法叫“濕拌料、飲清水”。
  5. 養大豬改為適宜出欄:肉豬出欄根據育肥期日增重和料肉比,屠宰後的屠宰率和瘦肉率、生產成本等三個方面。由於飼料占養豬成本較大,所以日增重和料肉比在出欄體重上是首要指標。

繁殖技術

現代化豬場的繁殖技術主要是以人工授精技術為主的,人工授精技術可以提高優良種公豬的配種效率,降低公豬飼養成本,提高豬種改良效果和豬群整齊度,避免本交引起各種疾病發生等優點。在生產實踐中,推廣豬的人工授精技術應從公豬調教、徒手采精、稀釋保存、母豬查情、適時輸精、做好記錄等六個關鍵環節抓起。

分娩接產

分娩徵兆
  1. 乳房的變化
    母豬在產前15天左右,乳堤隆起,乳房腫脹,由後向前逐漸下垂,臨產期前3天,,中心膨脹發亮,腹底兩側象帶著兩條黃瓜一樣,乳房呈“八”字型分開並挺立,皮膚緊張,初產母豬的乳頭還發紅髮亮。
  2. 乳汁的變化
    當母豬前部乳頭能擠出乳汁時,約在24小時產仔;中間乳頭能擠出乳汁,約在12小時產仔,最後一對奶頭能擠出乳汁時,約4—6小時產仔。
  3. 母豬的表現
    臨產前母豬陰戶腫大,充血,顏色由紅變紫。母豬出現築巢行為(叼草絮窩)。當表現突然停食,呼吸加快,煩躁不安,時起時臥,頻頻排糞排尿,拉小而軟的屎,每次排尿量小,但次數頻繁等情況,說明當天即將產仔。
人工助產
母豬分娩時一般不需要幫助,分娩過程中決定是否需要助產至關重要,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一方面,不需急於助產,因為助產會增加產道感染的危險性;另一方面,如果分娩過程不順利,又沒有及時進行助產,不僅會增加死胎,降低仔豬生活力,而且還會造成母豬死亡。
避免濫用催產素
通常,當母豬分娩過程較慢時,有的飼養員或初學獸醫人員,為求快速分娩,喜歡用“催產素”(縮宮素)來催產。值得注意的是催產素的使用是有一定適應症的,不能濫用,更不能超劑量使用,如果使用不當,不僅催產不成,反而會造成胎兒窒息而死,母豬子宮破裂而亡,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其實仔豬出生慢的原因很多:(1)產道里有一頭大的仔豬,而骨盆腔又相對狹窄。(尤其是初產母豬或過於肥胖的或雙肌臀品種豬)(2)同時有兩頭仔豬出生,堵在交叉部。(3)胎位不正。(4)已分娩很長時間,母豬虛弱,子宮陣縮無力。(5)產房中溫度過高或冬季生煤爐造成氧氣不足,二氧化碳過高,舍內氨氣過量等。
分娩護理
  1. 臨產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母豬體表,尤其是乳房、外陰及臀部,檢查乳頭是否被“乳塞”堵住,並清除之。同時將所有乳頭頭幾滴奶擠掉。
  2. 仔豬出生後應立即將其口、鼻粘液清除擦淨。當仔豬裹在胎衣里,先出一個大水泡時,就要儘快撕破胎衣,把仔豬從胎衣中取出來;當胎膜蓋住鼻子和嘴時,要及時把胎膜從仔豬鼻子和嘴上扳開,並用抹布將豬體身上的羊水擦乾或在豬體上塗一層騰駿“潔體鍵”或“密斯陀”。
  3. 搞好“假死”胎兒救助。“假死”,是指心臟仍有跳動而呼吸停止,舌伸出口外,其原因多是因產程過長,羊水嗆到肺里,或粘液堵住鼻孔,無法正常喘氣。為此,首先要用毛巾將口鼻部粘液擦乾淨,然後進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有幾種方法,一是左手倒提仔豬後腿,右手有節奏輕輕拍打其胸部,使粘液從肺中排出。二是讓仔豬四肢朝上,一手托住肩部,一手托住臀部,一屈一伸,反覆進行,直到出現叫聲和呼吸為止(屈伸動作應與豬的呼吸頻率相近,每分鐘約50~60次)。
順產接產
順產的接產的原則是不要過多的人為干預,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因為分娩是種的延續中的其中的一個過程,母豬與胎兒都是有能力完成這一過程的。人為的干預,尤其那些不符合豬分娩生理特點的干預有礙正常分娩機理的發揮,甚至造成胎兒傷殘、死亡,造成產後少乳、無乳以及產後感染。
  1. 順產母豬分娩時只需在陰門外接產
    當母豬出現努責就要注意,一般努責幾次歷時幾分鐘到一刻鐘就會產出胎兒。接產者迅速用手接托胎兒,最好不要墜地,若胎兒已經衝破胎膜囊,應立即擦乾胎兒口鼻黏液,若胎兒被胎膜囊包裹,應第一時間撕破胎膜囊,讓新生豬能自主呼吸。
  2. 處理好臍帶
    豬仔的臍帶長,常常在臍帶里滯留有大約2~3毫升血液(即臍血,內含多量的造血幹細胞)。接產員應將仔豬放在地板下,半仰臥,右手輕握臍帶遠端。左手從遠端向臍眼勒臍帶,讓臍血經臍肝管注八仔豬體內。一頭新生仔豬約有80毫升血液,含有多量幹細胞的數毫升臍血對新生仔豬而言是很珍貴的。因此要反覆勒回臍血。直至臍動脈停止搏動為止。臍血若留在殘存臍帶中,會成為細菌的良好的培養基,因此,臍血必須完全勒回到臍肝管內。
  3. 斷臍工作
  4. 具體的斷臍工作,用戶可以參考母豬順產時之斷臍工作。
  5. 乾燥燥體表皮膚
    斷臍後,立即將新生仔豬放入盛有乾燥粉的盆中,用它們塗布全身,吸乾胎水,並輕輕拍打掉附著在皮膚上多餘的十燥粉末。將新生豬放進保暖箱中。
預產期推算
從母豬交配受孕的月數和日數加3個月3周3天;即3個月為30天,3周為21天,另加3天,正好是114天,即是妊娠母豬的預產大約日期。例如配種期為12月20日,12月加3個月,20日加3周21天,再加3天,20日加3周21天,再加3天,則母豬分娩日期,即在4月14日前後。
家豬預產期推算表家豬預產期推算表

豬病防治

豬瘟防治

  • 防治措施
治療方案:雖然沒有特效藥,但可以進行對症治療和預防繼發感染。
  1. 進行豬瘟疫苗的主動免疫 確診為豬瘟後,應該迅速的進行全豬群的緊急豬瘟疫苗免疫,免疫的劑量在每頭6~10頭份。
  2. 因為在豬瘟發生後,往往並發豬的其它細菌病、原蟲病,所以在緊急免疫的同時,應該同時用抗生素進行豬瘟的併發症的對症治療,如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等。出現高熱現象的病豬,應該使用氨基比林、安乃近等注射液進行退熱治療。
  3. 使用中草藥劑、維生素製劑進行輔助治療,可以增強病豬的體質,促進病豬病情的恢復。可以選用如:黃芪多糖、VB1、VC等。
  4. 免疫接種。接種豬瘟免弱毒疫苗或與豬丹毒、豬肺疫製成的二聯苗或三聯苗。
  5. 開展免疫檢測。定期從免疫豬群中抽檢免疫豬是否達到保護水平,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正向間接血凝試驗等方法開展免疫抗體檢測。
  6. 加大免疫劑量。套用4倍量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對可繁母豬進行配種前注射,結合檢測淘汰隱性感染豬即可有效切斷持續感染(亞臨床感染)一胎盤感染一母豬繁殖障礙一仔豬持續感染的惡性循環
  7. 制定科學合理免疫程式,提高免疫密度。
  8. 及時淘汰一些經免疫後抗體水平仍然低下、或病原血清檢測陽性豬,淨化種豬群。
  9. 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建立種公豬及種母豬血清監督系統和有效的公豬認證及記錄系統,並與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獸醫站建立有效的聯繫。
  10. 做好豬場、豬舍的隔離、衛生、消毒和殺蟲工作,減少豬瘟病毒的侵入。
  • 疫情處理
  1. 發生豬瘟的地區或豬場,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規定採取緊急、強制性的控制和撲滅措施。
  2. 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包括發病豬的數量、死亡的數量、發病地點及範圍、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驗結果,並逐級上報至國務院畜牧獸醫主管部門。
  3. 由當地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劃定疫區、疫點。
  4. 由縣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布封鎖令,對疫區實行封鎖。控制疫區內豬及其產品的流動。
  5. 處理病豬,做出無害化處理。
  6. 緊急預防接種。疫區裡的假定健康豬和受威脅地區的生豬立即接種豬瘟免弱毒疫苗。注射時每頭豬要換一個針頭,並可適當增加劑量至2~5頭份,但不得套用與豬丹毒、豬肺疫製成的二聯苗或三聯苗。
  7. 消毒:嚴格消毒被污染的場地、圈舍、用具等,污水和污物要嚴格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糞便堆積發酵、無害化處理。
  8. 對疫情採取緊急措施後,詳細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包括上、下游地區傳染情況。對疫區以及周邊地區進行監督。最後一頭病豬死亡或撲殺後,經過一個潛伏期的觀察,並經徹底消毒,可報請原發布封鎖令的政府解除封鎖。

口蹄疫防治

主要症狀
豬口蹄疫病毒大量存在於病豬的水皰液,痂皮及淋巴液中,本病傳播快、發病率高、致死率低。病豬發病初期體溫至40℃以上,精神沉鬱,食慾下降,1-2天后體溫正常,口腔、嘴唇、蹄冠、蹄踵、趾間隙、副蹄部位出現水皰、破潰、糜爛、潰瘍。
  • 預防
  1.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圈舍內清潔、乾燥,平時多注意通風。
  2. 定期對豬圈進行消毒。
  3. 每年定期接種豬口蹄疫滅活疫苗免疫球蛋白高熱金針進行預防。
  • 治療
若剛起水泡,水泡沒有破裂,只需用河南天行健的口蹄一針靈注射一次,水泡即可乾癟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圍的水泡已破潰,流血,甚至蹄殼已脫落,需用口蹄一針靈注射兩次,水泡破潰處可結痂。每瓶100kg體重配合核酸肽連續注射2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