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車蒲輪

安車蒲輪

車輪用芳香的蒲葉包裹著的、可以安然地坐著搭乘的馬車。

古代馬車車輪為全實木製,行進在山地或砂石路面時,自然顛簸不已,而能在車輪上纏扎厚實的蒲草葉,自然能起到不小的減震抗衝擊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車蒲輪
  • 出處:《漢書·武帝紀》
  • 拼音:ān chē pú lún
  • 解釋:車輪用芳香的蒲葉包裹著的、可以安然地坐著搭乘的馬車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相關詩句,故事簡介,試作淺析,擴展閱讀,關於枚乘,詞語辨析,用法,示例,詞性,

成語解釋

安車蒲輪
古代馬車車輪為全實木製,行進在山地或砂石路面時,自然顛簸不已,而能在車輪上纏扎厚實的蒲草葉,自然能起到不小的減震抗衝擊作用。。
詞語分解
【安車】: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供年老的高級官員及貴婦人乘用。高官告老還鄉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安車多用一馬,禮尊者則用四馬。
【蒲輪】:指用蒲草裹輪的車子。轉動時震動較小。古時常用於封禪或迎接賢士,以示禮敬。

成語典故

【出處】:
《漢書·卷六·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壁,征魯申公。” 唐·顏師古注曰:“以蒲裹輪,取其安也。”(束帛加壁:即以束帛加飾於車身內壁)
《漢書·卷五十一·枚乘傳》:“武帝自為太子聞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車蒲輪征乘,道死。”
【同義詞】
安車軟輪:安車的輪子用蒲草包裹,以防顛簸。用以迎送德高望重之人,表示優禮。同“安車蒲輪”。
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本紀》:“冬十月壬子,幸辟雍,初行養老禮。詔曰:‘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禮,而未及臨饗眇眇小子,屬當聖業。閒暮春吉辰,初行大射;令月元日,復踐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車軟輪,供綏執授。’ ” 唐·李賢注引宋均曰:“軟輪,以蒲裹輪。”
【示例】:申公待聘,安車蒲輪。 ———明·張岱《壽周霞城八十》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對賢能者的優待。

相關詩句

作者
詩題
詩句
戎昱
贈韋況徵君
回看藥灶封題密,強入蒲輪引步遲。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一朝下蒲輪,清輝照岩廊。
權德輿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之
四方有翹車,上國有蒲輪。
權德輿
戲和三韻
前詔許真秩,何如巾軟輪。
權德輿
送崔諭德致政東歸
懿此嘉遁士,蒲車赴丘中。
汪遵
招隱
早攜書劍離岩谷,莫待蒲輪輾白雲。
王維
贈東嶽焦鍊師
頻蒙露版詔,時降軟輪車。
白居易
題贈鄭秘書徵君石溝溪隱居
蒲輪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竇群
中牟縣經魯公廟
還將文字如顏色,暫下蒲車為魯公。
羅鄴
費拾遺書堂
自憐葦帶同巢許,不駕蒲輪佐禹湯。
翁洮
贈方乾先生
不愛春宮分桂樹,欲教天子枉蒲輪。
賈島
送友人如邊
蒲輪待恐晚,求薦向諸方。

故事簡介

漢武帝劉徹年幼時讀枚乘的賦時,讚不絕口,對其人也心嚮往之。即位後,他立即派人,用“安車蒲輪”(車輪用芳香的蒲葉包裹著的、可以安然地坐著搭乘的馬車),也就是用當時最為隆重的方式,把枚乘接到皇宮裡來做自己的老師。可惜的是,枚乘那時已年老體邁,經受不住道路顛簸和長途奔波了,還遠未到長安,老人就在征途中無奈地默默地去了。

試作淺析

漢武帝聞知枚老已先行離去必然很悲傷(因為那時的漢武帝或許還從未見過枚乘本人),然而這則故事也從側面暴露了漢武帝急功近利而忽略常識、不計後果的封建君主之慣有本性!
——— 如果漢武帝能顧及一點常識,就不會千里迢迢將年邁體衰的枚乘就這么急匆匆地接過來,枚乘因而也能保住一條老命。雖然枚乘其時已然病弱體衰而氣息奄奄,恐不久於人世,但漢武帝若真那么做了,也實屬仁義體恤之舉,而這對於“罷百家獨尊儒”的漢武帝自己而言,也算得上是一次以身作則了。可惜漢武帝並沒有這么做,而是硬生生將枚乘老人請了來,結果老人死在了來的路上。
——— 這還能叫“求賢若渴”么?這就是赤果果的自私自利呀!漢武帝好歹還以雄才大略、文武並重著稱於史,而那些昏君聵主呢?豈不是較之武帝惡劣更甚?那么,這些帝王們都是從不學習、沒有文化修養的嗎?不是吧?但他們有的為何遍涉經史,卻仍然昏戾無道呢?也許,他們大都是學到看到沒做到吧?
所以,竊以為 從政為官者當習儒,而統治者、領導人就更應習儒。正所謂 有賢臣百不若有明主一,有邪佞眾不抵一昏聵君。如此道理上適用於國,下適用於民,而中適用於公司企業、團隊集體。一國之法儒,因循於上也;一民之法儒,因循於心也;一公司企業、一團隊集體之法儒,因循於領導骨幹也。風不正當責乎上,理不彰自由乎王。

擴展閱讀

關於漢武帝
——— 關於漢武帝,引用幾位歷史名人的評價語:
  • 曹植:“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蠻,恢拓土疆。簡定律歷,辨修舊章。封天禪土,功越百王。”
  • 班固:“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 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 石劍(1995年5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梅山街道人):歷史學家對漢武帝所持感情複雜。一方面他被公認為打擊了匈奴並大大擴張了中國版圖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時期中國疆土擴大了兩倍,大部分他新納入版圖的領土都成為中國固有疆域的永久組成部分。他締造的帝國超過了同時期的羅馬帝國並領先於整個世界,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他更大的成就是促進了儒學,儒學成為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學說直到1912年君主制被推翻。另一方面,許多歷史批評家指責他的奢侈、迷信和他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政治負擔。他經常被人與秦始皇相提並論,世人將之合稱為“秦皇漢武”。他的確和秦始皇一樣,他用嚴厲的刑罰系統統治整個國家,卻又是一個富傳奇性色彩的人物。
  • 趙翼(清人)在《廿二史札記》中指出:“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漢武帝北擊匈奴,使得匈奴勢力分崩離析;他通西域,引得萬國來朝;他經營東南,使得珠江流域進入統治範圍;他開拓遼東,勢力伸到朝鮮半島。在他那個時代所開拓的疆土,從閩粵瓊崖直到川黔滇,從于闐阿爾泰到黑吉遼,勾勒了日後兩千年間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而這個帝國影響力所輻射的範圍,由鹹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直到朝鮮半島;由貝加爾湖一直到印度支那
  • 翦伯贊:“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
  • 毛澤東:“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 朱熹:“武帝天資高,志向大,足以有為。末年海內虛耗,去秦始皇無幾。輪台之悔,亦是天資高,方能如此。”
  • 吳裕垂:“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勞民也,蓋欲復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盡去後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捨我其誰之想。於是承累朝之培養,既庶且富,相時而動,戰以為守,攻以為御,匈奴遠遁,日以削弱。至於宣、元、成、哀、單于稱臣,稽玄而朝,兩漢之生靈,並受其福,廟號‘世宗’,宜哉!”
  • 虞世南:“漢武承六世之業,海內殷富,又有高人之資,故能總攬英雄,駕御豪傑,內興禮樂,外開邊境,制度憲章,煥然可述。方於始皇,則為優矣。至於驕奢暴虐,可以相亞,並功有餘而德不足。”
  • 馬周:“孝武皇帝雖然窮奢極侈,但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後,即有武帝,則天下必不能全。”
  • 汲黯:“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
  • 司馬光:“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 司馬貞:“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
漢武帝與秦始皇一樣,也是仗著雄才大略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其對中華文化所做出的創舉和貢獻十分豐厚,相應地對當時人民帶來的悲苦與災難也要深重許多。這兩位帝王之著眼點都在千百年之後的後世,他們有著無盡的野心和欲望,想要稱雄於天地、留名於萬古,想要他們的王朝傲視於四海、鹹服於八荒。正因為他們各種欲望太強,所以才幹出了一系列勞民傷財、窮兵黷武、大興土木的事情來。
當然,我們若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看,秦皇和漢武自然是該受批評的,但若從歷史發展的巨觀角度來看,秦皇和漢武所做的貢獻又著實令人感嘆。

關於枚乘

枚乘,字叔,生於淮安,故居座落在肖家湖畔。枚乘從小對文學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後來他寫辭賦出了名,就離鄉遠遊尋求生活的出路。不久,他來到了物阜民豐的廣陵(今江蘇揚州),在吳王劉濞(音“避”)帳中做了一名郎中文學侍從)。
枚乘不僅善於文辭,而且富有膽識,當他得知吳王劉濞正在醞釀反叛漢朝廷時,便及時上書勸阻,但劉濞不予理睬,他就毅然離吳投梁,被梁孝王劉武奉為上賓,為了維護統一,制止分裂,枚乘再一次上書諫阻吳王,但吳王一意孤行,仍然不予理睬。
公元前154年,劉濞聯合其他六個王國起兵反叛中央朝廷,結果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就被漢景帝派遣大將軍周亞夫平定了下去。由於枚乘屢次上書,所以他善諫的聲名大著,漢景帝任命他為弘農都尉,但他不樂意擔任地方官吏,覺得還是作賦論文自在,於是稱病辭官,復回梁國
梁孝王劉武的賓客都善作賦,但以枚乘為最高。劉武死後,賓客盡散,枚乘回淮安老家居住。漢武帝劉徹做太子時就已仰慕枚乘的名聲,待到即位以後,特地用“安車蒲輪”徵召他到京城長安去,此時枚乘已年邁體衰,結果病死在途中。
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其中的《七發》是他的代表作。

詞語辨析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對賢能者的優待

示例

申公待聘,~。(·張岱《壽周霞城八十》)

詞性

中性成語;古代成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