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國家4A級旅遊區

安溪國家4A級旅遊區

安溪國家4A級旅遊區,安溪縣的清水岩

清水岩位於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於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內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是國家 A AA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地。清水岩是全國惟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岩寺,景區內樓閣殿宇巍峨宏偉,水色山光秀麗神奇,文物古蹟星羅棋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溪國家4A級旅遊區
  • 地理位置安溪縣
  • 景點級別:4A級
  • 類型:風景旅遊區
景點簡介,景觀介紹,安溪清水岩,蓬萊仙境,歷代住持,

景點簡介

現存文物古蹟中,宋代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現代,其中宋代“岩圖”碑最為珍貴,系省級保護文物。
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景觀介紹

安溪清水岩

清水岩原名張岩,北宋永春岵山陳普足禪師在此修行,見泉石清冽,改名建寺。1101年普足禪師圓寂。鄉人刻沉香木像敬奉,號“清水祖師”。隨著鄉民遷居,分爐敬祀,現台灣有清水祖師廟60多座。東南亞華僑聚區,如馬來西亞檳城著名的“蛇廟”,也供奉清水祖師。
清水岩廟宇依山而築,下臨深壑,為三層樓閣式。一層昊天口,二層祖師殿,三層釋迦樓。三層兩邊各有檀樾廳、觀音廳、芳名廳。殿後有宋建清水祖師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築三重檐方亭。殿宇紅磚牆、青灰瓦,危樓重閣,隱在青松翠竹、煙嵐繚繞的山頂,典雅壯觀。  
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蓬萊仙境

岩宇附近有各具特色的景致:“獅喉”、“清珠簾”、“方鑒壙”、“枝枝朝北”、“羅漢松”、“覺亭”、“石栗櫃”、“岩圖碑刻”、“三忠廟”等。“清珠簾”,“一泓清水流千古,四望蒼山壘萬重”;“枝枝朝北”為古樟樹,相傳為感岳飛蒙難而枝杈北向;“岩圖碑刻”系浮雕清水岩石全景碑,明代立,是罕見的古“導遊圖”。沿山麓向上還有半嶺亭、護界宮和袈裟石、石船、石臼、石狗……千姿百態。廟宇後峰巔有四根石筍,挺峭扦天,誠為奇觀。
從南寧景炎二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經續建、重建、擴建 、改建、重修達三十多次。岩宇依山面築,面臨深壑,作樓閣式,分三層。第一層昊天 口,第二層祖師殿,第三層迦樓;左右翼鐘、鼓樓、檀、觀音廳、芳名廳、僧舍等分立 於東西兩邊。崇樓曲閣,層迭回護,從遠一看,外觀猶如“帝”字,氣勢磅礴,巍 壯 觀,相傳 有九十九間房屋,現存為明 清及近代建築。 岩宇四周還有許多文物古蹟,奇觀異景點綴其間。殿後岩上有埋藏清水祖師骨灰的 宋代“真空塔”,中殿後巨石下有一竅然深邃的岩洞“獅喉”,殿前出山門有裂竹、清 珠簾、方鑒塘、石面盆、羅漢松、覺亭、石粟櫃、浮雕“岩圖”碑及護碑亭、枝枝朝北樹,最後珍貴的是“岩圖”碑及護碑亭,枝枝朝北樹,三忠廟,瞰龍亭,清水山莊,龍宮 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珠簾的指每逢春夏兩季,山門左側的懸崖峭壁上,石縫裡會 迸出如珍珠的水滴,陽光一照,美似五顏六色的珠簾垂掛,枝枝向北樹是一株七個孩童 展手相拉難於合抱的古樟樹,因地勢,氣流和風向的關係,它的枝枝權權幾乎向北伸展 。
傳說南宋初,抗金民族英雄岳飛被嫣臣秦檜所害,感動了這株樟樹,故枝葉全向北伸 長,以表示紀念。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共有二十多方,涉及年代:宋、元、明、 清以至現代。就書體而言,有篆、隸、楷、行。以楷、行為最多。其中宋代“岩圖”碑 為珍貴。在清水岩的最高處還有四枝石箏,拔在南昌起,嶙峋俏麗。再從蓬菜鶴前橋起 步,沿途還有半嶺亭、護界宮、袈裟石、丹臼、石雞、石狗等千姿百奇的奇岩怪石。真 是天然景然美不勝收,遊人至此恍如置於“蓬菜仙境”之中。

歷代住持

陳普足,人稱“清水祖師”,福建永春人,宋慶曆七年(1047年)生。自幼出家於大雲院,講經求懺。及年長,結庵高泰山。後聽說大靜山明禪師道行高深,進山參拜,以師禮事之,精研大、小乘,深有體會。辭歸時,明禪師授以法衣,囑其今後行事需以利物濟民為志。離大靜山後,初歸高泰山,不久移居麻章庵。謹遵師教,多次募款,修造橋樑數十處,又廣施醫藥,救死扶傷。每遇天旱,則設壇祈雨,其至誠感人。由是名聲大著。
元豐六年(1083年),清溪(今福建安溪)大旱,普足應邀赴張岩祈雨,果沛甘霖,鄉人大悅,懇請普足長期駐錫。於是,鄉紳劉公銳獻張岩山林田地,鄉人集資,為其構屋數椽,供其居住。普足見張岩石泉清冽,改名清水岩
普足駐錫清水岩後,當年便募款建造通泉橋與谷口橋。10年後,又建汰口橋。為方便鄉人就醫,在山下洋中募建“洋中亭”,經常在亭中義診施藥。還不辭辛勞,遠赴汀州及漳州所屬各縣,為人治病驅疫,效驗甚著。岩寺本較簡陋,經與徒弟楊道、周明等三度修葺、擴建,並在周圍廣植竹木,十餘年間蔚然成蔭。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普足在清水岩坐化。生前,曾以後事囑劉公銳:“形骸外物,漆身無益。”鄉人葬普足於清水岩後,運石建真空塔,又以沉香木刻像供殿中。
普足死後,事跡在安溪一帶廣為流傳。台灣和東南亞各地的安溪籍鄉親、僑胞聚居之處,多建有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其建築模式也多仿原寺。
惠清 南宋寶慶年間,住持清水岩。原出身於儒家,為僧後改建恢廣岩宇,功跡顯著。
惠然 南宋景定或鹹淳年間到宋末元初,住持清水岩。景炎二年(1277),清水岩發生火災而離岩。住岩期間,曾募建永安橋於後垵。
一果 南宋末期到清水岩,至元皇慶年間卒。曾重建岩宇。
崇遠 住持清水岩於元皇慶年間(1312~1313),至明初卒。繼續一果未竟之業,完成岩宇構築。此外曾在安溪縣城創建登山橋和龍津橋。
正隆 長居於清水岩始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萬曆十八年(1590)卒。住寺期間曾募建岩宇,經二十餘載始完成。
智慧 清同治十年(1871)住持清水岩。宣統元年(1909)卒。持守戒行,收納弟子70多人,分住各寺。興修岩宇全部完成,名著遐邇。
禮缽 民國三十年(1941)住持清水岩。1957年卒。生前清苦奉佛,修岩宇,功跡頗著。
謝金盾(如慧法師)
陳自文(慈雲法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