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縣(安徽省毫州市渦陽縣)

渦陽縣

安徽省毫州市渦陽縣一般指本詞條

渦陽縣,隸屬於安徽省亳州市,位於安徽省北部,淮北平原中部,與豫、魯、蘇三省毗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全縣總面積2107平方千米。

渦陽縣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處皖、豫、魯三省交界,青阜鐵路縱貫南北,北連隴海線,東接京滬線,南通京九線。省道S307、S202交匯渦陽縣城,東接合徐高速,西連商阜高速,南通寧洛高速,濟祁高速橫貫渦陽。渦河橫貫東西,四季通航,單船最高通航能力達800噸,通淮河入長江。境內人文景觀眾多,存有天靜宮東太清宮范蠡冢遺履橋嵇康墓陳摶臥跡紅城子遺址張樂行故居等古蹟。

2018年,渦陽縣轄3個街道、20個鎮,另設有1個開發區,總人口170.3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0.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14.9:43.8:41.3,以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17739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4.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1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6416元、11956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渦陽縣
  • 外文名稱:Guoyang County
  • 別名:肥水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安徽省亳州市
  • 下轄地區:3個街道、20個鎮,另設1個開發區
  • 政府駐地:渦陽城關街道紫光大道
  • 電話區號:0558
  • 郵政區碼:2336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中部
  • 面積:2107平方千米
  • 人口:170.35萬(2018年)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天靜宮、東太清宮、范蠡冢、遺履橋等
  • 火車站渦陽站亳州南站古城東站
  • 車牌代碼:皖S
  • 行政區劃代碼:341621
  • 地區生產總值:300.3億元(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置郡縣,渦陽故地分屬銍和城父兩縣,皆屬泗水郡。下城父聚在今縣城附近。
渦陽縣
西漢初,改泗水郡為沛郡,縣境分屬銍、城父、山桑(今曹市集北)、扶陽(在舊福寧鎮附近)和汝陰縣(今縣南部)。銍、城父、山桑、扶陽四縣屬沛郡。汝陰縣屬汝南郡。東漢初,城父、山桑改屬汝南郡。渦陽縣境在沛郡與汝南郡交接處。東漢屬豫州刺史部(今安徽亳州)。
漢魏之際,曹操統一北方,縣境屬譙郡(今亳州)。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以礁為“先人舊郡”,稱為瞧國。縣境地接礁南。晉改譙國為譙郡,城父、山桑、銍等縣皆屬此郡。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將丹城併入臨渙;十六年(596年),改渦陽縣為淝水縣;十八年(598年),將浚儀恢復為城父縣,屬亳州。隋煬帝大業初年,淝水縣又改為山桑縣,屬譙郡(今亳州)。此時,縣境分屬城父、山桑、臨渙、汝陰等縣地。
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山桑屬譙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譙州,割屬亳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蒙城縣屬亳州。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從宿州割臨渙,與譙、城父、鄧、蒙城等縣同屬亳州,隸淮南東路。宋南渡後,縣境屬金。紹興十一年(1141年),和議成,以淮水中流劃疆。金將蒙城改隸壽州。此時,縣境分屬潁、亳、宿、壽4州。
元朝統一中國,一度以民戶稀少,並城父入譙縣,後又復置,屬亳州。至元八年(1271年),從汴梁路分置歸德府,下轄亳、宿兩州,縣屬亳州。至元三十年(1293年),分置汝寧府,下穎顧州。此時,蒙城屬安豐路壽春府。上述3府均由“河南江北行中書省”統領。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從歸德府劃出宿州;三月,從汝寧府劃出潁州,與蒙城縣同屬鳳陽府,直隸南京。弘治九年(1496年)十月,設義門巡檢司。
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縣境屬“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使左司為安徽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年),將蒙城改屬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府,亳州、蒙城同屬潁州府。宿州屬鳳陽府。
辛亥革命後,取消府制,縣境一度屬淮泗道。後在潁州設立阜陽專署,轄渦陽縣。
民國二十九年一月(1930年),為加強根據地建設,共產黨成立渦北抗敵聯合會,轄原渦陽下屬8個區。民國三十四年至民國三十六年(1945年—1947年),為適應當時形勢發展需要,共產黨在縣境北成立雪渦縣,縣境西設立渦亳縣,縣境南立渦陽縣,縣境東立宿蒙縣,隸屬皖北專員公署第三公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將4縣占有的原渦陽縣境,仍歸併為渦陽縣。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後,阜陽專員公署駐阜陽縣城,轄渦陽縣。
1965年5月以前,縣境屬安徽省阜陽地區專員公署。“文化大革命”初,廢專員公署,設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9年,設立阜陽地區行政公署,仍轄渦陽縣。
1996年7月,撤銷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改設阜陽市,仍轄渦陽縣。
2000年5月,縣級亳州市升格為地級亳州市,渦陽縣劃歸亳州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渦陽縣下轄20個鎮、3個街道,另設1個開發區,即:城關街道、星園街道、天靜宮街道;西陽鎮、渦南鎮、楚店鎮、高公鎮、高爐鎮、曹市鎮、青疃鎮、石弓鎮、龍山鎮、義門鎮、新興鎮、臨湖鎮、丹城鎮、馬店集鎮、花溝鎮、店集鎮、陳大鎮、牌坊鎮、公吉寺鎮、標里鎮;安徽渦陽經濟開發區。縣政府駐渦陽城關街道辦紫光大道。
渦陽縣地圖渦陽縣地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渦陽縣地處皖豫兩省交界處,位於皖北地區,地處亳州市中心地帶,渦河中游,九州之中,有"皖北門戶"之稱。介於北緯33°27′至33°47′,東經115°53′至116°33′之間。北臨河南省永城市、淮北市濉溪縣,南臨利辛縣,西靠亳州市譙城區,東臨蒙城縣,總面積2107平方千米。
渦陽縣地圖

地形地貌

渦陽縣82.4%的面積為早期河間平原,由早期河流淤積而成。由於降雨、河流侵蝕和人類活動等影響,部分地區形成零星湖坡窪地和莊戶地。境內渦河橫界東西,將縣境分為渦南、渦北兩個自然區域。縣境17.6%的面積為黃泛區平原,分布在渦河兩沿。從河上游至下游,寬度逐漸減小,呈“∨”形。其地面一般高出兩邊河間平原區面1米左右,是渦河的天然堤防。縣境內地勢平緩,呈不規則的四邊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面高程平均海拔26.5—33.5米,地面自然坡降為1/9000。縣境地貌分為兩種類型:渦河北自然區有龍山、東山、西山、石弓山、郭獨山齊山、輝山。零星分布在渦河以北,占地總面積6.22平方千米;其次為渦河南北南岸河間平原,是縣境最主要的地貌類型,南片在渦河與西淝河之間,北片在渦河與包河之間。

氣候特徵

渦陽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徵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雨熱同步,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光、熱資源比較豐富。年平均氣溫15.1℃,極端最高氣溫40.3℃(1994年7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17.2℃(1991年12月28日)。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15.7小時。縣域內年平均降雨量851.6毫米左右,雨量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季節性變化明顯,一般夏季多,冬季少,春雨多於秋雨。年平均風速為2.3米/秒,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北、西北風,春秋季多偏東風。

水文特徵

渦陽縣河流均屬淮河水系,境內河流主要有淮河的一級支流渦河橫穿中部,兩岸支流呈葉脈狀,縣內流域面積1280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60.8%,其次是北淝河西淝河、釉包河流經縣境邊緣地區,流域面積分別為285平方千米、262平方千米和263平方千米。沿河有81條大溝流入。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渦陽縣水資源總量為7.0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4.01億立方米,常年可利用量為1.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相對豐富,淺層地下水資源年補給總量為4.18億立方米,年可開採量3.1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為505立方米,相當於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21%,屬貧水地區。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渦陽縣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0種:煤、油氣、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中有水泥用灰岩、飾面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河砂、陶瓷土、磚瓦用粘土;水氣礦產中有礦泉水等。已探明礦產地180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2處,小型礦床5處,小礦6處,零星資源l64處。燃料礦產煤是渦陽縣優勢礦產,占全省的八分之一,資源前景較為廣闊。含煤面積431平方千米,估算地質儲量32.5億噸。煤種以肥煤為主,其次為焦煤、瘦煤,個別煤層為氣煤。縣境內山石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是水泥用灰岩和建築石料用灰岩。山石礦產地分5山7處,資源儲量293萬立方米,占全市儲量的85.4%。磚瓦用粘土十分豐富,粘土礦產地157處,資源量1931萬噸。

生物資源

渦陽縣適宜暖溫帶各種植物生長,由於人為影響,原生植物不復存在,林木屬暖溫帶落葉闊葉類,呈網帶片結合狀分布,即農田林網、營造在主幹道路和大中型溝河堤壩上的林帶和村片林及農田成片經濟林。全縣主要木本類植物有楊、泡、桐、椿、楝、柳、桑、榆、水杉等50餘種;水生植物主要有蒲草、香蒲、菱、蓮藕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渦陽縣公安戶籍人口170.35萬人,戶數為34.77萬戶;全縣出生人口2.69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5.90‰;死亡人口0.44萬人,死亡率為2.6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30‰。

經濟

綜述

2018年,渦陽縣地區生產總值(GDP)30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0%,高於亳州市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與上半年基本持平,連續6個季度在全市居三縣一區第1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4.7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31.6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增加值124.0億元,增長12.4%。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5.8:44.2:40.0調整為14.9:43.8:41.3;一產比重下降0.9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三產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以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17739元,比上年增長7.4%。
2018年,渦陽縣完成財政收入24.4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18.7%。在全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同比增長7.6%,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12.7 %。財政支出70.0億元,同比增長9.1%,其中,城鄉社區支出同比增長4.7%,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1.5%,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同比增長16.4%,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同比增長36.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同比增長9.4%,教育支出同比增長12.4%。全年33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41.90億元(其中:中央、省、市財政分別投入資金11.72億元、4.76億元和 0.97億元,縣財政配套4.40億元,民眾籌資20.05億元)。
2018年,渦陽縣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4元,比上年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6元,同比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6元,同比增長10.2%。

第一產業

2018年,渦陽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8.73千公頃,比上年擴大7.02 千公頃,同比增長2.9%。其中,夏糧面積124.75千公頃,同比增長2.63%;秋季糧食播種面積123.41千公頃,同比增長1.36%。全年小麥種植面積122.11千公頃,同比增長0.79%;大豆種植面積80.12千公頃,同比增長3.49%;玉米種植面積41.09千公頃,同比下降2.88%;油料種植面積0.35千公頃,同比下降5.41%;棉花種植面積0.16公頃,同比增長6.67;蔬菜種植面積10.21千公頃,同比增長0.1%。
2018年,渦陽縣全年糧食總產量122.94萬噸,比上年減少0.51萬噸,下降0.41%。其中,夏糧總產88.68萬噸,同比下降1.23%;秋季糧食總產34.03萬噸,同比增長1.83%。小麥產量87.26萬噸,同比下降2.61%;大豆產量11.02萬噸,同比下降7.83%;玉米產量22.58萬噸,同比下降3.38%;油料產量0.19萬噸,增速與去年持平;棉花產量0.02噸,增速與去年持平;蔬菜產量39.72萬噸,同比增長0.18%。
2018年,渦陽縣全年共完成育苗面積0.53萬畝,四旁植樹272萬株,人工造林面積2.93萬畝,林木綠化率達23.55%。牲畜存出欄量較快增長:年末生豬存欄30.34萬頭,比上年增長34.49%;全年生豬出欄67.87萬頭,增長27.31%。肉類總產量7.2萬噸,同比下降1.37%,其中豬牛羊肉產量6.18萬噸,增長14.87%。禽蛋產量1.67萬噸,增長1.21%。漁業生產穩定發展:水產品產量1.33萬噸,同比下降6.99%。
2018年,渦陽縣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7.58萬噸,同比下降0.13%。農村用電量2.68萬千瓦時,增長2.68%。有效灌溉面積132.8千公頃,新增3.01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01千公頃;機電井40923眼。

第二產業

2018年,渦陽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9%,較上年同期提升4.0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速呈現下滑態勢,同比下降4.1%;股份制企業、大中型工業企業等增速平穩,同比分別增長16.4%和9.8%;而新建企業則增長較快,增幅比規模工業高了48.1個百分點,同比增長63.0%。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33.0%,製造業增長12.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6.5%。全縣2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20個行業產值實現增長,其中加工行業增長比較平穩,如農副食品加工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等同比分別增長8.5%和20.7%,而製造相關的一些產業則增長較快,如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01.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35.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89.6%。受亳州煤業入庫的的影響,煤炭開採和洗選業較去年同期也有很大提升,同比增長39.3%;另外9個行業產值有所下降,其中造紙和紙製品業下降48.7%,金屬製品業下降25.5%,食品製造業下降4.5%,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下降3.0%。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02.13%,比上年回落79.91個百分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89.16億元,同比增長2.1%;利稅18.14億元,增長0.52%,其中利潤14.69億元,同比下降4.3%。
2018年,渦陽縣建築業總產值116589.1萬元,比上年增長34.2%。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684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5207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4260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7731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8年,渦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07億元,比上年增長11.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0.39億元,增長1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6.68元,增長10.9%。按規模分,限額以上零售額32.40億元,增長12.7%;限額以下零售額94.67億元,增長10.4%。從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類值看,吃、穿、用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14.4%、20.1%和16.5%。在16個零售類行業中零售額超億元的行業有9個,其中增長快於全縣平均水平的有7個行業,分別是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1.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0.1%,金銀珠寶類增長18.9%,飲料類增長18.9%,日用品類增長16.5%,菸酒類增長15.3%,糧油、食品類增長14.4%;另外2個行業增長慢於全縣平均水平,分別是汽車類增長9.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7.5%。
2018年,渦陽縣全年進出口總額1511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出口12895萬美元,同比增長25.2%;進口2222萬美元,增長72.0%。貿易順差10673萬美元,比上年增加1664萬美元。新增外資項目3個,契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6萬美元,同比下降99.8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8427萬美元,增長10.6%。
2018年,渦陽縣入境旅遊人數5260人次,比上年增長24.7%;國內遊客381萬人次,同比增長7.95%。旅遊總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2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渦陽縣共有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6所,在校生1.13萬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2.05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3.8%,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普通國中89所,在校生5.18萬人,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國小301所,在校生12.29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受益學生17.5萬人。

科學技術

截至2018年末,渦陽縣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5萬人,比上年增加0.03%。科研機構43個,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機構5個。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265件,比上年增加39%;授權專利392件,比上年增加106%。
截至2018年末,渦陽縣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3個,其中系統內1個,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1293台(件),其中貿易結算類9833台(件),安全防護類1206台(件),醫療衛生類254台(件),環境監測類0台(件);年末全縣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個,安徽名牌產品14個。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渦陽縣全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劇場、影劇院4個,博物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6個,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5項。廣播電台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3.37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資料4.76萬卷(件、冊),庫館總建築面積0.69萬平方米。

醫療事業

截至2018年末,渦陽縣共有衛生機構515個,其中醫院18個、衛生院 2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 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696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834人,註冊護士2551人。醫院、衛生院床位5440張。全年診療391萬人次。村衛生室368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579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100%。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口144.21萬人,參合率101%。

體育事業

2018年,在國內的各類比賽中,渦陽縣運動員共獲得5枚金牌、3枚銀牌和6枚銅牌。“全民健身”系列主題活動蓬勃開展,全年共舉辦百人以上民眾體育活動22次,現代體育項目民眾活動33次,民間傳統體育民眾活動11次。

社會保障

2018年,渦陽縣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042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2%,與上年持平。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職工醫療保險人數分別為5.61萬人和4.8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3.71萬人,全年為0.061萬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全縣參加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4.81萬人和3.50萬人。年末被征地農民參保人數1.94萬人,覆蓋率10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穩步推進,參保人數89.89萬人。農村低保年末保障人數45147人,全年發放低保金1.02億元;城市低保年末保障人數1790人。年末全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79個,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床位7925張,收養各類人員2922人。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0.69億元,籌集公益金0.07億元。

環境保護

截至2018年末,渦陽縣共有環境監測站1個。城區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境內無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省、市監控的渦河渦陽段義門大橋、岳坊大橋水質情況為:入境義門大橋以CODcr單因子評價為IV類,出境岳坊大橋以CODcr單因子評價為IV類;境內西淝河水質為IV類,水質較2017年有所改善。

交通運輸

2018年,渦陽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全年公路里程為4057千米,同比減少24.71%;年末公車路數為113路,同比減少9.6%;年末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數為407輛,同比增加239.17%;年末實有出租汽車數為589輛,與上年同期持平。年末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9.96萬輛,比上年增長15.45%,其中私人汽車9.12萬輛,同比增長14.61%。民用轎車擁有量3.74萬輛,同比增長17.85%,其中私人轎車3.70萬輛,同比增長17.79%。
公路
S307線明光至亳州路渦陽段(原604線),東自蒙城縣向西北方向入縣境門戶西陽鎮,西至水陸要塞義門鎮,全長45.3千米;S202線蕭縣至淮濱路渦陽段(原501線),從東北濉溪縣入石弓鎮,經龍山鎮至楚店鎮,全長58.5千米。兩條省道交叉貫於縣城,分別連線合徐、商阜、寧洛、濟祁高速,通達豫、皖、蘇、魯、鄂等公路運輸幹道。
鐵路
青阜線北入青疃鎮,南出雙廟鎮,全長50千米,渦陽火車站位於縣城東郊。渦陽站已成為周邊地區客運、物資集結地和中轉站。縣境鐵路分別連線京滬鐵路和京九鐵路。

歷史文化

古墓葬
嵇康墓:在渦陽縣城東北30千米石弓山東之嵇山南麓,有一堌堆,相傳為嵇康墓。
范蠡冢:該冢又稱范蠡堌堆,或峨眉山。在渦陽縣城東南20千米處。建築全毀。唯土堆尚存,宛如土山。《中國名勝詞典》指為范蠡冢。
尹子堌堆:在渦陽縣城北3千米有尹子堌堆。相傳為尹喜之墓。墓高10米,占地畝許,無碑。1950年,當地居民掘見磚砌的墓門,為文物管理部門勒禁,復土封存。
張德墓:該墓在渦陽縣城東北35千米史家圩村東。墓前有碑、石羊、石猴等。“神道碑”為元朝國史院編修陳雅所撰。碑文說,張德,字惠卿,生於宋金時代,死於元朝仁宗延三年(1316年)農曆三月二十一日,祖屬河北滄州(今滄州市)清池。金貞年間(1213年至1214年),舉家南遷至臨渙縣(今濉溪縣臨渙集)仁義鄉道德里(今石弓道行)定居。其子張思敬為元朝歸德府(今河南商邱)判官飛騎尉。
張思敬墓:該墓在渦陽縣城東北35千米史家圩村西。張思敬,字彥武,在元朝以尚文學得官,階至朝列大夫。至元三年(1337年)農曆二月七日,因病死於任上,年57歲。死後由其侄緒和子貞用船將靈柩運回。是年農曆四月十五日,葬於宿州西百里仁義鄉道德里(今石弓道行)父母墓之側。有張緒撰的墓志銘。
古遺址
台寺遺址:該址在渦陽縣城東北約0.5千米處(輪窯廠附近),面積3畝。舊有高台,台高3米左右,上建廟宇,名台寺。解放前,曾設台寺鄉公所於其上,後改國小。解放後,廟宇倒塌,僅有土台。後來,由於民眾取土,土台逐漸縮小。1980年全部夷為平地。此處古繩紋陶片極多,黑、紅、灰三色俱備。歷年來,經常揀到陶網墜、陶鬲足、鼎定、陶豆把、陶紡輪、鹿俑等物。並揀有石錛、蚌鐮、骨笄等品。土堆還混有大量蚌殼、螺絲殼和獸骨等,並發現有紅燒土和灰坑。初步鑑定屬新石器時代文化。
渦陽縣東太清宮渦陽縣東太清宮
峨眉山遺址:峨眉山又稱范蠡堆,位於渦陽縣城東南20千米渦蚌公路南側。遺址在一大湖窪中間,北、西側靠近一條古老河道,稱西河,又稱金溝,遺址西有15畝土台,最高處約4米左右。古繩紋陶片極多,有黑、紅、白三色。曾揀到不少陶足、鼎定、陶網墜、陶豆把、陶仿輪、鹿角、螺絲殼、蚌殼等物。並發現有紅燒土和灰坑,與台寺遺址出土文物十分相似。
歷史文物
出土文物有:
金器:釧、其他首飾。銀器:銀釧、其他首飾。玉器:白玉杯、玉石人。銅器:銅卮、銅鐘、各種銅鏡、銅魁。鐵器:寶劍、箭鏃。漆器:漆盆。陶器:陶枕、陶狗、陶樓、陶灶、陶缸、陶磨、陶井、陶倉、陶豬、陶雞、白釉碗、陶網墜、陶壇、陶鼎、陶罐。石器:墓門、石錛、蚌鐮。骨器:骨針、骨笄。化石:鹿角、駝馬、象骨。
出土古幣有:
漢朝:兩錢、五銖錢。新莽:大泉五十、大布黃子、貨幣、貨泉。唐朝: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宋朝:淳化元寶、至道元寶、鹹平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祥符通寶、天禧通寶、天聖元寶、明道元寶、景字祐寶、皇宋通寶、至和元寶、嘉祐元寶、治平元寶、治平通寶、熙寧元寶、熙寧重寶、元豐通寶、元祐通寶、紹聖元寶、元符通寶、聖宗元寶、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宣和通寶、建炎通寶、太平通寶、紹興元寶。金朝:正隆元寶、泰和元寶。元:至通元寶、龍鳳通寶(元至正十五年韓林兒在亳州立宋時鑄)。明朝:大中通寶、萬曆通寶。清朝: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鹹豐重寶、鹹豐元寶。

風景名勝

東嶽廟
東嶽廟又稱天齊廟,位於太清宮之東,為一獨立廟宇,是道教宮觀中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太清宮龐大的建築群中唯一倖存的古建築,它是祭祀泰山神——東嶽大帝的廟宇。
渦陽縣(安徽省毫州市渦陽縣)
天靜宮
天靜宮坐落在渦陽城北的閘北鎮鄭店(正殿的諧音)村,距縣城中心五千米。為紀念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而修建。此宮南臨渦河,三面環繞武家河(古之谷水),北枕龍山之峰,可謂撫山枕水之地,鐘靈毓秀之鄉。天靜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始稱老子廟。宮內東有天齊廟、問禮堂,南有流星園、聖母殿、九龍井,西有太霄宮、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靈官堂、誦經堂、鐘樓、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庫庾、廄,無不畢具。楹柱有一百多個。
渦陽縣(安徽省毫州市渦陽縣)
東太清宮
東太清宮又名天靜宮,渦陽縣曹市鎮境內,其遺址又名老君殿遺址。老君殿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後多次重修又多次毀壞,現僅存破敗不堪的後大殿三間,並為太清國小所用。
紅城子遺址
紅城子遺址(北平城遺址)位於渦陽縣曹市集北。漢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牆,有東西二門。始建於春秋,時名垂惠聚。東漢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將蘇茂、周建被劉秀軍打敗,逃至垂惠聚。次年,劉秀率軍攻打垂惠聚,圍困月余,後用火攻之,城土皆燒為紅色,因此得名紅城子。城址面積約1.3平方千米,長方形外城為夯土築成,東西長約900米,南北長約1430米。西城牆今平整作大路,殘高1.7米,上寬7米,下寬19米餘。其餘三面城牆均成農田。內城地勢較高,俗名小城牆,面積約1897平方米。北面城牆殘高1.5米餘,於莊莊東200米處地勢最高,當地民眾呼為“金鑾殿”。
渦陽縣(安徽省毫州市渦陽縣)
革命烈士陵園
渦陽革命烈士陵園的前身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渦陽縣城北,北鄰渦河,於1951年始建。經兩移館址,至1976年與渦陽花園合併後,命名為渦陽革命烈士陵園。在紀念館內陳列了22位英烈傳略及1654名烈士的英名錄。紀念館囊括了四代烈士的光輝歷程,包括: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渦陽縣(安徽省毫州市渦陽縣)

榮譽稱號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7月,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