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湖鎮(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臨湖鎮)

臨湖鎮(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臨湖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臨湖鎮位於渦陽縣西南23公里處,店集鎮北4公里,西臨譙城區,北接標里鎮,東抵公吉寺,南臨店集鎮。全鎮總面積104平方公里,耕地9.4萬畝,轄18個村委會,168個自然村,現有鎮直單位16個,中學6所,國小21所,總人口7.02萬人。臨湖鎮內臨湖、孫店、郭營三個集市貿易繁榮,店標路、十臨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社會經濟和諧快迅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湖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
  • 下轄地區:18個村委會
  • 電話區號:0558
  • 地理位置:位於渦陽縣西南23公里、店集鎮北4公里處
  • 面積:104平方公里
  • 人口:7.02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氣候
  • 著名景點:康樂城、店集柘王宮
  • 機場:亳州機場
  • 火車站:亳州站、渦陽站、古城東站
  • 車牌代碼:皖S
基本簡介,自然環境,經濟建設,農業方面,三產業方面,特色經濟方面,勞務輸出方面,基礎設施,公路建設方面,郵政電力方面,文明創建方面,文化廣播方面,教育、衛生、體育,衛生防疫方面,計畫生育工作方面,體育方面,

基本簡介

臨湖鎮位於渦陽縣西南23公里處,店集鎮北4公里,西臨譙城區,北接標里鎮,東抵公吉寺,南臨店集鎮。全鎮總面積104平方公里,耕地9.4萬畝,轄18個村委會,168個自然村,現有鎮直單位16個,中學6所,國小21所,總人口7.02萬人。臨湖鎮內臨湖、孫店、郭營三個集市貿易繁榮,店標路、十臨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社會經濟和諧快迅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2011年臨湖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億元,農業總產值3.98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0.72億元。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增幅均處於全縣前列。完成國稅91.2萬元,地稅102.7萬元,農業兩稅39.1萬元,合計財政收入2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93元,首次突破6000元大關。
2011年3月臨湖鎮被亳州市評為文明創建“十佳鄉鎮”,2011年8月我鎮被評為亳州市唯一的全省“生態鄉鎮”。2011年臨湖鎮被評為全縣土地復墾置換一等獎。2011年12月我鎮的宗圩村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基層民眾自治“示範村居”獎。
2012年6月被評為亳州市委市政府全市城鄉建設用地置換(掛鈎)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5月被亳州市授予“平安鄉鎮”。多次獲得縣委、縣政府的表彰。
2012年是實現臨湖轉型跨越的起步之年。我們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奮力拚搏,負重趕超,站在新起點,謀求新發展,實現新跨越,努力把臨湖打造成商貿重鎮、經濟強鎮、生態鄉鎮、渦南名鎮,實現文明臨湖、生態臨湖、平安臨湖、和諧臨湖的美好願景。

自然環境

臨湖鎮位於渦陽縣西南,店集鎮北4公里,為東經115°53′-116°01′,北緯33°24′-31′,距縣城23公里處。是1992年撤區並鄉新設立的一個鄉,1996年12月又撤鄉設鎮,地址設在臨湖集。全鎮共轄18個村,178個自然村,354個村民小組。現有基層黨組織26個,其中鎮直基層黨組織8個,黨員總數1139名,其中女黨員89名,去年新發展黨員22名。人口共6.3萬人,土地面積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5萬畝。
臨湖鎮
該鎮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每年無霜期長達215天,日照長達184天,平均年降水量達818.8mm,平均溫差21-23度。地勢平坦,水域遼闊,乾溪溝、安寧溝、羅溝及界洪河等溝河縱橫穿梭境內。
夏秋雨水充沛,冬春較為乾旱;土壤多為黃土、黑粘土、砂礓土和部分鹽鹼土;土質瘠薄,素有“三湖四荒”之稱,即寮國湖、姚湖、鴨子湖、丁大荒、孫大荒、黃大荒和劉大荒。地下資源有煤、石油和鉛等。自然災害多見於洪澇、乾旱、冰雹、蝗蟲等。名勝古蹟有新安寺,建於明萬曆年間,後因文化大革命遭到嚴重破壞,現依然未修復。

經濟建設

臨湖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0%左右,2004年農業生產總值2.4億元,二三產業1.2億元,人均純收入2452元,財政收入386萬元。

農業方面

幾年來,在種植業上,全面實施“優糧、擴經、增效”的調整方案。根據市場需求,發展了適銷對路的高效經濟作物。該鎮把畜牧業作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戰略任務。推進了規模養殖,建立健全了畜禽良種、動物防疫等服務體系。林業生產成效顯著,重點發展速生林優質用材林,實現林業覆蓋率達23%。

三產業方面

圍繞農業辦企業,辦好企業促農業,打好“農”字牌,鼓勵發展股份合作制企業和個私經濟,加快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進程,形成以市場為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格局。將依靠本地楊樹、紅芋、小麥等資源優勢,在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實現加工增值,重點抓好木材加工、三粉加工、麵粉加工等農副產品加工業。截止2004年底,全鎮共有鄉鎮企業570個,其中村辦企業29個,聯產企業40個,個私企業501個,實現二三產業總產值達1.2億元。

特色經濟方面

通過近幾年的農業經濟結構調整,該鎮狠抓了煙、棉、藥、菜四大支柱產業。1996年以來,高薪從河南、譙城、標里等地聘請煙師,創造了全縣有名的優質烤菸生產基地。依靠距譙城區近的優勢,大力發展了中藥材。目前,我鎮發展中藥材達1萬畝,主要分布在臨湖的北部,其種植品種:白芍、牡丹、秸梗、蘆芭、薄荷等。先後投資25萬元,建立了500畝大棚蔬菜,其畝產效益均在5000元。在棉花種植上,採取了間混套種模式,如麥套棉、菜套棉、藥套棉等,從而增加了全鎮農民的收入。

勞務輸出方面

外出務工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我鎮健全勞務輸出機制,完善務工信息網路,加強農民工培訓,組織有序的勞務輸出,做到外現務工人員經濟收入可靠,人身安全得到保證,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增加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創收能力。據統計,全鎮外出人員達2萬人次,年創收入近6000萬元。

基礎設施

幾年來,經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該鎮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不斷加強。
水利設施方面:該鎮堅持了“旱澇兼治、恢復配套”的治理思想,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入、有效地開展。重點清理疏峻大中溝24條,完成土方317萬方,改善土壤面積5.6萬畝,增加灌溉面積6.5萬畝,新建修復橋樑27座,新建了涵管橋902座,新打小口井1200眼,機井93眼。

公路建設方面

該鎮採取了“籌資籌勞”、“一事一議”等辦法,先後共籌資近400萬元,對全鎮範圍內縣鄉公路、鄉村公路、村村公路進行了修鋪和修補,共完成縣鄉公路柏油路面16公里,新鋪鎮西環路柏油路面14.5公里,鋪設砂石路面63公里,從而確保了該鎮境內的公路暢通。

郵政電力方面

投資460萬元新建的臨湖郵電局, 能容2400門程控電話,設備先進,業務範圍廣泛,輻射周邊鄉鎮,使之成為一方信息交流中心,現程控電話已進村入戶,信息傳遞迅捷,聯通、移動兩公司於2001年先後又建兩座手機通訊塔,使該鎮手機信號通話率達到100%。該鎮與縣電力公司合作,於2001年建供電所,全鎮擁有高壓輸電線路57公里,低壓線路84公里,低壓線路整改已達90%,村莊通電率100%。

文明創建方面

該鎮先後對臨湖、孫店、郭營三集鎮進行開放建設的顯著特點是: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高速度、高效益。對老街道重新修建、鋪設了水泥路面;新街道開發著眼長遠,布局合理,尤其是“臨湖大道”寬42米,主路10米寬為柏油路面,兩旁樓房林立、路燈、下水道、電話線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整體街面寬敞明快,令人心情舒暢,耳目一新。
全鎮人均住房面積已達到了15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如今是電風扇、收錄機、電視機、洗衣機、空調、電話、手機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其中還有64%的家庭有 冰櫃、彩電等高檔家用電器;各種交通運輸車輛也大逐年增加,現在的臨湖鎮是“家家磚瓦房、戶戶電燈亮、人人吃精面、個個著新裝、開著三輪搞運輸、騎著摩托逛商場”的喜人局面。由於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也隨之發生變化,人們向 往美好潔淨的環境,處處抓創建、人人講文明新風正在臨湖大地興起。

文化廣播方面

1996年以來,該鎮的民眾文化活動發生了顯著變化,呈現出多樣化,系列性、參與性強的特點,活動內容日益豐富多彩。由原來單一的梆劇劇種,現已拓展到吹拉彈唱、書畫攝影、集郵收藏、卡拉OK、花卉盆景、庭院美化等多個領域。截止到2004年底,臨湖鎮擁有無線廣播發射塔一座,有線廣播暢通,有線無線並用,已構成健全的廣播宣傳網路,廣播覆蓋率100%,擁有電視差轉台一座,有力豐富了該鎮民眾的文化生活。

教育、衛生、體育

自1996以來,該鎮的教育、衛生、體育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教育方面:近幾年,尊重知識,重視人才,大力加強教師隊伍,改善教學環境,狠抓教學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使全鎮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鎮現有教師480名,公辦教師320名,私立學校教師160名,在校學生8673人,共有中學6所,其中私立3所;國小37所,其中私立國小4所;適齡兒童入學達到99%以上。

衛生防疫方面

衛生防疫工作是一項公益性福利事業,其主要任務是保障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積極改善醫療條件,建立健全了初級衛生保健網路,切實增強了防病治病努力。目前,該鎮有衛生院1所,1999年共投資了60萬元占地8.8畝衛生院大樓,全院共醫護人員48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3人,主治醫師2人,中級職稱7人,中醫師3人,醫士13人。院內設:內科、外科、骨科、婦產科、小兒科等8個科室。全鎮已成立13個村級衛生室,有防疫員45人,保健員15人,為全鎮的初保工作、疾病預防、社會衛生及婦幼保健工作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計畫生育工作方面

為轉變廣大民眾計畫生育觀念,提高人口憂患意識,在全面宣傳、貫徹落實《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的基礎上,堅持了“三為主”,做到了“三結合”,使人口出生率保持了12‰,持證生育率達到90%。鎮計畫生育服務所共有工作人員7人,住房及辦公室33間,共投資18萬元,配備了空調、微機、宣傳器械、檔案櫃等辦公用品。計生服務所內設了手術室、婦檢室、化驗室等。全鎮35個村,村村建立了計生服務室,並配備了女計生專乾1人,為該鎮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體育方面

該鎮緊緊抓住“全民健身、全民運動”這一契機,依託海燈武館為龍頭,全鎮形成愛體育、熱體育濃郁氛圍。每年利用節假日及農閒時間,舉行了籃球、桌球、羽毛球及田徑比賽,從而增強人民體質,豐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