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區(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

金安區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一般指本詞條

金安區為六安市市轄區,設立於1999年9月,屬六安市主城區,是六安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合肥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金安區位於六安市東部,東倚省會合肥,北接壽縣,南鄰舒城縣,西鄰裕安區

金安區名優特產主要有六安瓜片、皖西白鵝、一品齋毛筆等;景區景點主要有皖西大裂谷、毛坦廠老街、洞天湖等。

截至2011年,金安區幅員面積為1657平方公里,下轄5街道、11鎮、6鄉;總人口為851993人。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安區退出貧困縣序列。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安區
  • 外文名:Jin'an District
  • 別名:皋城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安徽省
  • 地理位置:安徽省西部
  • 面積:1657 km
  • 下轄地區:中市街道、三十鋪鎮、毛坦廠鎮等
  • 政府駐地:佛子嶺路
  • 電話區號:0564(+86)
  • 郵政區碼:237005
  • 氣候條件:亞熱帶東亞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常住人口84.5萬人(2017年)
  • 著名景點:大別山石窟、昭慶寺、大華山
  • 機場:近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 火車站六安站
  • 車牌代碼:皖N
  • 地區生產總值:203.0億元(2017年)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合肥小片
  • 行政代碼:341502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文化,科技,衛生,交通,名優特產,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金安區境,秦朝時,屬九江郡
漢代,先後屬九江郡、衡山國、六安國、六安郡、廬江郡
金安區在六安市的位置(紫色處)金安區在六安市的位置(紫色處)
三國時期,屬曹魏,為廬江郡治。
西晉時,屬廬江郡。
南北朝時期,劉宋時屬南豫州新蔡郡;齊梁時為霍州新蔡郡開化縣;北魏時為新蔡郡和邊城郡
隋朝,開皇元年(581年),屬廬州;開業三年(607年),改屬廬江郡。
唐代,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改霍山為盛唐縣,移治騶虞城,屬淮南道壽州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時改盛唐為潛山縣;後唐復名盛唐縣;後晉天福元年(936年)改盛唐為來化縣,後復名盛唐;吳、南唐及後周建置末變,仍屬壽州。
宋朝,開寶四年(971年)置六安縣,屬淮西路壽州;政和六年(1116年)屬壽春府;重和元年(1118年)升為六安軍,屬淮西路;紹興十二年(1142年)降為縣,屬安豐軍;景定五年(1264年)復升為軍。
元初,為六安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為六安縣;後置六安州,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廬州路。
金安區鄉鎮風貌金安區鄉鎮風貌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省縣入州,屬中都臨豪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屬廬州府;弘治七年(1494年),復置霍山縣,六安州領英山、霍山兩縣。
清代,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廬州府;雍正二年(1724年),屬安徽省鳳潁六泗道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六安州,恢復六安縣,初屬淮泗道,不久改屬安慶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先後屬第五區和第三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第二區。
民國37年底至次年(公元1949年)初,屬皖北行政區六安專區;1952年4月,改屬安徽省六安專區;1979年,屬六安地區領轄;1999年,設立金安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金安區下轄5街道、11鎮、6鄉,分別為:中市街道、東市街道、三里橋街道、望城街道、清水河街道、木廠鎮、馬頭鎮、東橋鎮、張店鎮、毛坦廠鎮、東河口鎮、雙河鎮、施橋鎮、孫崗鎮、三十鋪鎮、椿樹鎮、城北鄉、翁墩鄉、淠東鄉、中店鄉、橫塘崗鄉、先生店鄉。總計35個居委會,299個村委會。
金安區行政區劃圖金安區行政區劃圖
從2013年1月起,城北鄉的新井、立新、中心、雙橋、新華5個村和三十鋪的黃堰、和平、大橋畈3個村劃歸六安經濟開發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安區位於六安市東部,在大別山北麓。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6′-116°50′、北緯31°16′-32°05′之間。東倚合肥市,北接壽縣,南鄰舒城縣,西鄰裕安區。總面積1657平方公里。
金安區

地形地貌

金安區南部系大別山余脈,中部乃低崗丘陵,北部為灣畈平原。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崗沖相間。

氣候

金安區屬亞熱帶東亞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溫15.5℃,降水量600-1300毫米,無霜期220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金安區境內已探明的地下礦產有膨潤土、黃金、彩玉石和脈石等10種,但儲量較小,尚不達開採規模。

生物資源

截至2010年,金安區境內森林植被資源主要為喬灌木樹種、山地矮林和山地常綠灌叢,其中有珍稀樹種約300種,水陸棲生脊椎動物約500種。
植物主要有大別山五針松、馬尾松、槐樹、元竹、楠木、香果樹、刺五加、貝母、半夏、伏苓、天麻、首烏、桔梗等;動物主要有黑斑蛙、穿山甲、金頭蜈蚣、兔子、黃麂、松鼠、豬獾、野雞、斑鳩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底,金安區戶籍人口84.7萬人(不含六安市經濟開發區3.9萬人),下降0.02%。其中男性44.1萬人,女性40.6萬人。常住人口84.5萬人,增長0.7%。

民族

金安區屬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截至2013年,境內有回、滿、壯、彝等13個少數民族,總人數3493人,占金安區總人口近4.6‰。

經濟

綜述

2017年,金安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03.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9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80.2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93.9億元,增長11.6%。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17.8:38.4:43.8調整為14.2:39.5:46.3。

第一產業

2017年,金安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6億元,增長4.0%。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4.3千公頃,增長1.7%。糧食總產量46.5萬噸,增長3.2%。油料總產量3.2萬噸,下降6.8%;棉花產量6535噸,增長2.0%;蔬菜總產量27.7萬噸,增長4.4%;玉米產量2.8萬噸,增長2.7%;小麥產量6.3萬噸,下降4%。
金安區農業生產金安區農業生產
全年生豬出欄37.8萬頭,增長1.9%,全年肉類總產量6.4萬噸,增長2.3%,水產品產量2.7萬噸,同比增長2.2%。
2020年1月2日,金安區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第二產業

2017年,金安區實現工業增加值60.8億元,增長 9.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9家,增加4家。
2017年,金安區有資質以內建築業企業15家,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5.4億元,同比增長19.6%;施工面積204.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0%;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9.3億元,同比增長7.2%。

第三產業

2017年,金安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7億元,同比增長11.7%,較上半年同期提高0.1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8.3億元,同比增長7.8%。按行業分布分:批發業銷售額20.3億元,同比增長11.5%;零售業銷售額191.8億元,同比增長14.3%;住宿業營業額3.1億元,同比增長14.3%;餐飲業營業額18.8億元,同比增長16.0%。
全年交通行業實現增加值8.5億元,增長5.2%。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275萬人次;公路客運周轉量1.1億人公里。公路貨運量467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2.98億噸公里。
2017年全年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742萬人次,增長15.9%;實現旅遊總收入51.3億元,增長25.0%。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底,金安區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8所,專任教師389人,在校生21078人,畢業生5959人。普通中學63所,專任教師4611人,在校生67326人,畢業生21539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34860人,國中在校學生32466人。國小95所,專任教師3352人,在校學生52509人,畢業生8964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
金安區毛坦廠中學金安區毛坦廠中學

文化

截至2017年底,金安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68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年末館藏圖書10萬冊。

科技

2017年,金安區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8家,新認定省高企培育企業10家。新創建科技專家大院5家,新建立科技特派員創業鏈工作站1個,新建成農業科技園區1家。全區專利申請2908件,專利授權34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86件,發明專利授權32件。

衛生

截至2017年底,金安區共有衛生計生機構40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監督所1個,村衛生室299個,計生服務機構1個,床位5732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663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884人,註冊護士2900人。

交通

截至2012年底,金安區境內公路里程2400公里。2012年,完成公路客運量240萬人次,增長3.5%;公路客運周轉量1.35億人公里,增長2.5%。公路貨運量1332萬噸,增長5.6倍;公路貨運周轉量9.9億噸公里,增長5.8%。
金安區道路金安區道路

名優特產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也稱為片茶,中國歷史名茶,中國十大歷史名茶之一,是通過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皖西白鵝皖西白鵝
皖西白鵝
皖西白鵝體型中等,頸長呈弓形,胸深廣,背寬平,羽毛潔白,頭頂有橘黃色肉瘤,喙橘黃色喙端色較淡,虹彩灰藍色,脛、蹼均為橘紅色,爪白色。已列入《全國家禽品種志》。
一品齋毛筆
一品齋毛筆始創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有200多個品種,主要有“白尾狼毫”、“細嫩長峰”、“紅霞白雲”、“洞庭秋月”等。1909年,在南洋工藝品賽會上,一品齋毛筆被譽為一等工藝品。
大別山石窟風景區
大別山石窟景區位於張店鎮洪山村境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安徽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園區之一,景區距依託城市六安市僅32km,是六安大別山旅遊區域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她養在深閨人未識,直到2007年被地質科考者發現並於同年授予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園區後,世人才撩起她神秘的面紗,當她將奇特的地質奇觀展現在人們面前時,人們不禁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別山石窟風景區大別山石窟風景區
大別山石窟景區主峰海拔291.2米,以地質奇觀、生態美景、人文景觀為主要特色,留有眾多地質遺蹟景觀,其中以洞穴石窟為代表的地質景觀特色明顯,以太平天國的山寨文化人文資源獨具魅力。最為著名的敞岩洞被譽為“皖西第一岩”。
昭慶寺
昭慶寺位於金安區孫崗鎮,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系唐太宗李世民敕建的皇家 “四大昭慶”之一,由唐開國元勛尉遲敬德奉旨督造,唐三藏法師玄奘曾親臨講經說法。1956年被定為“安徽省第一批重點文物古蹟保護單位”,1984年被定為“全省重點寺廟”。其匾額初為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手書,後由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重書。 建寺1300多年來,幾經戰火,歷盡劫難,代有興衰,先後經過九次重修,特別是宋端平年間、明成化年間、清光緒年間和上世紀八十年代四次大修,在保留最初建寺風格的同時,廣泛吸收了唐、宋、明、清等多朝的佛教文化元素,融合了各朝各代佛寺的建築風格,是世間罕有的保存完好的古代皇封古剎。 歷史悠久的唐建昭慶古剎,文物古蹟甚多,古樹、古石、古磚、古井、古塑、古陶、古碑、古鑄、古繪、古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 每年廟會期間,來自四面八方的求佛之人前來燒香拜佛,商攤綿延十餘里,香客甚十萬眾,人流如潮,車水馬龍,為皖西一大景觀。
昭慶寺昭慶寺
大華山
大華山景區位於東河口鎮大華山村境內,距離六安城區約46公里,是第二批省級風景名勝區,集自然風光、佛教道場於一體,被譽為“江北九華”。景區內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地貌奇觀交相輝映,具有很高的文化、科學、遊覽、觀賞價值。其中,雲峰寺依山而建,莊嚴古樸,2000年被中國佛教協會收錄《中華鎮世寶典》,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曾親筆題寫“大華山雲峰寺”匾額。山下龍人礦泉水廠灌裝的“天地精華”牌礦泉水富含偏矽酸、鍶等微量元素,極具養生價值。主要景點有地藏崖、老龍瀑布、萬畝竹海、金獅寨、龍井神水等。
大華山大華山
大別山風情谷景區
大別山風情谷景區位於張店鎮,距離六安城區約37公里,被譽為皖西的“三峽人家”。景區突出“親水、風情、迷谷”三大主題,山頂的瀑布宛如白綢般翩然而下,在香草湖上繪就一個個律動的音符;花戲樓演藝的皖西廬劇、本土民歌等地方曲藝綿綿入耳;迷魂谷盡顯谷峰幽壑之妙,千畝竹海隨風滌蕩氣節高昂,懸崖泥棺、皖西古岩居、“五指峰”等一個個迷團引人入勝、令人遐想。閒暇至此,隨意遊歷景區,但見花開片片,唯聞鳥語竊竊,滿眼皆是美景,頓時身靜心閒,是六安城郊集親水體驗、戶外運動、科考探險於一體的旅遊景區。
大別山風情谷景區大別山風情谷景區
東石筍景區
東石筍景區位於毛坦廠鎮南部,是國家4A級景區,安徽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園區之一,享有“中華養生慢谷”的美譽。景區核心景觀東石筍高約38米,由天然水晶鑲嵌四周,清代詩人聞行之曾賦詩讚曰:“平原樹盡處,雲擁一孤峰”。景區融奇峰怪石、亭廊水榭、寺廟和徽派建築於一體,地質景觀奇特、生態環境優越、鄉土氣息濃郁,淋漓盡致地表現著陶淵明詩中桃花源返樸歸真、安樂美好的境界,不由得使人怡然自樂、流連忘返!
東石筍景區東石筍景區
悠然藍溪文化旅遊度假景區
悠然藍溪文化旅遊度假景區是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由全國百強房企興茂集團投資50億元,總建築面積約48萬平方米,按國家AAAA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休閒旅遊度假目的地。
景區由國際著名大師擔綱設計,項目以皋陶“五禮”文化為核心,以千畝壽湖、新中式建築、華東最大噴泉廣場、彩虹燈飾、精品園林、亭台樓閣、碑廊石刻、文化名景等建築景觀形成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讓人陶醉其間、流連忘返。
景區圍繞皋陶“吉、壽、賓、軍、嘉”五禮文化,以皋陶禮園、五星殿、兒童樂園、水上世界等20餘個項目組成的吉禮·文化體驗;以藍溪九號溫泉水會、摩指印象SPA、中醫館等近20個項目組成的壽禮·康體養生;以真人CS、拓展培訓、運動中心等20餘個項目組成的軍禮·運動休閒;以興茂藍溪大酒店、悠然之家度假酒店、都市茗典茶樓等近10個項目組成的賓禮·商務會議;以酒吧街、鼓樓街、民俗購物街等近30個項目組成的嘉禮·民俗風情。活化了古“五禮”,將中國“禮”文化充分展示在“吃、住、行、游、購、娛”旅遊六要素中,形成五大組團一百多個項目,結合完善的旅遊產業鏈和精緻園林設施配套,滿足了老中青少休閒度假的需求。
悠然南山度假區
悠然南山度假區位於中店鄉,是國家4A級景區、安徽省小球訓練基地,榮獲2014年中國體育文化·體育旅遊博覽會“精品景區”稱號。悠然南山度假區以地中海建築風格為特色,有南山風情小鎮、興茂酒店、南山客棧等一批集餐飲住宿於一體的中高端商務會議、休閒度假服務設施;有被譽為“華東第一山地球場”的18洞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和室內外籃球館、網球館、游泳館、桌球館、羽毛球館等體育場館,是開展鍛鍊、健身和運動的絕佳場地。正在建設的南山桃花源、藍調莊園(藍莓種植基地)、豐潤生態園等一批鄉村旅遊項目與之呼應,這裡將是一處集特色餐飲、體育健身、果蔬採摘、節慶會展於一體的城市近郊休閒度假勝地。
皖西博物館
皖西博物館新館坐落於六安市政務新區市行政中心東側,規劃總用地面積2.7萬㎡,地上3層,地下1層,總建築面積1.2萬㎡。建築設計獨特、結構新穎,以三層主殿為中心,南面為兩層東、西耳房,背面為凹字型兩層後樓。形體採用宮廷加庭院式布局,以漢代建築的演化結合傳統徽派民居院落空間,整體體現漢代建築風格。
皖西博物館展館共有9個展廳,6800平方米,現館藏文物標本近萬件,雖為中型地方史志性綜合博物館,但館藏量居全省博物館第二。它由六安歷史文物精品和皖西革命為基本陳列內容的《走進皖西》和《皖西廬劇藝術》、《皖西民風民俗》、《元亨紀念館》3個專題陳列館組成,相對自成系統,具備文物收藏、保護、展示、教育和研究的功能。“走進皖西”包括“皋陶魂”、“古代英傑”、“紅旗漫捲”三大部分。以青銅文化、陶瓷文化、葬制文化、紅色文化為主題,以文物、文獻、歷史圖片為載體,結合館藏實際,通過場景、模型、數位技術、圖文等多種輔助手段,展示皖西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中國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專題陳列分為“皖西廬劇藝術陳列”、“皖西民風民俗陳列”、“元亨療馬”。
皖西大裂谷
皖西大裂谷位於金安區張店鎮。有一線天、點將台、石窟王宮(避王岩)、清水潭、蘑菇石、三道閘、回音壁、藏寶閣、窺天崖、雲梯、雄起岩等景點。具有罕見生態原始地貌,被稱為中國版的“東非大裂谷”。
皖西大裂谷皖西大裂谷
嵩寮岩
嵩寮岩位於金安區東河口鎮,為一丹霞地貌景觀區。主要景點有嵩寮瀉乳、雙蟾寺、八大王岩畫、貓岩等。
塗光祿公祠
塗光祿公祠為徽派建築,平面為三進兩天進四合院式。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毛坦廠老街
毛坦廠老街,長逾一公里,呈南北走向。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天湖
洞天湖,原名岩灣水庫,面積42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沙灘浴場、將軍山、三星趕月、八仙排洞等。

榮譽稱號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