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橋石碑題刻

安平橋石碑題刻

在“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海安平橋上,保存著許多歷代重修長橋的石刻碑記和各種題刻,上面詳細記載著建成橋的歷史和修葺等方面的史實。數百年來,它們給過往長橋的人們以有益的啟迪和收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平橋石碑題刻
  • 亭”是:碑刻最為集中的地
  • 這也:是清同
  • 事黃:恩承刻立
簡介,評價,

簡介

在安平橋起點橋頭“水心亭”,許多石柱上刻有對聯,全都以“水心”二字冠頭,如:“水上無波願大眾回頭抵岸,心中有佛為世人說法現身”等,充滿了佛教色彩。值得重視的是,“澄渟院”石門上石匾3字及楹聯石刻:“如來境界無有邊際;普賢身相猶如虛空”署名沙門一音,是民國二十九年弘一法師的字跡,字型清逸,獨具一格。
走過一段清康熙年間填築橋頭而成的小街,你可別漏掉一民居前有石坊殘柱,上刻有“此生名不朽萬古傳芳”的字樣,這應是古鎮僅存的一石坊柱了,但具體年代不詳。
安平橋石碑題刻
現在人們習慣以“望高樓”為安平橋的正式起點,因為從這裡起有了橋欄桿。這座“橋頭堡”上有“望高樓”“金湯永固”等石刻,是清代同治甲子仲冬重修時里人黃章烈題的。背面有“寰海鏡清”4個大字石刻,為“閤鎮公立”。
安平橋中心“中亭”是碑刻最為集中的地方,簡直可稱其為小“碑林”。著名的“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出典”就在於中亭佛殿的石柱楹聯上。這也是清同治丙寅荔夏由董事黃恩承刻立的。而另一根橋亭石柱上刻的“公定界止糴貨諸人越界者罰戲一台”,則反映出清代晉南一帶地方戲曲繁盛的史實。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歷次修橋的碑刻,共有十四方。現存最早的石碑是明代天順三年(1459年)的“重修安平橋記”,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這以後,每次大修橋均有樹碑,就各碑文所敘,可見修橋的經費大多靠募捐和樂施而來,這充分說明民間對安平橋的重視。
清代乾隆年間的“重修安平橋記”碑文曰:“一方之人乃能樂義急公,集腋成裘,此足以見是鎮之風俗厚”,熱情讚頌了當地人民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的品德。“萬古流芳”大石碑為嘉慶十三年一月所立,這是刻有募捐人名最多的一方石碑。碑文開頭便是:“重修安平橋捐題,姓名天列於左,晉江縣事今升台灣知府徐捐銀五百大元……”,這位捐銀修橋的台灣徐知府,即徐汝瀾。據立在碑旁的另一方嘉慶二十一年刻立的“重修安平橋記”石碑(泉州府知府徐汝瀾撰文)和《安海志》記載,徐汝瀾曾任晉江知縣,台灣知府和泉州知府。碑上那一行行捐資修橋的人名中,既有普通百姓,也有官宦、商賈、和尚。
安平橋歷來是晉江南安兩縣的交通要道。碑文也記載了二縣共修長橋的史實。幾年前國家大規模重修安平橋時,發現了一些古代掉落橋下的石橋欄構件主石橋樑等。其中有一塊石橋欄望柱上刻有“浯洲嶼顏達為考妣施此一間”兩行12個字。浯洲嶼就是現在的金門島,反映了自古金門與鄰縣的關糸十分密切。還有一塊巨大的石橋樑上刻有“安平顏xx舍橋樑壹間”等字樣。

評價

今天,當人們來到安平橋遊覽,環顧橋上中亭的碑林題名及各種石刻,無不為泉州人民熱心公益事業的優良傳統和歷史文化而嘆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