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堂

胡姓安定堂:源出安定郡,始建於西漢。

基本介紹

胡姓堂號,梁姓堂號,蒙姓堂號,

胡姓堂號

郡治先在高平(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後徙臨涇,即今甘肅鎮原縣東南;再徙安定,即今甘肅涇川縣北涇河北岸。唐初稱安定為涇州。後來成了胡姓的堂號,可見安定在胡姓歷史上的地位。胡遵,三國魏國大將,安定人。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奮,他在晉武帝時屢立戰功,官做到尚書僕射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女兒胡芳是晉武帝司馬炎貴嬪,從此成為外戚,權勢更加顯赫。南北朝時期,胡廣後裔胡國珍之女胡充華成為北魏皇太后,胡姓步入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從胡遵以後的二百多年中,安定臨涇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將軍、太守者多達十餘人,還出了兩位皇太后皇后,盛極一時。

梁姓堂號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於東夷少昊部,伯益之後。伯益三十五世大駱生非子。再五傳秦仲,秦仲的小兒子康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陝西韓城南),建立梁國,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滅梁國,改稱梁地為少梁。亡國後的梁國子孫,大都逃到晉國,以原國名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後,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陽,是為梁伯,後為秦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稱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傳顓頊帝有一孫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後生了大業,大業娶少典氏之女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復續嬴姓祀,伯益便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時,因其後裔中秦仲父子征討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陽梁山(今陝西韓城附近),建立梁國,立為國君,稱梁康伯。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滅梁國,梁伯的後代遂以國為氏,稱梁姓,伯益也就成為梁姓的得姓始祖。
梁姓支派較多,但據史料所載,其最早發源地當是今陝西一帶。晉代以前,梁姓多集中於北方居住,且以西北為主要分布點。秦漢時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據載,漢景帝時,有梁林任太原太守。漢末,山西梁姓遷往陝西耀縣、富平一帶。漢平帝時,梁姓集中於安定(今甘肅東部及寧夏大部分地區)、扶風(今陝西關中西部一帶)地區。其中安定梁姓最為旺盛,成為當地一支望族。此時,天水一帶也有梁姓郡望,為少數民族改姓發展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戰亂頻繁,為避戰禍而南遷者絡繹不絕,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據載,西晉“永嘉之亂”時,有梁芳率家族隨晉南遷於浙江杭州與廣東河浦之間。又有梁遐開基福州,被視為閩、粵始祖。此時,梁姓遍布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廣東、福建一帶。隋唐時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發展。宋元時期,由於金兵及蒙古軍隊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舉南遷,進一步推動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發展。明清時期,梁姓已遍布全國,且以廣東、福建、浙江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廣東為多,約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七,占全國梁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四。
梁 肅:安定(今甘肅省涇川)人,唐代文學家,官至右補闕、太子侍讀、翰林學士等職。
梁 顥:鄆州須成(今山東省東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諫。
梁 楷: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南宋畫家,擅畫人物、山水、道釋和花鳥。
梁 興:平陽(今山西臨汾南)人,南宋抗金義軍首領。
梁億;石[石肯]村巷口坊人。字叔永,號永齋,中明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參議大夫、廣西布政、兵部主事。
梁 儲:字叔厚,號厚齋,別號郁洲居士,景泰二年(1451年)生於順德石【石肯】村巷口坊人(1952年後劃入南海縣平洲區)。梁儲自幼聰明過人,曾到大學者陳白沙門下求學。21歲中舉,25歲上京應考得中會元,殿試被點為傳盧(居狀元、榜眼、探花之後)。從政四十年,官至特進光祿大夫、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太師,一度出任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為官正派,敢於直諫。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燳,受人慫恿,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命梁儲起草《策封威武大將軍敕》梁儲認為自悖亂之舉,拒不從命,在梁儲冒死泣諫下,草敕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梁儲病逝,享年七十七歲。朝廷追贈為太師,謚“文康”。
梁令瓚: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畫家、文學家。
梁丘賀:琅邪諸(今山東省諸城)人,西漢今文易學“梁丘學”的開創者。
梁師都夏州朔方(今陝西省靖邊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鷹揚郎將,隋末發動農民起義,在朔方稱帝,國號梁。
梁紅玉楚州(今江蘇省淮安)人,南宋名將韓世忠之妻,我國古代傑出的女軍事家,在抗金鬥爭中,多次立功,被封為安夫人、揚國夫人
梁辰魚:崑山(今屬江蘇省)人,明代戲曲家,創作了以崑腔演唱的《浣紗記》,對崑腔的發展和傳播有很大影響。
梁佩蘭:南海(今屬廣東省)人,清代文學家。
梁詩正: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東閣大學士,官至禮部、刑部、戶部、吏部侍郎,兵部、工部尚書
梁章鉅:福建省長樂人,清代文學家。
梁同書: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書法家,筆力蒼勁,與同代的翁方綱劉墉王文治齊名。
梁國治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清代書法家,任職軍機大臣。
梁化鳳:陝西長安人,清代任職江南提督。
梁士詒:廣東省三水人,曾任職袁世凱總統府秘書,兼交通銀行總理,後出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梁啓超:廣東省新會人,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與康有為一起“公車上書”,倡導維新變法。其學識淵博,所著被輯為《飲冰室合集》。
梁實秋:北京市人,現代文學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雜文》、《雅舍談吃》等作品。
梁方仲:廣東省人,歷史學家。
梁思永:上海人,現代考古學家,梁啓超之子。
梁思成:上海人,現代建築學家。
梁姓的郡望:安定郡:西漢元鼎三年設定,相當於今天的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東漢移至臨涇(今甘肅省鎮原東南),東晉又移治安定(今甘肅省涇川北一帶)。這支梁氏,其開基始祖是春秋時晉國大夫梁益耳
梁姓的堂號:安定堂:梁姓人在得姓以後的發展中,東漢時,居住在安定(今甘肅省平涼西北)在東漢的幾十年中是梁姓最為風光的時候。因此,就形成了郡望安定,即現在所稱的安定堂。見《姓氏探源與取名藝術》。
梁姓宗祠楹聯:安定流徽,夏陽延續

蒙姓堂號

蒙姓起源:
蒙(Mé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山名、官名為氏。周朝的時期,有官職名為東蒙主,職責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這位官吏的後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並且以山名為姓,形成蒙姓
2、來源於高陽氏,以地名為姓。夏朝建立以後,顓頊的後代被封在蒙雙(有說法為雙蒙),他的後代於是將封地的名作為姓氏,成為蒙姓和雙姓
3、為他姓所改:
① 有一支蒙姓改自東蒙氏。
② 元朝時有複姓蒙古氏,後來其子孫逐漸以單姓“蒙”為氏。
③ 南詔國姓蒙,居於蒙舍州,其後進入中原,定居於安定(安定堂來源)(今甘肅省定西一帶)。
蒙姓始祖:蒙雙。蒙姓中國人是黃帝的直系後裔,許多姓氏古籍都有詳盡的記載。根據《路氏疏傳記》是所說,蒙姓是高陽帝的後代,高陽氏距今大約有4500年的歷史,他是黃帝軒轅氏的嫡孫,秦時有將軍蒙驁。而《姓氏考略》上說,高陽氏的後代被封蒙雙,有蒙氏,雙氏。蒙氏是先秦時期赫赫有名的家族。望族居於安定郡,即現在的甘肅省固原縣。蒙氏後人奉蒙雙為蒙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蒙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的黃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領,他有一個孫子叫作顓頊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領。後來到了夏朝時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偉人,就把顓頊的後代封到蒙雙城,其後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雙字作為姓氏,分別稱為蒙氏和雙氏,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還有一支蒙姓起源於於周朝,那時朝廷在蒙山(在今山東省中部)設了祭壇,並設有專門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員,稱為東蒙主。東蒙主的後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們以地名作為姓氏,是歷史上蒙姓的一個發展。
三、歷史名人
蒙 觳:春秋時期楚國大夫。春秋時期,楚國復國以後,楚昭王決定重新治理國家,壯大楚國的勢力。但發現楚國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沒有了,這時楚國大夫蒙谷又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獻給楚王,使楚國的治理有了新的標準。
蒙 恬:秦朝著名將領。他的祖先為齊國人,自從他的祖父開始,他的家庭就世代為秦朝的名將。他的主要功績是抗擊匈奴。秦國統一六國以後,他率兵30萬人擊退了匈奴,收復了河南地區,並且奉命修築長城,長達萬餘里。在他守衛邊疆的數餘年,匈奴都不敢進犯。 蒙恬將家屬帶到長城、馳道附近的安定定居,並在安定發族,後來大約由於社會原因,蒙恬子孫離開安定,不管走向何地,都念念不忘安定這個地方,書寫案堂都要寫“安定堂”三字。據考證,目前供台上寫著“本音安定堂上....”的蒙氏族人,都是蒙恬蒙毅的後代,因為蒙恬、蒙毅兄弟兩人在發家後定居於“安定郡”,後人不管到哪裡,都記得自己的祖先發於“安定”,一直延續至今
史學家介紹蒙姓稱之為“得姓于山東,旺族出安定”自有其道理。他同時還是毛筆的發明者,他用枯木作為筆管,鹿毛為柱,羊毛作為被。這種筆又叫做“蒼毫”。
蒙 毅: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勢力很大,經常作為皇帝的參謀,其他將臣都不能和他相比。典故“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中山得穎,永為文士寶珍”中的“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指的是蒙毅
蒙古綱:女真進士,金代右副元帥,鹹平府猛安人。本名和羅噶,原作胡里綱,金鹹平(開原)路人。承安五年進士。累官東平府事、拜右副元帥、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貞祜四年,益都張林侵東平,蒙古綱派遣行樞密院事王廷玉討擒之。後改靖難軍節度使,行省邳州。綱為人御下嚴信,賞罰必當。後來發生兵變,其為經略使祿格所殺。
蒙得恩太平天國的將領。廣西平南人。貧苦農民出身,早年參加拜上帝會,後來跟隨太平天國參加了金田起義,曾任御林侍衛、殿右二指揮。鹹豐三年定都天京以後又任春官又正丞相,總理女營事務。後來升職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寵信。鹹豐十一年五月病死。終年55歲。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安定郡:漢武帝時期設定,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平涼地區的一部分和寧夏西部。
2、堂號
獻典堂:春秋時期,楚國復國以後,楚昭王決定重新治理國家,壯大楚國的勢力。但發現楚國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沒有了,這時楚國大夫蒙谷又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獻給楚王,使楚國的治理有了新的標準。
============================================================
蒙姓宗祠通用對聯】
〖蒙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安定;
姓啟蒙山。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蒙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功高秦國;
威震匈奴。
——李文鄭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齊國人蒙驁,入秦國,秦昭王時為上卿。後為將領,多次攻伐韓、趙、魏各國,立有大功。下聯典指蒙驁的孫子蒙恬,秦代名將。秦統一六國後,曾率兵三十萬擊退匈奴貴族,收復河套一帶地區,並修築長城,守衛數年,匈奴不敢進犯。傳說又曾改良過毛筆。
隆基西渭;
肇祀東蒙。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蒙毅事典。下聯典指戰國齊·蒙鰲事典。
〖蒙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典五官治楚;
築長城防胡。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代·楚觳楚大夫典五官有則,楚國大治。下聯典指秦·蒙恬築長城,胡馬不敢南下。
-----------------------------------------------------------------
〖蒙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金代赫赫元帥;
秦時炳炳將軍。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代右副元帥蒙古綱鹹平府猛安人。下聯典指秦朝名將蒙恬,其祖先為齊國人。秦統一六國之後,奉令率兵三十萬大敗匈奴貴族,收河南地,並修築長城。守衛數年,匈奴不敢進攻。他是毛筆的發明者。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毫為被。這種筆,又名“蒼毫”。
-----------------------------------------------------------------
〖蒙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文作蒼毫光萬世;
武將友師震群狄。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秦朝名將蒙恬事典。
-----------------------------------------------------------------
〖蒙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
中山得穎,永為文士寶珍。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代上卿蒙觳事典。蒙觳,出則參乘入則御前。常為內謀,諸將相莫與之抗。下聯典指秦朝名將蒙恬發明毛筆事典。
--------------------------------------------------------------------------------
【中國人民解放軍蒙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蒙進喜中將
蒙進喜(1944.9-——),四川省重慶市(現直轄市)人。1961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1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39師117團1營通信員、班長,1964年7月任邊防1支隊1營2連副排長,1965年1月任3連排長,1968年1月任1營參謀,1969年2月任3連連長,7月任1營副營長,11月任步兵第32師94團司令部作訓股股長,1978年8月任步兵第32師94團副參謀長,11月任參謀長,1979年6月任副團長,11月任團長。1980年9月-1982年9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後任陸軍第32師副參謀長,1983年2月任副師長,11月任陸軍第11軍副參謀長,1984年11月任參謀長。1985年3月任陸軍第14軍軍長,1985年9月-1988年9月任陸軍第14集團軍軍長。1989年7月任昆明陸軍學院副院長兼訓練部部長,1990年6月任副院長,1992年8月任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1996年6月任西藏軍區司令員。2001年7月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司令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2002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