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女(古代“宅女”)

宅女(古代“宅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宅女,古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才是真正的“宅女”。 然而,古代“宅女”(西漢)超齡不嫁,就會被罰款600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宅女
  • 分類:古代“宅女”
  • 詞意:超齡不嫁的女子
  • 時期西漢
古代婚姻,法令制度,

古代婚姻

在古代,男婚女嫁不僅關乎人們的生理需求和社會穩定,更關乎人口的繁衍和家國的持續發展。既然是家和國的大事,男婚女嫁就不僅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而且,媒妁不僅僅是來自民間。
適齡男女婚姻大事,在周代就屬官方議程,國家專門設定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職官。《周禮》中說:“媒氏,掌萬民之判。”“判”就是“半”,媒氏主合其半,讓男女成為夫婦。這也許真起了“示範”作用,不然到了三國時期,也不會把“媒官”設到交趾、九真等邊疆地區。據史料記載,元朝的“媒互人”甚至由政府任命發執照,儼然就像今天婚介所的老闆。

法令制度

一是制定法令。越王勾踐命令男子二十歲而娶,女子十五歲而嫁;宋仁宗時期讓男子十五歲而娶,女子十三歲而嫁;明太祖規定男子十六歲而娶,女子十四歲而嫁;按《大清通律》,男的十六歲而娶,女的十四歲嫁人。二是處罰。到了法定年齡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罰款的,譬如,漢朝孝惠皇帝時,誰家要有女兒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還沒有嫁人,罰款600錢;唐代對於男子二十歲以上,女孩十五歲以上還沒有配對結婚的也要處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