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認知場理論

學習認知場理論(cognitive-field theoiy of learning)以美國學者比格為主要代表的心理學家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源於格式塔完形說和勒溫的場論。該理論用場表示個體在一定時間內的整個心理世界.包括心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包括具體的或想像的心理現實,是人及其環境發生的相互關係。認為學習的實質是發展認知結構或改變頓悟的過程。頓悟是人對事物之間關係的基本感受或認識,是對事物的意義的了解或理解。個體所有的頓悟構成其認知結構。認知結構即個體對自己的物理和社會等方面的知覺。

學習在生活空間中發生,生活空間是心理現象或機能關係的一種模式,包括人的“自身”和心理環境兩個主要方面。自身即自覺行動的自我,通過個人的能力與需要表現出來。心理環境即個體了解的社會環境,或自身以外的所有對個體有意義的事物。當人的“自身”同心理環境發生互動作用時。人就獲取“頓悟”,並發展認知結構。學習的基本過程是通過對生活空間中的某些區域進行分析、概括和重新組合實現的。在教學中,教師應提供各種方法幫助學生髮展頓悟,了解學生的生活空間,並使學生的生活空間與教師的生活空間,與課堂中其他同學的生活空間相交叉,以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影響,產生頓悟的改變或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