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宗祠(福州晉安孫氏宗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氏宗祠坐落在晉安區鼓山鎮遠東村(舊為鳳洋境),始建於明末清初,坐南朝北,面積663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為三進兩天井,系磚木結構,硬山頂。二進為祭祀廳,後廳為神龕,三進闢為辦公室和貯藏室。前右邊有一棵綠陰蔽地的古榕,為市二級保護的名木古樹,禮堂左還有一座古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孫氏宗祠
  • 地理位置:晉安區鼓山鎮遠東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面積663平方米
  • 開放時間:整天
  • 門票價格:免費
孫氏宗祠坐落在晉安區鼓山鎮遠東村(舊為鳳洋境),始建於明末清初,坐南朝北,面積663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為三進兩天井,系磚木結構,硬山頂。二進為祭祀廳,後廳為神龕,三進闢為辦公室和貯藏室。前右邊有一棵綠陰蔽地的古榕,為市二級保護的名木古樹,禮堂左還有一座古厝。
站在宗祠大門外,你就會被其壯觀的外表所吸引:高高的國公帽狀的青磚砌的防火牆,飛檐翹角,富有動感。正中間是石框大門,門上為刻有“孫氏宗祠”的花崗石石匾,兩尊石獅雄踞門口,如忠誠的衛士,履行著職責。兩邊還有側門,上方分別嵌有“入孝”“出悌”石匾,門邊有四塊鑿有裝飾線的牆裙。防火牆的上端還繪有吉祥圖案的畫,極具藝術性。正廳為“映雪堂”,木構架的梁托上有雕刻精細的龍、虎、蓮花、人物等,造型逼真,至今保護完好。祠堂里還有許多寓意深遠的對聯,如大廳主柱聯:“書傳映雪富春家聲遠,壋經九轉鳳洋世澤長。”形象地描述了孫氏先祖來自浙江富春、先祖惠成公肩扛條石在鳳洋(今遠洋村)田野里前後轉了九回後,確定了孫家田地的歷史。如今,這塊被稱為“九肩壋的石頭,被陳列在離這裡不遠的將軍廟前(圖二)。大門口的對聯是:“孫武兵法十三篇”破楚興吳平越國,韜略首創;中山革命四十載,和平奮鬥救中國,民主先驅。”熱情地謳歌了孫氏名人孫武、孫中山。此外,還有“山藏石鼓天開勝境毓人傑;祠坐鳳洋江涌清波顯地靈”、“兵家偉業榮先世,國父豐功耀後昆”、“族重五倫旌禮義,房分四德繼詩書”等,無不蘊含著深刻的內含,讀後令人感慨。
據村裡的老人回憶,舊時宗祠面積更大,解放前這裡曾辦過私塾,解放後還辦過幼稚園和初小。宗祠原來還有“進士”、“文魁”等牌匾多面,“文革”期間,與字畫、族譜等一起被毀,十分可惜,如今只留下兩塊掛牌匾的木托。
歷史上,孫氏宗祠曾多次維修,其中,清道光年間重修一次,民國初和解放初小修兩次,2005年為防積水,曾將宗祠的地面填高。雖歷經幾百年的滄桑,但孫氏宗祠保護完好,文物保護意識強的遠洋村人功不可沒。
據載,遠洋孫氏先祖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其子封為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陽龍門鎮,這裡是孫權的故里,稱“富春孫”。後一支輾轉遷徙入閩,開閩始祖孫敏公,為唐御史中丞,後被閩王王審知錄用為御史。後代功名累朝不絕,如任周朝御史大夫的孫曉;任南宋諫院右正言的孫狩;孫欽、孫用、孫文錫數任御史,合稱“蘭台七御”;孫承謨為明萬曆進士,任嘉興府崇德縣知縣,為官清廉,入祀名宦鄉賢祠。
據村裡的老人說,宋元間,他們的先祖在閩縣、侯官縣一帶,明洪武年間,遷到三山後曹(今福州西湖公園附近),其中一支由省城光祿坊遷東門遠洋,還有一支清初以就倉之故遷閩侯新岐。當時,還有部分族親留在光祿坊。如今,遠洋孫氏世系已繁衍15世。省政協委員、福州市政協常委、澳門福州三山(十邑)同鄉會會長孫仁坤、全國僑聯委員、省政協委員、福州市人大代表孫惠玉等,就是從遠洋村走出來的孫氏後代。這些年來,遠洋村孫氏後代一直在苦苦尋找光祿坊和閩侯新岐的孫氏後裔,希望能和他們取得聯繫,渴望能有他們的回應,共敘鄉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