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剛(山東國畫家)

孫成剛(山東國畫家)

孫成剛,字顥然,號熙齋主人。1960年出生於山東日照。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泰安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自2017年2月開始任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自2013年1月始任泰安市美木家協會主席,中國華夏萬里行書畫家協會會員。2018年9月受聘為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中國繪畫研究員,2013年11月受聘為山東大學兼職教授,2015年6月受聘為聊城大學兼職教授,2013年9月受聘為泰山學院客座教授。

先後師從著名國畫家郭石夫秦天柱學習花鳥畫,並得到湯文選姜寶林趙寧安王濤孫志鈞祝燾馬振聲朱理存李寶峰郭文濤陳政明王培東等諸大家的親授。個人傳記載入中國大型當代歷史人物傳記畫冊《中華齊魯兒女》藝術家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成剛
  • 出生地: 山東日照
  • 出生日期:1960年 
  • 字 : 顥然
藝術經歷,藝術評價,獲獎情況,

藝術經歷

孫成剛從小愛好書畫,先後師從畫家郭石夫秦天柱學習花鳥畫,並得到許多名家如湯文選姜寶林趙寧安等人的點撥與傳授。他一面勤奮觀摩古人作品並悉心臨摹,體會中國畫的技法和蘊含在其中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意味,一面通過觀察周圍的花鳥蟲魚,熟悉其造型特徵和各種情態,並大膽進行創作,不斷積累心得和經驗,從而一步步走向藝術創造的殿堂。正是在繼承了傳統的寫意形式,汲取了前人的寫意繪畫經驗,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給以重新解讀與揚棄後,完成了從物象到心象的轉換,並在“以技入道”的提升過程中,完善並成熟著自己的藝術,使他的作品在筆飽墨酣之中洋溢濃郁的自然氣息,展示了令人愉悅的清麗境界。他的花鳥藝術漸近於“畫氣不畫形”,“以技入境”的高度和水準。
細讀孫成剛的作品,撲面而來的是一種淋漓的元氣,孫成剛把現象世界中自然物象轉換為筆墨結構與形式,進行歸納、概括與精神性的處理;重要的是,他眼中的物象在經過心靈過濾後,化作筆簡墨妙的意象——荷花、石榴、紫藤、枇杷、芭蕉等,都在刪繁就簡之後,成為極單純、極簡煉與極平實的“寫意”之象。
讀孫成剛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有較為紮實的筆墨造型基本功。孫成剛以愉悅的心情作畫,他也把這種愉悅的情緒感染給觀眾。在他的花鳥畫前面,人們在享受藝術美感的同時,還會得到這樣的啟發:只有虔誠於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規範,藝術家的個性表達才有真正的意義。

藝術評價

邵大箴認為,孫成剛的花鳥畫在傳統規範中表現藝術個性。
學習中國畫主要靠名家指點與臨摹古人經典作品兩種方式,不一定要在學校受正規的造型訓練,這已經為當代許多藝術家成功的經驗所證明。這裡要介紹的孫成剛君,也是用這種方式取得藝術成就的一位花鳥畫家。
在成長的過程中,孫成剛體會最深的是如何掌握中國畫的程式化表現語言和保持筆墨情趣的問題。中國畫的表現語言是程式化的,有一定的規範,要跨進中國畫創造的門檻必須老老實實地學習和掌握這些基本規範,這不僅需要耐心、勤奮,還需要提高傳統文化藝術的修養,特別是文史知識的儲備和書法的訓練。他正是這樣做的,他努力涉獵畫史畫論,並在長期的書法練習中,對中國畫的章法、筆墨造型與書法的關係有所認識、有所領會。讀孫成剛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有較為紮實的筆墨造型基本功,他的繪畫語言都有一定的出處,從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直追吳昌碩,他認真研究他們的作品並從中吸收營養。孫成剛的作品之所以有純正的藝術格調,就是因為他從傳統的規範出發,有較高的藝術起點,避免了中國畫創作中最忌諱也最容易染上的世俗氣、浮躁氣和霸氣。他同時懂得,從事中國畫創作的畫家除了要遵從傳統規範外,還必須要有個性的表達方式。因此,遵從傳統規範與自己個性的結合是他追求的目標。他的筆墨語言之所以嚴謹、精煉和文氣,沒有缺乏修養的自我張揚,除了得益於他的傳統文化修養外,還由於他意識到在寧靜、和諧中講究藝術表現力,既符合中國畫的創造原理,也與他自己的沉靜、平和的性格相吻合。他的花鳥畫很注意章法,構圖大氣、整體,畫面的黑白、虛實,筆線的輕重、曲折,墨色的濃淡變化,都頗有韻味。在點擦皴染間,顯現出他的藝術悟性與靈感。
徐恩存認為,孫成剛的寫意花鳥畫寫意為本,心性為源——
寫意,是以觀墨為材質的中國畫的重要表現形式,並據此形成一種特定的藝術原則,在這個原則下,經過歷代畫家的努力,寫意的繪畫形成達到爐火純青的高度和成熟完美的極致;正是寫意原則的形成與成熟,為中國畫家提供了直抒心性的手段與方法,成為中國畫家觀照自然、把握自然的特定方式,特別是中國畫中的“寫意”,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精神符號,它的豐富內涵和廣闊的外延,既是精神自由的必然表現,也是藝術規律與本質的體現。
對孫成剛來說,取得這樣的成績,是經過一個並非容易的過程的。他從書法入手,在書法用筆的形式、美感中,體味毛筆線條的韻致與各種不同的筆法、墨法的發揮、運用,使他深得了文化底蘊的滋養;後來,他又從師於郭石夫秦天柱,並深得湯文選、姜寶林、趙寧安、王濤、孫志鈞、馬振聲、朱理存祝燾諸大家的親授,解悟了繪畫之道的形而上本質與規律,領會了中國藝術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意象寫意藝術原理,使他的花鳥藝術漸近於“畫氣不畫形”,“以技入境”的高度和水準。並且,由於不斷的廣采博征、厚積薄發,使他的創作愈發生機鬱勃、生動鮮活,表現出“筆墨當隨時代”的清新特點。
孫成剛作為當代畫家,處在歷史巨變的過程中,特別是中國畫面對當代的“轉型”,以及花鳥畫這一幾完美的形式、語言,在“當下”如何創新的命題,面對這一現實態勢,孫成剛並未失去希望的信心,反倒增加了面對挑戰的勇氣,他從容不迫地從傳統入手,解讀傳統筆墨的奧妙,從中提取了持久性的元素注入自己的創作,同時,他又深入生活,在體驗、觀察之中,捕捉自然萬物的生命力與千姿百態的神采、氣韻;兩者的結合,使孫成剛的花鳥畫在來自古今的滋養中茁壯成長,且顯示出充實、豐滿的風采。
細讀作品,撲面而來的是一種淋漓的元氣,畫家把現象世界中自然物象轉換為筆墨結構與形式,進行歸納、概括與精神性的處理;重要的是,畫家眼中的物象在經過心靈過濾後,化作筆簡墨妙的意象——荷花、石榴、紫藤、枇杷、荔枝、葫蘆、芭蕉等,都在刪繁就簡之後,成為極單純、極簡煉與極平實的“寫意”之象。
孫成剛緊緊抓住寫意之象的本質,在“得意忘象”的原則下,以“似與不似”的把握,使中鋒用筆的線條從而自由地轉為提、按或側鋒,使筆致、墨韻共生於揮灑之中;而且,在枝條的節奏、韻律的變化中,流暢與澀重獲得了統一,外在與內在獲得了統一,有限與無限獲得了統一,在墨、色的互動與烘托下,一切皆獲得了生命活力,或迎風搖曳,或風姿綽約,或韻致萬種,或清麗高蹈,既給人以視覺愉悅,又給人以審美啟發。
如《秋韻團》一幅,尺幅雖小,卻意趣無窮,寥寥數筆,在鬆動之中,線的波折運動,起伏韻律等的交錯、迭加,在平面空間中進行了無序地分割,而幾筆濃濃的葉片,則在乾濕、濃淡中顯出其肥厚豐腴,果實飽滿的石榴“似與不似”地置於其間,使一幅小畫酣暢淋漓、神彩燦然、意味雋永,這一切在於,畫家對筆線、墨韻與水分的把握,以及對中國畫原理與精神的領悟,在技法的嫻熟運用中,深含著畫家對自然、對生命、對精神的深情和關注。
《春華秋實》一幅,明顯地將寫意的精神原則,與抽象藝術的形式,意味相結合,仍然在“似與不似”之間,駕馭著意象與筆墨之間的奧妙關係,這種頗為奧妙的筆墨關係,其抽象性來源於畫家心境的若即若離和有意無意之間的把握,在靈活與鬆動的筆法中技蔓的流動、游移的軌道,因墨色的變化而體現為獨特的抽象意味與形式結構,而葉片的氤氳朦朧與墨色的乾濕濃淡,及墨點的穿插,在一片黑、灰之間,又以暖色、赭色、藤黃色點出葫蘆的意象,這裡,枝蔓、葉片、果實,在不同筆法、墨法、水法及色彩的作用下,渾然一體,上下連貫呼應,首尾氣脈流暢,含蓄內斂,風姿綽約,神韻漾溢。
這幅《春華秋實》與上述的《秋韻圖》,都是孫成剛作品中最具典型意義和代表性的佳作,畫家用書寫、鉤勒、皴擦、點染,沒骨與墨色結合、水幻化等手法綜合表現了他對寫意的領悟、感知與理解,確立了他的藝術選擇和審美取向。
孫成剛的作品表明,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心性契合的“寫意”之路,並在實踐中不斷走近藝術本質和藝術規律,使他的藝術在不斷揚棄與調整中更臻於完善。
藝術史是一部不斷創意的歷史,從中可以看出是創意貫穿了歷史的始終,創意推動了歷史的前行,因此,就藝術而言,每一點努力與進步都是可喜的可貴的。
孫成剛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勤奮地耕耘著,他不驕不躁,遠離世俗,追求著藝術的純粹性和嚴肅性,使自己作品個人面貌鮮明而又清新,厚重而優雅,這是他多磨礪的結果,也是難能可貴的。

獲獎情況

2001年 作品《荷塘暢想曲》獲全國金融工會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的全國金融職工繪畫、書法、攝影作品展三等獎。
孫成剛(山東國畫家)
2002年 作品《棲息圖》獲山東省美協舉辦的山東省首屆中國畫雙年展優秀作品獎。
2003年 作品《夏風》入選中國美協在炎黃藝術館主辦的全國17次新人新作展。
2004年 作品《蕉園小趣》獲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聯合主辦的“慶祝建國五十五周年”全國產業界書畫精品展優秀作品獎。
孫成剛(山東國畫家)
2005年 作品《荷塘情趣》獲得第12屆全國花鳥畫邀請展銅獎。
2006年 作品《春華秋實》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三屆“菜鄉情百名畫家提名展”。
作品《滿塘墨氣上凌霄》獲中國美協主辦的“黃河壺口贊”中國畫提名展優秀作品獎。
作品《秋碩》獲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中國美術大師李苦禪藝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優秀作品獎。
作品《塘趣》於2008年4月被中共中央黨校收藏。
孫成剛孫成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