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玲

孫寧玲

孫寧玲, 女,1953年生,漢族,江蘇南京人。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專業高血壓病房主任,高血壓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寧玲
  • 外文名:sunningling
  • 出生地:南京
  • 出生日期:1953年
  • 職業:醫生
  • 主要成就:發表論文80餘篇,培養研究生近20名。
個人資料,工作簡歷,兼職簡介,重要意義,

個人資料

長期從事心血管高血壓專業方面的工作,在高血壓、高血脂及心血管心功能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臨床及實驗性研究。1991~1993年在西德埃森大學醫學院高血壓研究中心學習及工作進修,從事高血壓的臨床藥理及分子生物學的實驗研究,並在德國參與國際協作課題的研究工作。現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血管學會常委,中國高血壓聯盟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北京高血壓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常委。被聘為《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中華高血壓雜誌》、《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誌》、《中國循環雜誌》、《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等9個雜誌的編委及常務編委。兼任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內科雜誌的特約編委。同時被聘Circulation雜誌、JACC雜誌、European Heart Jounal雜誌、國際動脈硬化雜誌及AHA Journals Best Selection等外文版的中文編委。目前是衛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主持及並參加了國家九五、十五及國家星火計畫中的有關高血壓防治的科技攻關項目及衛生部的科研專項基金項目,參加了高教部的211及985科研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多次獲得衛生部疾病控制司授予的《高血壓健康教育》獎項。發表論文80餘篇,培養研究生近20名。
孫寧玲

工作簡歷

1977-至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科及心內科工作。
1991-1993 德國埃森大學醫學院高血壓中心研究學習,
1994-至今 北醫大人民醫院 心內科副主任
1999-至今 兼北醫大人民醫院老院內科(高血壓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1997-至今兼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黨委副書記及紀委書記
·與德埃森大學醫學院和美國馬里蘭大學心腎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有著密切的科研協作。
·參加國家八五、九五及十五科技攻關多個項目
·著有“今日高血壓”等專著及多種健康手冊

兼職簡介

1998年 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血管學會,委員
1999年 中國高血壓雜誌 編委
孫寧玲
2000年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誌 編委
2000年 中國心血管病雜誌特約審稿員
2000年 中國循環雜誌特約審稿員
中國高血壓聯盟委員
國際心臟病研究學會中國分會會員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一屆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2002年 中國高血壓協會副會長
2009年 高血壓治療學主編

重要意義

?《國際循環》:NAVIGATOR研究是目前第一個可同時評價IGT人群糖尿病進展情況和心血管轉歸的大型臨床試驗,那作為心血管病的專家,您認為這項研究對未來高血壓治療有什麼樣的臨床指導意義??
孫寧玲
孫寧玲教授:Navigator 這項研究已經歷程大概8年多,這么一個龐大的一個項目,(其結果)將要於明年公布,那么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理由有幾點:第一,這些是高危人群,對於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因為為什麼說(調查)糖尿病前期,就是IGT的病人?IGT病人中往往合併高血壓的很多,合併微量白蛋白尿的很多,那么這些高危病人如果能夠得到一個早期干預結果的話,將對我們中國的臨床預防將有一個重要意義, 因為我們知道疾病的晚期治療,國家要投入大量資金,病人的緩解程度以及逆轉程度都是有限的,而(在)疾病的早期(進行)干預的話,(就)能夠減少疾病的進展,那么在減少經費開支、國家政策方面,同時減少疾病發展,對於病人的保健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認為,Navigator研究將會促進中國心血管領域病中的一個預防的一個高潮。??
《國際循環》:從您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研究報告可以看到,對於未曾被診斷為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伴發微量白蛋白尿的比例為28.8%.您覺得這個結果對臨床的啟示是什麼?實際臨床中篩查的情況如何?為什麼會這么低?如何提高?
孫寧玲教授:我們啟動的是一個全國5個城市的門診高血壓患者的一個篩查,這個篩查都是病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同時,這些人也不知道自己有微量白蛋白尿,通過這樣一種調查和篩查,檢出了部分有糖尿病的病人,同時也檢出了大量的蛋白尿患者。(這)就是剛才你提到的28.8%的一個微量白蛋白尿的檢出率。實際上這是一種項目在支持(著)的檢出,並不是作為醫生的一種自主的檢出,這也說明目前的什麼問題呢?就是(說)中國在高血壓的治療領域中(還)缺少一種規範化的一種程式,來對這種病人的靶器官損害進行評估的一種過程,因為在歐洲,基本(上)微量白蛋白的檢出是作為一種常規,而中國沒有作為常規,中國過去都認為蛋白尿的檢查是內分泌科的事情,而不是心內科的事情;血糖的篩查也是內分泌科的事情,不是心內科的事情。但實際上,血糖和血壓是密切相關的,很多的病人並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這時已經有高血壓了,那么,高血壓其實會導致血糖異常,也會導致微量白蛋白尿,我們在這一點過去非常欠缺,所以,我們這樣一種調查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高血壓規範化管理的一個實施。通過這樣一種篩查得出這個結果,來有利於我們今後更好地對高血壓病人進行早期的干預和早期的檢查,這么一個措施的實施。(也就是說,您認為最好能夠制訂這樣一個常規的高血壓檢查程式,)對。首先是程式的建立,然後要進行宣傳教育,要告訴這些醫生,門診這些病人中有可能存在著這些相關的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的檢出是我們的責任,而不僅僅是內分泌科的責任。
《國際循環》:大量臨床研究表明,積極干預高危患者獲益明確,而NAVIGATOR研究入選人群相對而言比較低危,您如何看待在相對低危的人群中的研究的意義?
孫寧玲教授:咱們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有了疾病之後的這種危險因素,就比如說是有了冠心病、或者有了心肌梗死、有了中風,那么這些人的危險因素的篩查是為了干預,是為了減少他再發生這些疾病,這是極高危的。那么另外一種就是這些患者還沒有這些疾病,但是他已經存在了不同的危險,危險程度。比如他存在了空腹血糖的輕度增高,但沒有到糖尿病;存在了餐腹血糖的輕度增高,但也沒有到糖尿病。我們把這種危險因素稱之為一級預防的危險因素。相當於二級預防的危險因素來說就弱一點,所以就相對弱一點。(但)這是相對而說,而並不是說這些人就真的是特別低危。相對於二級而說是低危一點。在這些人群中實際上我們要篩查檢出的目的,就是為了要防止它向疾病進展。那么在這些人哪,我覺得進行有效的早期干預,那么可能會看到結果。所以我們也盼望著Navigator的研究能有這樣一個結果的公布。那么看看在這些相對與極高危的病人相比,還沒到疾病階段的有危險因素病人存在的情況下,那么早期使用降糖和使用降壓,這種干預是否能夠明顯的與不使用降糖和不使用降壓的方式相比,或(與)單一方式相比能獲益更大。那么我覺得這個結果我們是非常期望的。這是一種預防性的研究。那么對那種多重危險因素同時存在還沒有疾病的患者,(從)他的早期治療的結果會獲得一個很好的啟示。
《國際循環》:相關的基礎研究、新藥研發以及多項里程碑式的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了心血管病事件鏈這一概念,心血管事件鏈起始於高脂血症、高血壓、糖代謝異常、吸菸等危險因素,通過促進氧化應激,引起內皮功能失調,從而引發一系列事件,最終造成靶器官的病理變化。“心血管多重危險因素及心血管事件鏈”這一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問題是,在疾病管理上如何落實?
孫寧玲教授:血壓升高可以在各種情況下都出現。而高血壓病,我們說原發性高血壓,實際上是一種遺傳、環境、情緒(等)綜合因素再加上代謝並存的,所以它提出是一種多種病因相互作用所致的、複雜的、一個進行性的心血管綜合徵。因為這些情況並存,它必然會導致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或者是它的疾病的發生。那么因此我覺得高血壓病仍然是指的原發性高血壓,而血壓增高是另外的問題。比如說這個患者他沒有原發性高血壓,但是在一種應激狀況下他的血壓會突然地上升,但是他沒有其他危險因素的話,那么這個只是一個血壓的升高,(一個)臨時的現象。不能把一過性的血壓升高都認為是高血壓病,而高血壓病就是一個多重因素並存的、可以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綜合徵,這是肯定的。(必然同時存在大量的、)合併的危險因素。所以我們在降壓的同時,更要關注血糖、血脂的下降。家庭、醫院、體檢中心用於自測及篩查的微量白蛋白尿篩查試紙?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了這一非常方便快速準確的試紙,不需24小時尿液收集,隨機尿液(晨尿最佳),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百姓自我關注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中國逐漸從臨床醫學(發病後再去醫院)逐漸過渡到預防醫學(早發現早治療,將醫療成本降至最低)的過程,中國目前有100萬尿毒症患者,並且隨著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肥胖等易微量白蛋白陽性人群的增加,這一數字也在逐年刷新。腎臟的早期損傷過程有著很大的潛伏期,患者基本上自身無法覺察出來。因此利用篩查微量白蛋白試紙定期檢測,能非常有效的減少該數字的上升。如圖:?
孫寧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