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寶奎

季寶奎(1878年-1960年),山東省平度縣丘西村人。幼習京劇花臉,後拜張召禮為師習山東落子。演出時喜將銅鈸高拋數丈,飛腳轉身接住不誤敲擊演唱,故有“飛寶奎”之美譽。擅唱《包公案》、《炮打太清樓》等書目。1956年參加山東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老藝人紀念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寶奎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78年
  • 逝世日期1960年
  • 性別:男
  • 籍貫:山東省平度縣
資料,簡介,生平,成績,榮譽,評價,重點事件,

資料

季寶奎(1878—1960)平度丘西村人。幼習京劇花臉,後拜張召禮為師習山東落子。演出時喜將銅鈸高拋數丈,飛腳轉身接住不誤敲擊演唱,故有“飛寶奎”之美譽。擅唱《包公案》《炮打太清樓》等書目。1956年參加山東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老藝人紀念獎。

簡介

季寶奎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其父季連聚雙目失明,從小就為父親外出說書領路,8歲開始跟父母學打花棍,流落異鄉賣藝乞討,17歲到鄰村京劇班學唱花臉,後改行“砸牛骨頭”,走村穿巷沿街乞討。由於季寶奎嗓音洪亮說唱靈巧,25歲時被鄰村說書老人收為門徒,從此開始走向了說書的生涯。1918年季寶奎40歲結婚,生有兩女,因無力撫養,只好將妻女寄養在岳父家裡,自己單身流浪江湖,以說書為生。

生平

季寶奎自幼就為雙目失明的父親外出說書領路,8歲始跟父母學打花棍,11歲時父母相繼去世。這期間,他接觸過不少說書、唱戲、賣藝之人,逐漸對說唱行當產生興趣。17歲遂到鄰村學唱京劇,一年後流落街頭賣藝乞討。25歲正式拜仁李家村說書藝人張召禮為師,開始了說書生涯。
說書嗓音洪亮、書詞流暢、節奏感強、情感逼真。其說唱方式不同他人之處便在於開始先把要說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作出簡要介紹,以引起聽眾注意,最後於結尾時再加以歸納總結,使聽眾進一步增強理解,加深印象,從而收到理想效果,受到民眾普遍好評和社會廣泛讚譽。在膠東一帶廣為流傳的歇後語“季寶奎說書——交待得明白”是民眾對其說唱藝術的肯定。
季寶奎從藝50餘年,共演唱過《包公案》、《回杯記》、《回龍傳》、《呼延慶打擂》等大小200篇書目,先後到過膠東各縣、市及河南、河北等省演出,並授徒20餘人。1954年當選為平度縣曲藝藝人協會會長,1955年當選為山東省曲藝家協會理事。1957年6月,年屆79歲高齡,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山東省首屆曲藝會演大會,還當眾演出大鼓書《七郎被害》並獲獎。1960年病逝。1959年季寶奎患病回鄉,1960年7月在社員大會上堅持說唱了一段《黑松林》,於次日晚去世。

成績

季寶奎從藝50餘年,共演唱過《包公案》、《回杯記》、《回龍傳》、《呼延慶打擂》、《七郎被害》、《黑松林》等大小200篇書目。

榮譽

1954年當選為平度縣曲藝藝人協會會長,1955年當選為山東省曲藝家協會理事。1957年6月,年屆79歲高齡,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山東省首屆曲藝會演大會,還當眾演出大鼓書《七郎被害》並獲獎。

評價

平度有一句歇後語流傳甚廣,在膠東地區也有廣泛的影響:“季寶奎說書——交代的明白”,說的便是季寶奎。季寶奎是文盲,他說的書之所以能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贏得聽眾的好評,與他本人刻苦學習所付出的艱辛是分不開的,由於不識字他克服了學藝中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增強說書的吸引力和生動感,在背熟台詞的前提下,在提綱挈領、聲音配合、手眼動作、節奏快慢等方面,進行認真的改進,力求恰如其分,並善於挖掘書中人物的內心世界,真可謂把死人說活了。
季寶奎一生帶徒弟20多人,他經常教育徒弟“要說要唱,就要說明說清,說的不明不清,還不如不說不唱”。

重點事件

流行於山東地域的落子,統稱“山東落子”,因其主要伴奏樂器為大鈸、竹板,也叫“咣咣書”,或“荷葉吊板”。以其流行地域方言、曲調的不同,形成了三種“口”:一為“南口”,流行於魯中南、魯西南,風格最為粗獷。二為“北口”,流行於黃河以北的魯西北地區。三為流行於濟南附近及以東地區的“東口”落子。
“東口”,流行於濟南以東的濰坊、平度一帶。初亦為慢口,後向長於敘事的平口發展。季寶奎便是後期知名藝人代表。“山東落子”屬於“落子”,即長清落子也稱“蓮花落”、“蓮花樂”,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