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戒子

孟母戒子

《孟母戒子》是漢代韓嬰所寫的一篇古文,選自《韓詩外傳》。該古文主要講述了孟母教育孟子的所作所為。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

故事也同時告訴我們:作為小輩要善於理解長輩的教導。這篇短文主要講讀熟書的重要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孟母戒子》
  • 外文名稱:mengmujiezi
  • 作品別名:《孟子少時誦》
  • 創作年代:漢代
  • 作品出處:《韓詩外傳》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韓嬰
  • 學派:儒家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品相關,主人公介紹,孟軻,孟母(教子),孟母三遷,

作品原文

孟子少時(1),誦(2),其母方(3)織(4)。孟子輟(5)然中止,乃復進(6)。其母知其愃(7)也,呼而問之:“何為(8)中止?”對曰:“有所失(9),復得。”其母引(10)刀裂(11)其織,以此戒(12)之。自是之後(13),孟子不復喧矣。

注釋譯文

注釋

(1)少時:小時候
(2)誦:背誦,背書(讀出聲音來)。
(3)方:正在。
(4)織:織布。
(5)輟(chuò)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
(6)乃復進:然後再背誦下去。乃:於是,就。復:再,又。進:背誦下去。
(7)愃:通“諼”,遺忘,忘記。
(8)何為:即“為何”,為什麼。
(9)有所失,復得:有的地方忘記了,後來又想起來了。
(10)引:拿來,拿起。
(11)裂:割斷。
(12)戒 :告誡。
(13)自是之後:從此之後。自是:從此。
(14)有所失,復得:有所遺忘,後來又想起來了。

譯文

孟子小時候,在他背誦的時候,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繼續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麼中斷背書?”孟子回答說:“有所遺忘,後來又想起來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了布,以此來警誡孟子,從那件事以後,孟子不再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作品鑑賞

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適當的方式,言傳身教事半功倍

作品相關

《韓詩外傳》儘管名義上依附於《詩經》,但它使用的材料卻來自幾個哲學學派的著述並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來源,不過《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過。道德說教為其主要基調,但也有一些趣聞軼事,缺乏明顯的道德意義。由於有24段缺乏引自《詩經》的起結論作用的詩句,這說明文本有缺損。考慮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資料占全書的三分之一還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經用《詩經》引文作結束,根此可知,《韓詩外傳》與其說是一部創作,還不如說是一部編作。《韓詩外傳》作為一個源頭,可能啟發了為了不同目的而編纂成的其他摘錄性的選集,如其他漢代著作《說苑》、《新序》、《列女傳》等。
孟母戒子

主人公介紹

孟軻

孟子名,字丘(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說創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稱為“亞聖”。有關孟母教子的故事流傳下來的還有“孟母三遷”。在孟母身上集中展現了中國婦女的克勤克儉、堅守志節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
孟母戒子孟母戒子

孟母(教子)

孟子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半途而廢,要專心致志,這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孟母三遷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一一習記。
作者介紹
西漢燕(今屬河北)人。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至常山王劉舜太傅。武帝時,與董仲舒辯論,不為所屈。治《詩》兼治《易》,西漢“韓詩學”的創始人,其詩語與齊、魯大不相同,他推測《詩》之意,雜引《春秋》或古事,與經義不相比附,與周秦諸子相出入,皆引《詩》以證事,而非引事以明《詩》。燕、趙言《詩》皆本於韓嬰。趙子、淮南賁生即其高徒。趙子傳蔡誼,三傳形成韓詩的王學,食子學和長孫學,學徒甚多。後人認為他的《詩》學不如《易》學精深,司隸校尉蓋寬饒本受《易》於孟喜,見韓《易》兩好之,更從受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