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偉(中科院教授)

孟建偉(中科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孟建偉,男,1955年生,浙江紹興市人,哲學博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山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博士論文“論科學的人文價值”被評為2001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導師劉大椿)。出版有《論科學的人文價值》等。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個人作品,學術講座,作品摘要,榮譽與獎勵,

人物經歷

1982年1月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8年6月畢業於南開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9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
2004年5-9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主要貢獻

個人作品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論科學的人文價值》等。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曾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學術論文50餘次。其博士論文“論科學的人文價值”被評為2001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導師劉大椿)。1995年入選北京市跨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度)。

學術講座

《弘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西方科學——思想、方法和精神》、《科學與人文》、《現代西方哲學》

作品摘要

《論科學的人文價值》一文對科學的人文意義和人文價值作了較為全面的論述,從而從新的視角探討了科學的價值問題。
導論。作者對科學的人文價值作了廣義的理解,即理解為科學對人和文化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對於人的生存、發展、自由和解放的意義和價值。作者認為,我們談論“人文價值”的“人”應當是“現實的人”,而不能像許多西方人文主義者那樣,將“人文價值”僅僅局限在文化價值或精神價值的範圍內,只抽象地談論人的精神生活。當然,也不能像許多功利主義者那樣,只關注人的物質生活。因為“人文價值”還有“文”的含義,這裡的“文”主要是指文化,當然也是人的精神生活。論文的基本框架就是在上述理解的基礎上設定的。作者試圖通過考察、探討和研究科學的技術價值(第三章)、經濟價值(第四章)、文化價值(第五章)和精神價值(第六章),較為全面而深刻地揭示科學對於人和文化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對於人的生存、發展、自由和解放的意義和價值。探討科學的人文價值的意義在於:①有助於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學的意義、目的和價值,特別是科學的人文價值,並從人文價值的高度把握科學的技術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精神價值的辯證統一;②有助於超越狹隘的實證主義、科學主義和狹隘的人本主義、人文主義,促進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的融合,從而為新世紀樹立一種新的科學觀和文化觀。
第一章:對科學的人文價值的忽視。
在當代,有兩種科學觀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對科學的理解:一種是實證主義的科學觀;另一種是功利主義的科學觀。以邏輯實證主義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科學觀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徵:一是實證主義;二是科學主義。儘管實證主義的科學觀並沒有否認科學本身也是一種文化,並十分強調科學的認識意義,但是,這種科學觀的確存在著這樣一種傾向,即將科學看作是一種超越人類歷史及其文化母體的“事物”,這樣一來,當實證主義者強調認識(科學)世界和體驗(人文)世界的截然區分,並竭力拒斥“形上學”的同時,科學本身的人文意義和人文價值也被大大地忽視了。以培根為代表的功利主義科學觀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徵:一是工具主義;二是科技主義。儘管功利主義的科學觀也十分關注人,但是,它將科學僅僅看作是一種工具,並從工具的角度來強調科學對於人的物質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而看不到科學更是一種文化,因而對於人的精神生活和人的自身發展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於是,也大大忽視了科學的人文意義和人文價值。
第二章:對人文精神的片面理解。
與上述兩種科學觀相呼應,也有兩種文化觀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對人文精神的理解:一種是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文化觀;另一種是現代新儒家文化觀。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文化觀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徵:一是反科學主義或反科技主義;二是非理性主義。當他們強調只有藝術等人文文化才具有重要的人文意義和人文價值,才體現真正的人文精神,而科學不但不具有人文意義和人文價值,反而同人文精神是對立的同時,進一步加劇了所謂的科學世界和人文世界的分離和對立。現代新儒家的文化觀也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徵:一是反科學主義或反科技主義;二是泛道德主義。現代新儒家關於科學世界和人文世界的劃分要比其他任何流派更加絕對、更加涇渭分明。於是,當現代新儒家竭力推崇“儒家精神”,批判科學只專注於向外、只專注於用,因而有背於人及其人文精神的同時,更進一步加深了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分離和對立。
第三章:論科學的技術價值。
科學具有兩個最重要的傳統:一個是重功利的技術傳統;另一個是重理想的精神傳統。功利主義科學觀和理想主義科學觀分別根源於並代表著這兩個傳統。儘管功利主義科學觀有其嚴重缺陷,但是它無論對於社會的發展還是對於科學本身的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①它突出強調了科學的技術價值,強調科學不僅應當服務於人類,而且能夠服務於人類;②強調科學必須根植於社會,並從社會需要中獲得巨大的動力和支持。當然,研究科學的技術價值,特別是研究科學的技術價值和人的價值關係問題,不能迴避科學技術的異化及其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問題。但是應當看到,無論如何,科學對於人類社會的積極作用要比其消極作用和負面影響大得多,深遠得多。科學的技術價值與人的價值的深刻的一致性主要體現在,科學技術及其發展同人類的生存、發展、自由和解放息息相關。首先,科學技術大大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從而從根本上改善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條件;其次,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不僅是使勞動真正成為自由的活動並贏得充裕的自由時間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人們擴大社會交往和社會聯繫的必要條件;最後,無論是人類從自然力中獲得解放,還是從社會關係中獲得解放,或者同這兩方面相聯繫的思想解放,科學都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四章:論高科技的人文意義。
隨著以高科技為代表的新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科學的技術價值、經濟價值與人的價值、人文價值將得到更進一步的融合和一致。高科技的人文意義在於:1.促使“知識價值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從而導致知識經濟化和經濟知識化。而經濟知識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經濟的人文化。具體表現在:①使知識成為經濟成長和發展的主要源泉和資本;②使教育變成知識經濟的中心,而學習成為個人或組織發展的有效工具;③將生產勞動的過程變成創新的過程,從而使勞動與人的自身發展趨於一致。2.高科技將有助於人類擺脫資源與環境危機的困境。具體表現在:①高科技將被直接運用於開拓資源和環境保護領域,從而為人類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開闢廣闊的前景;②通過發展高科技產業和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幫助人類走出傳統的工業經濟即自然資源經濟的困境。3.高科技及以高科技為依託的知識經濟將為人的自身發展開闢廣闊前景:①人類的生產勞動的自由度將會大大提高;②人們的社會交往和社會聯繫將進一步大大拓寬;③人們將擁有更加充裕的自由時間和更加豐富的生活內容,並使自己獲得更加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第五章:論科學的文化價值。
儘管理想主義科學觀也有其明顯的缺陷,但是它無論對於社會的發展還是對於科學自身的發展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①通過強調科學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的重要性,有助於人們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科學的價值及其社會功能;②通過對科學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的強調,有助於人們更加全面地認識科學的目的和動力。可以說,功利主義科學觀和理想主義科學觀兩者具有明顯而重要的互補性。要全面地理解科學的動力、目的和社會價值,就應當在科學的兩種傳統和兩種科學觀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在關於科學的文化價值的問題上,也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理解。在當代西方以邏輯實證主義為代表的科學哲學、以默頓為代表的科學社會學和以薩頓為代表的科學歷史學對科學的文化價值的理解,基本上代表著一種較為傳統的觀點。這種觀點往往帶有濃厚的實證主義、科學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並對科學的文化價值予以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然而,自60和70年代以來,包括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和科學歷史學在內的元科學觀點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其變化趨勢是從實證主義、科學主義逐步走向人文主義、非科學主義。於是,科學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地位似乎越來越遭到貶低、甚至否定。如果超越實證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狹隘視野,便不難看到,科學文化同人文文化一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並是別的文化無法替代的人文意義和人文價值。科學作為一種文化,至少具有五種人文意義和人文價值:①認識意義和認識價值;②思想意義和思想價值;③智力意義和智力價值;④精神意義和精神價值;⑤審美意義和審美價值。
第六章: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狹隘的科學觀和文化觀是導致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分離和對立的重要根源。所謂人文精神,應當是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一旦超越狹隘的科學觀和文化觀,便不難發現,科學精神本身就是一種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作為一項認識活動,它體現著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鬥的崇高理想和精神;科學作為一項智力活動,它體現著在智力上永遠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方向邁進的崇高的奧林匹克理想和精神;科學作為一項與人類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的社會活動,它體現著為人類的幸福、自由和解放而奮鬥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因此,科學精神並非只是自然科學的精神,而是整個人類文化精神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同藝術精神、道德精神等其他文化精神不僅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而且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離開人文精神的“科學精神”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精神,而離開科學精神的“人文精神”也只是一種殘缺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觀點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從理論上看,一是有助於進一步加深對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理解;二是為溝通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從實踐上看,有助於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從而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榮譽與獎勵

博士論文“論科學的人文價值”被評為2001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導師劉大椿);
獲省部級以上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