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兒

孝兒

孝兒鎮位於宜賓市珙縣西部,距珙縣縣城五十公里,地處南廣河畔,幅員面積74.3平方公里,東與恆豐鄉接壤,南連仁義、沐灘兩鄉,西與筠連縣毗鄰,北與高縣相連。自古以來就有“魚米之鄉”之美稱,鎮轄24個行政村,一個社區,147個農業合作社,三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1000人。鎮域內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地形呈淺丘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較充沛,適合於多種植物的生長,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花生、油菜、蠶桑等農作物,漁業、畜牧業、蠶桑是鎮內的主要支柱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孝兒鎮
  • 行政級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珙縣
  • 面積:74.3平方公里
行政轄村,村鎮經濟,基礎設施,經濟發展,規劃發展,重點項目,

行政轄村

孝兒鎮下轄村:
通和村
燕坪村
鞏州村
李復村
太平村
寶興村
桐梓村
波浪村
洪順村
張家村
德信村
溪溝村

村鎮經濟

鎮域內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地形呈淺丘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較充沛,適合於多種植物的生長,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花生油菜蠶桑等農作物,漁業、畜牧業、蠶桑是鎮內的主要支柱產業。
已建立生豬基地、花生基地、蠶桑基地、漁業基地,養魚專業已獲四川省無公害水產品基地證書,逐步實施千噸魚工程。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實現15057.8噸,農村經濟收入達11257.73萬元,家民人均純收入3120元。
招商引資項目突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已成為孝兒鎮新的經濟成長點。結合坑口電廠落戶孝兒契機,孝兒鎮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紮實做好各項工作,營造良好環境[1],吸引外來投資者。全鎮現有企業8個,個體工商戶495戶。

基礎設施

孝兒鎮信息靈通,交通便捷,鎮內已安裝程控電話1800餘門,移動
電話配置7000餘部,通郵覆蓋率達100%,縣城至孝兒鎮水泥路於2002年全面竣工,珙筠鐵路橫穿孝兒鎮境內,並設立了火車站,全鎮90%以上的村通了公路。
鎮內社會事業比較發達,有縣中學一所,鎮中學一所,國小15所,幼稚園3所,衛生院2所,村級衛生室25個。

經濟發展

農業大鎮向工業強鎮的轉移。電廠未落戶孝兒鎮前,孝兒鎮是一個典型的以蠶桑花生糧食畜牧生產等為主的農業大鎮,工業上僅僅只有一個孝兒絲廠和
宏發建材廠,年產值僅2000多萬元,對財政貢獻很小。電廠建成後,僅一期工程年產值就達19億元,利稅可達3億元,徹底打破了孝兒鎮農業一枝獨秀局面,奠定了工業強鎮的基礎。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了城鄉統籌發展步伐。隨著電廠建設的推進,孝兒的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商品房開發迅猛發展,土地出讓價格也由原來的每平方米300元漲到835元,城鎮常住人口由06年的2500多人增加到6500多人(含電廠拆遷農轉非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1.7%。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1萬人左右。電廠占地涉及到的正平、新勝、李復、中和村的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實現了就業轉移,收入也比在農村勞動高。城鎮化進程得到快速推進,加快了城鄉統籌發展步伐,逐步實現了上級提出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指導思想。
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收入大幅提高。電廠建設推動了孝兒鎮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餐飲業、汽車維修行業等都比原來大幅增加,大大刺激了居民消費,推動了孝兒經濟發展。

規劃發展

以華電珙縣電廠為依託,高標準、高起點迅速規劃好孝沐工業園區,特別是孝兒功能區,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對孝兒鎮小城鎮規划進行重新定位、調整和修編,真正把孝兒鎮打造成為規劃合理,風格獨特,美觀大方,居住舒適的與電廠為主的工業園區相
匹配的新興城市。
狠抓項目招商引資不鬆手。要充分發揮孝兒鎮的資源優勢,在全方位協助華電爭取早日啟動珙縣電廠二期工程的同時,認真搞好煤灰渣磚廠、石膏板廠等項目的包裝,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力爭園區內有更多的企業入駐,為珙縣建百億工業園縣做貢獻。
加大城鎮建設和整治力度,推動城鄉生態建設健康發展,樹立城市和招商引資新形象。要以電廠建設為契機,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強勢推進“城鄉潔美”行動,堅決整治髒、亂、差行為和亂搭亂建現象,認真抓好通訊電器一條街、餐飲一條街等五個“一條街”建設,超前考慮城鄉生態建設和保護,把城鄉生態建設和保護與工業園區、小城鎮規劃同步規劃,統籌實施,大力實施“碧水藍天”工程,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企業,人與城市和諧發展,樹立城市和招商引資新形象。
加快教育醫療文化建設步伐,為工業發展提供好後勤保障。充分用好華電和上級支持資金在兩年之內建好和改造好鎮中、孝兒文化活動中心和人力資源市場,並配備好相關硬體設備,為企業和引進人才提供好後勤保障,讓進駐孝兒的各類企業和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有激情,敢創業。

重點項目

珙縣孝兒鎮傾力打造西南蠶繭第一大鎮。孝兒鎮黨委、政府狠抓支柱產業——蠶桑產業的發展,強化措施,大力扶持,穩步發展。
一是走規模化的發展道路。以蠶桑基地村建設為抓手,建成6個蠶業產值100萬元村(通木、中安、新勝、波浪、張德、蓮花),4個蠶業產值80萬元村(桐梓、燕平、太平、中和),8個蠶業產值50萬元村;同時在以上村分別建設一批蠶桑專業社,培養一批蠶桑專業戶和重點戶,建成4個蠶業產值50萬元社,15個蠶業產值30萬元社;培養36戶蠶業收入2萬以上戶和98戶萬元戶。
二是繼續實施產業化發展模式。繼續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龍頭企業珙縣智溢絲綢公司和孝兒絲廠與蠶農簽定協定,明確責權利,全面推行以技術服務和保護價收購為主要形式的“訂單”生產,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聯結機制,與蠶農結成利益共同體,實行保護價收購,降低因美國
次貸危機帶來的風險,促進農民增收。
三是進一步提高蠶桑管理流轉機制。鎮政府結合科技興蠶項目,建立標準化共育室,新(改)建共育室15間,新(改)建大蠶棚70間。實現小蠶共育化、大蠶省力化並最佳化桑樹栽植面積,從而確保管理靈活化,流轉通暢化的蠶桑機制。四是保護桑樹資源。由政府出資補助5萬元保護現有桑樹資源,消除蠶農因行情下滑而挖掘桑樹念頭,穩定了蠶農的心,留住了桑樹的“根”,進一步夯實蠶桑產業發展基礎。
四是搞好服務促發展。蠶桑專業技術部門和龍頭企業主動上門服務:蠶前開展技術培訓,供應養蠶物資;蠶中深入蠶農家中現場開展技術指導;蠶後協助收購鮮繭,指導蠶農搞好蠶後消毒及下季養蠶準備,解除蠶農後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