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億國

孝億國(或稱孝臆國)是唐朝小說《酉陽雜俎》所記載的一個古國,應該是歐洲的一個國家。

統整翻譯
在個平坦的地方,用木頭當圍欄,周圍大概有十餘里,五百餘戶人家。氣候四季溫暖,冬天草木也不凋謝,有羊、馬,但沒有駱駝,那裡的人民質樸真誠,十分好客,身軀長大,鼻子高挺,黃髮,並有綠眼和紅色的嘴邊短須,面色紅潤,武器只有(一種長矛)一種。當地生產五穀、金鐵,以麻布為衣,有三千餘所供奉妖物的寺廟。這個國家不知道佛法,常常供奉妖物,共有步騎兵一萬,不擅長商業貿易。自稱為孝臆,每天製造的食物可以吃一個月,所以常常吃舊的食物。國內沒有河流或井,種植的作物要等待下雨後才長出來,並用紫棉絮的鋪地乘雨水來用。打井出來的水是苦的,海水又是鹹的,那裡的人民常常等退潮後撿拾魚類而食。
酉陽雜俎》是一本唐朝筆記小說,由段成式寫成,內容記載大量唐朝和西方交流的史料,是唐朝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獻。作者博覽各個典籍,有採訪多位商人、道士,因此《酉陽雜俎》可視為一本唐朝歐洲非洲認識的典籍。
記載孝億國的文獻有《酉陽雜俎》、《異域志》、《太平廣記》等,每一則記載都大同小異,也有些出入。
在平川中,以木為柵,周十餘里,大柵五百餘所。氣候常暖,冬不凋落。有羊、馬,無駝、牛。俗性質真,好客旅,軀貌長大,褰鼻黃髮,綠眼赤髭,披髮,面如血色。戰具惟槊一色。宜五穀,出金鐵,衣麻布。有祆祠三千餘所,舉俗事,不識佛法。馬步甲兵一萬。不尚商販,自稱孝臆。丈夫婦人俱佩帶。每一日造食;一月食之,常吃宿食。國無河井,種植待雨出而生,以紫礦泥地,承雨水用之。
在平川中,以木為柵,周十餘里,大柵五百餘所。氣候常暖,冬不凋落。有羊、馬,無駝、牛。俗性質真,好客旅,軀貌長大,褰鼻黃髮,綠眼赤髭,披髮,面如血色。戰具惟槊一色。宜五穀,出金鐵,衣麻布。有襖祠三千餘所,馬步甲兵一萬。不尚商販,自稱孝臆。丈夫婦人俱佩帶。每一日造食;一月食之,常吃宿食。國無河井,種植待雨出而生,以紫礦泥地,承雨水用之。
柵五百餘所。氣候常暖,冬不凋落。宜羊馬,無駝牛。俗性質直,好客侶。軀貌長大,褰鼻,黃髮綠睛,赤髭被發,面如血色。戰具唯矟一色。宜五穀,出金鐵,衣麻布。舉俗事妖,不識佛法,有妖祠三百餘所。馬步兵一萬。不尚商販,自稱孝憶人。丈夫婦人俱佩帶。每一日造食,一月食之,常吃宿食。仍通國無井及河澗,所有種植,待雨而生。以纊鋪地,承雨水用之。穿井即苦,海水又鹹。土俗伺海潮落之後,平地收魚以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