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療法

子午流注療法,是針灸於辯證循經外,按時取穴之一種操作規程方法。它的含義,就是說人身之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而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即經所謂刺實者刺其來。補者隨其去,即經所謂刺虛者刺其去。按照這個原則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療效,這就叫子午流注療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午流注療法  
  • 外文名:Meridian lingers therapy
  • 點穴位置:即經所謂刺虛者刺其去
  • 原則:以自然界周期現象
時間條件,相關相配,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興衰聯繫,

時間條件

子午流注療法是注重時間條件,以自然界周期現象,與人體氣血周流的情況相配合的。在《靈樞·經脈》篇、《營氣》篇,以及《難經·一難》、《二十三難》都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本輸》篇,記載井滎俞很詳明,惟於井滎俞配屬五行,僅有陰井木、陽井金,其餘均無配屬。《難經·六十四難》對井滎俞配屬五行和十乾運用,才有進一步的說明。《靈樞·衛氣行》篇雲:"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靈樞·五亂》篇說:"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謂"得天時而調之"。《甲乙經》說:"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於陽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陽分而刺之。病在於陰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陰分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與子午流注有密切之關係。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賦》,將子午流注的套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說明,元·竇漢卿著《標幽賦》,內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查時日之旺衰",由此可見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針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針灸節要》、《醫學入門》、《針灸大成》等書皆有論述。而《針灸大全》徐鳳氏又推而廣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訣",學者多為習誦以便套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來已久,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所注重的一種高級的針灸療法。

相關相配

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中醫學的宇宙觀著重天、地、人合一。人體的健康,受氣節變化、地理環境、以致時間運轉的影響。每日的十二時辰(每兩小時為一時辰)與人體的十二條經脈息息相關,而經脈又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配。叄者的關係如下:
時間 時辰 經絡 / 臟腑
23:00 - 1:00 子時 膽
1:00 - 3:00 丑時 肝
3:00 - 5:00 寅時 肺
5:00 - 7:00 卯時 大腸
7:00 - 9:00 辰時 胃
9:00 - 11:00 巳時 脾
11:00 - 13:00 午時 心
13:00 - 15:00 未時 小腸
15:00 - 17:00 申時 膀胱
17:00 - 19:00 酉時 腎
19:00 - 21:00 戌時 心包
21:00 - 23:00 亥時 三焦
根據「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經常在某時辰感到某臟腑不適,可能是該臟腑受病邪入侵,或較虛弱所致。不過,由於臟腑互相影響,問題可能出於其他臟腑。
子午流注是我國古代中醫聖賢揭示出來的一種規律:因太陽與地球位置的變化,其引力使人體的12條經脈在12個不同的時辰有興有衰。

子時

(23點至l點),膽經最旺。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泄於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於膽。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由此可見膽的重要性。有些人隨便切掉膽是輕率的表現。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l至2小時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反之,經常子時前不入睡者,則氣色青白,特別是膽汁無法正常新陳代謝而變濃結晶,猶如海水中水分蒸發後鹽分濃而曬成鹽一般,形成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而“膽怯”。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中醫理論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丑時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最旺。“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最旺。人在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會出現嘴唇乾裂或生瘡。

巳時

(9點至ll點),脾經最旺。“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
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嘴唇才是紅潤的。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人脾經。

午時

(1 1點至13點),心經最旺。“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氣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時

(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人大腸,精華上輸送於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

申時

(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遺尿。

酉時

(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

戌時

(19點至2l點),心包經最旺。“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
亥時(2l點至23點),三焦經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興衰聯繫

通過上面講解每日12個時辰與人體12條經脈的關係,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繫起來看,則是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23點至1點)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丑時(1點至3點)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寅時(3點至5點)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於百脈,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
卯時(5點至7點)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辰時(7點至9點)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巳時(9點至11點)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午時(1l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戌時(19點至2l點)心包經旺,清理心臟周圍的病邪,以利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亥時(2l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應該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從亥時(2l點)開始到寅時(5點)結束,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隨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時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這和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而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良是一樣的道理。
植物白天吸取陽光的能量,夜裡生長,所以夜晚在農村的莊稼地里可聽到拔節的聲音。人類和植物同屬於生物,細胞分裂的時間段大致相同,錯過夜裡睡覺的良辰,細胞的新生遠趕不上消亡,人就會過早地衰老或者患病。人要順其自然,就應跟著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陽面前小如微塵,“與太陽對
著乾”是愚蠢的選擇,遲早會被太陽巨大的引力摧垮。
腑所屬部位甚為接近,這些穴位有直接疏通臟腑經氣的功能。另外,胸部還有任脈,腎脈,胃脈,脾經,肝經五條經脈通過,膽經循行腹側。所以,腹部不僅可以調陽,也可以調陰,有見效快,療效好的特點,減肥美胸有奇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