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

定州子位吹歌是一種世代相傳的傳統民間音樂藝術,至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因其發生髮展的中心地都在子位鎮而得名,該鎮也成為冀中平原享有盛譽的吹歌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位吹歌
  • 外文名:The child a blowing song
  • 性質:傳統民間音樂藝術
  • 樂器:嗩吶、笙、笛
特色,現狀,傳承保護,

特色

定州子位吹歌的主奏樂器以管子為主,配以嗩吶、笙、笛以及鑼、鼓、釵等打擊樂器,旋律多為表現冀中平原的風土人情,生活氣息濃郁。它的樂曲非常豐富,代表作有頗具農村特色的《大繡鞋》、《八仙慶壽》、《摘棉花》、《小放驢》、《打棗》等。吹歌樂手還善於用樂器吹奏河北梆子、評劇、京劇等戲曲名段,把打擊樂和人聲模仿得惟妙惟肖,並形成“卡戲”這一深受民眾歡迎的演奏方式。

現狀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在吹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子位鎮善吹、打、彈、拉者不下千人,老、青、婦、幼皆有吹歌班。每逢喜慶盛會,人們總要聚演競技。子位吹歌藝人還到附近的村、鎮、市、縣傳授吹歌藝術,最遠傳播至距子位鎮二百餘里的白洋淀。新中國成立後,有二十多人進入中央一級音樂團體,如著名笛子演奏家王鐵錘,雙簧管演奏家王小壽等。
改革開放後,子位吹歌參加了一九七九年的中央電視台慶祝建國三十周年大型晚會,及一九九五年中央電視台《東西南北中》欄目舉辦的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專題晚會;中央電視台、中國唱片社還在一九八六年錄製出版了《子位吹歌》錄音帶;文化部在一九九六年將子位鎮命名為“中國民間音樂之鄉”。這也使得子位鎮冀中平原吹歌之鄉” 的盛譽名副其實。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定州市文化館獲得“子位吹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